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吴氏最丰富、最光辉的业绩还是在中国大地上,如果浏览一下彪炳于史册的吴姓名人,便可知吴氏业绩之一斑。战国时有兵家和改革家吴起,曾辅佐楚棹王实行变革,促进了楚国的富强。秦朝末年,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吴广与陈胜一起发动领导了中国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并建立张楚政权,任假王。东汉初有大司马、广平侯吴汉。三国时魏有文学家吴质。南朝梁有文学家吴均,还有安徽宣城农民起义领袖吴承伯。唐代最著名的吴姓人物是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吴道子,他擅画佛、道教人物,长于画壁,笔亦磊落,势状雄峻,相传曾于大同殿壁画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宋人苏轼说:“画圣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因其高深的艺术造诣及对后代的巨大影响而被尊为“画圣”。此外,唐代还有秉笔直书的史学家吴兢,庞勋起义军将领吴迥。五代时后晋有名将吴峦。南宋有名将吴玠,吴璘弟兄,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大臣吴潜,文学家吴曾,词人吴文英。金有文学家吴激。元代有学者吴澄、吴莱,画家吴镇,戏曲作家吴昌龄。明朝至近代,吴氏多画家和小说家,例如,明代画家吴伟,工画人物,擅画山水,获御赐“画状元”印;清初画家吴历,擅画山水,笔墨苍润,与王时敏等合称“清六家”:清代画家吴熙载,善花卉,工书法,尤精篆刻;清末画家吴友如,作品参用西方绘画透视法,构图紧凑,线条遒劲简洁,对以后的年画、连环画甚有影响:近代人吴昌硕,以写意花卉、蔬果为主,工诗和书法,尤精篆刻,是一位硕有影响的书画家、篆刻家;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写出了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的著名小说《西游记》;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作《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清末小说家吴沃尧,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堵之怪现状》等。此外,明代还有侗族农民起义首领吴勉,学者吴与弼,文学家吴应箕,戏曲作家吴炳,医学家吴又可,南明将吴易,以及引清兵入关、受封为平西王、后又割据称帝的吴三桂;清代还有文学家吴绮、吴锡麒,诗人吴伟业、吴兆骞、吴嘉纪,散文家吴敏树、吴汝纶,医学家吴鞠通、吴尚先,植物学家吴其浚,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吴大澄,江西石城佃农起义领袖吴八十、太平天国将领吴如孝;民国时期还有学者吴承仕,戏曲理论家、作家吴梅,北京大学教授吴虞,北洋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吴光浩,红二十五军军长、政治委员吴焕先。
还有,西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尚书》学教授吴章、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猛将吴尉、三国时预测学家吴范,三国时吴氏第一个名医吴普,均为吴氏名人。东晋时有饮贪泉而不贪的 “晋代良能”吴隠之,晋后官至散骑常侍的吴猛为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人物。谥号 “宪圣慈烈皇后”吴皇后,为南宋高宗时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后之一。主张以道为本,纳儒之道的唐代道教学者吴筠,其主要著作有《神仙可学论》《玄纲论》等四百五十余篇;唐代诗人吴融为龙纪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著作有《唐英歌诗》三卷;著《吴氏正宗谱序》的吴少微也是唐代著名学者。宋初龙图阁大学士吴遵路是著名学者;宋代状元吴纶、学者吴处厚,和著世界上第一部植物学辞典《全芳备祖》的吴泳著也是较有名气的人物。元代的吴正道是著名大学者;元代中期的戏曲家吴弘道曾做江西省检校掾史,编有《中州启札》一书,著杂剧《手卷记》《正阳门》等,散曲风格清秀,《太和正音谱》称之“如山间明月”;吴西逸也是元代戏曲家,《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空谷流泉”。明代,吴良、吴祯兄弟是明初的开国功臣;强调“德性之知必实以闻见乃为真知”的吴廷翰是著《苏原全集》的明代学者。明清之际,与藩柽章合撰《明史记》的吴炎是长于史学的学者;费南东流善辞令的吴光耀、书法风神钟王之笔意的吴泰裔、康熙皇帝嘉奖为“忠孝节义”的教育家吴雍裔也是较有名气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如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豫东农民武装暴动,后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的吴芝圃;《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和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吴运铎,均是吴氏族人中涌现的知名人士。还有,曾留学日本,后参加兴中会、华兴会的中国民主革命者吴禄贞;曾任“总统府”秘书长的吴鼎昌;曾任“总统府”资政的吴铁成、吴稚辉;和为揭露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而献身的民主革命烈士吴樾;抗日名将吴绍周;及一九三八年腊月十一日率领东流村民打响沂蒙山区村民自发抗战第一枪的吴恩庆,均为祖国民主、独立、自由作出了巨大贡献。还有,浙江慈溪人吴锦堂为明治、大正年间日本关西实业界的十大巨头之一。在文学、艺术、教育方面,吴氏族人更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如,湘剧演员吴绍芝,在抗战初期参加长沙湘剧抗敌宣传队,演出《史可发》《梁红玉》《江汉渔歌》等具有民族意识的新戏。汉剧演员吴天保,唱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世称“吴派”。电影演员吴楚帆,先后主演《家》《春》《秋》等多种影片,曾执导《战地归来》《香港一妇》等。还有,古典戏研究家吴晓玲;戏剧家吴祖光;戏剧导演、戏曲教育家吴仞之;电影导演吴永刚;电影事业家吴性栽;音乐教育家、指挥家、作曲家吴伯起;古琴演奏家吴景略;中国第一代油画开拓者吴大羽;书画家、鉴赏家吴湖帆;画坛德高望众的美术教育家吴作人等都是大名鼎鼎的艺术人才。还有,被誉为学者、诗人、教育家的吴宓;历史学家吴晗、吴于廑;考古学家吴金鼎;语言学家、文学评论家吴文祺;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吴文藻、吴泽霖、吴景超;作家、学者吴组缃;台湾小说家吴浊流;体育教育家吴蕴瑞;和曾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的吴邦伟。在科技方面,有生物学家吴宪、吴有训;植物细胞学家吴素萱;园艺学家吴耕民;寄生虫学家吴光;肺病学家吴绍青;肿瘤学家吴桓兴;物理化学家吴学周;工程热物理学家吴仲华;金属学家、机械工程学家吴学蔺;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的美籍物理学家吴健雄。另外,曾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吴耀宗;和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名誉主席、第五至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的女教育家吴贻芳;及曾任国民党重庆市长、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上海市长、后为美国佐治亚州阿姆斯壮大学教授的吴国祯,也是值得一提的。还有,曾任中宣部副部长、第三至五届人大常委委员的吴冷西;文革后期的北京市长吴德;中共第四代领导人吴邦国、吴官正、吴仪(女);和中国外交官员吴学章;山东省委副书记吴爱英(女);第五代电影导演吴子牛,“中国九一八爱国网”总编吴祖康,均是吴氏族人的佼佼者。
吴氏在当今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名列第十位,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同时,在苗、满、蒙古、鄂伦春、锡伯、回、壮、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占有一定的数量。
石龙先生 吴庆臣 续写
锦 文 十 九 首
古 公 赞 《诗经·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公 刘 赞 《诗经·公刘》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乃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止旅乃密,芮鞫之即。
赠三让王泰伯公 (东汉)桓帝
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
赠恭孝王仲雍公 (南北朝)宋武帝
协成先志,丕阐周基。清而弗污,权而适立。心同道合,德与仁齐,流风余韵,万世仰思。
赠延陵王季札公 (南北朝)宋武帝
维王延陵,全义让国,见礼知政,闻乐知德。观风审音,挂剑酬心,怀哉高风,无古无今。
泰 伯 井 (唐)李绅
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梁鸿重浚后,又厉几千年。
泰 伯 庙 (唐)皮日休
蛮荆古服属南荒,大圣开基辟草堂;载造文明追二帝,尚余揖让补三王。
和皮日休泰伯庙 (唐)陆龟蒙
故国城荒德未荒,年年椒奠湿中堂;迩来父子争天下,不信人间有让王。
赠三让王泰伯公 (宋)蒋堂
泰伯为何者,不以身为身,逊避天下位,奔走句吴滨。隐德昭来世,遗祀传斯民,吁此廉让国,合生廉让人。
泰 伯 庙 (宋)范仲淹
至德本无名,宣尼以此评;能将天下让,知有圣人生。南国奔方远,西山道始亭,英灵岂不在,千古碧江横。
访 泰 伯 城 (宋)杨时
泰伯城三里,未寻梅里畏;当年建雉堞,今日剩莓苔。仁让高风古,文明旧德培;平虚惆怅望,惟同月徘徊。
至 德 庙 (元)赵孟
让王矢志继陶唐,庙貌雍雍德愈光。百世荆蛮开礼乐,万年俎豆肃冠裳。碑穹画栋香台冷,额掩雕梁石础煌。万代皇恩褒重厚,世承宗祀袭流芳。
泰 伯 城 (明)高攀龙
泰伯城荒德未荒,至今遗址尚流芳;试观霸业今何在,不比勾吴让国香。
泰 伯 墓 (明)方孝儒
勾吴三让王,采药扶纲常;忠孝一身殉,皇山土也香。
题泰伯新祠 (明)邵宝
泰伯新祠古让乡,老梅根畔水流长;十年梦寐三间屋,万古纲常一瓣香。扁榜大书原自孔,衣冠遗制尚存商;向来曾拟荆蛮曲,许作迎神第几章。
思 慕 诗 (三国魏文学家)吴质
苍苍怀殷忧,殷忧不可居。徙倚不能坐,出入步踟蹰。今蒙圣主恩,荣爵与众殊。自谓永终身,志气甫当舒。何意中见弃,弃我就黄垆。茕茕靡所恃,泪下如连珠。随没无所益,身死名不书。慷慨自俛仰,庶几烈丈夫。
赠吴将军南行 (宋)岳飞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蜺万丈干青霄。指海海腾沸,指山山动摇。蛟鳄潜行百怪状,虎豹战服万鬼号。时作龙吟似怀恨,咻得尽剿诸天骄。蠢尔蛮蜑弄竿梃,倏聚忽散如群猱。使君拜命仗此往,红炉炽炭燎氄毛。奏凯归来报天子,云
台麟阁高瞧峣。卒犯市肆,马躏禾苗,将耽骄侈,士狃贪饕。虚张囚馘,妄邀金貂。使君—试此刀。能今四海烽尘消,万姓鼓舞歌唐尧。
绍兴四年二月十六日书(录《岳忠武王文集》卷八)
l 吴将军:南宋名将吴玠
l
四言诗 祭黄帝陵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尚飨!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二零零六中国(无锡)吴文化节·泰伯祭祀典礼【祭文】
维公元二零零六年四月十日,岁在丙戌,时值仲春,瑞气和暖,惠风和煦。无锡人民、海内外嘉宾和至德宗亲等,满怀崇敬之情,肃立鸿山泰伯墓阙,谨荐鲜花雅乐,恭祭吴地始祖。其辞曰:
巍巍泰伯,功德何隆!三让天下,古今传诵。南奔荆蛮,勾吴斯隆。断发纹身,大义为重。耕织渔猎,术业事功。开凿伯渎,万水汇通。演乐修礼,尚德启蒙。文脉绵延,俊彦盈充。舒卷华章,融会菁华。泰伯恩泽,浩浩无终。
星转斗移,盛世欣逢。国运昌隆,人和政通。惠麓葱葱,太湖融融。幸哉吾辈,道远任重。小康初捷,期在大成。和谐社会,万民之衷。民族复兴,人神共襄。中兴伟业,壮丽恢弘。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缅怀至德,追远慎终。伏惟尚飨!
吴 姓 对 联 集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