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国族史记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史海钩沉】假途灭虢(公元前658年)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4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今年,晋献公开始伐虢。北虢与现在的晋君有世仇,公元前715年,“虢公忌父始作卿士于周。”到公元前713年秋,虢仲(虢公林父)就与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一起“伐曲沃(曲沃武公)”,在公元前702年夏天,“虢公(虢公林父)出奔虞”,公元前718年,“王使虢公伐晋之曲沃”,公元前669年,“士蒍尽杀诸公子”,公元前668年,“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虢公丑)以其故再伐晋,弗克。”公元前666年“晋欲伐虢,士蒍曰:“且待其乱。””,现在不知道虢国发生了什么事,使得晋献公看到了伐虢的机会。   《春秋》:“虞师、晋师灭下阳。” “虞”,国名。周时建立的诸侯国。姬姓,周古公宜父(太王)之子虞仲(仲雍)的后代。地在今山西平陆县。 “晋”,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所分而亡。 “下阳”,《公羊》作“夏阳”,虢国邑名。杜预注曰: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晋於此始赴。下阳是虢邑,位于今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东南之金鸡堡与门里自然村一带,下阳古城城周约4平方公里,至今仍可见到城垣数段,城垣附近曾发现春秋墓群。当年西虢国迁到今河南三门峡市一带以后,分裂成南北两处,中间隔着黄河。北虢地处下阳,南虢地处上阳,上阳即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今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东南李家窑遗址,继1957年在遗址以北的上村岭虢国墓地发现虢太子墓之后,1990年、1991年,在此又相继发掘“虢季”墓和“虢仲”墓,“虢季”、“虢仲”分别为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虢国的两位国君。王夫之(明末清初)《春秋稗疏》说,虢有三,荥泽(河南郑州市的荥阳市东北)之虢亭,东虢也;下阳在平陆县大阳之南,滨河之北,北虢也;陕州之上阳,南虢也。东虢,虢叔所封。南、北二虢皆虢仲地。北虢为其故都,逼近于虞,后或渡河南迁,而宗庙社稷故在下阳。晋后再举伐虢,取南阳耳。
虞国和晋国联合灭了下阳,这是《春秋》首次提到晋国。《春秋》把虞国写在前面,因为虞国接受了晋国的贿赂。晋灭北虢的过程很有名,史称《虞师晋师灭下阳》或《晋献公假途灭虢》,《左传》记载如下: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暱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軨,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屈产”,地名。即北屈,今山西临汾市吉县境,在今山西吉县东北。有说山西省潞城县北。这个地方产骏马。《史记集解》何休曰:“屈产,出名马之地。乘,备驷也。” “垂棘”,地名,在今山西长治市的潞城市北。沈钦韩《地名补注》:“在今山西潞城县北。”以矿业发达闻名,何休注:“垂棘,出美玉之地,玉以尚白为美。”。一说垂棘在今山西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镇南有垂棘山,现名凤凰山。 “虞”,北虞,位于北虢的北面,故城在今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张店镇古城村一带(见于-702年)。虞位于晋以南,虢在更南,晋要伐虢,必假道于虞。《史记•晋世家》说,晋献公认为曲沃庄伯、晋武公平定晋乱(应该是作乱)时期,虢常助晋而伐曲沃,又收留晋流亡公子,所以对一直虢怀恨在心。 “虢”,姬姓,这里指的是北虢,在今山西平陆县。虞郭见与:何休注:“犹曰虞虢岂见于君之心乎?荀息素知献公欲伐此二国,故云尔。” “冀”,殷朝古国,为晋所灭,做了郤氏的食邑。今山西运城市的河津市东北,古有冀亭,为纪念郤缺所筑,为郤缺耕耘之处(参见公元前627年),位于河津市清涧街道,应该是冀国故址。一说在今山西稷山北。 “颠軨”,当地人也称軨桥,古今称谓一致,即颠軨坂或虞坂,坂也可写作阪,意为山坡,是自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至平陆县翻越中条山的一段古道,现在是209国道的一段,终点是茅津渡。 “鄍”,虞邑,在虞国国都西南,位于今山西运城市平陆县圣人涧镇槐树下村。冀国顺着这条路翻越中条山攻虞国的鄍邑。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地出产的马和垂棘出产的璧玉向虞国借路来进攻虢国。晋献公说:“这是我的宝物啊!”荀息回答说:“如果向虞国借到了路,东西放在虞国,就像放在宫外的库房里一样。”晋献公说:“宫之奇还在那里。”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坚决进谏,而且从小就和虞君在宫里一起长大,虞君对他亲昵,虽然进谏,虞君不会听从的。”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到虞国去借路,说:“冀国无道,从颠軨入侵,围攻虞国鄍邑的三面城门。敝国伐冀而使冀国受到损失,也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客舍里筑起堡垒,来攻打敝国的南部边境。谨大胆地请求贵国借路,以便到虢国去问罪。”虞公答应了,而且自己请求先去进攻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不听,就带兵进攻虢国。夏季,晋国的里克、荀息领兵会合虞军,进攻虢国,灭亡了下阳。《春秋》把虞国写在前面,因为虞国接受了贿赂。)   《公羊》:“虞,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赂,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其受赂奈何?献公朝诸大夫而问焉,曰:“寡人夜者寝而不寐,其意也何?”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献公不应。荀息进曰:“虞郭见与?”献公揖而进之,遂与之入而谋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攻虞,则郭救之。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对曰:“君若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献公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璧,往必可得也。则宝出之内藏,藏之外府;马出之内厩,系之外厩尔。君何丧焉?”献公曰:“诺。虽然,宫之奇存焉,如之何?”荀息曰:“宫之奇知则知矣。”虽然,虞公贫而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于是终以往。虞公见宝,许诺。宫之奇果谏:“记曰:‘唇亡则齿寒’,虞郭之相救,非相为赐。则晋今日取郭,而明日虞从而亡尔。君请勿许也。”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郭。还,四年,反取虞。虞公抱宝牵马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宝则吾宝也,虽然,吾马之齿亦已长矣。”盖戏之也。夏阳者何?郭之邑也。曷为不系于郭?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虞国是很小的国家,为什么把它排在大国的前面呢?为了使虞国成为灭夏阳的首恶。为什么要使虞国成为首恶呢?虞国接受贿赂,借道路给灭亡别国的侵略者而自取灭亡。虞国怎样接受贿赂呢?晋献公有一天在朝廷上召见大夫们,并间他们:“我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呢?"大夫中有人上前回答说:“国君睡不安稳,恐怕是侍妾中有心爱的人不在身边吧?”献公不吭声。大夫荀息走上前说:“国君心里是不是在想着虞国和郭国呢?”晋献公向荀息作了一揖,并召他上前来,接着又和他走进内殿谋划。献公说:“我想攻打郭国,虞国就会去救它;攻打虞国,郭国也会去救它。怎么办才好呢?很想和您研究这件事。”荀息回答说:“国君如果能用我的计谋,那么今天夺取了郭国,明天就能夺取虞国了,您还有什么忧虑呢?”献公说:“那么该怎么做呢?”荀息说:“请带上屈产的宝马和垂棘的白璧到虞国去一趟,这两个国家就一定可以得到了。这样做,宝贝只是从内库拿出来,收藏在外库里;良马不过从内厩牵出来,系在外厩罢了,您会有什么损失呢?”献公说:“好!虽然这样,但是虞国贤臣宫之奇还在呀,怎么办呢?”荀息说:“宫之奇聪明确实聪明,虽然这样,但是虞公却很贪婪,并十分喜爱宝物,一看见这些宝贝,必定不会听从宫之奇的规劝,请依旧带上宝马白璧前去。”就这样,依旧带上宝马白璧去了。虞公看见这些宝物,对晋国的要求满口答应。宫之奇果然规劝虞公说:“史书上说‘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虞国和郭国是相互救助的关系,不是相互恩惠的关系,假如晋国今天夺取了郭国,那么明天虞国就跟着灭亡了,请国君千万不要答应晋国的借道的要求。”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话,终于借道路给晋国,让它夺取了郭国。晋国夺取郭国回来,过了四年,又返回去夺取了虞国。虞公抱着白璧牵着宝马来到晋国,荀息看见了说:“我的计谋好不好?”献公说:“你的计谋是已经实现了,宝贝还是我的宝贝,只是我的宝马年岁又长大了。”大概这是戏谑荀息吧。夏阳是什么地方?是郭国的一座城邑,为什么不说是郭国的城邑呢?是把它当成一个国家。为什么把它当成一个国家呢?因为有国君在那里。)   《谷梁》:“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者何也?为主乎灭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虞之为主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乎?”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曰:“以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不是国家而称灭,是认为夏阳重要。虞国没有军队(攻打夏阳)。为什么称虞师?因为它排在晋师之先,所以不能不称虞师。为什么排在晋师前边?因为它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夏阳,是虞虢交界处的一座城。夏阳被灭后,虞虢二国也就被攻克了。为什么说虞是灭夏阳的主要因素?晋献公要攻打虢国,荀息说:“为什么不用屈地的马和垂棘的玉向虞国借道?”献公说:“这些是我们晋国的宝贝。如果虞接受了礼物,却不借给我们道,那怎么办?”荀息说:“这有个小国尊奉大国的道理。它不借给我们道,肯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借给我们道,这就像我们从国内的府库取出璧玉,放到国外的府库,从国内马棚牵出马,放到国外马棚一样。”公说:“宫之奇在虞国。”荀息说:“宫之奇这个人,心性明达,可是懦弱,又和国君从小在一起。一块长大。心性明达说话就简约;性格懦弱就不能坚决进谏;从小和君王一起长大,君王就会轻视他。再说好东西就放在眼前,祸患是以后的事,这种情况,中等智慧以上的人才能考虑周全。我估计虞君是中等智慧以下的人。”献公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说:“晋国派来的使臣,言语卑微,可带的礼物丰厚,这肯定对虞国不利。”虞公不听,接受了礼物,借路给晋国。宫之奇又劝谏说:“俗话说‘唇亡齿寒’,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呵。”他带着妻儿逃到曹国避难,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后占领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玉走到献公面前说:“璧玉还是这样子,马的年龄增长了。”)   庄二十六年(公元前668年)《左传》曾记述虢人两次侵晋。《竹书纪年》等古籍记载晋灭虢,仅此一举,而《左传》则还有后来虢败戎之役及僖五年(公元前655年)晋再举兵而后全部吞并之说,《史记》用的是《左传》。 《史记卷三十九 晋世家》:“献公曰:“始吾先君庄伯、武公之诛晋乱,而虢常助晋伐我,又匿晋亡公子,果为乱。弗诛,后遗子孙忧。”乃使荀息(荀黯,郇黯)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虞假道,遂伐虢,取其下阳以归。” (献公说:“当初我们的先君庄伯、武公平息晋国动乱时,虢国常常帮助晋国讨伐我们,又藏匿了晋国逃跑的公子,如果果真作乱,不去讨伐,将给子孙留下后患。”于是,献公就让荀息驾着屈产的驷马向虞借路。虞同意借路,晋就去讨伐虢,攻下下阳后回国了。)   《竹书纪年》上说,晋献公十九年(即此时公元前658年),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公吕甥邑于虢都。与《左传》记载有异,《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十九年,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虢公丑奔卫。公命瑕父、吕甥邑于国都。”   《韩非子•十过第十》:“奚谓顾小利?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尤。”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逐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爱小利而不虑其害。故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什么叫贪图小利?过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说:“您最好是用垂棘的宝玉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他定会把路借给我们。”晋献公说:“垂棘宝玉是我祖先的珍宝,屈产良马是我的骏马。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这块宝玉就像是从内府取出来藏到外府一样,骏马就像是从内厩牵出来拴到外厩一样。您别担心。”晋君说:“好吧。”就让苟息用垂棘宝玉和屈产良马,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贪得宝玉和良马的小利而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不能借,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貌国取得了胜利,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伐虞,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璧回来报告晋献公,献公高兴地说:“壁还和以前一样。虽说如此,马却长几岁了。”那么,虞公军危地削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贪恋小利而不考虑它的危害。所以说,贪图小利,便是对大利的危害。)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