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五乡祠”后人吴氏英雄吴克宜舍身救总理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辽一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2-25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周恩来,中国首任国务院总理,他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他始终忠于党,忠于革命,甘当人民公仆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一代伟人周恩来对潮汕人似乎也格外青睐,曾公开表扬过潮汕人马思聪、许涤新、庄世平等。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携带重要文件进入偏远的潮汕地区,并与潮汕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南下广州,专门委托广东省领导寻找一名潮汕人,却始终未能相见……

秘密任务:护送周恩来转移海陆丰

1927年8月,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起义失败后,大军向南下转移,周恩来率领起义部队进入潮汕时,受到国民党反动武装截击,队伍失散。

同年10月3日,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转到普宁流沙教堂,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撤离战区决策,决定整顿起义军后,从沿海有农会、工会组织的地方撤向海陆丰,部分将领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安排,分头西渡香港。

当时的周恩来身带重要文件,但因染上疾病,必须疗养一段时间才能渡海去香港。危急时刻,周恩来想起了惠来“五乡”盐工徒步赴汕头请愿的情景,便暗中派人与惠来县盐工会主席吴开振秘密联系,并通知惠来农会在途中掩护南昌起义军部分领导同志。

接到任务的吴开振趁着夜黑风高之时,摸黑来到自卫队队长吴克宜家中。吴克宜知他深夜来访必有要事相告,立刻捻起油灯,领他入里房。甫一坐定,吴开振压低声音,凑到吴克宜耳边一一道出原委。吴克宜一听不由多了几分谨慎,建议道:“‘五乡祠’是革命据点,较为安全隐秘,我们可以把‘五乡祠’作为接待地点。”经过一番商量,二人决定将周恩来主任从普宁流沙秘密接至“五乡祠”暂作疗养。

10月初的惠来城天空灰暗,烟雨空蒙,白净高瘦的吴开振和黝黑魁梧的吴克宜头戴斗笠,后背竹筐,手执镐头,身着黑衣,伪装成上山的采药者,立于盐岭雨亭内。

低沉的斗笠下,吴克宜双眉斜飞,方面大耳,目光炯炯有神。他顾盼四周,耳听八方,似动而非动。忽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吴克宜掖起斗笠,向小路远处望去,树影朦胧中,他看见一行人穿行而来,地面枯叶不时飞舞扬起。

 

吴克宜往前迈出箭步,藏于树后观察,身材高大的周恩来被他一眼认出,二人疾步上前迎接。只见患病的周恩来身体趔趄、面如土色,在与普宁赤卫队接上信号后,吴开振与吴克宜立马携周恩来等人进盐岭雨亭稍作休息。随后按照原定计划,启程赶赴“五乡祠”。

周恩来患病急需转移地瓜田内巧避伪军

周恩来因一路受了风寒引发高烧,浑身哆嗦,病情加重。在“五乡祠”暂住期间,吴克宜眼见周恩来饱受病痛折磨甚是揪心,他忽然想起五乡“乌石庵”有位女师傅擅治疟疾。经周恩来同意,吴克宜将他和聂荣臻等同志化装成平民百姓,带领赤卫队队员一路护送周恩来等人前往“乌石庵”寄宿治病。

“五乡祠”到“乌石庵”约五公里,一路上并无遮掩物,环顾四周也只有连片的地瓜田。虽是选在夜黑风高之时转移,但吴克宜不敢有半点差池。期间,一路伪军紧随其后,眼看行踪就要暴露,吴克宜情急之下,一个纵身跳进地瓜田里,拨开浓密的地瓜叶,迅速整理出可藏身的空间。他小心翼翼地让周恩来躺在地瓜田埂里,轻轻铺上地瓜叶将其盖住。大家见状也用此办法掩护自己,终躲过一劫。伪军过后,吴克宜带领大家穿越层层密林,几经周折后终安全到达“乌石庵”。

到了“乌石庵”后,吴克宜将众人领进大厅,周恩来则被安置在偏房内,以便休养。旋后,吴克宜找来庵师傅为周恩来治病,两剂汤药下来,周恩来的病情稍有好转。病中的周恩来一直记挂着革命斗争,强支病体,一边询问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情况,一边与吴克宜等人深入浅出地讲革命道理,分析斗争形势,展望革命未来。

 

(“乌石庵”周总理养病时曾住在左侧房间)

兄弟合力大战匪兵

入住“乌石庵”的第三天夜间,吴克宜胞弟吴克点不幸被伪军抓住,伪军试图从吴克点处获得起义军的行踪下落,机智的吴克点将计就计,在匪兵还未入“乌石庵”时,便在门外喊道:“杂种克宜,你若有带几个陌生人藏在庵里,快叫他们出来,不要连累人。”庵内的吴克宜闻声立即吹熄油灯,手执竹竿,攀上庵屋顶观其动静,只窥见吴克点待在门口,身后站着三个凶神恶煞的匪兵。吴克宜深知形势危急不容乐观,立马从屋顶跳下来,让周恩来等人蹬上他的肩膀,凭一人之力快捷托扶大家登上屋顶,越过庵后矮墙跳下沙园,并叮嘱众人切勿轻举妄动,耐心等候。

随后,吴克宜拾起沉重的木屐,一脚踹开大门,两只木屐倏地从门内接连飞出,两个匪兵应声倒下。说时迟那时快,吴克点见状,趁机抡起拳头将另一匪兵擗倒在地。俩兄弟相视对望一眼,不等匪兵起身,迅速奔至沙园找到周恩来等人。

护送成功任务完成慷慨解难获赠手枪

吴克宜与胞弟吴克点将周恩来一行人领到崩田渡口,用小渔船横渡过出口神泉港的龙江溪,登岸涂田,沿海滩徒步至陆丰,寻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由黄秀文负责安排周恩来等人渡船抵达香港。

分别时,周恩来等人与吴克宜热烈握手,依依惜别。吴克宜拿出八块龙元送给周恩来等作路途费用,周恩来感动之余,立刻叫警卫人员拿出一支手枪送给吴克宜,并勉励他继续斗争。

吴克宜孙子吴金弟回忆起爷爷的革命事迹时对记者说,“解放后,周恩来还找过我爷爷,只可惜未能相见。”1957年,周恩来总理来广州,专门委托广东省领导寻找吴克宜,并请吴克宜到广州会面,因当时通讯交通极不方便,待接到通知赶到广州后,周恩来已回中央。虽未能见面,周恩来依然记挂着吴克宜,多次与他通信联系。

革命遗址被焚毁重建竟成停车场

由于五乡子孙保护过周恩来,“五乡祠”又是革命据点,以致“五乡祠”成为敌人的眼中钉,多次被围剿,进行清党、罚花红钱等。县城内一批反革命右派势力,煽风点火,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五乡祠是共产党藏龙卧虎的黑窝点”、“五乡祠是工农暴动策源地。”五乡祠被敌人纵火焚烧。

为了使红色革命遗址不被痍毁。1935年,盐民召集海外华侨集资修复“五乡祠”,经一年之久,重建了五乡祠。

在吴克宜孙子吴金弟等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惠来城的“五乡祠”,不过,这个曾被周恩来居住过的八百年红色祠堂,如今已变成了政府停车场,风光不再,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记者驱车前往周恩来治病借宿的“乌石庵”。据当地人介绍,位于惠来县四凤村的“八仙祠”便是文史记载中的“乌石庵”。“八仙祠”约十米见方,旁有大树荫蔽,内呈四合院状。现在这里成为村民供奉神灵的地方,周恩来曾居住过的房间被保护起来。

 

(“五乡祠”现状图)

吴门英烈舍身成仁子孙盼望重修祠堂

据史料记载,1923年至1949年间,军阀割据、日寇侵害、神州陆沉、江河呜咽,中华民族危困之际,数以百计的吴氏后人大义凛然、舍身成仁,以“五乡祠”(吴氏祠堂)为据点,与周恩来、澎湃、徐向前等人一道进行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

2010年,原国务院总理吴桂贤到惠来县观光时,获知周恩来总理、徐向前元帅等中央领导在大革命时期曾来过惠来指导革命并避险时,吴桂贤还赞扬道:“吴氏宗亲为革命做了贡献,特别是当时救周总理。”

作为历史遗产,红色革命遗址的“五乡祠”如今成了停车场,为弘扬光荣的革命历史,敬仰革命先烈,惠来县吴氏善士祖理事会号召海内外的吴氏宗亲、族亲、革命后代一同修复“五乡祠”,鼓励后代发愤图强,报效祖国,传承祖德,为族争光。(添加”线上联盟公众号获取更多资讯“)

人物档案

吴克宜,1901年出生于惠来县东陇镇华吴村(原五乡凤湖村)。23岁加入农会,次年加入“五乡”盐工会,因武功好又为人侠义被选为自卫队队长。1925年10月徒步赴汕头向周恩来控诉盐场知事杨天育欺压盐工的罪行,并得到东征军周恩来委员的支持,取得了盐民斗争的胜利,其勇敢的斗志和革命精神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潮籍英雄吴克宜 )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客户提供,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