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人二胡演奏

吴地宗亲枝繁叶茂

泰伯庙会民俗巡游

正月初九焰火晚会

泰伯庙会盛况
每年正月初九,吴文化发源地——梅村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泰伯庙会”。 早在2009年,“泰伯庙会”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和历史遗产,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吴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与载体,也密切应和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经济腾飞的脉动,历久弥新,活力无限。
泰伯庙会: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
传统的正月初九泰伯庙会很多年以来一直都以自发的商贸活动、祭祀活动、娱乐活动为主,民间集会活动吸引着方圆数百里的乡民前来赶集,人头攒动,盛况空前,历年不衰。
2003年春节,梅村在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创新举办无锡新区泰伯经贸文化节,以泰伯庙会为纽带,增加了经贸文化节开幕式、经贸洽谈会、高新产品成果展、经贸文化节文艺晚会、海外宗亲亲情联络等全新的内容,达到以文会友、以文兴旅,推动招商引资等多维目标,使传统的庙会风生水起、熠熠生辉。
从2003年至2009年,持续七年间,泰伯经贸文化节通过文化搭台,拓宽了活动辐射面,放大了传统庙会的发展推动力和文化影响力,同步提升了“泰伯庙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泰伯庙会”也由此先后被列为无锡市和江苏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10年开始,梅村充分利用“泰伯庙会”这一基础与资源,顺应百姓对民间节庆活动的期盼和热望,悄然改变已持续多年的“以文兴商”的主题,将原“泰伯经贸文化节”更名为“泰伯文化节”,逐渐淡化经贸气息,浓墨重彩添加文化元素,从“文化搭台”到“为文化搭台”。文化节活动以“泰伯庙会”为核心,主打“传统文化”牌,新增民俗巡游、灯谜会等吴地文化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同时举办街道年度发展成果展、新春电影周等文化活动,突出文化主线,积极弘扬醇厚的传统文化,倡导传统文化和地方习俗的回归与重振。
从2003年春节开始举办的“泰伯经贸文化节”,成为“民俗搭台,经济唱戏”的盛大节日。自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活动的组织安排与过程管理中日趋明显,每一届文化节的计划更加完整周密,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文化节上,经贸文化节项目签约、高新技术产品成果展、梅里新城房产展销等活动都使古老的庙会热力四射,白天的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晚上专业歌舞团演出的文艺晚会,还有星光璀璨的焰火晚会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梅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得以“打包”展示、立体呈现。
2010年以来,以“泰伯庙会”为核心的泰伯文化节立足传承至德精神、展示吴地文化、推介梅里古都、提升梅村形象的追求,坚持以民为本,注重扩大“参与面”,突出市民与活动的“互动性”。
文化节活动策划者认为,泰伯文化节活动不光是一次政府主办的官方层面的活动,更是一次群众广泛参与的属于每一位热爱生活的市民们自己的节日,是梅村全面展示自己崭新形象的重要机会。所以,泰伯文化节活动注重发挥广大市民的媒介、宣传作用,从2010年开始增加群众参与性活动,特意增设共有400多名普通市民参与的民俗巡游和面向全体市民的元宵灯谜会等传统活动。同时在活动时间也体现了一定的延续性,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都安排了各类文化活动,让文化节成为名副其实的“交流的平台、情感的纽带、文化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泰伯庙会”:从“传统家宴”到“文化大餐”
泰伯庙,原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AA级旅游景点和国家风景名胜区,并被评为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2006年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2月,泰伯庙会被批准为“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7月,泰伯庙会又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村二胡工艺作为吴地的民间手工艺,是吴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梅村“江苏省二胡工艺之乡”称号;2011年9月,二胡制作工艺上榜江苏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泰伯(经贸)文化节和由无锡市承办的吴文化节的联合推动下,梅村的本土文化,渐渐从“养在深闺人未识”走向“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境界。
2011、2012年泰伯文化节组委会特意向社会公开招募世界至德宗亲十二姓氏(吴、周、蔡、江、汪、柯、辛、翁、曹、洪、方、龚)代表各20名共同参加泰伯家祭活动,隆重祭拜至德始祖。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长幼不等的至德宗亲齐聚泰伯庙,那融在血脉中的3200多年的浓浓乡情,给吴地子民、至德后裔带来更来了强烈的光荣感与归属感,也进一步密切了梅村与其他各地之间的关系。迄今为止,至德宗亲为梅里古都建设捐资240多万元。
梅村是泰伯奔吴定居的地方,是三千年吴地文化发源的地方,梅里古都建设,是历任梅村党委、政府一直都想做的大事,也是梅村老百姓日夜企盼实现的梦想。以密切世界各地至德宗亲联络为要义之一的文化节活动,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梅村人民传承泰伯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实施聚焦梅里古都建设战略,全面启动梅里古都建设。自2009年泰伯经贸文化节启动梅里古都建设以来,古都形象日新月异。目前,梅里古都吴音水岸美食区、佛教点、德鼎广场、中华德城城墙等都已全面房竣工。梅里古都,不再是一个缥缈虚幻的千年梦想,而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靠近、可以驻足的现实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