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渊源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宅、杭州吴氏与我的家庭
作者:吴曾询    信息来源:钱塘吴氏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9-8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在杭州新华路临近庆春路口,有一条岳官巷,横在新华路与六克巷之间,是名副其实的“短街小巷”。巷子不长也不宽,明代建筑吴宅就藏在闹市中的这片宁静之处,是杭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宅。

吴宅,原来总占地面积近八亩,南北长108米,东西约宽80米,是三路五进的大宅,内有道福堂,守敦堂,锡堂,肇新堂,载德堂,花宜馆,四宜轩等十多座屋宇,总建筑占地5700余平方米。作为南方民居的典型,和北京四合院一起记载在高校建筑系教材“中国古代建筑史”中,附有总平面图和中路纵剖面图。其建筑特点,一是朴素无华,含蓄内敛;二是全宅无雨路,所有通道皆有防雨檐;三是无祠堂、神堂;四是院落之间有马头墙式的封火山墙,安全隔音,闹中取静。可以说是历代学人风范在建筑理念上的杰作。

不久前,本人有幸采访到87岁高龄的吴曾询老人。吴老是杭州吴宅吴氏的第十四代,当时她生病住院,在医院里她用她虚弱的身体努力地给我讲述了杭州吴氏与吴宅的前生今世、吴宅的布局及她与吴宅的故事。

吴宅的历代主人

我的老家祖宅在杭州下城区东西大道庆春街旁的岳官巷(亦称学官巷)里,是始建于明代的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居。

吴宅什么时候建的,谁建的,现在都不是特别清楚。据《殳赠君家传》记载,山东人殳云桥、殳云山兄弟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曾居住于此,这是这座古宅最早可查的居住者了。殳氏之后,吴宅迎来了它的另一位主人高文清。高氏是吴宅的匆匆过客,高文清之子即将宅子卖给了中州人翁开之。翁氏是个画家,曾在清康熙朝户部、刑部任职。他曾在花宜馆补松庐植白皮松一株,后来吴宅主人孙氏寿松堂因此取名。孙氏,即孙宗濂,其父从翁氏手中购得吴宅。孙宗濂是一位有名的藏书家,曾改筑寿松堂藏书。后来,其子孙传曾根据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诗句,将寿松堂改名为碧山栖。孙传曾的两个儿子后来也模仿父辈,给花园题名八景:碧山栖、祝花轩、补竹亭、怡云楼、蕉廊、虹月舟、秋声阁、红兰馆。

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这座宅子曾被作为某王的王府。后来被清军占领之后,将它设为了军事机关。

咸丰二年(1852年),我的先祖吴振域辞去云贵总督,用朝廷发放的养廉银从孙家手里买得吴宅,经过一番改扩建,最终建成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7米,占地5700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闭式院落。自此吴宅之名一直传承至今,而吴家的后代也在这座宅子里生活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

据说,当时吴振棫严令子弟,此款只可购屋居家读书,不得经商置地生财。吴家后代也遵守了这个家训。我的祖父辈是四个兄弟,叔叔这一辈有十几个兄弟。叔叔辈中光是浙江大学毕业就有5个,其他也大多读了大学。他们在各行各业皆有所成就。杭州吴氏始终是书香门第。

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时期以及之后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吴宅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一夜之间,宅子里住进了各种各样的居民。自此,吴家人不再独享吴宅,而是和其他四五十户人家居住在了一起。

1986年,杭州市政府将这里定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起,吴宅住户陆续迁出,宅子交给市文物部门加以修缮并改为玉器、古玩市场。

如今,吴宅将要发挥它的新作用,将作为杭州文史馆的办公用地,将在此展示有关杭州中外文化交流的遗物、出版物,让人们记住杭州这座开放之城的历史,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城市国际化及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建设添砖加瓦。这里将成为杭州又一个重要的具有历史文化标记的场所。

杭州吴氏的来历

吴宅的主人吴氏是杭州有名的大家族,当时杭州有四大家族,吴氏一族以书香门第名闻钱塘。

吴姓有悠久的历史,吴宅中居住的吴氏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国(陕西岐山县),因喜孙姬昌(后周文王),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远到江南,以农为业。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太伯无后传位于仲雍。周朝建立后,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仲雍孙子)为侯,改国号为吴。后被越国所灭,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

我的祖先来自安徽休宁吴氏,是唐代吴少微之后。明代中叶,先祖吴敏惠(恒吾)来杭州创办木业,兼营浙盐,定居杭州同仁里高官弄,成为杭州吴宅吴氏第一代,我们杭州吴氏的始祖。后来,杭州城东的横河坝坍塌,祖先恒吾公捐资数万金,在泥桥上建坝,称为吴公新坝或新坝,乡里人叫它长兴坝。

到了第八代吴振域,他是杭州吴氏第一个考中进士的族人。从小听长辈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当时先祖吴振域上京赶考时,因费用不足,家里向五福楼街那边的绸庄老板借钱。用借来的钱进京赶考,先祖一举考中了进士。所以,后来我们家跟绸庄店的老板成了世交。先祖吴振域一生主要在四川、云贵任职,最后在云贵总督任上因病辞官。他在任上比较有政绩,政声颇佳。那时候回民叛乱,前一任总督采取强硬政策,结果越搞越乱,先祖吴振域调去以后,采取安抚政策;又禁止种鸦片,改种水稻,把那里的生产搞上去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拥护他,他出门都打万民伞。

先祖吴振域之后,我祖上又出过两位进士,分别是我的高祖父吴庆坻和曾祖父吴士鉴。所以,乡里们亦称吴宅为进士第。就是在这座院落里,数百年中杭州吴宅出过不少举人和进士,我吴家还出过两位学政,所以,现在的岳官巷原称学官巷。

吴宅平面布局

从岳官巷走进吴宅,一眼望去,可以看见门厅外面的两只石狮子。现在两只石狮子还座在那里。前门写着吴宅,旁边有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匾。门厅有个竖立的直牌,上书“榜眼及第”,应该是吴士鉴考中进士二甲获赐挂上的。门厅后天井(房子与房子中间的一块空地,里面种了很多桂花树,可以在这里玩,晒东西)转弯即进入守敦堂,这是进入全宅的主道。其院落南门内侧有砖石雕门楼,并书题“源远流长”四字。此处俗称大厅。大厅南边左右两侧为1米多高的拼木栏杆,梁上挂有吴氏历代中举人、进士的“功名匾”。上面书有文魁、亚魁、福禄寿等字,有的是光绪皇帝赐的,有的是慈禧赐的,我小时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这几块扁。实际上梁上面挂满了的,大概有十多块,解放以后扁全部被我们自己拆下来,劈掉当柴烧了。大厅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年代前后因放着两三顶废弃不用的轿子,所以又被称为轿厅,也就是雨天停轿的地方。(但吴宅没有轿厅,现在把大厅叫作轿厅是误传。)下雨天从大厅下轿之后,到各处厅、堂、馆,可以不淋雨、不湿鞋。大厅里面是天井,天井后面便是道福堂,俗称二厅。因二厅设有祭拜祖先的祖宗堂,吴家人也常常称其为祖宗堂。每逢初一十五,过年过节,我们放学回家都要在此跪拜祖宗。二厅后面有个小天井,再后面是肇新堂,俗称三厅。从吴宅的堂名来看,其他堂名都是有勉励或祈福之意,只有此堂不同,似指修理出新,也可能是祖先购买此宅后进行过较大整修。三厅是吴宅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厅堂。西轴线上缺少前半部,只有花宜馆与竹园两个院落。从二厅向西边穿过弄堂,便是花宜馆,俗称花厅。花厅是我祖父居住的地方,是个两层的楼房。一个高坡上面是个厨房,楼房下方是天井,有池塘、假山、花园等。池塘在花厅的中部,中央有个很大的石头,像乌龟一样,我们叫它乌龟石,我小时候常跳上去当船划。南部是假山,我小时候常在假山洞里藏猫猫。东部狭长,在这狭长的绿地上种有芭蕉和海棠,即孙氏八景之一的蕉廊。吴庆坻所作《蕉廊胜录》即取名于此,并在卷三“石交”一文中称之俏蒨廊,即绿地北部立有一块高约1.5米的石笋,上镌“俏蒨”两个篆字。这个石笋已经不见了。花厅后天井之后是竹园。竹园俗称后园、大园。竹园的东部与三厅相连。吴宅东纵轴线上,最南边,门房东边是四宜轩。这里本来只有四个矮小的平房,后来又搭了一间小房。四宜轩作过多种用途,早期作接待内宾用房,后来也作书房。这里有花、有桥、有假山,我们吴氏后代回吴宅,喜欢在此举办活动。大厅右边经过一条长弄堂,就是载德堂,原来是作宴会厅用的,后来改成五开间宽大单层房,我曾祖父的弟弟在此居住。载德堂后面是锡祉堂。锡祉堂,两层建筑,是一个正正规规的房子,历代长辈、家长都在此居住,我的曾祖父就住在这里。其堂名匾额是翁同龢所书,可惜在文革中被毁。锡祉堂东南方向过去有个厨房,厨房进去通过一个大通道(小道),便到了大厨房。大厨房是大家庭的公共厨房,做的“大锅饭”由各房派人来领取,1930年前后废弃不用。大厨房东边是万绿新庐,有五间房,里面还有桂花树,我们家就住在这里。它的东边有个大院,东南有一间厢房,东北则是一个小厨房,可惜现在都被拆了。

我、父亲与吴宅

我1932年出生于吴宅。我的家里有七个姐妹,我排行老三。我读小学时正好赶上了抗日战争,因此我辗转读了5个小学。1年级在杭州的宏道小学,2年级在上海中正小学,3年级又回到杭州的闲林桥小学,4年级、5年级在官城小学,6年级在众安桥小学。初中读了3个学校,先是在杭州的神女中读书,后来又在仙居县中读书,这时抗日战争已胜利,我便跟父亲到了宁波,去了甬江女中读书。高中又回到杭州,在宗文中学读书,也就是现在的杭州第十中学,一直到1949年毕业。那些年,国家动荡、社会动荡,但我父亲都没有让我放弃学业,这跟我们家重视教育的传统有关。新中国以后,我在1950年参加革命,辗转好多个地方,后来在杭州大学工作,教政治经济学,现在退休在家。我爱人是离休干部,以前是浙江省地质医院院长。

我的祖父排行老大,父亲排行也是老大,所以我们算是大房出生的。我的父亲是中国银行员工,抗日战争跟银行一起逃到了仙居。除了父亲,我和我的祖父、祖母、叔叔、婶婶,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都去了上海,住在中国银行所属的一栋别墅里。两年后,日本鬼子半夜抢占了别墅,我们只好搬回杭州来。

说到我的父亲,他年轻时可是个美男子,以前在天津南开大学读书时,喜欢他的女子很多,那时他也希望和人谈恋爱。但事与愿违,我的曾祖父给我父亲介绍了一门亲事。因为我们家以前算是官宦人家,到我父亲这一代家道有点中落,当时家里开了一个当铺,亏损严重,急需一笔钱救急。这时有媒人给我父亲说亲,介绍我的母亲给我父亲。我的母亲是安徽广德人,她出生在一个大财主家庭,家里很有钱,而且就她一个独生女。那时,我们家虽然衰败了,但算是官宦人家,母亲家也是挺看重这一点的,愿意把我母亲嫁到吴宅来。对于这门亲事,我的祖父、祖母是非常愿意的,父亲开始是不肯的,长辈们就逼他结婚。结婚以后我的父亲跟母亲相处的一直不好。我的母亲生了七个女儿,没有生儿子。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的父亲以此为借口,要跟我母亲闹离婚。两人因此一直吵闹,幸亏解放了,我的父亲才没有再跟我的母亲提离婚的事。父亲连自己的婚姻也不能做主,很是可怜。这导致了他和我母亲婚姻的不幸福。

文明与封建礼教

杭州吴氏一门非常重视读书教育,从第五世开始,代代有举人,出过四位进士,两位学政,一位榜眼,入职南书房,成为皇帝的秘书。我的高祖父吴庆坻、曾祖父吴士鉴都是进士出身,后来同朝为官,都当过地方学政。高祖父曾任四川省学政、湖南省学政和湖南省提学使,曾祖父曾任江西学政。高祖父吴庆坻还随清廷日本教育考察团赴日考察教育。在日本考察教育期间,他感触良多,写了几封家信,其中一封信不长,内容如下:

观于日本学校,而吾辈当愧死矣。教育普及不待言,办事之人无不有学问、有道德、有才能,中朝士大夫能者鲜矣。政治家、教育家皆有轻视中国之心,可惧哉。又其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皆有秩序,校中数百儿童天机活泼,身体强实,上堂下堂秩然有序,无斗争者。吾家子弟能之乎?吾中土妇女能之乎?书此非以张日本,亦欲知吾中土实无教育。即以吾家子弟妇女论,亦当闻之而憬然悟,奋然起矣。此纸可付儿妇孙男女辈共观之。

我高祖父的观察是很准确的,日本在那个时候已经超过我们国家,从教育就可见一斑。到现在日本这个弹丸之地,却依然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这与日本的教育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分不开。今天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重视科学技术,这是我高祖父110多年前所希望的,但是他是看不到的。这封信我们子孙后代把它看得很重要,在文革期间祖先留下的许多物品都已丢失,但这一封家信被我们视为珍宝,一直完好保存至今。现在我们这一辈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份复印本。

我们家是书香门第,所以很重视长幼尊卑教育,长辈常常教育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我们每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叫人的,到祖父祖母那里去问安,放学回来也要拜见长辈,过年过节还要给长辈磕头。每逢初一、十五,我们一大家都要祭拜祖宗,就在我们家祖宗堂,也就是二厅给祖宗的牌位磕头。一般先男后女,按照辈份一代代磕下来。

我们家重视子女教育,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有它的好的一面,但也有它不好的一面。按照以前的说法,这些叫做封建旧礼教。我们家的封建旧礼教是比较严重的,我的爸爸妈妈就是受害者。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家和巴金先生的《家》《春》《秋》里所描述的高公馆一样。父亲就像小说里的觉新,而我们姐妹就像里面的觉慧。解放后,我们姐妹好几个都离开了这个家,去参加革命。我们家第一个参加革命的是我的二姐。1949年,她当时在杭州商学院读书,偷偷地跟学校里的同学一起参军了,所以她现在是离休干部。然后,我大姐参加了革命,后来在位于杭州灵隐上天竺的华东革命大学学习。而我和五妹是同时参加的革命,一个分在7兵团快勤部队,一个分在卫生队。

我们一边受着吴宅的恩惠,在这里出生、成长、受教育,懂得了礼貌,成了一个讲文明的人;一边却反抗着吴宅里的封建旧礼教的恶俗,想要摆脱这里的束缚。但是,今天我们又回忆起吴宅里的点点滴滴,想要追寻吴宅流失的美好的东西,使它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神食粮。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四川省邻水县城南镇高坪村瓦子坪吴氏一
    吴世万公出生年之考证
    四川广安岳池武胜吴氏族谱
    湖南燕军支系吴氏辈分排行表
    《明月湾吴氏宗谱》之我见
    钟祥石牌吴氏
    重庆潼南别口吴氏
    吴氏相甫支系温州龙湾永中吴汇头字
    武邑吴氏老字派
    一修三编《吴世万氏族统谱》发行大会
    《祐公碑记》之遗传基因DNA
    花桥吴氏族谱序
    江苏省淮阴渔沟镇《南清河吴氏》
    洲泉千年吴
    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县)吴氏族谱
    湖北随州吴氏家谱
    安徽高甸吴氏家谱
    浙江台州吴氏
    吴氏科第甲江南
    潮阳吴氏始祖驹公及其衍后
    南安吴姓源流
    吴万七支系发展简述
    吴国帝王及先周世系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