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存的泰伯庙为无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建筑群。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明邦”四字,因孔子尊泰伯为“至德”而来。石牌坊北面是泰伯庙第一进建筑三券棂星门,相传天上星系有“二十八宿”,其中有个掌管文化的为“棂星”,又名“文曲星”、“天振星”,把泰伯与天上管文化之星联系起来,充分说明了泰伯当初奔吴后开化荆蛮“以石为纸、以碳为笔、以歌为教”的文化先驱身份 。棂星门面阔三间,石柱高六米,石柱上有盘龙、仙鹤、云海雕饰。
东汉桓帝敕令吴郡太守糜豹于公元154年在泰伯旧居改建泰伯庙,同时在鸿山修建了泰伯墓。明朝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泰伯庙得以重建,现存的照池、香花桥、棂星门、至德殿均已有500多年历史。泰伯庙于1976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由省市(县)两级政府出资对泰伯庙进行大规模整修,2005年被命名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命名为国家级旅游文化示范地、2009年被命名为国际旅游文化目的地、同时2009年“泰伯庙会” 也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