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公元前2205—1764历17帝439年
 ------------------------------------------------------------------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改变了原始部落的
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夏朝作为中国传统历史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夏 后 禹8丙子—癸未前2205年—2198年
  夏 后 启9甲申—壬辰前2197年—2189年
  夏 太 康29癸巳—辛酉前2188年—2160年
  夏 仲 康13壬戌—甲戌前2159年—2147年
  夏 后 相28乙亥—壬寅前2146年—2119年
  夏 少 康61癸卯—癸卯前2118年—2058年
  夏 后 杼17甲辰—庚申前2057年—2041年
  夏 后 槐26辛酉—丙戌前2040年—2015年
  夏 后 芒18丁亥—甲辰前2014年—1997年
  夏 后 泄16乙巳—庚申前1996年—1981年
  帝名及年号在位年数干支年公元年备注
  夏后不降59辛酉—己未前1980年—1922年
  夏后扃21庚申—庚辰前1921年—1901年
  夏胤甲21辛巳—辛丑前1900年—1880年
  夏后孔甲31壬寅—壬申前1879年—1849年
  夏后皋11癸酉—癸未前1848年—1838年
  夏后发19甲申—壬寅前1837年—1819年
  夏履癸(桀)52癸卯—甲午前1818年—1767年
| 夏禹 | 在位45年 |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 
| 启 | 在位29年 |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 
| 太康 | 在位29年 |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 
| 仲康 | 在位13年 | 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 
| 相 | 在位28年 |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 
| 少康 | 在位21年 |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 
| 杼 | 在位17年 |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 
| 槐 | 在位44年 |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 
| 芒 | 在位18年 |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 
| 泄 | 在位21年 |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 
| 不降 | 在位59年 |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 
| 扃 | 在位21年 | 扃,不降的弟弟。
 | 
| 廑 | 在位21年 |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 
| 孔甲 | 在位31年 |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 
| 皋 | 在位11年 | 皋,孔甲的儿子。
 | 
| 发 | 在位11年 |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 
| 桀 | 在位52年 |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
 | 
收起
 商朝:公元前1766—1120历31帝647年
 ------------------------------------------------------------------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 从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 
  商成汤13乙未—丁未前1766年—1754年
  成汤后有大丁、外丙、中壬三代帝王,在江西萍乡上栗县蓝氏族谱中未见记载
  商大甲33戊申—庚辰前1753年—1721年
  商沃丁29辛巳—己酉前1720年—1692年
  商大庚25庚戌—甲戌前1691年—1667年
  商小甲17乙亥—辛卯前1666年—1650年
  商雍巳12壬辰—癸卯前1649年—1638年
  商大戊75甲辰—戊午前1637年—1563年
  商中丁28己未—丙戌前1562年—1535年
  商外壬
  商河亶甲9丁亥—乙未前1534年—1526年
  商祖乙19丙申—甲寅前1525年—1507年
  商祖辛16乙卯—庚午前1506年—1491年
  商沃甲25辛未—乙未前1490年—1466年
  商祖丁32丙申—丁卯前1465年—1434年
  商南庚25戊辰—壬辰前1433年—1409年 
  商阳甲7癸巳—己亥前1408年—1402年
  商盘庚28庚子—丁卯前1401年—1374年 注:盘庚迁殷在盘庚继位十四年癸丑年(公元前1388年) 
  殷小辛21戊辰—戊子前1373年—1353年
  殷小乙28己丑—丙辰前1352年—1325年
  殷武丁59丁巳—乙卯前1324年—1266年
  殷祖庚7丙辰—壬戌前1265年—1259年
  殷祖甲39癸亥—辛丑前1258年—1220年
  殷廪辛
  殷康丁21壬寅—壬戌前1219年—1199年
  殷武乙4癸亥—丙寅前1198年—1195年
  殷文丁3丁卯—己巳前1194年—1192年
  殷帝乙37庚午—丙午前1191年—1155年
  殷纣辛35丁未—辛巳前1154年—1120年
| 次序 | 日名1(祭名) | 日名2(祭名) | 庙号 | 谥 | 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 1 | 大乙 | 天乙 | 高祖 | 汤 | 履 | 前1617年—前1588年 | 
 | 
| 
 | 大丁 | 太丁 | 
 | 
 | 托 | 
 | 未即位 | 
| 2 | 卜丙 | 外丙 | 
 | 哀 | 胜 | 前1587年—前1585年 | 
 | 
| 3 | — | 仲壬 | 
 | 懿 | 庸 | 前1584年—前1581年 | 
 | 
| 4 | 大甲 | 太甲 | 太宗 | 文 | 至 | 前1580年—前1558年 | 
 | 
| 5 | — | 沃丁 | 
 | 昭 | 绚 | 前1557年—前1529年 | 
 | 
| 6 | 大庚 | 太庚 | 
 | 宣 | 辩 | 前1528年—前1503年 | 
 | 
| 7 | 小甲 | 小甲 | 
 | 敬 | 高 | 前1502年—前1501年 | 
 | 
| 8 | 雍己 | 雍己 | 
 | 元 | 密 | 前1500年—前1489年 | 
 | 
| 9 | 大戊 | 太戊 | 中宗 | 景 | 伷 | 前1488年—前1414年 | 
 | 
| 10 | 中丁 | 仲丁 | 
 | 孝成 | 庄 | 前1413年—前1403年 | 
 | 
| 11 | 卜壬 | 外壬 | 
 | 思 | 发 | 前1402年—前1392年 | 
 | 
| 12 | 戋甲 | 河亶甲 | 
 | 前平 | 整 | 前1391年—前1383年 | 
 | 
| 13 | 且乙 | 祖乙 | 
 | 穆 | 滕 | 前1382年—前1364年 | 
 | 
| 14 | 且辛 | 祖辛 | 
 | 桓 | 旦 | 前1363年—前1346年 | 
 | 
| 15 | 羌甲 | 沃甲 | 
 | 僖 | 逾 | 前1347年—前1323年 | 
 | 
| 16 | 且丁 | 祖丁 | 
 | 庄 | 新 | 前1322年—前1314年 | 
 | 
| 17 | 南庚 | 南庚 | 
 | 顷 | 更 | 前1313年—前1308年 | 
 | 
| 18 | 象甲 | 阳甲 | 
 | 悼 | 和 | 前1307年—前1301年 | 
 | 
| 19 | 般庚 | 盘庚 | 世祖 | 文成 | 旬 | 前1300年—前1273年 | 
 | 
| 20 | 小辛 | 小辛 | 
 | 章 | 颂 | 前1272年—前1270年 | 
 | 
| 21 | 小乙 | 小乙 | 
 | 惠 | 敛 | 前1269年—前1260年 | 
 | 
| 22 | 武丁 | 武丁 | 高宗 | 襄 | 昭 | 前1259年—前1201年 | 
 | 
| 
 | 且乙(孝已) | 祖乙(孝已) | 
 | 
 | 
 | 
 | 未即位 | 
| 
 | 祖戊 | 祖戊 | 
 | 
 | 
 | 
 | 未即位 | 
| 23 | (未闻其祭名也) | 
 | 
 | - | 
 | 
 | 篡位而後世祭祀去其排位,删其名号。甲骨文中有记载 | 
| 24 | 且庚 | 祖庚 | 
 | 后平 | 跃 | 前1200年—前1190年 | 
 | 
| 25 | 且甲 | 祖甲 | 世宗 | 定 | 载 | 前1189年—前1157年 | 
 | 
| 26 | 廪辛 | 廪辛 | 
 | 共 | 先 | 前1156年—前1153年 | 
 | 
| 27 | 康丁 | 庚丁 | 
 | 安 | 嚣 | 前1152年—前1145年 | 
 | 
| 28 | 武乙 | 武乙 | 
 | 烈 | 瞿 | 前1144年—前1110年 | 
 | 
| 29 | 文丁 | 太丁 | 
 | 匡 | 托 | 前1109年—前1097年 | 甲骨文中亦作“文武丁” | 
| 30 | 帝乙 | 帝乙 | 
 | 德 | 羡 | 前1096年—前1076年 | 
 | 
| 31 | 帝辛 | 帝辛 | 
 | 纣 | 受 | 前1075年—前1046年 | 
 | 
收起
 周朝:公元前1119—256年 历37帝864年
------------------------------------------------------------------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 
  周武王(姬发)4壬午—乙酉前1119年—1116年
  周成王(姬诵)37丙戌—壬戌前1115年—1079年
  周康王(姬钊)26癸亥—戊子前1078年—1053年
  周昭王(姬瑕)51己丑—己卯前1052年—1002年
  周穆王(姬满)55庚辰—甲戌前1001年—947年
  周共王(姬繄扈)12乙亥—丙戌前946年—935年
  周懿王(姬囏)25丁亥—辛亥前934年—910年
  周孝王(姬辟方)23壬子—甲戌前909年—887年
  周夷王(姬燮)8乙亥—壬午前886年—879年
  周厉王(姬胡)38癸未—庚申前878年—841年共和当年改元
  周召共和14庚申—癸酉前841年—828年
  周宣王(姬静)46甲戌—己未前827年—782年
  周幽王(姬宫涅)11庚申—庚午前781年—7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