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宏,字德广,元末余干州(元元贞二年,即1296年余干升为州)吴塘里(今石口镇)人。
元末政治黑暗,官府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民不聊生。全国各地义军风起云涌,纷纷起来反抗蒙古族的统治。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十月徐寿辉在南方称帝,建国号“天完”,主要活动于长江中游地区。吴宏和寨里(今黄金埠镇)人张世珍(又名李世珍)在家乡组织农民,结营扎寨,迎接“天完”红巾军。次年三月,天完部将项普寿占领饶州,分兵驻余干,并委任吴宏驻守余干州。同年九月,旧官吏汤自愿、李弁等组织地主武装,反扑州城,被吴宏率红巾军消灭。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五月,元江浙左丞老老等率领数万官兵驻团湖坪。团湖坪,位于余干县黄金埠三门塘,与余江县锦江镇毗邻,面积约8平方公里。因信江环绕成团形,团内地势平坦低洼,水草茂盛,每当春季江水涌入,渺茫如湖;秋后水退干涸现出草洲,而称为团湖坪。吴宏组织由农民军改编的红巾军千余人在桦山、边山一带阻击。因兵力相差悬殊,退驻武陵寨(今石口镇四季岗)扎营。元余干知州乌枢随军入城。同年七月,吴宏、张世珍等率军大败老老的部队,收服余干州城,并乘胜追击,收服饶州、信州所属各县。天完朝授吴宏为平章,驻守饶州。
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死,陈友谅任命吴宏为江西行省参政、平章,守饶州。吴宏等在当地组织民众保土安民,使当地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社会相对比较安宁。
陈友谅篡位后,“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此时,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陈友谅称帝后不久,视朱元璋为心腹大患,沿江而下杀奔应天,结果在龙湾中计大败,逃回江州。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占领江州,陈友谅逃奔武昌。吴宏本与陈友谅离心,即以饶、信二州前来归附。朱元璋仍命吴宏驻守饶州。不久,吴宏受命攻取抚州、洪州等州城。陈友谅右丞邓克明据抚州城拒守,吴宏派人前去招降,最终与邓愈等将破敌,邓克明献上抚州、建昌、临江、汀州等四路,南丰、宁都、富三州,临川、乐安等十八县来降。后来吴宏参与鄱阳湖大战。因战功卓著,朱元璋拜吴宏为中书左丞,迁亲军指挥。后来吴宏又率兵随征虏大将军徐达转战华北赵、燕、代等广大地区。但朱元璋心怀鬼胎,疑忌功臣,洪武三年(1370年)将吴宏革职谪戍秦州(今山西天水),后赐死。
据载,吴宏不但英武,还广读经史,能诗、工书法,事母尽孝,为当时士大夫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