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瑚珊(1777——1831),女,字季瑚,又名吴珊。新化县四都龙塘(今维山乡四都青树村)人。清代新化名宿吴橒(兰柴)之女,进士吴思树之之侄女。
她从小勤奋好学,能诗善文,通晓古今舆地沿革,其父晚年所著《地理今释》,有不少内容就出于她的手笔。乾隆未年,她嫁与新化罗洪村(今隆回县罗洪乡)邹文苏为继室,生六子:长汉纪、次汉璜、三汉勋、四汉嘉、五汉章、六汉池。早在孩子们的幼年时代,她就向他们教授地理知识,以后,孩子们都致力于地理学研究,且都硕果累累,因此,当时的人把他们六兄弟同其父邹文苏合称为“邹氏七君子”。当然,六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亲的教导;但在舆地方面,则以母教为多,他们一家能成为公认的“舆地世家”,能成为中国近代舆地大本营,实有赖于吴瑚珊的孕育和培养,她的确称得起为中国近代舆地之母。
幼承家学 深研地理
吴瑚珊是清嘉庆年间的吴氏名门才女。
其伯父吴思树,字尚松,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进士,曾任岳州府教授和【山东】新泰知县。他学识渊博,尤精天官星算推步之法。他著作等身,千卷《通史》之外,还著有《治河论》一书,包括《论黄河》、《论淮南运河》、《论汶河》《吴氏世系》、《吴地论》等数十篇文章
父亲吴橒,字兰柴,乾隆四十二年(1777) 拔贡。他笃学有成,诗才横溢,与醴陵鄢正笏、新化孙起楠、宁乡邓枝麟、永绥(今花垣县)胡启文、湘阴周锡溥、周锡渭一起被称为“湘中七子” 。他的七言近体诗被湖南学政褚廷章誉为“七字长城”。他知天文、善舆地,晚年所著《地理经释》一书,述前人之所未述,有不少自出心裁的真知灼见。
吴瑚珊能成为中国近代舆地学之母是与父亲、伯父传承乾嘉学派严谨治学的学风、善于教育,精心培养分不开的。
吴瑚珊生长于吴家这个学术气氛很浓的书香门第,是她赖以茁壮成长的重要条件。她自幼聪明好学,悟性极强,父辈的耳提面命和家庭浓郁学术气氛的薰陶,更使她如鱼得水。她亲聆父教,精思博览,达古通今,诗词歌赋,无所不晓;舆地理论,与时俱进,舆地知识,与日俱增,提笔能绘历代舆图,张口能谈地学沿革;且达古而不泥古,通今而不忘根溯源,无论谈舆图测绘,还是谈地学渊源,都不会人云亦云,而是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常发前人之所未发,道前人之所未道,十几岁便已卓然成家。
少继家传 手编父著
吴兰柴虽然满腹才华,却并不为当时的统治阶级所器重。他在乡试科场上失利,还被监司侮辱,愤然归家,郁郁寡欢的他,决计不再为功名受累,打算退出科场,做点经世致用的学问。晚年,他将自己长期以来对古舆地学的研究心得写成文稿,共10个部分。每写完一个部分,幼女吴瑚珊便成为第一个读者。如果阅读中发现了疑点,吴瑚珊总要自查古籍考订,或者同父亲研讨,以探求真知。探讨中,她执意溯流寻源,穷根究底,从不半途而废,更不盲从任何人,读完全部文稿她不近把父亲的研究成果琢磨得通通透透,而且发扬创造精神,提出并解决了不少新问题,从而发展了父亲的研究成果,填补了一些空白。父亲见她如此用功,索性把文稿交给她,要她编辑成书,,定书名为《地理今释》。吴瑚珊二话没说,欣然受命。于是亲手抄校文稿,编为10卷。从此,吴瑚珊不仅尽知中国舆地沿革,而且有了以这本书为教材向后代传播地理知识的设想。这是把舆地学从学者的书斋和官府秘密印刷所中解放出来的伟大设想。
授业诸儿 教子有成
乾隆末年,吴瑚珊嫁与本县罗洪村〈今为隆回县罗洪村〉邹文苏为继室。
邹文苏,字望之,号景山清乾隆三十四年(1770)出生,他七岁丧父,性敏好学。12岁应童子试,嘉庆十六年(1811)为岁贡生,候选训导。他辟室为‘诂经堂’教授生徒,研究经学,长于“三礼”。曾以竹木为‘浑天仪’,还仿制古衣、车乘、礼器等模型为教具,以示学生,开直观教学之先河,他善文工诗,著有《九献考》、《礼器小识》、《景山遗 》、《户书博论》、《法学博论》等书。
吴瑚珊婚后生六子:汉纪、汉璜、汉勋、汉嘉、汉章、汉池。对六个孩子的教育,吴瑚珊跟丈夫一样重视,《清稗类钞》一书载有其向儿辈传授舆图测绘的真实故事。
直观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儿子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六个儿子均酷爱舆地之学,而且造诣都很深,并有著述行世。他们都不偏科实现了一专多能。这六个多才多艺的儿子,与其父邹文苏,世称“邹氏七君子。” ―摘自《历代名人与娄底》p97―100页/欧阳楠
《中华吴氏大统宗谱》道卿祖景忠公志宾万魁房卷p287―330页:“正身奉琰世系” 内载:
承范三子思橒字季文,又字碧堂,号兰柴,卷首有行述,例赠修职郎,名列县志,院试案首,优廪生,奉李宗师考准拔贡生。配彭氏,生一子三女。三女即吴瑚珊,适罗洪岁贡生邹文苏。
吴瑚珊的祖父吴承范:号寸方,又号钝溪卷首有行述,县城案首,康熙五十二年优廪生。乾隆十三年考备岁贡生,诰赠文林郎,入志。祖母蔡氏诰赠七品孺人。
吴瑚珊的曾祖父吴奉琰,字西序,号茹荼子,为岁贡生,以教授为业,生五子,个个成才,“聚灰成盘,课子甚严,治学严谨” 有‘义方楼’传世,诰赠文林郎,入志。
吴瑚珊的大伯父吴思树,号建轩,乾隆十七年举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岳州府教授,山东新泰知县,新化县志编纂,吴氏四修族谱主修,其博闻强记,著述甚丰,与弟吴兰柴誉为“湘中七子” ,有“汲古堂文集” 传世。
吴瑚珊的哥哥吴冕,也取准古学第二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