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分谱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宿松吴氏联修序言
作者:吴晓阳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9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天地演变,生物进化,而后人类诞生。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即有血缘,即有亲情,即有姓氏,即有宗族。追根寻源,理清宗族繁衍之历程,成为治平之世人们的“寻根”情结。
世界吴氏,同出一脉①。整理吴氏之脉络,说世系、序长幼、辨流变、敬祖尊宗、睦族收族,探寻吴氏来源,迁徙轨迹,生息繁衍状况,以及婚姻、族规、家约等文化精髓,就成了

许多吴氏优秀子孙的努力目标。从这一点出发,“吴氏在线”、“吴氏宗亲网”、“吴氏一家人”等网站相继建立,《全国吴氏通书》②亦已问世。

宗贤藻德、玉先、品方、火生、竟成、先富等,响应《全国吴氏通书》之编纂,不惧艰难,首倡宿松吴氏联宗大计。上陈汉,下湖区,赴凉亭,走佐坝,联系吴门宗贤,搜集各支旧谱,整理宿松吴氏迁徙繁衍之总体情况。据初步整理,宿松吴氏共20支③,均自江右(今江西省)迁入。早在南宋咸淳年间,南山、文通二支就迁入宿松定居;其余各支,基本上于明朝洪武初年迁入;迁入较晚的是清朝康熙年间迁入宿松的楚城一支。这期间也有迁出宿松松的,如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南民北移时就有不少人迁往陕西支边,几乎各支各股都有。宿松吴氏现近7万人,散居于全县各乡镇,各支大致聚居地见下表。

各支名称

聚居地

备注

千一公

长溪山

 

千二公

梅墩畈

 

千三公、秀二、英可、廷冬

二郎河流域

 

泰肇

隘口、向阳、乔木等地

 

天香

许岭求雨岭

 

文通

许岭、九城

 

南山、文相、廷夏、廷秋

下仓、东洪

 

真公

河塌吴岭

 

高臣、仕杰

趾凤白岩寨山麓

 

玉乙

凉亭三德、河塌雨坛

 

仰垅

洲头秀闸

 

道模

太湖大石乡歇凉树

早年即同泰肇、天香、真公合修

从上表可以看出,宿松吴氏,分布于宿松的每一个乡镇,其中凉亭、趾凤、陈汉、柳坪、二郎、隘口等地吴氏人口尤多。

从南宋咸淳年间至今,宿松吴氏,俊杰甚多。元末明初,仕杰支吴仕杰公德才兼备,被朝廷擢拔为礼部太常寺读祝官,屡迁至侍郎,敕封奉政大夫,刚正不阿;元明鼎革之际,天下大乱,仕杰公捐资巨万,修筑白岩寨,保境护民;百姓至今传颂其事迹,白岩寨今为宿松著名景点。千一公支下吴庚阳公曾任巡按,吴庆阳公曾任江西弋阳县令,对家乡百姓甚为关照。乾隆时,文通公支下吴道宗公官至黄州知州,为官清廉。清同治光绪年间,吴森公中进士,拣选千总,后任凤阳府守备,诰封武艺将军,在任时严惩贪官,百姓拥戴;千三公支下吴殿颺公曾任监察御史,屡立战功。民国时,文通公支下吴汇之公,曾因博学多才,任段祺瑞西席(家庭教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宿松为革命老区之一,吴氏儿女纷纷参加革命运动,不少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千一公支下吴桂馨公, 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赤卫队大队事务长,红军营教导员等职,1931年(月日不详)于湖北英山战斗中壮烈牺牲。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桂馨公为革命烈士。解放后,我吴氏子孙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贡献力量,成绩显著。千三公支下吴南清公,博士学位,19世纪60年代任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院长。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发展突飞猛进,吴氏新一代中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作出卓越贡献者,更不在少数。

但是,宿松吴氏子孙,虽同为太伯、仲雍后裔,各支系之间,却相互不明世系,难序长幼;各支繁衍发展情况,相互之间更是不甚了了。藻德公诸人倡议,响应《全国吴氏通书》之提议,自太伯而下101代起,使用《全国吴氏通书》中所编百字新派④,自此之后,宿松吴人,无论何支何股,无论识与不识,见面一问派字,立即可明长幼,而共享同祖宗亲之乐。诸位又整理出《宿松吴氏世系渊源图》,浏览该图,宿松吴氏承袭繁衍概况,一目了然。他们还参照20支《吴氏家谱》,精心考订出《宿松吴氏家谱》谱头一份,叙述太伯仲雍至各支迁松始祖繁衍发展情况,与《宿松吴氏世系渊源图》相互印证。在藻德公等人力倡下,各支宗贤⑤纷纷组织力量整理本支家谱,所有各支家谱,皆自各支迁松始祖开始记述,正与《宿松吴氏家谱》谱头衔接。一部统一规划、图文并茂、卷帙浩繁的《宿松吴氏家谱》,在宿松吴门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即将问世。

这实为宿松吴氏修谱史上的一大创举,也是宿松吴门的一件大事。这一创举,极大地提高了宿松吴氏家谱的文献价值与文化价值;这一创举,呼应全国吴氏联宗的形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对今后宿松吴氏修谱乃至宿松吴氏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影响;这一创举,对祖国统一,对共创和谐社会,都有一定意义,实属功德无量。

谨遵叔公玉先公等人所嘱,作小序忝玷谱首,敬请宗贤宗亲教正。
 
                        始祖泰伯仲雍下一百代孙晓阳拜撰

 

——————————————————————————————————

【注释】①吴氏分布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南、湖北、河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香港特区,日本、朝鲜、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及欧美地区。所有吴人,皆以太伯、仲雍为始祖。

②《中国吴氏通书》,吴健琴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③宿松吴氏共20支,分别为楚城、南山、文通、仕杰、真、道模、泰肇、天香、英可、千一、千二、千三、玉乙、仰龙、高丞、文相、廷夏、廷秋、廷冬、秀二。

④百字新派:“泰让文传宗,雍敦维景崇。开基百世继,务本千家从……”(见《中国吴氏通书》第183页)前50代录自《无锡统谱》,后50代由兴国四中吴声伟先生拟定(个别字有删改)。

⑤参见《宿松吴氏家谱》谱头《宿松吴氏联修编委会名单各股分会编委会名单》。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再论长沙王吴芮的世次与左台吴氏谱的历
    大悟吴氏宗亲会纪念著名革命英烈杨松(
    《著姓吴氏》征稿启事
    2019年4月10日吴文化“泰伯祭祀大典”信
    2019年,我们再出发!赣鄱吴氏2018年年
    台湾延陵吴氏世系图
    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吴氏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河道乡河大村吴氏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王闫乡口头坪村吴氏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渔度镇鱼池村吴氏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枣林镇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西河乡三合村吴氏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中原镇麻庙村吴氏
    至德堂太湖迁陕吴氏
    山西洪洞---云南
    浙江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吴氏
    辽宁宽甸吴氏族谱(公开版)
    四川省吴氏字派集(已更新至388支)
    赞《瑞安吴氏通志》出版
    吴氏在线新年贺词
    黄龙吴氏宗亲举办一世祖礼孙公诞辰800周
    四川省部份吴氏辈派
    麻溪吴氏族谱(下)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