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胡吴原由----民国吴续轩遗笔 【(胡)吴其吉注释】
说胡吴原由
民国 吴续轩遗笔1
尝闻:儒者考古,必观其通。达人论事,务持其平2。苟不揣其本而齐其末3,徒以文彩著述,自相夸耀,乌足征信于将来、凭稽于后世哉4!君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无隐5”。顾吾论之,族谱之编辑,殆与史官之书法等耳6。窃怪世之浅见者流7,以门户卑微为可耻8,往往讳言祖宗微贱9,妄为附会10,以欺世盗名11。谓某名公即若祖,某巨卿即若宗,盲书伪录,冀光家乘12。施示后人13,以讹传讹14。假真失据而不之顾15,欺后世耶16,欺祖宗耶,实不如无书之为愈也17,善乎18?狄青有言曰:“偶然遭际,未敢自附于梁公19”,其真有合于孔子20所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义乎21!吾人负秉笔之责,宜三复斯义焉22!原吾家本姓固胡23,迨24迁黔始祖景飏公改氏曰吴,相延至今十余代矣。而谱犹未修,尚属阙典25。其祖宗之籍贯履历,先代永一、登铨、晸治诸公之著述己发明无余蕴矣26,何敢妄为臆臆27,致贻续貂之诮哉28!然尚不能已于言者29,盖以胡本大舜之后30,迨周时,虞阏父为周陶正31,其子满封胡公,即以谥为姓,是胡之为胡,虞宾衍绪,妫汭源流32,殆33非小家卑族之可比。吴固泰伯之后34,本属姬姓35,其后子孙以国为姓,是吴之为吴。殆因时寄姓之名称,原非厥初生民之姓字乎36!今之所称姓吴者,有所谓熊吴、有所谓鲁吴,均同姓吴,而缵绪各异37。推言之,要皆各有所以然乎!吾家之号胡吴,溯厥由来38。世传我始祖习武从戎39,明嘉靖时代40,衔授陕甘西宁府镇台,印挂总兵。因功高谗进41,因是42弃官高蹈43,来游黔疆,驻足大方。忆胡吴字音相近,效奚康避仇改为稽康44、范雎入秦更名张禄45之遗意,改称姓吴,以遯世蹈名耳46!嗟呼47!大丈夫与时不偶48,易姓改名者,古今恒不乏人49。吾家之以吴称,又非娄敬之姓刘50、徐世绩之姓李51可比也。我始祖虽家山远隔,千里寄迹,念人伦52之不可废,禋祀53之不可亡,特娶妣祖杨太君,因家于定城之雨龙场54。生我二世祖驾公、祯公,当时姓字昭然,载55人耳目,未便移易56 ,后世相沿不替,所由来也57!谱牒之所载,将永垂于世世,以资考信也,可不据实直书,徒尚粉饰,以炫人耳目58?余赋性固直59,当兹60编修族谱之始,特书胡吴之原起61于篇首62,将来者晓然易姓之由63,当必有以谅我也夫64!
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完月上浣之吉,嗣孙昭考续轩氏谨撰○65
【吴其吉注释】:
1、原载《吴氏族谱.卷一(草本)》第16—19页,《吴氏族谱.卷一》第5—7页。
吴昭考(1904--1950):字续轩,开端之曾孙,万云(际斋)之孙,晸华之子,大方县响水乡虎山人氏,私塾教师,作《祖母王太君墓志》曰“承大父遗训,究心地学”。壬午年(1942)主修族谱,撰写《创修族谱序》、《说胡吴缘由》《萧太君事略记》等篇目。
2、尝闻:曾经听说。儒者:指读书人。 考:推求,研究。 古:故也。 观:智慧。 通:通达。《易·系辞》:“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 隋释慧远《大乘义章》二:“粗思名觉,细思名观。” 达人:对人生世事看得很超脱的人。 持平:持论公平。
3、《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赵岐 注:“孟子言,夫物当揣量其本,以齐等其末,知其大小轻重,乃可言也。”岑楼,楼之高锐似山者。齐其末:与末取齐。
4、徒:徒讬空言。 文采: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 著述:撰写;编著。 乌足征信:哪里值得验证采信。 乌<书>:何,哪里。 征信:信而有证。 凭稽:凭据稽考。
5、君子:尊称,旧时指有道德和地位的人,这里指孔子。 董狐,春秋晋国太史,亦称史狐。周大史辛有的后裔,因董督典籍,故姓董氏。 《左传.宣公二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即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6、顾:<书>但是。 殆(dài代):大概;几乎。 等:等同。 耳:语气助词,表示肯定或判断。 7、窃怪世之浅见者流:世上怪诞离奇浅见寡闻之类人。 窃: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8、门户卑贱:门第微小。
9、讳言:因有所顾忌而隐讳不说,不敢说或不愿明说。
10、妄为附会:随便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
11、欺世盗名:欺骗世人,窃取名誉。
12、名公巨卿:指有名望的权贵。若祖若宗:我祖我宗。盲书伪录:无事实依据地做假记载。冀光家乘:希望荣耀家谱。
13、施示:《广雅》“施,予也”。示:表明,展示。
14、以讹传讹: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15、不之顾:不考虑。之:代词,指(著作、文章)。
16、耶: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
17、实不如无书之为愈也:实际上胜过不如无书。实,副词,实际上。之:虚用,无所指。愈:胜过。为愈也:古汉语比较级的特定说法。
18、善乎:好吗?
19、狄青有言曰“偶然遭际,未敢自附于梁公”:狄仁杰是唐朝名相,被封为“梁国公”,人称“狄梁公”。狄青为枢密使,有狄梁公之后,持梁公画像及告身(全身像)十余通,诣青献之,以谓青之远祖。青谢之日:“上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以皇上现在的遭遇,我怎么敢自比梁公?”)。狄青(1008——1057),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北宋大将。
20、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21、《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2、吾人负秉笔之责,宜三复斯义焉:我们负责执笔,应该反复朗读并体会狄青、孔子说的话含义啊!《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诗经·大雅·抑》之篇曰:‘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一日三复此言。”
23、本姓固胡:本即根本,根源,本质上。固:本,原来。
24、迨(dài):到。
25、阙(quē )典:犹憾事。
26、籍贯:祖居地或原籍。履历:一是谓亲自经历过,二是指人的资格和经历,三是指个人经历的书面记录。发明:创造性地发挥。余蕴(yú yùn):谓蕴藏于中而未全部显现。
27、何敢妄为臆臆:怎么敢主观臆断。
28、致贻续貂之诮哉!致:致使。贻:留下。续貂(xù diāo):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多用于谦称续写别人的著作)。诮[qiào]:讥诮。
29、然尚不能已于言者:然:但是,然而。尚:还,仍然。已:止。于:介词。言者:指谏官。这里指作者本人。者:助词,表示停顿。
30、盖以胡本大舜之后:见前注。
31、迨周时,虞阏父为周陶正:《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郑子产献捷于晋,戎服将事。晋人问陈之罪,对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也,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周朝新立,封前代三王朝的子孙,给以王侯名号,称三恪,以示敬重。后世帝王亦多承三恪之制)。则我周之自出,至于今是赖。桓公之乱,蔡人欲立其出。”阏父,商朝末年周朝初年人,出自妫姓,虞舜之后裔。是夏禹所封舜之子商均的三十二世孙。
32、胡姓通用对联:虞宾衍派,沩汭流源。江西玉山官溪胡氏宗祠联:虞宾衍绪,妫汭绵支。
33、殆:(dài)表示肯定,相当于“当然”、“必定”。
34、吴固泰伯之后: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姬姓,商末岐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太伯乃与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号勾吴。35、根据《说文》的记载,起初黄帝居住在姬水,因而姓“姬”。
36、殆:大概,几乎。因时:因时制宜。《说文》寄,托也。《诗经·大雅·生民之什》“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37、缵绪(zuǎn xù):特指君主继位。这里指继承世业。
38、溯厥由来:溯(sù):回顾,往上推求。厥(jué):其,那。由来:自始以来,历来。
39、习武:练习武事;练习武艺。从戎(róng):同“从军”。投笔从戎,捐躯远从戎。
40、嘉靖(1522~1566)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共45年,是明朝除万历之外第二长的年号。
41、功: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高:《说文》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身。” 谗进:进谗言。在尊长者面前说别人的坏话。明 屠隆《彩毫记·归隐林泉》:“近闻以脱靴捧砚之故,内侍怀恨,宫妃进谗。”
42、因是:犹因此。
43、 弃官:谓自动解职去官。 高蹈(dǎo):一指远游,二指过隐居的生活,三指隐士。
44、 嵇(jī稽)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铚(zhì)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三国时期魏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45、范雎(jū ?-前255年),字叔,战国时魏人,化名张禄入秦。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年)任秦相,封于应,称应侯。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的主力,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
46、遯世:独自隐居,避开俗世;避世隐居,遁世绝俗。遯:遁的异体字。蹈:蹈袭。蹈名:信守名节。
47、嗟呼:叹词。表示感叹。
48、大丈夫:指有志气、有节操、有作为的男子。不偶:不合。汉 王充《论衡·命义》:“行与主乖,退而远,不偶也。”引申为命运不好。宋 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哀哉命不偶,每以才得谤。”
49、恒:东汉·许慎《说文》恒,常也。《易·序卦传》恒者,久也。
50、娄 敬(生卒年不详) 汉初齐国卢(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县)人。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对于建都长安、汉初政策的制定及西汉政权的稳定起过很大作用。被刘邦重用,封为关内侯,赐姓刘,改名为刘敬。
51、李绩(594-669),原名徐世绩,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52、人伦:封建社会中人与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及各种尊卑长幼关系。
53、禋祀(yīn sì):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意为让天帝嗅味以享祭。泛指祭祀。禋:本指“祖先”,转指“向祖先表达意思”。祀:世代。
54、定城:今大方城。雨龙场,一作雨龙街,今庆云街。
55、载人耳目,载:充满。
56、移易:移动改变。
57、由来:来由:原因。
58、炫(xuàn):显示,夸耀,炫耀,炫鬻(夸耀卖弄),迷惑。
59、赋性,天性。直:坦率;不绕弯子。
60、兹:此。
61、原起:原本,起初。宋 叶适 《阴阳精义序》:“着书二十篇,论原起乘止尤详。”另缘起:起源。孙中山《革命原起》:“故追述革命原起,以励来者,且以自勉焉。”
62、篇首:篇章的开头。
63、将来者:指代未来拜读家谱、研究族谱的人。晓然:明白貌。《荀子·王制》:“百姓晓然皆知夫为善于家而取赏于朝也。”由:原因。原由,事由,理由。
64、当:理当。必:一定。有: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有谅。
65、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