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1895—1978),原名玉衡。又改名驼曼,字雨僧(亦作雨生),陕西泾阳县蒋路乡安吴堡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奠基人,著名文学评论家,红学家,教育家,诗人。
1911年初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1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和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由于学问超群,吴宓,陈寅格,汤用彤被称为:“哈佛三杰”。1921年回国。曾在南京大学任教。与梅光迪等人联合创办《学衡》杂志,化总编辑。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院主任,教授。后又在西南联大,武汉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执教。1966年,文革期间受到严重摧残,生活不能自理,是其姐将其接回老家照顾,1978年去逝。享年八十四岁。
其译著见于《学衡》杂志和他所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著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吴宓诗文集》,《空軒待集》还有不少论著《世界通史》,《外国文学史》等等。吴宓对《红楼梦》研究,造诣精深,享誉中外,是最早将《红楼梦》推介到国外的权威学者之一。在国内红学界,他与胡适,蔡元培,俞平伯,景梅九,周汝昌等红学专家齐名,其著作有《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子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