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修谱的重要性
国家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族风情、人口迁移、基因遗传、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构建和谐小康社会,是千百年来人们的愿望,社会是由若干家庭家族组成的,只要各姓氏家族按照国家的规章修订家谱,用家谱去启发家族进步,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吴氏修谱是弘扬吴泰伯的“至德”精神,传播“三让”家风,构建和谐幸福家庭,共建美满小康社会。与胡锦涛主席对胡氏总谱的题词“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铭言与时俱进,修谱对弘扬东方文化起促进作用。
修谱的必然性
盛世修谱,传承文明;乱世毁谱,迁居隐姓。古往今来,各姓氏家族都在修谱,孔氏家族倡导30年一小修(一代人),60年一大修(两代人)。但历史上由于文化落后,通讯落后,信息闭塞,几百年都难修一次统谱。加上战乱、饥荒、封建王朝的“灭九族”、“诛三代”等皇族株连制度,有的人流落异乡,改名换姓,家谱难保存,有谱也不敢认谱,有坟不敢认坟。良弼后裔虽长期给毕节吴族八卦老祖坟扫墓,但良弼以下三代祖坟无统一谱载等等。吴泰伯姬吴为了安全生存和保护它姓族人,当地一些支系中曾出现:“以吴易(何)”、“以吴易(张)、以胡易(吴)、以张易(吴)、以吴易(鲁)、以吴同彭、以吴联(熊)等等。在应用排行字辈方面:先规定20字,后增加4字、再增加1 字、最后增加40字,由于无法宣传到位,有的姓吴不知吴,各行其是,排行不统一,各地的族人相会谈谱,分不亲谁是长辈,谁是晚辈。由于字辈混乱,认错世次,难分亲疏。没有家谱记载,先辈的生卒时间,迁住、墓地地址都不清楚。
当今盛世,社会和谐,通讯方便。国家倡导弘扬传统美德,继承先进文化。再不修谱,家族历史会断代,家庭教育将松弛。修新的家谱,势在必然。始祖吴泰伯,三让王位,选贤治国,礼义兴邦,开拓进取,以孝治族,以德治国,世称“至德”精神。为弘扬3000多年的“至德”精神,传播“吴文化”,与时俱进,吴氏修谱应运而生。
修谱的作用性
一、通过传承泰伯家族维系3000多年的繁衍世系和良弼祖入黔600多年来的详细记载,既可以使同族“长幼有序”,又能够避免 “近亲婚配”,有
效提升人口遗传质量。
二、通过弘扬本族先祖忠孝仁爱让精神,发扬爱国、爱家、热心公益事业的高尚情操,达到“抑恶扬善”,以激励后人“心向善”,为建设和谐的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三、通过贯彻现行治家族约,能让家庭成员依法享受权利、尽到义务,可以推动“五好家庭”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通过传递21世纪“送礼送健康”。“母乳喂养好”等当今世界上一些最新医学保健科研成果,并倡导“世上只有妈妈好”,当代夫妻都能白头偕老,争度“银婚”迎“金婚”,足以使家和万事兴,家族更兴旺。
五、要求重视“胎教”、“教子在婴孩”、“正人先正己”等一系列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利于促进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六、通过广树身边亲人爱岗敬业、为国争光的榜样,使年轻人觉得“可信、可学”,能够勇于克服自卑或自满情绪,以增进战胜自我、创造辉煌的信心与力量。
七、通过人口统计资料,让大家关注未来人口生育性别、低速增长的协调发展,并加大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
八、通过对“家庭事迹图像”的展示,提醒族人平时都来重视收藏和利用本家族的历史文物及相关的资料,使其发扬光大,永放异彩!本《家谱》相继被上海图书馆等单位永久收藏,为日后提高《家谱》续编的质量找到依据,永久传播。
修谱的适用性
一、谱书后面留有空白页,以供每一户族人自己记录人口的增减迁移等内容,记录家族发展历程,可以为今后续修家谱时提供一手信息资料。
二、便于族人熟知排行字辈,代代相传,排行不错,世次不乱。
三、时时阅读谱书,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人才,构建幸福美满家庭。
四、熟悉家谱内容,发扬优良家风,分清血缘世次,敬老尊贤学“三让”,低调谦让做“完人”。
五、可以从家谱中查找到祖先前辈的生卒时间和墓地地点,便于扫墓和纪念祖先,承先启后,启迪后人。
这些粗浅的见解,供族人参考指正。
良弼16世孙——吴清友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