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虞国和勾吴国
作者:陈振康    信息来源:吴文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一、虞国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是时周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墟,是为虞仲,列为诸侯。(此时周武王灭亡了殷王朝,寻求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做了吴地君主,便把吴地封给了他。并封周章的弟弟虞仲在成周之北的旧时夏都之地,这就是虞仲,列为诸侯之一。)

  这一历史记载表明了十分重要的两点:一是,到此时,太伯奔吴所建立的勾吴国(在无锡梅村一带),得到了周天子和中原的承认。二是,勾吴国还有个中国之虞兄弟之国。

  那么,这个虞国是在哪里?周武王为什么要在中原地区加封了个虞国,将仲雍的后代虞仲加封到那里去呢?

  周武王加封虞仲的虞国,又称中国之虞,又称北虞,西周侯国。春秋时为晋大阳邑,以在大河之阳,故名。唐天宝元年(742)陕郡太守李齐物开三门以利漕运,得古刃,刃有篆文平陆二字,遂改名平陆县,从此历代县名均不改。平陆县今属山西运城市。《汉书?地理志》注:大阳县吴山,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唐《括地志》:故虞城在县(大阳)东北五十里虞山上。明末清初地理巨作《读史方舆纪要》称在平陆县东北二十里,春秋时虞国之阙邑也。 史记〈索隐〉:夏都安邑, 虞仲都大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墟。据清乾隆版《平陆县志》记载:该城为春秋时晋献公所灭的古虞国都城。山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靳生禾教授认定虞城就在今平陆县张店镇东南的古城村(古虞国城墙遗址和古城水库。古城在以前称吴城。)现山西省的(第三批)省文保单位中有虞国古城遗址,时代:周。地址:(山西运城平陆县)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及四周。

  北虞国是何年所立?根据史家研究,武王伐纣当在公元前1046年。按照《史记?封禅书》记载,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也就是武王灭商以后第二年,天下还没有安定下来,武王就驾崩了。北虞在武王克殷后加封,应该在公元前1046年或公元前1045年。北虞国是何年所亡?大约在公元前655 。据左传《僖公五年》(公元前655 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国的国君贪图晋国晋献公的宝马美玉,借道给南下讨伐虢国的晋国军队,晋军主帅荀息率军攻灭虢国后,回师途中又顺手牵羊攻袭虞国,北虞国就这样被晋国用巧计灭掉了。这就是历史典故假途灭虢唇亡齿寒的由来。《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以开晋伐虢也。当代著名学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年今平陆县东北有虞坂者,即古之颠軨坂……”。宋《太平寰宇记》谓晋假虞之道,即此路。

  北虞国总计存在了大约390年。

二、北虞之前的

  那北虞是否就是在周武王加封后才有的呢?不是,在北虞之前,其所在地就有了。一个有名的历史事实明确此事,那就是虞芮之讼

  1虞芮之讼:虞、芮,周初二国名。虞(在今山西平陆县)、芮(在今陕西大荔县)两国之君争田,久而不决,说:西伯昌是有德之人,让他来裁定吧。于是他们一起来到周地,到了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廷,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于是两国国君让出所争之地作为间原,解决了争端。此史实确实,《史记·周本纪》: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诗经?大雅?绵》:虞芮质厥成,文王厥厥生。(虞国和芮国感激文王的裁定,文王的国势因之大振。)汉《尚书大传》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

  此史实发生在周西伯昌时期,史实中的西伯昌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的孙子、太伯仲雍的侄子昌,就是周文王。这一史实表明了十分重要的两点:一是,周武王是文王的儿子,那就是说,在武王加封北虞前,虞已存在了。二是,此虞和周的关系十分密切,其时,商王朝还十分强大,而虞遇事,找周而不找商解决。

  我国历史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的谭其骧教授,在他的名著《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商时期全图中,明确标出,在黄河和汾河之间是,虞的西面是

  2、在武王加封北虞前,虞已存在了,这虞地为舜帝所在。舜帝(约公元前2128 2086 年),姚姓,名重华,号有虞氏,谥号曰舜。舜建都于蒲坂,在今蒲州一带。国号有虞。蒲州即今山西永济市,与平陆县(北虞所在)同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史记·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正义》:蒲州河东县本属冀州。据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引皇甫谧所说;舜所营都,或云蒲坂。蒲坂在唐代是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县。《史记?五帝本纪》舜居妫汭。唐《括地志》:妫汭水源出蒲州河东南山。《尚书正义》说:妫水在河东虞乡县历山西,西流蒲坂县南,入于河,舜居其旁。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地理系王北辰教授曾在《北京史苑》(第一期)撰文《妫水河名考》,认为,舜所居妫汭即在今山西省永济,和平陆县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因此,在周文王时期,现山西省运城市(包括平陆、永济一带)是虞地。

三、北虞是周太王古公亶予太伯、仲雍的封邑

  《穆天子传卷二》: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诏以金刃之刑,贿用周室之璧。[古公亶父兴于西方(岐山之下),封其长子吴太伯(和仲雍)于东吴(即北虞)。把制作金属刀剑的方法传给他,把周王室的璧玉赠给他。]

  当今著名学者江南大学金其桢教授在论文《泰伯奔吴诸说辩正》阐述:《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周王游行记》。共6卷。据《晋书·束皙传》记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魏襄王墓(一说安釐王冢),当时从这个古墓中出土得竹书数十车,被称为汲冢竹书, 其中有《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驾八骏西游、东游之事。后由著名学者荀勖、束皙等就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订,共五卷。后东晋著名学者郭璞在注《穆天子传》时,又将原在竹书出土的关于穆王妃盛姬死事也作为一卷编入其中,共合为六卷。明代文献学家胡应麟的《四部正讹》考定《穆天子传》为盖周穆王史官所记。 经当今学者常征深入研究,在1977年完成《穆天子传新注》一书,明确得出结论:《穆天子传》是身随周穆王征巡四海的周史官作的先秦古籍之—”。古今学者都确认《穆天子传》作于周穆王时期。周穆王姬满是西周继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之后的西周第五位天子,其在位时间55年(公元前976公元前922年)。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杨宽先生在《西周史》中,对穆天子传卷二:大王亶父之始作西土,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的相关内容作出详尽的论述。其第六章中说:所谓封于东吴,吴即是虞,金文常称。虞的封国在今山西平陆北。”“讲到大王亶父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把元子太伯封于吴(即虞)其第六章中说:《穆天子传》卷六称穆王乃宿于虞,也是因为虞为太伯封国,原有周王留宿的宫室。

  第三章中说:周的开拓领土是从季历(即太伯、仲雍之三弟,周文王的父亲)开始的。季历开拓取得成功,由于下列三个原因:第一,由于与太伯所建立的虞国友好合作,以虞国作为向山西地区开拓的重要据点。其第六章中又明确地说:但是我们细加考核,可知《穆天子传》所说太王封太伯于吴(即虞),真是正确的事实。

  以上明确表明:北虞在周武王将仲雍的后代虞仲加封到北虞之前,在周太王时就被太王封予太伯钟雍了。

  杨宽先生又对《诗经 大雅 皇矣》中的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作出新解。《西周史》第三章中说:其实,所谓帝作邦作对,自太伯、王季,就是说上帝建立了一对邦国,这一对邦国创始于太伯、王季。也就是说太伯从周分出去建立的虞,和季历继承君位的周国,成为配对互助的国家。

四、解析泰伯奔吴的几个历史谜题

  1、太伯、仲雍奔吴。《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唐《括地志》:太伯奔吴所居城,在苏州北五十里常州无锡县界梅里村,其城及冢见存。太伯、仲雍没有一直待在他们的封地虞,为让王位而奔到无锡梅村一带的了。其奔吴是从他们的原封邑出发的。虞芮之讼时,君为什么单去找太伯、仲雍之侄文王解决和芮的争端,因为,原是太伯、仲雍的封邑,是周的附属。另外,这时太伯、仲雍及其族人(主要的)已离开了虞,奔吴了,因此君就找了周文王。

  2、为什么叫勾吴。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载: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蛮。国民君而事之,自号为勾吴。吴人或问何像而为勾吴,太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也,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非其方乎?’”(周大王去世,太伯、仲雍回去奔丧,结束后,还吴地。当地的老百姓尊他为君主,太伯定国号为勾吴。吴人问为什么要称勾吴呢?太伯回答说:我排行老大而君位,但我没有子孙,不能传宗接代,那受封的应该是吴仲,所以我把自己住地称为勾吴。这不是那合乎道义的事么?)太伯明确表明,称是因为仲雍叫吴仲。那仲雍为什么又叫吴仲呢?因为太伯、仲雍的原封邑在(吴),吴的名称是从那里而来的。

  《逸周书.世俘解》(《逸周书》,先秦史籍。本名《周书》)记载:武王克商后,祭祀祖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即仲雍)、文王、邑考,以列升。这里,仲雍被称为虞公

  3、周武王为什么要将仲雍的后代虞仲加封到中国之虞?情况很清楚了,因为这中国之虞原是太伯、仲雍的封邑,是他曾祖父周太王所封。他爷爷季历开拓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爷爷季历和太伯仲雍所建立的虞国友好合作,作邦作对,以虞国为重要据点,向山西地区进行了开拓。周武王克商,封赏诸侯,封周章于吴(无锡梅村一带),又将仲雍的后代虞仲加封到中国之虞(山西平陆一带)。

  在《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中,司马迁总结说:自太伯作吴,五世而武王克殷,封其后为二:其一虞,在中国;其一吴,在夷蛮。又说:太史公曰:余读春秋古文,乃知中国之虞与荆蛮句吴兄弟也。历史事实,阐述清清楚楚。(《至德文化博览》《吴文化》陈振康)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