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吴氏通书恩施族谱编纂委员会
函字[2009]03号
告 族 人 书
各位吴氏长者、同辈及后生新秀:
知国才知国可爱,明史方怀报效志。吴氏族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历史厚重。他不论是在战乱不休的社会动荡时期,还是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建设年代,都是推进历史进步的健康与中坚力量。
他(她)们或城市或农村,或山区或平原,或陆地或海洋;身着不同的服装,讲着不同的语言,肩负不同的使命,扮演不同的角色;却流淌着一样的血液,祭奉着同一个祖先!
然而,在过去的岁月中,由于受历史、经济、通讯、交通等诸多方面的条件制约,涉及家道族史的记录编纂零丁稀少且异常艰难。即便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少有的传世珍藏本,其信息的采集和容纳量都是非常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后人们了解、研究历史和寻根续脉的需要。
当历史的脚步迈入公元21世纪的时候,中华民族又一次握住了历史的机遇,迎来了他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也正是在这阳光雨露的普照滋润下,我们才可以把族史的整理编纂纳入吴氏家庭的办事议程。
公元2002年,《中国吴氏通书》横空出世,该书由广西南宁吴健琴女士主编,第一次从盘古开天及吴氏开姓传世祖太伯、仲雍开始,脉络清晰、全面系统的回答和介绍了中国乃至世界吴氏宗族的共性问题,为天下吴氏族人探源正本、续写未来,确立了基础和方向。
公元2008年,中国吴氏通书之《江汉(荆楚)吴氏族谱》诞生,该谱以《通书》为总纲,以荆楚支脉为主体,经纬交织,跨越时空几千年,以全新的面貌和详实活跃的体裁,展现了荆楚大地吴氏儿女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
公元2009年2月,中国吴氏通书恩施族谱编纂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下设立编辑部,具体负责族史编纂工作的统筹调度和组织落实。这是《通书》和《江汉(荆楚)分谱》工作的延续和深入,也是一次新的探索与尝试。
其基本思路是:“以《通书》为轴心,以江汉为经,以恩施为纬,以建始为支撑点,对有历史记载以来,先后落户繁衍于恩施大地的吴氏群体的历史现状,作一次全面统计登记,并辅之于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文字和图片,真实再现历史。同时对各支脉吴氏,参照通书年轮派序予以归宗定支,最后统一并派入谱。”
这是一项工程浩大而又繁琐细致的工作,这是一项全面系统而又意义深远的家族使命,这是我们给予后人的一种交代。因此,它有赖于我们每一位吴门中人,同心携手,身体力行,才能将这一艰巨任务从规划变为现实。
当前,我们已经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启动经费,明确了相关的任务,紧接着便要走向千家万户,着手普查登记和基础资料收集。为此,特将相关情况及要求通告族人,以便于大家统一思想和组织开展工作。
一、 编纂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暂时是由几位倡导发起人、统筹策划者和已经取得联系的相邻一些地方或家族的长者及领头人构成的,有关编纂、编辑及理事会的成员还将不断补充增加,其职责及分工也将作进一步的明确与调整。但凡涉及到的地方或族系,至少要确定2人以上进入编纂组织,才能保障一些基础统计及组织编排的日常工作需要。因为统计要求:人不分老幼贵贱,族不分大小先后,我们的工作要对历史负责,要能够经受后人评说考证。
二、 关于族史编纂费用的落实问题,不划任务不摊派,本着“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力量不分大小,贡献不分先后,不管是出钱、出智,还是出力跑腿,都是我们倡导和尊重的。
三、 真诚请求各位长者、同辈及后生新秀,为本次续谱、汇谱、合谱工程谏言献策;提供文物、古迹、图片、文字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邀请你为族史撰稿,文体不限,素材自由,只要是有弘扬和传承价值的,都是我们所欢迎的。
四、 本次编纂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联络族人和资料统计阶段,时间截止2009年国庆节前;第二阶段为资料汇总和甄别编辑阶段,时间截止2010年10月1日;第三阶段为资料编辑审核和终审校对阶段,时间截止2010年12月1日。发行售书时间另行通知。
特此告知。
中国吴氏通书·恩施族谱 中国吴氏通书·恩施族谱
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编辑部
公元2009年5月5日
编辑部联系方式
联系人/电话: 吴光宗/13635760691 编辑会秘书长:吴仙河/13329828277
吴 冰/15671500288 编辑部主任:吴修祥/13997761948
主 编:吴军/13343559456
E-mail:ciquanzz@163.com
地 址:湖北省建始县《茨泉》杂志编辑部
邮 编:445300 |
主题词:告族人书 函
中国吴氏通书恩施族谱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5月5日印发
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