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的小方匾称为“祖宗牌”,供在大厅的神台(又称神龛)上,现时极难见到,保存者多为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文革”动乱期间被藏之阁楼或隐蔽之处而幸免于难。据我所知,现今棠阴吴氏这种“祖宗牌”仅存有四五块而已。这块“祖宗牌”的格式为:
1、 从右到左
2、 正上方撗行为“穆 陵 延 昭”;(按现时文法,应念为“延陵昭穆”)。
3、 正中直行较大字为“江南肇基祖宣国公 妣孟氏太老夫人先远考妣一派宗亲 之位”
4、 稍小点直行字为该公房各代房主考妣之位,右为父(昭),左为子(穆)。如:
右边为:十五世 凱一公 左边为:十六世 德二公
十七世 贤五公 十八世 成十一公
十九世 荣八公 二十世 居一公
二一世 斌一公 二二世 义十公
二三世 世八公 二四世 正三十公
二五世 儒三九、四一公 二六世 琏三九公
二七世 孝二八、三一、三六公 二八世 友五三、恭十四、三一公
二九世 通四九、恢十一、十三公 三十世 先三一、绪十四、二五公
棠阴吴耀彬供稿07-04-29
耀彬按:考此主碑之年限至少应在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50年)甚或为初建坟茔时所竖的,其时通政公馀庆、给事中起渊、员外郎起滨、断事伯礼、州判进举人应先等先贤倡议重修始祖八府君之墓茔,其后在各次历修公房谱中均未见再有重修八府墓茔的记载。直至上世纪中叶(约在1950—1966年间),政府大兴破四旧和封建礼教之风,吴氏子姓再也不敢为远祖扫墓,坟茔无人修整以致瘫塌,墓茔上的石人石马、拱墙全被人搬去作为他用,这块主碑是五修宗谱委员会经多方打听后,才得知被一黄姓人收藏据为己有,修委会花了五百元将其买回,遗憾的是此人将墓碑有碑文的一面放在肥料间紧贴土塝靠放,土中的酸性物质长期腐蚀着碑石,致使大部分的碑文因受腐蚀而脱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