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氏 寻 根 问 祖 信 息 交 流 中 心
非氏族信息請勿在此发布!资料:  以前信息 信息管理 网上祭奠 吴氏社区  吴氏博客  返回主页  
公告:欢迎大家到《吴氏在线社区》去注册。那里更精彩......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我要发布信息

姓  名:

吳柏均  |  IP:61.228.242.*  |   Time:2006-3-7 4:59:25  |  QQ:0  |  ID:2760

地  址:

台灣_台北

EMail:

icarus355@hotmail.com

主  题:

始終找不到祖譜...

内  容:

我今年23歲祖籍是江蘇宜興靠近一個叫潮橋的地方

在台灣已是第三代  

祖父 "東" 字輩的...吳東平

是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

聽說我的"柏"字應該是我父親的字輩

祖父老人家搞錯了

所以我想找找我真正的字輩

因為祖父已過逝...想問也來不急了...

所以我的資料只知道這麼多...希望能找到祖譜

讓我的子孫也不忘本

有機會真的很想回到傳說中的"老家"看看!!

希望有人能與我聯絡...謝謝






回  复

:我們會努力幫你尋找的.  2006-3-7 18:19:53

姓  名:

吳葉軍  |  IP:220.172.190.*  |   Time:2006-3-4 16:45:34  |  QQ:0  |  ID:2759

EMail:

NO E-mail

主  题:

编撰 <昌溪缩影/里河源流>

内  容:

【求助】编撰 <昌溪缩影/里河源流>

本人来自歙县昌溪附近的里河坑,本人近两年来幼稚的想编写<<昌溪源志>>深感难以遂愿.虽在我祖先生活过的昌溪走过千余次,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使我观而渴止.但曾经辉煌的家族从未忘记过,发扬我们的徽州文化才是我们每一个徽州人所应该做的!
  本人学识浅薄,现在杭州打工,从事印刷工作,并参加大专行政管理自学考试已过十余门.04年春节回家在老房子里偶然找到一个宝盒,里面珍藏着好多古书和文字资料,契约等,几乎是清代的.其中有吴氏族谱,是从轩辕黄帝起开始记载的,颇感兴趣,连续研究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我太爷爷的爷爷的名字(老家的一条长凳子上写有的名字才知道的),很是兴奋,已在之前摘录片断发表于网上.据了解,此谱系我太爷爷的爷爷所编写,是根据一张契约上的字迹分析出来的,也听说他当年是主管昌溪太湖祠事务的,并附有谱序二页.
这些东西,于是成为我研究家族和家乡的珍贵宝贝!当即就想编写我们 里河坑村 的族谱,可是时间和精力有限,这个事情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何况现在自己年纪还小,影响力和威望都不够,就此搁置,但心里总想着,总又那么一件事情是需要我去做的!于是开始潜心学习,查看徽学论著,各种文献资料和考志等.
现已经起笔,写昌溪的太久远,我们村的祖先在昌溪生活了15代,迁徙以来也约有15代.如果局限于我们村会轻松些,因为已有的史料会比较贴近点,写"志"的话力量不够,当然也不够格!暂定名为<昌溪缩影/里河源流>,我知道这三五年内不可能出来,内容框架设想如下:
一,介绍里河(昌溪)的迁徙情况:
二,各族世系名录,形同族谱,有详细的配解:
三,介绍人文逸事,乡土风情:
四,里河(昌溪)发展简史:
五,...................................
请有关同志给予支持和帮助,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方式:
Email:dayanzi2000@sina.com
QQ:34104985(大雁子)
短信:13575463007

回  复

:很好的想法,我们鼎力支持。 不晓得你们村有人丁几何? 太大了是有些麻烦,人心不齐是一大难事。 如果真心想修成,可以寻访族中有意此事的年长有威望者,通过他们的联合,一般可成。 吴国华  2006-3-4 17:41:28

姓  名:

吴江南  |  IP:58.17.35.*  |   Time:2006-3-4 13:16:37  |  QQ:0  |  ID:2758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南昌筷子巷

内  容:

南昌是有一个筷子巷,地处西湖区。好像有一个吴氏大屋,但没有考证,只记得大门有吴氏标记。

回  复

:  

姓  名:

吴恕忠  |  IP:221.236.182.*  |   Time:2006-3-3 23:17:49  |  QQ:11751756  |  ID:2757

地  址: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委组织部

EMail:

jkhqwzzbwsz@yahoo.com.cn

主  页:

http://11751756.q-zone.qq.com

主  题:

寻根问祖

内  容:

    我是四川省仁寿县三溪乡金光村(吴家坝)人。据家中“中华民国元年新刊《吴氏族谱》吴氏谱志序录”记载:渤海先世楚麻成人也,明徙蜀,入仁寿籍焉。一本递枝志谱者,数百丁男,计房有八垂,业有二,上四房,下四房,共际盛世。明二百余年及至明末时维甲申,痛遭张寇屠戮生灵。邑侯刘公讳三策者,率士民以为桑梓,卫相持不及,淹破其垒,则其族之受剧,而绝者六房矣。惟两房叨天之眷,各遗零丁,是为七世祖讳宗城,偕其二子,并及二弟讳凤华避寇之黔。家于遵义府仁怀县孙盖坝鲁班坟处。
  本族十二世祖垂恺,十一世祖金铉,十世祖瀚潢,九世祖栋柬,八世祖(火召)熹,七世祖宗城。宗城公后辈排序为:嘉瑞、顶祚、登魁、屏藩、世民、子宁、善宗、毓瑛、润、天相。天相公后字辈为:天宇星彰 仕国荣昌 文经武纬 代远名扬 人才永裕 富贵延长 尔其恪守 增前之光。我是“星”字辈。
  据家谱记载,祖上是自“大明之时,由楚入蜀,距仁寿陵阳治东三十里骑龙斩关吴家坝散居”。我已将家中《吴氏族谱》整理成电子图书(共16M),但自宗城公以上,仅知道是由湖北入川,先祖的其余资料空白。各位同宗有谁能提供资料或帮忙的,请与我联系。
Q  Q:11751756;359038978
邮箱:jkhqwzzbwsz@yahoo.com.cn

回  复

:  2006-3-7 23:32:48

姓  名:

吴恕忠  |  IP:221.236.182.*  |   Time:2006-3-3 23:13:56  |  QQ:11751756  |  ID:2756

地  址:

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委组织部

EMail:

jkhqwzzbwsz@yahoo.com.cn

主  页:

http://11751756.q-zone.qq.com

主  题:

寻根问祖

内  容:

我是四川省仁寿县三溪乡金光村(吴家坝)人。据家中“中华民国元年新刊《吴氏族谱》吴氏谱志序录”记载:渤海先世楚麻成人也,明徙蜀,入仁寿籍焉。一本递枝志谱者,数百丁男,计房有八垂,业有二,上四房,下四房,共际盛世。明二百余年及至明末时维甲申,痛遭张寇屠戮生灵。邑侯刘公讳三策者,率士民以为桑梓,卫相持不及,淹破其垒,则其族之受剧,而绝者六房矣。惟两房叨天之眷,各遗零丁,是为七世祖讳宗城,偕其二子,并及二弟讳凤华避寇之黔。家于遵义府仁怀县孙盖坝鲁班坟处。
  本族十二世祖垂恺,十一世祖金铉,十世祖瀚潢,九世祖栋柬,八世祖(火召)熹,七世祖宗城。宗城公后辈排序为:嘉瑞、顶祚、登魁、屏藩、世民、子宁、善宗、毓瑛、润、天相。天相公后字辈为:天宇星彰 仕国荣昌 文经武纬 代远名扬 人才永裕 富贵延长 尔其恪守 增前之光。我是“星”字辈。
  据家谱记载,祖上是自“大明之时,由楚入蜀,距仁寿陵阳治东三十里骑龙斩关吴家坝散居”。我已将家中《吴氏族谱》整理成电子图书(共16M),但自宗城公以上,仅知道是由湖北入川,先祖的其余资料空白。各位同宗有谁能提供资料或帮忙的,请与我联系。
Q  Q:11751756;359038978
邮箱:jkhqwzzbwsz@yahoo.com.cn

回  复

::因家中所存吴氏族谱上记载的顺序就是这样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请各位宗亲知道的指点一下迷津好吗?  2006-3-11 22:53:09

姓  名:

吴国华  |  IP:222.183.85.*  |   Time:2006-3-3 16:52:41  |  QQ:0  |  ID:2755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回湖北吴时清

内  容:

江西筷子巷应该是在南昌,是明初江西部分地方大移民的临时集中点,若论祖源,则不一定在筷子巷,只能确定在周边地带。

回  复

:  

姓  名:

吴国华  |  IP:222.183.77.*  |   Time:2006-3-1 22:37:49  |  QQ:0  |  ID:2754

EMail:

NO E-mail

主  题:

关于本人的家谱

内  容:

在寒假,我特地跑到几十里外的村庄借来了老族谱,看了个够。先介绍一下这套谱书。

该谱是民国乙酉(1945)五次重修版,是我村的陆林公主修,有十来个村庄参修,小村一村一部谱书,大村一房一部,譬如我村就有五部,总共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字号,计十三部,每部完全一样,我村最大,有其中的“大道之行也”五部。
每部有十一本,谱序等为第一本,族中人物传记等为第二本,其余九本为世系卷。
在文革当中,族谱多数遭毁,我村的五部荡然无存,只有我伯父拣回宣统辛亥(1911)四修本谱序一本。只有杀神塘村的“贤”字号五修谱得以保存。

2002年,我村保林先生又组织进行了六次重修,主要就是依照那套谱本。   很遗憾的是,世系本的第一本(全书的第三本)没有保留。  这正是我村的大房一脉,占了我村的三分之二的人口,我就属于这一脉的一个支房。  而记在这一本上先祖世系及早五代的世系(31—35)一起丢失。

所以对于我这一脉的早年世系,只能依据族人的记忆补入。  有知世系亲疏却不知名讳的则暂拟一名以记。
对于其他房的36代以后都是完整的。

回  复

:  

姓  名:

吴政龙  |  IP:221.229.231.*  |   Time:2006-3-1 22:01:03  |  QQ:0  |  ID:2753

地  址:

江苏徐州

EMail:

wuzhenglong@yahoo.com.cn

主  题:

寻找我的族系

内  容:

我只知道我的爷爷是"树"字辈的,江苏徐州人,当年下乡时迁徙至陕西,之后我爷爷过世后父亲和我奶奶搬回徐州,我们这一带兄弟姐妹中起名中字多用"青"字,不只是否为"青"字辈,我想知道我的族系及字辈如何?请知情者予以告与我联系。

回  复

庆臣宗亲:您好! 我是徐州贾汪的,114世,"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请能否予以解答,谢谢!  2007-5-23 9:03:03

姓  名:

吴绍欢  |  IP:60.161.222.*  |   Time:2006-2-24 13:45:39  |  QQ:0  |  ID:2752

地  址: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EMail:

wsx227@126.com

主  题:

寻根问祖

内  容:

我县吴氏众多,祖籍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有祖籍与我相同者,请跟我联络

回  复

我是长沙王的分支:我是长沙王的分支,现在在江西余江,这里有很多同族,不知是否可以和你们连起来  2006-8-4 16:48:57

姓  名:

吴绍欢  |  IP:60.161.222.*  |   Time:2006-2-24 13:45:30  |  QQ:0  |  ID:2751

地  址: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EMail:

wsx227@126.com

主  题:

寻根问祖

内  容:

我县吴氏众多,祖籍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有祖籍与我相同者,请跟我联络

回  复

:  

姓  名:

吴家骏  |  IP:59.34.112.*  |   Time:2006-2-23 23:52:56  |  QQ:0  |  ID:2750

地  址:

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二中学{邮编525000}

EMail:

12473@sina.com

主  题:

我家迁徙途说

内  容:

                       我家迁徙途说

    我老家坐落在茂名市袂花镇宋村管区祥云村,背枕樟坟山,门临三叉湾的一支河汊(现截成袂掘塘)。一湾流水,一抹青山,我的村子就在小山脚下,东边后园山,西边长枪岭,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俱备,人人都说祥云村是风水宝地,龙脉在村后的樟坟山集结,祥云村是出人才的地方。听说我某代祖骑马经过这河汊时,很多小虾爬在马尾巴上,遂择居此地。风水佬说,住祥云,葬桂枝。桂枝山是村子北边一个小山丘。我小时常在那儿割草,经常挖出许多砖碎瓦片,老人们说,我的某代祖先曾在此聚族而居。桂枝山东北边曾有吴氏大宗祠,其楹联曰:廷陵世泽;渤海家声。也不知哪位先祖,又把家搬入西园。又有老人说,入西园之前,我这支(二世祖后由瓒公支)祖先曾在离这不远的樟教山居住。这很有根据,因为我的二十七世祖登伦公建的小宗祠就在那里。西园,顾名思义应是西边的菜园或果园,其东边名曰宋公岭。我始祖自宋时到这里垦荒,这山名肯定与此有关。宋公岭原是我家住地,之后梁氏入住,向我祖买木车,把契约中一句“买木车也”改成“买木连地”,遂把宋公岭占去,甚有让德的我祖对梁氏兄弟说“住下吧,你兄弟人多地窄,我做年例正好要多些人,大家就一起做十八吧(我家年例为正月十八,梁家年例原本为正月二十)。”于是这支梁氏兄弟就跟我祖先一齐做十八,还同一个门首地共拜神主,之后梁家人增多,门首位置摆不下祭品,我祖又在梁氏兄弟家门前新开一个门首地,称为八屯,我家为七屯。做十八年例的基本为以定公后进公之房北界箩、旺桐、樟教山等村。在西园不知住了多长,有一支迁居塘口村,又有一支避难去了泰国,上几代还有点钱物寄回。现在每年过年例,我家摆三牲祭品的门首地还在西园。西园西出不远就是祖庙,名曰“顿宋庙”,联文曰“顿挫中弥昭骏烈;宋元后递沐鸿庥。”是梁氏后人为歌颂我祖而作。听说我二十七世祖登伦公很有钱,老辈人说,那时,我家有七个局长(具体说不清什么职位),在高州吴川电白等地任职,过年过节白马满地。后来家道衰落,革职抄家,并连累旁支。不知哪位先人,饿得没法,只好在长枪岭边偷蕃薯,没力气站也跌倒,实在没有办法,机灵一动,大喊几声“贼佬偷蕃薯了”等村子来了动静,我祖也来了力气,一阵风把一担蕃薯搬回家。
    祥云村,旧地名为樟坟嘴。清末,我曾祖(丰和公)早亡,祖父(安伯公)跟着他的叔父(安吉公之父)离开西园迁居祥云。去年我叔父寿炎搬家到上村,应该说,我叔父是回归故里,因为始祖廷瑜公就卜居上村。

回  复

欠缺:凡事要讲清楚一点,不能有头无尾。  2007-6-14 14:58:21

姓  名:

吴庆臣  |  IP:221.2.108.*  |   Time:2006-2-23 12:05:52  |  QQ:0  |  ID:2749

地  址:

山东费县东流

EMail:

NO E-mail

主  题:

致吴荣祥先生

内  容:


    您好:
    上次,我问的泰伯、仲雍的生卒是根据2002年增补《现代汉语词典》后面的纪元中“武丁(59)前1250、稟辛(44)前1191、武乙(35)甲寅 前1147”等推算的。看来,《字典》中的资料也可能不准。
    您告诉我的《皇帝——西周幽王五年大事年考》,已在网上查到了。我根据此资料推算,总觉有点不妥,想与您交流一下。
<1>  《吴氏世系名录简介》中记“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40年丙申正月初九,卒于殷帝乙4年丙寅3月初5,寿91岁”。
    因从武丁——帝乙中间跨越4个帝王,再者帝乙4年为癸酉(前1188),帝乙丙寅为帝乙69年(前1123)总是不符,我看应把“殷帝乙4年丙寅”改为“殷武乙4年丙寅(前1195)”才对,即:
    Δ泰伯:武丁40年丙申(前1285)——武乙4年丙寅(前1195),寿91岁。
<2>  又记“仲雍生于殷高宗武丁44年庚子,卒于殷小乙9年辛未,寿92岁”。
     确实不对,因小乙在武丁之前,总不能生的晚,死的早吧。应把“殷小乙9年辛未”改为“殷武乙9年辛未”。即:
    Δ仲雍:武丁44年庚子(前1281)——武乙9年辛未(前1190),寿92岁。
    对不起,冒犯了。因我也爱好历史,总想追根问底,请谅解。

祝安
                                                吴  庆  臣(于苍山)

回  复

:  

姓  名:

吴庆臣  |  IP:221.2.108.*  |   Time:2006-2-23 11:58:49  |  QQ:0  |  ID:2748

地  址:

山东费县东流

EMail:

NO E-mail

主  题:

谕       旨

内  容:


                         钦    定    卧    碑

    钦定卧碑,置于明伦堂之左,晓示生员:
    朝廷建立学校,选取生员,免其丁粮,厚以廪膳,设学院、学道、学官以教之。各衙门官以礼相待,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之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所有教条开列于后: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受教;父母愚鲁或有非为者,子既读书明理,当再三恳告,使父母不陷于危亡。
    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书史所载忠清事迹,务须互相讲究,凡利国爱民之事更宜留心。
    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若心术邪刻,读书必无成就,为官必取祸患。行害人之事者,往往自杀其身,常宜思省。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若果心善德全,上天知之必加以福。
    生员当爱身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只许家人代告;不许干与他人词讼,他人亦不可牵连生员作证。
    为学当尊敬先生,若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如有未明,从容再问,毋妄行辨难;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情。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制罪。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顺治九年

                      圣   谕   广   训

    上谕:
    朕惟至治之世,不专以法令为务,而以教化为先。其时人心醇良,风俗朴厚,刑措不用,比屋可封,长治久安,茂登上理,盖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
    近见风俗日弊,人心不古,嚣凌成习,僭滥多端,狙诈之术日工,狱讼之兴靡已。或豪富凌轹孤寒,或劣绅武断乡曲,或恶衿出入衙署,或蠧棍诈害善良,萑苻之掠劫时闻,仇忿之杀伤叠见。陷罹法网,刑所必加,诛之则无知可悯,宥之则宪典难宽,念兹刑辟之日繁,良由化道之未善。朕今欲法古帝王,尚德缓刑,化民成俗。举凡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警愚顽,明礼让以厚风裕,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等项,作何训迪劝导,及作何责成内外文武该管各官,督率举行,尔部详察典制,定议具奏,特谕。
                                           康熙九年十月

                    训   饬   士   子   文

    御制《训饬士子文》颁行直省各学:
    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材,典至渥也。朕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年士习未端,儒效罕著,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
    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原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立官墙,朝夕诵读,宁无究心!必也躬修实践,砺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业,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于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于规绳,最防荡轶。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苟行止有亏,虽读书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挟制官长,或隐梁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勿齿。纵幸脱褫扑,滥窃章缝,返之于衷,宁无愧乎!况夫乡会科名,乃抡才大典,关系尤巨,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缘诡遇,罔顾家室;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弊端,深可痛恨 。
    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以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逾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后先疏附之选哉!
    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倦倦,颁兹训言,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暍勿警,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冥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宽矣。
    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宣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勿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听之。
                                    康熙四十一年

                         御制《圣谕广训》序

    《书曰》:“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记曰》:“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此皆以敦本崇实之道,为牖民觉世之模,法莫良焉,意莫厚焉!我圣祖仁皇帝,久道化成,德洋恩普,仁育万物,义正万民。六十年来,宵衣旰食,只期薄海内外,兴仁讲让,革薄从忠,共成亲逊之风,永享生平之治。故特颁上谕十六条,晓谕八旗及直省兵民人等。
    自纲常名教之际,以至于耕桑作息之间,本末精粗,公私巨细,凡民情之所习,皆睿虑之所周。视而编氓,诚为赤子。圣有谟训,明征定保,万世守之,莫能易之。
    朕缵成大统,临御兆人。以圣祖之心为心,以圣祖之政为政,夙夜黾勉,率由旧章。惟恐小民遵信奉行久而或怠,用申诰诫,以示提撕。谨将上谕十六条,寻绎其义,推衍其文,共得万言,名曰《圣谕广训》,旁征远引,往复周详,意取显明,语多直朴,无非奉先志以启后人,使群黎百姓家喻而户晓也。愿尔兵、民等仰体圣祖正德厚生之至意,勿视为条教号令之虚文,共勉为谨身节用之庶人,尽除夫浮薄嚣凌之陋习,则风俗醇厚,家室和平。在朝廷德化乐观其成,尔后嗣子孙并受其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理岂或爽哉!
                                          雍正二年

                     钦颁《太学训饬士子文》

    士为四民之首,而太学者教化所先,四方于是观型焉。比者,聚生徒而教育之,董以师儒,举古人之成法,规条亦既详备矣。独是科名声利之习深入人心,积重难返,士子所为汲汲皇皇者,惟是之求,而未尝有志者于圣贤之道,不知国家以经义取士,使多士由圣贤之言,体圣贤之心,正欲使之为圣贤之徒,而其沾沾焉,文艺之末哉!
    朱子《同安县谕学者》云:“学以为己”。今之世,父所以诏其子,兄所以勉其弟,师所以教其弟子,弟子之所以学,舍科举之业则无为也。使古人之学止于如此,则凡可以得志于科举斯已尔。所以孜孜焉爱日不倦,以至于死而后已者,果何为而然哉?今之士,惟不知此,以为苟足以应有司之求矣,则无事于汲汲为也。是以至于惰游而不知反,终身不能有志于学。而君子以为非士之罪也,使教素明于上,而学素讲于下,则士子固将有以用其力,而岂有不勉之患哉?诸君苟能致思于科举之外,而知古人之所以学,则将有欲罢不能者矣。观朱子此言,洵古今通患。夫“为己”二字乃入圣之门,知为己,则所读之书一一有益于身心,而日用事务之间,存养省察,暗然自修,世俗之纷华靡丽,无足动念,何患词章声誉之能夺志哉!
    况即为科举,亦无碍于圣贤之学。朱子云:“非是科举累人,人累科举。若高见远识之士,读圣贤之书,据吾所见,为文以应之,得失置之度外,虽日日应举亦不累也。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然岂能累孔子也”。朱子此言,是即科举中为己之学。诚能为己,则《四书》《五经》皆圣贤之精蕴,体而行之,为圣贤而有余;不能为己,则虽举经义治事而督课之,亦糟粕陈言,无裨实用,浮伪与时文等耳。故学者莫先于辨志。志于为己者,圣贤之徒也:志于科名者,世俗之陋也。国家养育人才,将用以致君、泽民、治国、平天下,而囿于积习,不能奋然求至于圣贤,岂不谬哉!
    朕膺君师之任,有厚望于诸生。适读朱子书,见其言切中士习流弊,故亲切为诸生言之,俾司教者知所以教,而学者知所以学。
                                              乾隆五年

回  复

:  

姓  名:

吴家欢  |  IP:59.42.116.*  |   Time:2006-2-22 17:12:50  |  QQ:0  |  ID:2747

地  址:

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合丫埒东岸山村

EMail:

gzwrs@126.com

主  题:

寻根

内  容:

广东省高州市石鼓镇合丫埒管区东岸山村、车花塘村和马鞍山村三村全都是吴姓,约有2000多人,我只知道东岸山村我爷辈是“绍”,父辈是“其”,吾辈是“家”,儿辈是“耀”,孙辈是“乾”,再下一辈是“孙”.......

回  复

:把你处族谱开头几世上传上来.吴家骏  2006-2-22 23:25:36

姓  名:

吴万禄  |  IP:60.164.105.*  |   Time:2006-2-22 14:37:41  |  QQ:0  |  ID:2746

地  址: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

EMail:

WXS_123@56.com

主  题:

寻找我的族系

内  容:

我的爷爷吴富江,排行老三,于光绪二十年前后(大约1895年左右)从陕西同州府谋生流落合水县定祥周家坪。其胞兄老大吴富祥、老二吴富兴在原藉。因我父亲在12岁时我爷过世。当时所言故藉忘记,至今百余年无法寻找,请知情者予以告知或原藉人与我联系。

回  复

: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我要发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