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君事略记1
民国.吴昭考
妣祖萧太君,远祖国臣公之德配也。余生也晚2,每值盂兰盛会3,化袱奉亲,承先大父万云公庭训4,尝曰:“世传国臣公早逝,家道寒微,老太君曾带挈仕儒公等弟兄五人5,投奔四川,寄食数年,然后回归故土。此太君备尝辛苦、振发家声之概也。传至吾身,历六、七代矣,而得以衣食有余者,殆太君余德未斩、樾荫所及而然也6。凡楮帛致奠7,当宜从厚,以报厥祖恩,世世弗替。”此余亲侍几杖、聆听大父之教8,未敢一日忘也。每拟为太君作传,以彰潜德,自愧不文而未果9。嗟呼!古之贤媛能敦大节、抚幼孤以成令名者10,千载下犹艳称之11。然计在少壮时备尝荼苦,良亦不易12。卒至生者不愧,殁者无恨,非具铁石心肠,曷克臻此13。传闻我太君以名家子14。幼秉慧心,少成淑性,课而女红15,慎而言笑。迨夫于归16,洁旨以怡高堂17,戒旦以相夫子18。家庭之内,雍然肃然19。莫不啧啧称太君能秉妇政、操家猷20,为我国臣公庆贤内助。方谓举案齐眉,期百岁同心,讵意结发未几21,遽痛九原分手22。当国臣公去世时,太君正值青年,溯其所处,不亦难哉!原以衣食之无所寄,携藐藐诸孤23,蜀道崎岖24,辗转千里,其不致颠覆流离者几稀矣25!而太君处之自如,不以贫贱易其心,勿因困苦而改节。催耕课读,母兼父责,藐孤成立,声名俱全,且不卓然千古哉26!语有之:‘破巢之下,安有完卵27’。当日者,我俊、修、仁、儒、仪诸公,苟非太君统领之、督率之,其不散之四方者,殆鲜矣28;又安望重归故里,兴复旧物,玉笋班联29,追窦氏之风乎30!厥后31,我太君得以寿臻耄耋,子孙满眼,分甘以乐晚年也32,岂幸致哉33?如斯名节,固宜寿青编、标志乘者矣34!”轩,不敏35。若夫词藻扬徽36,本非所长,敢敬述所闻于大父者37,而略记其梗概云38。
嗣孙 续轩谨识39。
【吴其吉注】
1、原载《吴氏族谱.卷一(草本)》25—27页,《吴氏族谱.卷一》第1—13页。
2、“余生也晚”是许多人写文章的时候爱用的一句客气话,往往是用来说明自己年轻,知道得太少。 “也”是句子中间的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字。
3、盂(yú)兰盛会:农历七月十五日。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有的地方盂兰盆盛会为下元节,从十月初一至十五,不准杀牲,以吃斋为主。盛会庆典,鼓乐喧天,舞龙,舞狮,民间剧团演戏,热闹非凡。
4、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大父:称祖父。
5、挈(qiè )带:带领,提携。挈:带。领:挈带。
6、殆(dài):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余德未斩:遗泽延续。余德未斩:犹遗泽延续。 斩:断绝。
7、楮(chǔ)帛:旧俗祭祀时焚化的纸钱。
8、几杖:坐几和手杖。皆年老者所用,亦用以借指老人。《礼记.曲礼上》:“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
9、不文:对自己的谦称,犹不才。
10、敦:恪守。 大节:高尚的节操。令名:指好的名声。
11、千载下:千年以来。犹:尚且。 艳称:羡慕并赞美。
12、荼苦:艰苦,苦楚。 荼: 苦菜,《诗.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良:确实。
13、卒:末尾,结局。曷克臻此:怎么能够到达这种地步呢?
14、太君以名家子:此谓萧太君乃名门女公子。《梁书.何敬容传》:“敬容以名家子,弱冠选尚齐武帝女长城公主 ,拜驸马都尉。” 尚:犹配也。名家子:名门子弟。
15、女红(gōng),亦作“女工”、“女功”,或称“女事”,多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
16、迨(dài ):等到。迨夫:等到那。于归:指女子出嫁。语出《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7、旨:美味,旨酒,甘旨。 怡(yí)和悦,愉快。高堂:对父母的合称。在古代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房间要高一些,为尊重父母,称高堂。
18、戒旦:警戒到天亮。 相:相将(xiāng jiāng)相随,相伴。《论语.季氏》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19、雍然肃然:《礼记.少仪》:“鸾和之美,肃肃雍雍。”孔疏:“肃肃雍雍者,鸾和声之形状,肃肃然,雍雍然。肃肃是敬貌,雍雍是和貌。
20、秉妇政:执掌家政。操家猷:家庭谋划。
21、讵意:哪能料想到,不料。
22、遽:(jù )遽尔(突然)。九原:病死。
23、藐藐诸孤:《广雅》曰:藐,小也,言其幼稚。
24、蜀道崎岖:山路不平。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5、颠覆流离:生活潦倒,流离失所,居无定所。 几稀矣:几乎很少。
26、卓然:卓越貌。
27、破巢之下,安有完卵: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动。左右曰:‘父执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又见《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28、殆:大概,几乎。鲜(xiǎn):少。“殆鲜”与“几稀”之意略同。
29、玉笋班联:喻英才济济。
30、窦氏: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禹钧教育子女方法得当,他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窦禹钧的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31、厥后:从那以后。厥:其。
32、分甘:本谓分享甘美之味,后亦以喻慈爱、友好、关切等。《旧唐书.肃宗纪》:“问安靡阙,视膳无违;及同气天伦,联华棣萼,居尝共被,食必分甘。”
33、岂幸致哉:难道是侥幸才有这样的结果吗?
34、宜:应该,应当。寿:《说文》寿,久也。青编:借指史籍。《吴氏族谱(甲申(1944)本》作青编,正确。 宋.陆游“ 《读史有感》诗:‘读尽青编窗日晚,一樽聊复吊兴亡。’” 宋.王禹偁《馆中春值偶题》诗:“春风老尽诗情淡,翻卷青编独绕廊。” 标:标明,题写。志乘:方志与家乘。
35、不敏:谦词,犹不才。 《汉书.司马迁传》:“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36、若夫:至于。词藻:诗文中的藻饰,即用作修辞的典故或工巧有文采的词语。扬徽:褒扬美好的(人或事)。
37、敢:谦辞,“不敢”的简称,冒昧的意思:敢问,敢请,敢烦。
38、云:<书>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39、谨识:郑重记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