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建筑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千年历史的三门吴岙古街
作者:陈建华 祁先群    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吴岙街俯视

吴氏宗祠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岙古街,街以村名,是一条充满着风土人情、经受过沧桑变幻、演绎着人生悲欢的古街。

这条历史悠久的古街,以其独特的风采和古朴典雅的魅力,吸引着许多怀旧的脚步为之停驻。

始建于明清,出过进士

吴岙村位于三门县城西南15.7公里,四周群山环抱,南北两面高山耸峙,峰峦绵亘,一溪从西北环绕。全村共529户,1756人,以吴姓为主。清代村名吴岙街,属宁海县仙岩乡四十一都一图,后改属西乡吴岙庄,民国属吴岙乡,解放后为吴岙乡人民政府驻地,现属高枧乡。

始建于明清的吴岙街,位于吴岙村中部,东西走向。从村西进入古街,从东首出,悠远的历史在脚下讲述铺展。古街很安静,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霜雨雪,两旁的建筑依然古色古香,只是昔日的热闹繁华早已不再,古街上的人们过着淡泊而平静的生活。行走在古街,仿佛走进了沉甸甸的昨天,目光触摸着历史印迹,不免勾起远去的辉煌岁月的记忆。那青石板上窸窣的脚步声、深巷中的叫卖声、翘檐上的野草、色彩剥落的古老柜台,似乎仍在诉说着古街的过去,讲述着古风遗韵。

据当地《吴氏宗谱》记载:唐昭宗乾宁年间(894898年),董昌占据越地,自称“圣人”,闻吴宣义智勇双全,拟召为司马。吴宣义拒不就职,于是携妻、子由宁海县仙岩庄迁居此岙,见此地环山带溪,宜于居住,如鱼得水,故名“鱼濠”,后改名吴岙。吴岙民风淳朴、人文资源丰富,自南宋以来,吴氏出过不少名人。宋代进士吴霁山、元代解元吴思明、明末清初一灶七秀才、清代学者吴应鳌、吴门三才女、太平天国军队录写吴国琛等都出生在这里。

吴氏祖先,在建筑方面,亦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明代,吴岙村就有“三塘七井半边月”、“六板桥头十二窗”、“水阁凉亭廿支柱”的美传。村中古街、吴氏宗祠至今保存完好,众多明清建筑也风采犹存,民居主要有宾月楼、文映楼、德星楼、聚华楼、水阁楼等,成为一组彰显当地人文历史的古建筑群。村南半里许有水洞门,为古时吴岙的南大门。古街东首,横跨溪上建有“合波亭”,供行人休憩。唐峰山建有“西山书舍”,前有数十丈跑马坦,培养子弟学文习武。

千年古村,台州府的一条古道

作为一个千年古村,吴岙历史上就是台州府通往天台县的“官道”所在,地处天台、三门、临海三县交界。追溯古街的发展历史,据传,吴岙原来众姓杂居,以孙姓居多,至宋朝,各姓消迁,吴姓兴起,鼎盛时曾达千户,成为一方巨族。明、清时期,吴岙民间交易活动活跃,吴岙街渐渐形成,成了周边三县村民物资交流的中心。

吴岙街依溪而逶迤,一条“弓”型的长街就像一条平卧着的长龙,弯曲伸展。路面原来是用卵石与石板铺成,因破损严重,现浇上了平坦的水泥地。两侧村落街巷,房舍鳞次栉比,夹道而筑,户与户之间以骑马墙相隔。临街房子紧密相连,渐次排开,错落有致,在视线里呈现一种历史的深沉。前街呈半弧形彼此挤挨着,南北凹凸对偶成两排,中街至后街两边房子呈一字形排列,形成一条四米宽,长几百余米的弯曲街道。古街整体造型优美而独特,从空中俯视,像一把打开的大扇子。

房屋和店面的布局有着严格规定,多数为两层木结构楼房,有的房子有下檐,有的房子有栏杆,安排得非常合理,楼下为店铺,楼上卧房。店前留近一米余宽的走廊,方便顾客、行人在落雨天行走。店铺经营土特产、日杂、食杂、小百货、布匹、中药、理发、客栈等。凡此种种,足够令人遥想当初,这条古街上商贾云集,市井繁荣,行业俱全。从房子总体结构上看,没有雕琢之繁杂,简单中足见质朴,整齐划一中尽显平和。除了有几处稍显木工精致:门面有一道贴墙护栏是镂空雕刻图案,加上门楣装饰细腻雅致,屋内柱头没有雕花繁锁,但一切均做在细微处,不显摆。斑驳陆离的骑马墙上商号仍隐约可见,昭示着岁月的痕迹,默默地向世人展示着曾经绵延数个朝代的繁荣。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宗祠

在吴岙街中段南面,建于清嘉庆5年(1800年)的吴氏宗祠,坐东朝西,总占地面积460平方米,四周为错落有致青砖黑瓦的古民居。宗祠三开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正厅、后寝三进建筑,左右分设五檐马头墙。门厅三开间,为木牌楼建筑,明间屋顶高大,次间屋顶稍低。明间后檐设戏台,戏台四柱,施藻井,屋顶为歇山顶,龙吻脊,飞檐翘角,造型优美。正厅三开间,明间四柱七檩,五架抬梁带前后单步,次间五柱七檩。后寝三开间,天花板上彩绘云龙等各种图案,非常大气,均为单檐硬山人字坡屋顶。厢房二层各三间带一弄。吴氏宗祠整体建筑构造讲究,保存较好,201117日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宗祠内还保存着《吴霁山先生墓碑》、《帛田碑记》和旗杆石等重要文物。《吴霁山先生墓碑》高226厘米,宽81厘米,厚13厘米,四栏,胡长孺撰文,赵孟頫书丹并篆额,原碑已佚,现所存之碑为雍正五年重镌。《帛田碑记》高200厘米,宽80厘米,厚12.5厘米。

吴岙古街上人文景观荟萃。坐落古街东头唐峰涧水与语溪合流处,跨涧营基建造的合波亭,“四面曲栏围绕,花柳蓊蓊,上庇巨村,穿空积翠,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平桥通于亭中,往来行人络绎不绝。”合波亭的建筑十分巧妙,“水阁凉亭廿支柱”,它既是桥梁,又是凉亭,现在成了村上老人休憩的场所。亭上旧有 “寄春一任折梅沽酒,无须望杏随时娱玩” 对联,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往日的繁华与悠闲。

解放后随着集市中心的转移,特别是吴岙乡的撤并,这些店面的经营才日渐冷淡,古街渐渐远离了往昔的喧嚣,成为一条宁静的古街。

   吴岙街是一段历史,是一种建筑文化,是一件艺术品,是一首古朴的歌!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