[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圣天妃吴媛传略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7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吴四娘生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出生地为江苏浮海白鹤村吴家庄。父亲吴竞,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善进乡,名锋,讳惠远,致仕后任唐仆射直笔,后因事弃官前往苏州城开设祖传药堂,铺名百福堂,人称百福先生。吴竞生五男一女,长发、次兴、三良、四媛(女)、五瑞、六斌。因吴媛居四,故称四娘。
  据传,吴媛出生时,梅雨连天的七月却有众多蝴蝶翩翩起舞在百福堂周围,不久即降生了一个女婴,众人对这一好兆头十分重视,故给她取乳名小迪,绰号蝴蝶精。吴媛秀外慧中,对医学颇感兴趣,孜孜不倦,背诵医书,过目成诵。她重于实践,经常跟父亲上山采药,辨识各种青草秘方,积累丰富的医学知识。
  唐高宗669年,吴竞长子吴发致仕后被授贺州节度使而迁往辽阳省。吴竞携其余子女入闽,经汀州,后居福州侯官县。吴家初至福州,吴媛芳容便传出百里方圆之外,时有一纨绔子弟仗财势前往求亲,吴竞不敢得罪这财主,违心收下财礼。十分反对这门亲事的吴四娘说不动父亲,便拒婚离家出走,化名云游江西庐山、浙江金华等地,先后拜昆仑大仙师,并到黎山老母学道,学成归来凭着精湛医术,针草治病,惠及穷苦百姓。公元671年,吴四娘经尤溪南下永福(今永泰县)梧桐至清源县(今仙游)古寨下来到兴角山下古峰亭,又称古峰庵。长年与庵内主人林阿治济世救灾民,百姓口碑载道。因吴四娘无论是在医术或道行上,都是林阿治无法比拟的,为了其前途,林阿治以“小庙住不了圣姑”和“释道不同家”为由,带着吴四娘上兴角山择凤凰朝天宝地结茅而居,修道行医,利民益世,为百姓所拥护和爱戴,威名远播。
  唐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客居侯官的吴家得知吴媛消息后,思亲心切,便命次子吴兴(字起祖,号长官,行十三)偕胞弟吴良、吴瑞及从弟吴曦、吴璋等数十人自福州寻妹至莆田,分别定居华岩山和九华山等地。边打听胞妹吴四娘下落。一日得知其妹于仙游兴角山又得《灵宝毕法》真传,法力无边,泽施闽中方圆百里,便溯溪(今该溪因吴兴俗称延寿先生而得名延寿溪)寻源至仙游兴角山下的常太里余脉马院里攀上古峰山(亦称吴公山,莆仙方言谐音,至今上辈子老人在字面上亦写作吴公山),终于得见失散多年的胞妹。
  兄妹相见,其乐融融。然而,当吴兴以父危母病的托词说动吴媛下山回家的善意谎言被揭穿时,兄妹二人已行至兴角山脉延至笔架山腰风巷下。十分体恤兴角山方圆百姓疾苦的吴媛,便拒绝胞兄的请求,就拿出采药时捡到的一块手帕给他,只见上面有“修道行善”四个墨字,告诉兄长,这是王母娘娘所赐,只要能将这块手帕上面的字迹洗掉,自己便跟着哥哥回家。吴兴当真把手帕丢在一个山涧开始搓洗。可是,尽管他用尽办法揉搓淘洗,手帕上的墨迹不但没有褪色,反而越来越清晰。最后,无法按约完成洗字的诺言,吴兴自知妹的道法非自己所能比,只好作罢。旋即随着妹妹在兴角山学法修行。至今,“洗字坑”古迹犹存,成了当地百姓传播吴妈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佐证。
  唐中宗神龙年间(公元705年-707年),吴媛助兄吴兴率乡民修筑杜塘长堤,捍潮为田。堤自溪白,经洞湖、后卓、漏头、泰叶庄,至沙塘坂,趋泄口,长12公里,以阻挡海潮侵袭,并引延寿溪水灌溉耕田。又建延寿陂以堰溪为利,修河道62道,北至漏头汇萩芦溪水,南至郊下汇木兰溪水,水沟纵横交错,既排洪,又有效地灌溉农田,形成延寿溪中下游流域主渠支流四面交汇的水利体系,受益范围达172村庄,良田18万亩,成就了杜塘之东、木兰之北的莆田北洋平原。
  公元709年,时逢八月山洪暴发,滔天洪水自上游狂泻而下,延寿陂岌岌可危。乡民护堤抗洪。吴兴虽年事已高,但凭借丰富的治水经验和兴角山学道法力,以刀劈木为筏,拦护堤坝,以杉椿为基,聚沙石拦堵决口。吴四娘夜观星相,从兴角山下山赶来相助,焚香施法术,祈求河神保佑。时人还看到水中蛟龙挽起狂澜作怪,吴兴义薄云天地说:“何惧,吾当斩孽蛟!”毅然决然地投身狂浪中,并昂首喊道:“洪清则蛟死,洪赤则吾死,清赤混腾则人蛟俱毙矣。”
  正当吴兴在水中与蛟龙博斗的生死关头,吴媛施法术用神针飞刺蛟龙眼珠,使蛟龙威风大减,但还与吴兴殊死搏斗,最后蛟龙被吴兴刀劈断头,其地方至今名为漏头。孽龙化为一缕青烟上天时,被吴媛收伏呈祥百姓,至今供奉在哆头昭惠庙内,与天妃同受世人祭祀。可吴兴也身受重伤而被洪水卷入深潭,不复上岸,至今该潭叫吴公潭。其刀丢落的地方叫吴刀,血流处为赤溪等村名,历经千年未变。
  公元714年农历六月初一,吴媛上兴角山巅采药,时近晌午,坐在巨石上闭目养神,遂化蝶升天。百姓感其恩德,把其生前修道仙庐改建为馨角宫,塑像纪念,尊称吴妈、大妈、古妈、三妈(台湾)、慈感娘娘、太乙仙姑、吴氏圣妃、显圣天妃、法主仙妃、吴圣天妃等。自此,吴四娘成为百姓心目中的女神,香火不绝。
  宋代道教兴盛,吴兴、吴媛兄妹治水有功,高宗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兴化郡守陆奂钦奏请高宗皇帝敕封吴兴为义勇侯,吴媛为顺应夫人。宋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封吴媛为妙应灵济夫人,累封法主仙妃。至理宗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朝廷下旨褒扬吴氏一门治水开兴化北洋平原之先河有功,加封吴兴为“义勇普济侯”,妣叶氏为“昭惠夫人”,吴媛晋封为“吴圣天妃”。宋理宗钦赐“护国庇民”宝匾和两副对联:护国天妃功昭日月,庇民哲圣惠若乾坤;圣母显威灵震动满天星斗,天妃施神力共襄大地乾坤。明万历四十年,明神宗御赐“水为救民”宸翰一幅。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