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伯像

至德名邦古牌楼

泰伯庙会民俗巡游

学生经典诵读

梅村夜景
梅村,古称梅里,拥有3200多年的历史,史誉“句吴古都”、“至德名邦”。穿越岁月的风雨沧桑,传承文化的源远流长,梅村积淀了超越于其他江南古镇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每年正月初九,吴文化的发源地,新区梅村,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泰伯庙会”,弘扬泰伯三让天下的至德精神,纪念先祖开发江南的历史功勋。今年2月18日,又将迎来无锡首场乡村庙会。
杨伟新 金辰 陆媛
泰伯庙会:江南新年的第一个庙会
泰伯庙会是江南地区新年开春的第一个庙会,也是无锡诸多庙会中最具历史渊源和社会影响力的庙会之一。
相传,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而这一天也正是民间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泰伯祭日,也是玉皇大帝登仙日;民间又传说姜子牙当年是被泰伯收留,认作干儿子,随泰伯的妻子姓姜,后来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就是没敢封玉皇大帝。由此,民间后来就把泰伯认同为道教里地位很高的玉皇大帝,而民间也称正月初九这天为“天生日”,以天为尊的民间信仰也让泰伯庙会成了开春的第一个庙会。
或许这只是民间传说,但泰伯庙会起源于古代吴地先民的祭祀信仰,与历史典籍中一位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人——泰伯直接相关。3200多年前,商朝没落、周王兴替,周太王长子泰伯为避让周室王位,从陕西歧山一路南下,最后定居江南梅里(今梅村),将中原地区礼仪制度、农耕文明引入江南,开创了吴国五百多年的基业,源远流长的吴地文明由此发轫。泰伯“三以天下让”被孔子尊为“至德”,百姓尊其为“让王”,司马迁的《史记》将其列为“世家第一”。东汉桓帝为其建庙修墓。
为纪念泰伯的“三让”高风亮节和开发江南的丰功伟绩,每年正月初九,四乡百姓纷纷前来赶游泰伯庙,焚香参拜“让王爷”,世界至德宗亲十二姓氏之后裔纷纷前往梅村以各种形式归宗祭祖。每年有十万余人参加泰伯庙会,大街小巷被挤得水泄不通。
2007年12月,泰伯庙会被批准为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伯庙会: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
2003年春节,梅村街道在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创新举办泰伯经贸文化节,以泰伯庙会为纽带,增加了经贸文化节开幕式、经贸洽谈会、高新产品成果展、经贸文化节文艺晚会、海外宗亲亲情联络等全新的内容,使传统的庙会风生水起、熠熠生辉。
从2003年至2009年,持续七年间,泰伯经贸文化节通过文化搭台,拓宽了活动辐射面,放大了传统庙会的发展推动力和文化影响力,同步提升了“泰伯庙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2010年开始,街道充分利用“泰伯庙会”这一基础与资源,顺应百姓对民间节庆活动的期盼和热望,改变已持续多年的“以文兴商”的主题,将原“泰伯经贸文化节”更名为“泰伯文化节”,浓墨重彩添加文化元素。文化节活动以“泰伯庙会”为核心,主打“传统文化”牌,新增民俗巡游、灯谜会等吴地文化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举办街道年度发展成果展、新春电影周等文化活动,倡导传统文化和地方习俗的回归与重振。
从2003年春节开始举办的“泰伯经贸文化节”,成为“民俗搭台,经济唱戏”的盛大节日。自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活动的组织安排与过程管理中日趋明显,每一届文化节的计划更加完整周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文化节上,经贸文化节项目签约、高新技术产品成果展、梅里新城房产展销等活动都使古老的庙会热力四射,白天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晚上专业歌舞团演出的文艺晚会,还有星光璀璨的焰火晚会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梅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得以“打包”展示、立体呈现。
2010年以来,以“泰伯庙会”为核心的泰伯文化节立足传承至德精神、展示吴地文化、推介梅里古都、提升梅村形象的追求,坚持以民为本,注重扩大“参与面”,突出市民与活动的“互动性”。
文化节活动策划者认为,泰伯文化节活动不光是一次政府主办的官方层面的活动,更是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属于每一位热爱生活的市民们自己的节日,是梅村全面展示自己崭新形象的重要机会。所以,泰伯文化节活动注重发挥广大市民的媒介、宣传作用,从2010年开始增加群众参与性活动,特意增设共有400多名普通市民参与的民俗巡游和面向全体市民的元宵灯谜会等传统活动。同时在活动时间也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都安排了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节成为名副其实的“交流的平台、情感的纽带、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泰伯庙会:从“传统家宴”到“文化大餐”
泰伯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点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2006年又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2月,泰伯庙会被批准为“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泰伯庙会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村二胡工艺作为吴地的民间手工艺,是吴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梅村“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称号;2011年9月,二胡制作工艺上榜江苏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泰伯(经贸)文化节和由无锡市承办的吴文化节的联合推动下,梅村的本土文化,渐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境界。
2011年、2012年,泰伯文化节组委会特意向社会公开招募世界至德宗亲十二姓氏(吴、周、蔡、江、汪、柯、辛、翁、曹、洪、方、龚)代表各20名共同参加泰伯家祭活动,隆重祭拜至德始祖。迄今为止,至德宗亲为梅里古都建设捐资240多万元。
梅里古都建设,是历任梅村党委、政府一直都想做的大事,也是梅村老百姓日夜企盼实现的梦想。以密切世界各地至德宗亲联络为要义之一的文化节活动,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梅村人民传承泰伯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实施聚焦梅里古都建设战略,全面启动梅里古都建设。自2009年泰伯经贸文化节启动梅里古都建设以来,古都形象日新月异。目前,梅里古都吴音水岸美食区、佛教点、德鼎广场、中华德城城墙等都已全面竣工。梅里古都,不再是一个缥缈虚幻的千年梦想,而已经成为一个可以靠近、可以驻足的现实场所。
新年泰伯庙会有哪些安排
计划于今年2月17日至24日举行的无锡新区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精简各项布置和活动内容,突出简朴办盛会、市民同参与、文化共分享理念,保留了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商贸、书画作品展、民间绝活表演等活动,精心安排市民文化活动周,为大家带来一场文化的盛宴。
附录:梅村街道2013年春节期间文化活动
序号 举办时间 活动名称和内容 地点
1 1月12日 迎新春、送春联活动五洲国际广场
2 2月2日 青少年“浓浓年味”剪纸活动泰伯一社区
3 2月10日-24日(正月初一~十五) 梅村街道2012发展成果展 梅村镇区
4 2月17日(正月初八)上午八点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泰伯家祭 泰伯庙
5 2月17日-19日(正月初八~初十) 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和民间绝活表演 梅里古都内
6 2月17日-22日(正月初八~十三) 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迎春书画展 梅里古都内
7 2月18日(正月初九)上午八点半第十一届泰伯文化节——开幕式暨群众文艺汇演 二胡文化园
8 2月19日(正月初十)下午两点市民文化周系列活动——电影展映 二胡文化园
9 2月20日(正月十一)下午两点市民文化周系列活动——锡剧专场演出 二胡文化园
10 2月22日(正月十三)下午两点市民文化周系列活动——锡剧专场演出 二胡文化园
11 2月23日(正月十四)下午两点市民文化周系列活动——戏曲票友专场演出 二胡文化园
12 2月23日(正月十四)青少年“小手扎灯笼,细品年味儿” 泰伯二社区
周雪春 姜荣法 沈生华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