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分谱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永兴吴氏宗谱
作者:吳超群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9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永兴吴氏源流与分迁
我吴氏系黄帝嫡裔,25传至古公亶父,定居西岐,泰伯为遂父愿三让王位,率弟仲雍由西歧而迁无锡梅里,建立勾吴古国传二十五君。十九世季札封于延陵,今常州。二十世征生吴亡徙齐(今山东淄博);二十一世启番由齐徙鲁(今东曲阜);二十四世庸由鲁徙晋(今山西翼城);二十七世申由山西迁赣,隐居庐山,二十八世芮秦时任鄱阳令后随刘邦起兵入关封长沙王,定都临湘(今湖南长沙);三十二世千秋因汉武帝削藩,失去爵位,遂率子孙迁山西蒲坂(今山西永济市);三十五世隆携妻室迁河南亳,今河南商丘,三十六世复兴由亳迁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三十七世章被王莽杀害,其子慰、汉、翕、演,投奔渔阳,三十九世武封新蔡侯(今河南新蔡),其后世繁衍在山东郓城、鄄城河南渭县,史称濮阳吴氏,四十四世懿,随刘焉入蜀(今四川),四十七猛,以孝闻名,吴国闻其孝,任为西安(今江西)迁居分宁(今江西修水),后世子孙居江西,六十二世兢公后三世析居山东青州府临淄县后徙金陵,六十五世良材因功授彭泽主簿,擢永兴令(今阳新),三年卒于官,士民留葬其地,六十六世煜徙居湓浦(今九江),六十七世璞迁居归化里黄沙,六十八世延福迁瑞昌,七十七世士吉迁兴国:七十八世子道迁兴国丰潭,八十一世仲文徙居广济马口寺前杨桥,为广济、蕲春、黄梅、肥西、大冶、武宁、宿松、太湖诸吴始祖,八十五世士端徙蕲阳,立弟仕璋三子景魁为嗣,八十五世仕秀徙梅川,八十六世元俊迁梅川,景星徙梅川,八十七世道静迁蕲阳,八十八世文明徙青林州中庙,立胜户,谷英徙盘塘,文贵徙石港,文仁之子祖兴宦游江西其后世定居皖、肥西;八十九世贞六迁黄梅考田,贞八迁浠水,贞九与堂弟复兴迁黄冈吴家宕,文继居花桥,朝二、朝八迁大冶姜桥,千一迁宿松长溪,千二迁太湖,千三居黄梅,干七、千四徙浠水,千九迁黄冈时和坊,映寿迁源境同岭,应立迁武宁,万六迁蕲春竹林湖,万七迁蕲春黄厂,万八迁蕲菩堤坝,文亨迁蔡家埠,黄梅张兴坝外曹家。

【延陵世系】季札次子吴征生后裔蕃衍,夫差失国后,吴王室成员部分远徙海外,大多数还是逃散国内,改姓异名。而冒着生命危险,坚持泰伯、仲雍血脉标志-----吴氏的只有四人。即季札次子征生,三子重道,四子子玉和夫差后立太子吴鸿。
吴征生,夫差失国后,作为王室重要成员, 自然在当地无法生存,他昔日曾随父多次出使齐国,结识了齐国上流社会,并娶齐王室女姜氏为妻,生育子,早在越国大规模进攻吴国时候,姜氏就感到大事不妙。携子回到齐国娘家,吴亡后征生只身逃往齐国,与妻儿团聚。受到了齐平公礼待。生子启蕃,为子取这个名字,是征生内心世界的表白。他把吴氏兴旺发达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后来客死他乡,葬在齐国葵丘(今山东淄博)。为二十世。
自幼受父亲精心培育的吴启蕃,准备在齐国成就一番事业。但此时的齐国政局动乱,田氏虎视眈眈,大肆排挤暗杀姜氏王室成员。欲取代姜氏。启蕃系姜氏外甥,又被认为有王者风范。因此遭到田氏猜忌。为防不测,启蕃离开齐国,投奔鲁国。鲁定公得知启蕃是誉满天下的季札后代,对其非常器重,不久拜为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生子吴翊。卒葬山东曲阜,是为二十世。
吴翊长大后,入孔门弟子颜高门下学习儒学,成为当时著名学者。娶田氏,生子二,长子吴暨,次子吴售,诩卒葬曲阜,吴暨一支后裔居齐鲁,诩为二十二世。
吴售,诩之次子,居鲁国,娶卓氏,生子三,长卢,次庸,三裔。卢裔后代不祥,售卒葬山东琅岈。为二十三世。
吴庸因卷入鲁国政事,失败逃到晋国。 (今山西)娶颜氏,生子二,长曰勾余,次曰勾镡,镡后世不祥,庸卒葬山西翼城。是为二十四世。
吴勾余,庸之长子,迁晋,娶智氏,生子厥由(与寿梦五子同名),卒葬
山西翼城,是为二十五世。
二十六世吴厥由,又名直字孙娶公西氏,生子吴申。厥由卒葬山西绛邑。
二十七世吴申,从山西迁江西,曾仕楚,楚烈王时官任司马。时秦吞六国在即,他虽居高官,却无回天之力。为避祸计,遂奉母命,辞官,隐居庐山
南,娶蘧氏,生子二,长吴芮,次吴莛。吴申有远见卓识能预知百年之事。秦灭六国后,秦王室对吴申的声名有闻及, (据传吴申与李斯是师兄弟)由此为
两个儿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二十八世吴芮,秦时任鄱阳令,政绩卓著,爱民如子,被尊为番君,吴莛出任丹阳令。秦末群雄四起,身为番县令的吴芮,深恶秦王朝暴政,决定弃官
从民,串当地百姓加入到反秦义军中,此事震动全国,反秦浪朝暴涨。六县人黥布(后改名英布)骊山数十万囚徒起义,黥布是起义发起人,失败后,黥布
知吴芮声名率7000勇士来番投吴芮,吴芮为了加强两支义军团结,决定将自己女儿嫁给黥布。刘邦攻打南阳时吴芮派梅涓率军相助,一举攻克了析郦等地。
项羽破秦时,吴芮亲率大军随项羽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项羽自立西楚霸王时,分封18个王位,其中吴芮被封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排在第一。
吴芮女婿英布被封九江王都六(今安徽六安市)排第三。楚汉相争后,汉王朝建立,刘邦依据吴芮灭秦功绩,封其为长沙王。定都临湘, (今湖南长沙)
刘邦是个多疑之人,容不下一个不放心的大臣。王朝建立之初,共封了8个王位,但不久就灭了7个,唯独留下了长沙王国。刘邦一面高喊:非刘姓不
王。一面又褒奖长沙王国。这一现象曾引起了史学界广泛关注。作为汉初异姓王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吴芮及其子孙高尚品德分不开的,是泰伯精神感化了
刘氏皇室。
吴芮于公元前202(高祖五年)薨,葬临湘开元寺旁,谥号文王。妣商氏,生子六,吴成,吴郢,吴浅,吴汤,吴元,吴质。公元201年吴芮长
子吴成袭封长沙王,在位8年薨亦葬[临湘,谥号成王,吴成生子三,吴回,吴正,吴平。
公元前194年,吴回袭第三代长沙王,薨,同葬[临湘,谥号哀侯吴回生子二,长吴右,次子吴若。公元前186年,吴右袭第四代长沙王,在位8
薨,葬临湘,谥号共王。吴右生二子,长吴差,次吴传,公元前178年,吴差袭封第五代长沙王,在位22年,薨,葬临湘,谥号靖王。吴差无子,
按当时规长沙国除。吴芮次子吴郢于公元前198年受封为义陵侯。吴芮四子吴汤受封为沅陵侯。
二十九世吴浅,吴芮三子于公元前194年受封为便侯(今湖南永兴),在位37年,食邑2000户,娶尹氏,生子吴信,于公元前157年病逝,谥号

三十世吴信,吴浅之子,公元前157年袭父爵为便侯,在位六年,于孝文帝后元七年病卒,谥号共侯,娶杨氏,生子广志。
三十一世吴广志,吴信之子景帝6年袭便侯爵,妣樊氏,生子千秋。
三十二世吴千秋,广志之子,袭便侯爵,元鼎五年,武帝为实现其削藩目的,借口诸侯酎金成色份量不足,以坐酌金罪免去其便侯爵位。迁山西蒲坂,
(
今山西永济市)妣梁氏,生子二,长子衍陵,次子胤陵。
三十三世吴衍陵,亦名长陵,千秋长子,妣刘氏,继妣唐氏生子二,吴全,吴介。
三十四世吴全,衍陵长子,曾任堀门尉,娶县令冉参之女,生子吴隆。
三十五世吴隆,吴全之子因官携妻室迁河南毫(今河南商丘)娶端木氏生子二,复兴,复奇。从此吴氏家族很快走上了复兴之路。
三十六世吴复兴,隆之长子,从毫迁居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死后葬开宛, (今属南阳)他善于占卜,他深知南阳是吴氏复兴的风水宝地。他为自己选了一块奸墓地。妣张氏,生子吴章。
三十七世吴章,兴之子,是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尤其对《尚书》很有研究,是王莽之子王宇的老师,因不满王莽倒行逆施,遭王莽杀害。葬在宛。妣李氏生子四:吴慰,吴汉,吴翕,吴演。吴章死后,为摆脱险境,吴慰带着弟弟们四处避难,后逃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以贩马为生。王莽末年,吴慰,吴汉兄弟投奔渔阳太守彭宠军营,参加推翻王莽政权斗争。后刘秀发现吴慰,吴汉兄弟军事才能,遂纳为已将。吴氏兄弟智勇双全,受到刘秀特别器重。吴慰被封为骁骑将军。后不幸战死沙场。
三十八世吴汉,字子颜,吴章次子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因战功,先封为偏将军,后加封大将军建策侯,东汉王朝建立后,官拜大司马,受封舞阳侯,次年改封为广平侯。东汉初年,吴汉奉命南征北战,仗仗皆捷。威镇朝野,吴汉为人纯厚少文。但却非常勇猛机智,刘秀曾说:吴汉为人极忠孝。带兵过宛时上奏回家祭祖,以尽孝心。公元445(建武二十年),病逝,享年88岁,葬于今湖北枣阳县,谥号忠侯。下葬时刘秀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葬,葬礼与大将军霍光同,荣极一时。妣卫氏,生子二,吴成,吴武(又称吴国)。吴汉去世后,长子吴成袭广平侯。吴成于公元52 (建武28)被家奴杀害,谥号哀侯。吴成生三子,吴亘,吴昕,吴盱。吴成死后朝廷将广平侯国一分为三,吴亘为瞿阳侯,吴听为筑阳侯,吴盱为春平侯。吴汉后裔人丁兴旺,吴成后代在河南南部与湖北北部形成南阳吴氏旺族。
三十九世吴武(亦称吴国)汉次子,封蔡新侯,所治在今河南新蔡,生子明誊,后世繁衍在山东郓城,鄄城和河南滑县,濮县范县一带,形成吴氏旺族,史称濮阳吴氏。
四十世吴明誊,吴武之子,生子谷。
四十一世吴谷,明誊之子,生子二,长吴域,次吴城。
四十二世吴域,谷之长子,东汉名士博学多才,通五经,淡泊名利,汉安帝曾征为太常博士,未予应召,娶邰氏,生二子,长乾英,次吴匡。
四十三世吴乾英,吴域长子,娶司马氏生子吴懿,生女苋。乾英夫妇早逝,家中只有兄妹相依为命,乾英好友刘焉见中原战乱,决定入蜀创业。于是带着吴懿兄妹一同来蜀地,吴苋容貌很美,时有相者看后说:此女后必贵。刘焉听后,就让儿子刘瑁娶吴苋为妻。婚后刘瑁早死。刘备入蜀后,闻知娶为夫人,公元2195月吴苋被立汉中王后,公元2215月吴苋被立为皇后,母仪天下。昔日相者言之应验。
四十四世吴懿,乾英之子,入蜀后,刘焉任他为中郎将,后为刘备帐下一员。吴懿能征善战,屡建战功,于是平步青云,历任讨逆将军,关中都督,左将军等职,封为高阳侯后主以懿督汉中,授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晋封济阳侯。公元237年去世谥忠武,吴娶裴氏,生子二,吴教,吴彦,吴教袭父爵,生子吴乔,被李雄扣押30余年,坚贞不屈,被世人称颂。懿次子吴彦,字子伟。
四十五世吴彦,字子伟自幼聪颖过人,天文,地理,历律,山川,兵志无所不精,蜀时守建平。生子吴建。公元260年,魏灭蜀,吴彦儿孙就失去了昔日的荣华,成为穷苦平民。
四十六世吴建,彦之子,家道中落,幸喜生了一个出息的儿子吴猛。
四十七世吴猛,字世云,少有孝行,以孝闻名,他夏天手不驱蚊,因担心蚊子不咬自己就会去咬父母。他的事迹元朝郭居敬收入《廿四孝》,题为《恣蚊饱血》,文中赞曰:爱亲之心,至矣¨”吴国闻其贤孝,任为西安令(今江西)家室迁居分宁(今江西修水)。不久吴国为晋所灭。入晋后,吴猛以孝名官至散骑常侍。吴猛博学,并擅长医术,又乐为平民百姓治病,被世人传颂为神医。40岁时有个叫丁义的人,传给他许多神术,史载一次回豫章,江水波浪大,又无船,猛以扇划开江水,遂成大路。江州刺史,座亮生病,将他请去问病情,吴猛知已病入膏盲,看后匆匆离去,廋亮派人紧迫。猛无奈只好同四弟子乘白鹿车腾云而去。隐居,后不知所终。宋朝时追封他为神烈真人。妣戈氏,生有二子,吴廉,吴章。吴章迁居云南,娶莫氏,生子吴明,后世子孙世居云南。
四十八世吴廉,猛长子,娶何氏,生子吴莹。
四十九世吴莹,廉之子,娶王氏,生子季怀。
五十世吴季怀,莹之子,娶田氏,生子吴绍。
五十一世吴绍,季怀之子,娶刘氏,生子二,吴悠,吴忠。后世子孙兴旺发达。
五十二世吴忠,吴绍次子,性格豪爽,文韬武略,无所不精。曾任骁骑将军,封平山侯,娶赵氏,生子延之。
五十三世吴延之,忠之子。妣不详,生子吴昶。
五十四世吴昶,字重熙,延之子,娶王氏,生子吴云。
五十五世吴云,字世龙,娶刘氏,生子吴诚。
五十六世吴诚,字安诚,云之子,是位学者,通经史,谙声韵,萧梁天监三年(504)奉诏定雅乐。吴诚娶程氏生子三,吴柳,吴均,吴元。吴柳,吴元迁居休宁(今安徽休宁县)
五十七世吴均,字叔庠,诚次子,南梁朝文学家,官奉朝清,通史学,以词赋见长,文风清闲俊逸,时人仿效其作,称吴均体,著术颇丰,娶刘氏生子吴钦。
五十八世吴钦字永敬,博涉经史,官拜长史,曾参与策划讨侯景,事败被杀娶程氏,生子吴授。
五十九世吴授,善骑射,隋初从韩禽虎灭陈,论功授参军,娶辛氏生三子,吴文崇,吴文蔚,吴文得。
六十世吴文蔚,是个隐士,有贤才,隋末群雄并起时,晋阳刘文静为李渊父子寻访贤才,请文蔚出仕,答曰:我有先人留下的房屋足以避风雨,薄田足以供饮食,读书谈道足以自乐,不想当官。娶陈氏生子吴良,吴源。后裔人丁兴旺,子孙分迁各地。吴良子孙迁江阴峭岐,孙港,殷家庄,黄土圹,长泾,祝圹等地,吴源子孙后世有的迁入江西五彩山等地。
六十一世吴源,文蔚次子娶米氏,生子二,宗臣,兢。宗臣后世迁河南固始,兢后居湖北阳新,大冶,瑞昌一带。 (此处疑有断代,无证可考,只得按无锡统谱录。)

01】竞
吴竞,河南开封祥符府人,唐玄宗开元九年任国史院编修,著作郎。世称直笔太史,娶吕氏。生子二:如海,如渊。
【百度资料】(公元六七〇年至七四九年)字不详,汴州浚仪人。生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卒于玄 吴竞像[1]宗天宝八年,年八十岁。励志勤学,博通经史。初直史馆,修国史,拜右拾遗。神龙中,与崔融、刘子玄撰则天实录。开元初,为谏议大夫,依前修史。俄兼修文馆学士。居史职殆三十年,叙事简直,人多称之。后为恒王传。竞尝以梁、陈、齐、周、隋五代史繁杂,乃别撰梁、齐、周史各十卷,陈史五卷,隋史二十卷。卒后,其子又进竞所撰唐史八十余卷。竞家聚书颇多,尝目录其卷第,号吴氏西齐书目。
---------------------------------------------------------------------------------
02-1】如海
生卒年不详,生子三:镕,铭,铸。
02-2】如渊
其后不详。
---------------------------------------------------------------------------------
03-1】镕
其后不详。
03-2】铭
生卒年不详,生子三:良材,良玉,良古
03-3】铸
其后不详。
--------------------------------------------------------------------------------
04-1】良材
良材字廷用,号万春,自称洞天主人。唐武宗会昌四年十月初六生,娶上官氏,昭宗时以军功授彭泽主薄擢永兴县令,卒于官。葬于兴国。
【良材源流与分迁】
良材系兢公之裔,兢公为人正直,娶吕氏,生子如海、如渊,海生铭,铭生良材已六十五世矣。其先世都平江,迁吴江分华亭,继而之汴,兢公之下后三世折居于青州临淄后避兵燹,徙居金陵, 良材公以功授彭泽主簿,擢永兴令,爱其地辟民淳,后官至兵部尚书,致仕归卒於永兴,士民留葬其地,立像祠之,而子孙侨寓遂世为楚人,永兴之吴自良材公始焉。公生子二煜、烨。煜生璞、璟。烨生瑗、嘉。煜见世运迭迁,欲隐於山,遇异人曰:逢桥则止。璞遂迁居兴国归化里黄沙桥头;璟迁居兴国排石浆坑桥南:瑗迁居双千里青阳港西坂桥:嘉生子吴虔从九江迁居德安蒲圹西车桥,至此分为四族矣,宋元以来,族大且蕃,富川称为第一户,立九十六庄。其居黄沙、新桥、浆坑、桥南、沐浴、枧田,圹山、果石、贵湖、湿石、壤溪、龙源、黄桥、金城、荷圹、大林、南山及通山、蒜田等无处不盛。璞生延盛、延福:璟生延昭、延寿、延祖、延世、延庆;瑗公生延章;嘉生虔、坎巽。延盛、延福立庄新桥贵湖,盛生子四,长再翕字文明,次再竦字文威,三再文字文郁,四再剩。延福生再想、再收、再评、再议。璞公后世分迁瑞邑八庄,范镇、莫家、桂林、高丰、九江涌泉。璟公后世迁石壁、瓦桥、果石、夏畈、白杨、流庄、花园武蛟,再想生七子,仲尹、仲政、仲感、仲念、仲庆、仲御、仲贵。感生彦俊、彦贞,贞生居署,居便,居署生荣,荣生文憨、文举、文隆。文憨生简,简生才裕,才裕生士吉、士方,士吉生子道,子道生彦恂,恂生世隆,隆生仲文,连续四代单代,从良材16传至仲文。仲文 迁广济杨桥后济邑蕲春、黄梅诸吴之始祖也!
04-2】良玉
其后不详。
04-3】良古
迁居江西,其后不详。
--------------------------------------------------------------------------------
05-1】煜
良材长子,生卒年不详,字宗之,居湓浦,天性仁厚,克承世业,每逢岁荒捐资济人,世人德之。娶陈氏,生子二:璞,璟
05-2】烨
良材次子,避讳改爗字。字似之,文林郎,克承儒业,簪德弗士,迁居湓。生子二:瑗,嘉。
--------------------------------------------------------------------------------
06-1】璞
煜公长子,字从庆,九平章事,迁居归化里黄沙桥头,大幕田。娶刘氏生子二:延盛,延福。
06-2】璟
煜公次子,迁居兴国排市蒋坑桥南,娶郑氏,生子五:延昭,延寿,延祖,延世,延庆。
06-3】瑗
烨公长子,字从道,十一平章事,天性明敏,闻见不群,读书人皆服之。迁双千里青阳港西黄板桥,娶王氏,生子一:延章。
06-4】嘉
烨公次子,迁江西星子县,为星子吴氏始祖。
【九江吴氏资料】嘉(九江始祖)→68世虔→69世思仓→70世尚青→71世士询→72世玉琳→73世仲峤→74世万震→75世顒→76世迁→77世元→78世吉→79世承立→80世彦玠→81世宗扬→82世唐友→83世愈(1205年元、宏、愈兄弟三人同时中举,兵部侍郎,星子吴氏始祖)→84世蒙(江西转运使兼知隆兴府事)→85世继祖→86世子诚(1227-1287,新太平州通判)→87世思圣(1273-1318→88文隆→89世友诚(1335-1415→90世季远→91世玑→92世正谦→93世璋→94世节谟→95世发富(1568-1648→96世士桂(1617-1688→97世登麟(1646-1706,由城市迁南源)→98世之绍(1676-1736→99世文遂(字时辉,1720-1776→100世朝鼎(1771-1810→101世景信(1807-1853→102运郁(1850-?)→103世际春(1882-1930→104世兴让(1927-2001→105世隆元→106世家平
【黄梅吴氏资料】嘉公(迁九江、德安祖;兄瑗为迁永兴、大冶祖)71】虔公72】思仓公73】尚清公(尚青)74】士询公75】玉琳公76】仲峤公77】万震公78】颙公79】迁公80】元公(吴沅)81】吉公82】承立公83】彦玠公(子容)84】琮杨公(琮扬)→85】唐友公86】愈公87】益公88】東公(吴东)89】灏公90】福一公(字寿山,号淡泉先生;江州路钞库副使;元朝末年从安邑车桥徒居江州匡庐吴家冲。二弟福二公:字兴二,迁安徽宿松,生琮三、琮四、琮五)91】琮旭公(字琮一,号梦阳;明初偕子德地公北渡大江,定居可耕可稼之邑西大屋湾,即今之黄梅县孔垅镇吴河村。弟琮曙公,字琮二,号梦光;世居江州楚城乡荆林街,即今九江县之马回岭)92】德地公(字庚厚,号坤元。黄梅县孔垅镇吴河村开基祖)93】思恕公(字士忠,号诚斋)94】伯兴公(敬七)95】志尚公96】孟义公(黄梅县孔垅镇杨树林村开基祖)
-------------------------------------------------------------------------------
07-1】延盛
立庄新桥贵湖田。生子四:再翕,再疏,再文,再剩。
07-2】延福
璞公次子,生子四:再想,再收,再评,再议。
07-3】延昭
璟公长子,子孙分迁石壁,瓦桥,果石,排市,蒋坑,舒溪,白沙,通山,武陵,广济,湘溪等处。生子一:祁一。
07-4】延寿
璟公次子,生子二:茂兴,茂权。
07-5】延祖
璟公三子,生子三:茂显,茂霸,茂忠。
07-6】延世
璟公四子,生子一:茂璘。
07-7】延庆
璟公五子,生子二:茂简,茂实。
07-8】延章
瑗公子,迁高坑,今都昌宕里氏是其裔。读书守礼,庭训子孙,郡邑子弟多从之。子孙后迁兴国,通山,瑞昌等地。生子四:茂达,茂贇,茂范,茂迥。
--------------------------------------------------------------------------------
08-1】再翕
延盛长子,字文明,四平章事,居桥头,葬黄沙。生子三:忠集,忠遇,忠愈。
08-2】再疏
延盛二子,字文威,六平章事,居桥头,葬蜀山下。生子二:仲和,仲栋。
08-3】再文
延盛三子,字文扬,九平事,居新桥,葬湖塘山。生子三:仲躬,仲舜,仲安。
08-4】再剩
延盛四子,生子一:仲珑。
08-5】再想
延福长子,生子七:仲尹,仲政,仲感,仲念,仲庆,仲御,仲贵。
08-6】再牧
延福次子,生子三:仲珍,仲才,仲稹。
08-7】再评
延福三子,无后人。
08-8】再议
延福四子,生子一:仲勤
08-9】祁一
延昭子,生子一:珦
08-10】茂兴
延寿长子,生子一:元想。
08-11】茂权
延寿次子,生子六:元晏,元宝,元贵,元亮,元正,元迁。
08-12】茂霸
延祖长子,元亨,元光。
08-13】茂显
延祖次子,生四子:元宏,元寿,元聪,元吉。
08-14】茂宗
延祖三子,生子四:元海,元明,元深,元湮。
08-15】茂璘
延世子,生子二:元德,元智。
08-16】茂简
延庆长子,生子二:百俭,百禄。
08-17】茂实
延庆次子,生子二:百鸿,百雁。
08-18】茂达
延章长子,行九,葬青阳港东,生子三:元勋,元用,元秀。
08-19】茂贇
延章次子,无后,行十四,葬石沉坑。
08-20】茂范
延章三子,行十五,赞善大夫,葬黄土岭。生子三:凤,鹗,鹏。
08-21】茂迥
延章四子,生子五:举,元益,元凯,元椿,元相。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再论长沙王吴芮的世次与左台吴氏谱的历
    大悟吴氏宗亲会纪念著名革命英烈杨松(
    《著姓吴氏》征稿启事
    2019年4月10日吴文化“泰伯祭祀大典”信
    2019年,我们再出发!赣鄱吴氏2018年年
    台湾延陵吴氏世系图
    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吴氏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吴氏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闫乡口头坪村吴氏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度镇鱼池村吴氏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河乡三合村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吴氏
    至德堂太湖迁陕吴氏
    山西洪洞---云南
    浙江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吴氏
    辽宁宽甸吴氏族谱(公开版)
    四川省吴氏字派集(已更新至388支)
    赞《瑞安吴氏通志》出版
    吴氏在线新年贺词
    黄龙吴氏宗亲举办一世祖礼孙公诞辰800周
    四川省部份吴氏辈派
    麻溪吴氏族谱(下)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