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分谱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氏古代贤达
作者:吴泰苇    信息来源:吴氏通谱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9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秦伯仲雍

    泰伯,周太王长子,知父欲立季历以及昌,乃与二弟仲雍托名采药以养亲,南奔荆蛮。当时江南是一片水乡泽国,唯有梅里地形较高,可供耕作,泰伯便选择梅里平墟劳动,蕃衍和生息。

    泰伯三让王位而南奔,一改生活习俗,与当地土著居民一样,“断发纹身”。众人闻之,遂由“义之”而“敬之”,进而“君事之”,千户人家归附了他,拥为君长。他在梅里筑起江南第一座城,建立名叫“勾吴”的新国,并世代以国为姓,后来的吴氏人,便奉泰伯为得姓始祖。

    泰伯卒,无子,弟仲雍立。周灭商后,仲雍曾孙周章受封,列为诸候。泰伯和仲雍,把中原的文明带到了江南,对江南的历史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既是古吴地的拓荒者,又是春秋史上称雄一时的古吴国的奠基人。现在国内外的吴氏人,绝大多数是泰伯仲雍的后裔。

 寿梦

    吴寿梦(?一前561 ) , 一名乘,春秋吴国国君,去齐子,继去齐而立。 前585 一前561 在位,时吴益大,称王。吴伐楚,伐巢(今安徽瓦埠湖东南), 伐徐(今江苏泅洪南), 人州来(今安徽凤台),吴伐娜(已姓国,今山东娜城西南), 娜与吴靖和。寿梦曾与诸候会盟三次,公元前576 年,与晋、齐、鲁、宋、卫、郑等国会盟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吴参与中原诸国盟会始于此。周灵王二年(前570 ) ,楚攻吴,取鸿兹(今安徽芜湖东), 至衡山(今当涂东北横山),复以邓廖攻吴都,为吴所败。吴取驾(今无为县境)。公元前568 年,寿梦又与鲁、晋、宋、卫、郑等14 国诸候会盟于戚(今河南蹼阳北),协商阻止楚国向北扩张。公元前563 年,寿梦又与鲁、晋、宋、卫、曹、莒、齐等国会盟于江苏邳县。会盟结束后,诸候联军消灭了逼阳(邳县西北),打通了与彭城平行的第二条联吴通道。

 季札

    季札(公元前576年——前484年)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封于延陵,称延陵季子。后又封州来,称延州来季子。因为季札贤,“父寿梦欲立之,辞让。兄诸樊欲让之,又辞”,于是诸樊便当上了吴王。诸樊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去世前曾指示说王位要传给年轻的弟弟,以期一代一代地传到季札,后来诸樊去世,余祭继任吴王,余祭去世,余昧继立。当余昧去世时,被封在延陵(今江苏常州)的季札。又将王位让位给余味的儿子僚。

    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公元前544年,季札受吴王余祭之命,出使鲁、齐、郑、晋、卫等国,目的是考察,想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传进吴国来。所以吴国以后的进一步强大直至称霸诸侯,是与季札传播先进的中华文化分不开的。也可以说,自此之后,吴越地区的开发与繁荣也是和季札的贡献分不开的。

    季札可谓礼乐的化身。季札身上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等优秀品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十分讲信的美德,都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当他出访鲁国时,途经徐国,徐国的国君看着季札身佩的宝剑,羡慕不已,想要又不好意思开口。但徐君的想法,逃不过季扎的眼光,只是要出使他国,才不便把宝剑送给徐君,实际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送给徐君了。当季札出访归来的时候,又路过鲁国,这时徐君去世了,季扎便把宝剑挂在徐君坟前的树上,以实现原来内心的承诺。随从认为这已经没有必要了,但季札认为不能违背自己的心理,还是把宝剑送给了徐君,遂了原来的心愿。

    在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深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季札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季札在中国思想史、文艺史、政治外交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但因为季札的资料存世极少,虽然从古至今不断有人提及季札,但真正意义上研究季札的却并不多见。

 吴芮

    吴芮(前268一前202 ),又名沐,长沙国第一代王。秦末,吴芮为番阳令(即今江西鄱阳县),甚得民心,尊为“番君”。在战国时代末,兵荒马乱,散兵游勇四处抢劫,秦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吴芮不忍看到乡亲受到损害,组织队伍抗击流寇。吴芮为人宽厚,对于散兵游勇,只要不袭扰百姓,一律给予出路。在乡亲们的支持下,队伍不断扩大,他十八岁时就统制兵马一万七千多人,分布在通向浮梁的各处要道,这支部队军纪严明,很受百姓拥戴,各地人民投奔吴芮。他听从部下意见,起用刑徒(秦朝对反抗朝廷人面上剌字的犯人)支持项羽,出兵横扫赣,湘,桂一带,史书上载:“番阳令吴芮,甚得江湖民心,号曰番君。布往见之,其众已数千人。番君乃以女妻之,使将其兵击秦。”因起兵反秦有功,先被项羽封为衡让卫王。吴芮在洞庭湖一带巡视时结识好友张良(张良,字子房,战国时韩国<今河南颖川>人,为刘邦出谋划策,是屡建功业的开国元勋),在其劝导下,拥戴刘邦。项羽失败后,吴芮以吴国君王之后的身份,和韩信等人拥刘邦为帝。上表书说:“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昧死再拜言大王陛下:先时,秦为亡道,天下诛之。大王先得秦王,定关中,于天下功最多。存亡定危,救败继绝,以安万民,功盛德厚。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使得立社稷。地分已定,而位号比拟,亡上下之分,大王功德之著,于后世不宣。昧死再拜上皇帝尊号。”这份出自张良手笔的请愿书被列入史记。刘邦也感谢吴芮的帮助,诏曰:“故衡山王吴芮,从百粤之兵,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芮为长沙王”。是刘邦封的八大异姓王之一,《水经注·湘水》中说:“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为长沙王,是城即芮所筑也”。这是现有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长沙城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记载。爱妻苹,长沙王妃毛氏是历史上著名的女才子之一。公元前202年,时年四十一岁的吴芮与同甘共苦多年的爱妻苹夫妇双双无疾而终. 葬临湘县开元寺。吴芮的英年早逝,成为历史之谜,在各地史料中说法不一。

 吴庄

    吴庄,一名吴公,汉上蔡人,曾师事李斯。文帝时为河南太守,治郡有方,政通人和,深得文帝的赏识,遂召人朝为廷尉。庄向文帝荐贾谊(西汉名文《过秦伦》,《治安策》作者),谊被召为博士,后为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吴汉

    吴汉(?一44) ,字子颜,东汉南阳宛县人。新莽末年,亡命渔阳(今河北密云),以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为偏将军,征发渔阳等郡骑兵,助刘秀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累建奇功,刘秀即位后,他率军人蜀讨伐公孙述,八战八克,升任大司马,封广平候。汉常出征,妻子在家买田业。汉还,嚷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须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和外家。

 吴隐之

    吴隐之(348——?)讳杲,字处默,早丁父忧,事母孝,官龙骧将军广州刺史。距广州20里的石门,有水曰贪泉,饮者贪得无厌,历任广州刺使,饮贪泉水便贪。朝达知隐之廉洁,特召为广州刺使。隐之至石门,饮贪泉水,清操愈厉。任职期间,食不过菜和干鱼,帐下人进鱼,每去骨隐之觉其用意,罚而出焉!归里之日,装无余资,仅篱旁茅屋数间,不容妻子。嫁女,谢石知其廉洁,家无储存,将资助,见牵犬上市出售,其妻刘氏有沉香一片,隐之视之投之于湖亭之水。吴隐之饮贪泉水而不贪,世称廉洁奉公的清官。

 吴兢

    吴兢(670 - 749 )唐朝史学家。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市)人。武则天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中宗时改右补阙,与刘知几等撰《武后实录》,转起居郎,迁水部郎中。玄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修文馆学士等职,依旧参修国史。他居史职殆三十年,所著史书甚多。今传《旧唐书》之前部,即多有其所撰《唐史》原文,主要著作《贞观要政》,叙事简赅,广为流传。他与刘知几等所撰《武后实录》叙张昌宗诱张说诬魏元忠事,直言不讳。后张说为相屡求删改,终不听,予以拒绝,时人称之为当代董狐。兢任事三朝,为谏为史,两者兼尽,汉唐以来,很少见到有这样的人物。

 吴武陵

    吴武陵,幼以神童称。唐宪宗元和进士,太常博士,太和初,官至礼部侍郎。元和初,武陵与礼部侍郎崔郾一起去东都洛阳试进士,武陵对崔郾说:“你为天子求奇才,敢献所荻。”从怀中掏出试卷,乃杜牧《阿房宫赋》。当众朗诵,满座惊奇,建议郾应该录取为第一名进士,郾谢已录取了别人,将杜牧置第五名。武陵气忿地说:“不录杜牧为第一名进士,就应该把试卷呈皇上过目,作出正确的评价。”崔郾不采纳,武陵非常忿怒,便径自返回长安。

 吴篪

    吴篪,官南唐九江德化令,有大恩于德化,卸任时,民遮道留之不肯舍。篪爱庐山山水,便定居庐山,号庐山先生。篪境藏书四万卷,即史臣西齐(吴兢)藏者。日教子读书不辍,劝子孙读圣贤书,乃学圣贤之品。生十子,皆出仕,俱有德于民。

 吴皙

    吴皙,字景直,号五峰,因肇基永新,为江西吴姓永新宗支第一世始祖。五代十国时期,仕南唐永新县主簿。官虽小,却政绩卓异,有惠爱于民‘废旧政,赈饥民;修学宫,倡礼乐南唐主闻其贤,欲任朝廷大主簿,圣旨刚到永新,誓公却不幸积劳成疾而卒。

 吴盛

    七百多年前,吴盛在南宋王朝任大理寺皿。当时贾似道因姊姊是理宗的贵妃,恃宠不检,日纵游诸妓家,夜即燕游湖上不返。吴盛看不顺眼,因言事忤似道,处境恶劣,遂弃官回江西吉安县原籍。淳佑年间,吴盛为避贾似道寻衅迫害,携妻彭氏,子八郎等,举家西迁,进入苗疆,在荆湖北路靖州会同县远口(今隶贵州省天柱县)安家落户,置田200 余顷,载税粮600的余石,世称“吴半州”。迄今已蕃衍四十余世,人口20余万,分散居住在黔东南、湘西、桂北、四川等地。远口镇、地湖乡吴姓最集中,为黔湘桂边境数十县吴姓的发祥地。吴盛及其后裔,对远口经济、文化、教育的开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权县

    吴权县,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远口今隶贵州天柱县,以下凡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同此,不再加括号)。宋末元初,举义兵除暴诛乱有功,权县事。

 吴昼

    吴昼,又名月溪,号六七,元朝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黎平西山阳洞土司官。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设上黎平、乐敦洞、永从、八舟等12个长官司,吴昼因军功擢升西山阳洞蜚夷长官司长官。

 吴世万

    吴世万(1289 一1377 ) ,字斯年,号炽南,吴亮(六六)五子。出生于今贵州省天柱县远口。元延枯二年(1315 ) , 奉旨辅周王和堂兄世铭出镇云南。后在黔楚平乱有功,受封百户,留守晃西,加封千户,对开发晃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世万独子多孙,高瞻远瞩,将十二孙分居于既散而又易于联系的新晃平溪河和西溪河上的新寨乡龙寨、凉伞、黄雷乡偏洞、扶罗乡克寨、云溪、贡溪、李树乡坪地、晏家、禾滩乡岑贡(老黄寨)、碧朗乡坡寨(火烧寨)、橙寨乡花垣、洞坪乡柳寨。迄今二十余世,其后裔约八万人,分散居住在两湖、黔、川、滇、桂等省。

 吴世德

    吴世德(1327 一1370 ),字楚瑨,湖广蜻州会同县地湖人。元顺帝至正甲午年(1354),( 1354 ) ,任靖州路总管府金事,主管审核稿件,签名盖章,批发证明等文秘工作。后仕陕西省华阴县主薄。明朝更历,革府(总管府)设州,世德弃官归里。

 吴世铭

    吴世铭,元末明初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湳洞司土司官。元代季叶,吴世铭带堂兄世万随征云南有功,授黎平湳洞司(今剑河县南明镇)正长官。1356 年,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废除元朝的一些苛政,减少对工匠的奴役,抑制豪强贪吏,发展生产,吴世铭响应号召,积极推行新颁布的政策,对湳洞司的历史进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吴世铭纳土归附,授黎平府湳洞司正长官,子孙世袭16 代。

 吴世雄

    吴世雄,字楚裕,元末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仕广西桂林府桂林县主簿。是时,反元农民纷纷起义,世雄遂解印返里。耕读为本,教子自娱以见志,有陶靖节之风。吴世雄后继超出,多子多孙,有尚宗、尚挂等12 子,应温、应磷、应满等25 个孙,是远口吴氏子孙最多,人口分布地区最广的一个分支。

 吴品象

    吴品象(1314 一1406 ) ,世万子,字克贤,号秋圃,湖广晃州西溪龙寨人。幼年随父到大都(北京),受业于经家草堂先生。由于得到名师的培育,亦文亦武。元至治元年(1321),奉旨袭晃西五品留守。娶徐氏、谢氏。生富官、富铝、富保、富阶、富来、富锡、富晚、富强、富赛、富鲁、富寨、富兰十二子。自明代迄今,吴姓为新晃县唯一的大姓和望族。

 

吴尚宗

    吴尚宗,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洪武三十年(l397), 锦屏婆洞林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侗族农民起义.明政府派兵镇压,起义军寡不敌众而失败,林宽被俘押南京.英勇就义。吴尚宗善后,优免差役,设法安边有功,赐令旨、施号和官带。

 吴尚珪

    吴尚珪,字子林,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明初黎平府永从长官、欧阳副长官司长官。洪武9年(1371),朱元璋采用“剿抚兼施”的政策,命江阴侯吴良掛“征南副将军印”,率宝庆卫指挥胡海,攻打铜鼓、五开、潭溪等地,后攻地青通洪州,打下隆里、曹滴等二百余寨归奉朝廷。吴尚珪随征有功,遂擢黎平府永从长官,永乐元年(1403),改授欧阳副长官司长官,子孙世袭厥职。永乐11年(1414),尚珪去世,长子应清承袭正长官,次子应淳,出仕广东省琼州府平海巡检。

 吴尚先 吴应澜

    吴尚先,元末赤溪司(即湳洞司)正长官吴世铭之子,吴应澜,尚先之子,湖广靖州会同县远口人。永乐8 年(1410 )尚先承父业,袭赤溪司正长官,恩威绥抚,黎庶倾心,琴梁、牌洞愿听治者六百二十八户。永乐11年(1413)王忠部亮纠合天堂等“夷”,流扰寇掠,先屡战屡捷。未几,“夷”又起事,声势浩大,骚扰境土,先率民兵殊死战,都指挥田文畏势莫救,寡不敌众,卒罹于阵。后应澜袭赤溪司正长官,仍有奥洞等地起事,总兵肖绶统应澜首事,歼灭“诸夷”,大捷于洪熙。正统三年(1438)又征墨溪、计砂等处巨魁相继授首俘馘。

 吴勉

    吴勉(明史称吴面儿),侗族,黎平县潘老乡上黄村蓝寨人,大制裔孙,约生于元代至正年间。少年家贫,随父到尹所(中潮)给人看牛。吴勉青年时代,性格刚毅,机敏过人,目睹明庭官军和土司的暴虐,心中极为不平,乃勤奋习武,精通刀枪剑法,遂扬名侗寨。洪武十八年(1385 )四月,明廷在黎平置五开卫,驻军三万余人,推行“拨军下屯,拨民下寨”的政策,插标占地,把侗族人民赶入穷乡僻壤。吴勉根据当时的形势,组织发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广大农村百姓,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义军人数猛增,号称二十万众,公推吴勉为“铲平王”。义军由八洞出发,攻占靖州,连夺武冈,杀败官军屯军室.摧毁明廷在侗族地区的统治机构,战果辉煌,湖广震撼。吴勉自信官军不敢轻犯,遂率师回归黎平。朱元璋为维持自己的统治,命他儿子楚王朱祯率信国公汤和江夏候周德兴,都督同知汤礼调集长沙、宝庆、辰州、沅州诸路兵马,号称三十万众,征剿吴勉义军。九月官军到达靖州,遣使到义军营寨诱降吴勉,义军驱逐来使,表明抗战决心,十月,官军分道从铜鼓、五开、古州、八洛同时进击,义军退至隆里、尚重、盖宝,双方战斗激烈,伤亡惨重。湖耳、曹滴等土司临阵投降官军,削弱了义军力量。吴勉率义军转移佳所、永从、顿洞一带立栅抵抗。官军将义军包围,吴勉率部盟誓,誓死抵抗。义军于岭迁寨突出重围,在上黄与官军决战。义军战败,四千余人牺牲,吴勉与其子吴禄被俘,于1385 年解往南京英勇就义。

 吴国佐

    吴国佐,侗族,黎平县德顺乡特洞村人。国佐系吴勉后裔,幼时常听长辈言传祖先业绩,少年有志,考取永从县生员。青年时,与草坪石篡太、皮林彭举、尚马、杨永禄等结为好友,常在一起议论时弊。明神宗年间,对侗苗人民的统治、苛税日增,土地兼并严重,民间有田者十之一,作佃者十之九,租重利高,辛劳一载,所得不过十之二三,至有今日完租,明日乞贷者,百姓无畜以耕种,无粥以哺老幼,无衣以御冬寒,官遥民反,广大苗侗农民,只有以反求生。国佐等人见此情景,分头在上下皮林、永从、潘老、特洞、洪州、草坪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准备起事。万历二十八(1600)年,国佐自封“天皇上将”,篡泰自封”太保”,正式举旗起义。首战围攻上黄堡,黎平参将黄冲霄应急增援,义军奋起迫击,官军三千死伤过半。义军乘胜攻占永从县城,杀死守备陈世忠等人,打开监牢放出囚禁百姓,接着进攻中潮所,占领屯堡七十余处。万历二十九年(1601)七月,明廷命总兵陈良纰、陈磷合黔楚两省兵力前来镇压。国佐、篡太率众万余人,在潘老寨布成牛头阵式,于道路挖沟埋竹签,官军一触即溃,退守靖州。明廷委派巡抚江锋到靖州督战,策划由通道袭击义军根据地草坪、特洞等地。义军顽强抵抗,但终因寡难敌众,被迫撤退,国佐率部转战天甫四十八寨,复人古州茅洞(茅贡),不幸被俘,与篡太一同被解到北京英勇就义。

 吴仕登

    吴仕登,字选清,天柱远口鸬鹚人。祟祯二年进士。曾任四川长寿县知县,后调任人和县县令,授文林郎,为官期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勤政爱民,深得百姓崇敬。由长寿县人和县时,长寿民众依依相送几里。在人和县任县令时,镇暴安民,为百姓除了当地一大恶棍,民众人人称之为吴青天。年老还乡,能为家乡父老打抱不平君,后人尽称无私登公。

 吴之玉

    吴之玉.天柱县远口人,崇祯五年(1632 )岁贡。累官郴州州判,新宁县知县,衡州府推官,永州知府、宝庆府知府、桂林府知府、兵部职方司兼理彬桂道,分守上湖南道。清风两袖,解职归林,节操永矢,德胜养尊。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再论长沙王吴芮的世次与左台吴氏谱的历
    大悟吴氏宗亲会纪念著名革命英烈杨松(
    《著姓吴氏》征稿启事
    2019年4月10日吴文化“泰伯祭祀大典”信
    2019年,我们再出发!赣鄱吴氏2018年年
    台湾延陵吴氏世系图
    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吴氏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吴氏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闫乡口头坪村吴氏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度镇鱼池村吴氏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河乡三合村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吴氏
    至德堂太湖迁陕吴氏
    山西洪洞---云南
    浙江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吴氏
    辽宁宽甸吴氏族谱(公开版)
    四川省吴氏字派集(已更新至388支)
    赞《瑞安吴氏通志》出版
    吴氏在线新年贺词
    黄龙吴氏宗亲举办一世祖礼孙公诞辰800周
    四川省部份吴氏辈派
    麻溪吴氏族谱(下)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