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历史人物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人遗踪】吴伸上书论魏公不当罪去
作者:吴超群    信息来源:吴超群QQ空间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3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正月二十九日,右迪功郎新授监广州口场盐税臣吴伸,谨斋沐裁书昧死百拜献於皇帝陛下:
          臣闻赵襄子见围於晋阳,罢围,赏有功之臣五人,高赫无功而受上赏。五人皆怒。襄子曰:吾在危之中,不失君主之礼者,唯赫也。子虽有功,皆骄寡人。孔子闻之,曰:赵襄子善赏士乎!赏一人而天下之臣知君臣之礼。臣读至此,每兴嗟而不能自已,岂举世无高赫之徒乎?将功同而赏异乎?将使忠信之士不容於朝端乎?将使忠信之士陷於罪戾乎?昔人有所谓忠信而获罪者,此臣所以区区昼则忘食,夜则忘寝,痛为天下国家惜也。
         臣闻建炎之间,苗傅作乱,一夫唱恶,宝位迁移;废主立幼,摩国威权。当是之时,天下皇皇,左右无措。皆有骄君之心,未闻有尽礼之臣,至於能赴国难者尤鲜,其人独一张浚,以微弱之书生,率天下之义士,忠诚一发,勇冠三军。遂擒元凶,用复大宝。张浚之忠,闻於八荒,达於皇天,岂特夷狄知之,虽三尺之童亦知之;岂特三尺之童知之,而陛下亦自知之。昔申蒯,陈不克,赴壮大公之难,不能成功,后世犹且义之。况於倡天下之大义,立不世之大功乎?臣虽不敢僭拟仲尼之褒贬,窃谓张浚贤於高赫远矣。嗟夫!才有短长,事有优劣。可谓忠有馀而智不及。臣请为陛下毕陈其说:臣闻张浚之帅陕右也,忧国忘家,见危致命,食兼味,禄无羡馀。闻利国之言,咨嗟而不能已;见忠义之士,延礼唯恐其后。廉洁爱民,士卒化之而不贪;公忠御下,吏民善之而无谤。此所谓忠有馀者也。料敌人之不审,陷曲端於无辜;昧左右之谮言,执一已之私断;失五路之地,衄数万之师;覆军陕右,延敌窥川;取怒朝廷,敛怨乡曲。此所谓智不及者也。今五路失利,四川孤危,罪在张浚,夫复何说!而臣有言者,无他,臣恐快朋党之私,堕敌人之计,绝忠臣之路。何以言之,臣闻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盖贪冒之心,人情所同;朋党之私,古今皆有。且夫为台谏者必欲速为辅弼,为辅弼者必欲速专钧衡,此贪冒之渐也。甲居台辅,则甲有亲戚故旧;乙居台辅,则乙有亲戚故旧。甲或罢政,则甲之亲戚故旧无所依焉。乙或罢政,则乙之亲戚故旧无所依焉。此朋党之私也。今张浚还朝,不复元枢之位,必正台司之权。在同列必嫉之,或有荐擢,更易差除;在百僚必嫉之,若不群而攻之,排而逐之,则下俱缓迁升之阶,朋党不得少固其位。万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挤以失地之罪,陛下不得已而逐之,岂不快朋党之私心乎!
          臣闻鲁以季友治乱,魏以无忌折冲。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吴不用子胥而越并之。田单纵反间於燕,而乐毅罢;陈平纵反间於楚而范增去。子玉死,而文公之君臣相贺,谦筹策得施。借使张浚,智虽不及数子,忠实优之。臣窃谓今世如张浚者,复有几焉?万一忠臣见逐,必有不忠者至。观其用兵,虽败,金人未必不忌其忠。设或反间得行,而张浚罢去,宁不堕敌人之计乎!臣闻齐威,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春秋书“夏灭项”,为齐公讳之。故古人以功覆过,良有以也。今张浚复辟之功大,失地之罪小,非特臣得以知之,天下之人所共知之。何哉?金人直兵三十馀载,北灭契丹,南侵中原,天降丧乱,丑类孔炽。张浚以五路散地之兵,当百万犬羊深入重地之虏,如煅投卵,其不敌也,明矣。尚能枝梧数年,与之相持,及其退保四川,敌人卒未能尽下,亦张浚之功也。若曰失陕西之地,溃五路之兵为可罪,则曩者失太原之利,致陷神京;失神京之利,播迁二帝,祸延今日,遂使翠华巡狩於海滨,贼臣割据於中土,(当时)用事之臣,比之张浚,罪状有差。如是,张浚功大而罪小也,又明矣。设若浚於罪地,后之有功者,又欲与赤松子游,使未立功者,将以张浚为戒。后有患难,谁肯赴之?岂不绝忠臣之路乎!臣窃见里巷交谈,人人为浚危之。咸曰:某党某人,欲有言也。张浚之来,章疏列上,必於失地之外,吹毛求疵,增其过恶。陛下虽有襄子之明,必不能却如簧之言以保全之。若然,则张浚未来,则其罪缓;张浚既至,则其罪速。万一果如道路之言,则张浚之罪遂将无所逃。何则,张浚不至,则议者必曰:慢面不恭,有违命之恶;浚既来,则议者必曰:覆军之将,有失地之罪,今迟迟其行,岂非畏人言乎?抑亦自谓无功而归,羞涩其行乎?主其未至,巳有论列其罪者。及其还,朝廷罪之何疑!臣又闻道路之言曰:非特一二人欲言之,且将群而攻之;不特群而攻之,必使之罪去而后已。呜呼!开言路者,所以纳公忠而去偏党也。今以朋党之私,而所亲所旧虽有大恶,则遏而庇之;非亲故,虽有小过,必招而逐之。至使执政不敢除一吏,忠臣不获全其身,可痛惜哉!
          嗟乎! 言张浚之短则易,为张浚之事则难。若试以言张浚之人而任张浚之责,则败绩尤甚於张浚矣。臣窃谓自艰难以来,未有如浚比者。万一使言者必行,而浚以罪去,不知谁可继其忠乎?古人一贤胜百万之师。若贤者不容於朝,欲政事修而夷狄治,不亦难乎?臣尝闻周公使管蔡监商,管叔以商畔。夫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当时以功覆之,后世亦未罪周公。而议者则曰:周公之过,如日月之蚀焉。今张浚失地之过虽明,而赴难之忠亦至。臣恐巧言易入,听断所难。伏望陛下,痛国察焉,无使朋党得以快其私,无使敌国得以乘其闲,无使忠臣因而晦其迹,实宗庙社稷之福,天下生灵之幸也。臣与张浚居处则异乡,势位则相殊,非亲戚,亦非故旧,初无所私於浚也。今论张浚之一身而玷及满朝之权贵,臣固知不得罪於今日,必敛怨於他时,臣之弃斥,几不能免。其必有言而无畏者。臣自谓视富贵为甚轻,以忠义为甚重。今至公之论,忤及权臣,不过使臣终身不得仕进尔。至如张浚,复辟之忠,今古所难。臣以忠义得罪,虽伏之斧钺,赴之鼎镌,在所不辞,岂畏朋党之害乎?臣之所陈,披肝沥胆,听之罪之,唯陛下所命焉。干冒冕旒,臣无任俯伏待罪之至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