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年不传古,少年失脱谱,唯我吴氏之谱,先祖披肝沥胆,于皇清乾隆壬辰创修,至光绪丁亥续修,民国丙子三修,迄今又五十六年,现做四修。。。。四十年代,日寇侵我中华,六十年代,文革破旧立新,古书古籍,尽皆被焚破坏,所存残篇余牒,罔不重视,差点族祖渊源无考,五六十年生卒迁涉无据。现今改革开放,四继家传者,正其时也。尚若再拖,岁月荏苒,飞光流逝,先祖渊源,将真的难辨原委,后嗣传承,将直面失序者也。吾辈有感,隧纠族众父老,推立四继谱会。以善敏云之做事果敢,出任主修,以德玩善稚之朴俭忠诚,肩任会计,立协修助修九人,分工合作,是成谱局。惟余年迈,未安其事,但谱关重典,诸公信任,参考协理,亦不敢迨而慢矣。被推诸公,深知责任重大,坚志膺职。发动串联,摸底造册,宣传筹资,并缄联河北江西等省,访诸广西零东,及近地老观贝冲等地,所到之处,一倡百从,慷慨参入,提供了不少资料,令我等钦佩不已。本届四修,念及先人考籍成果,很多资料均需移印转载,很多古籍也深感应传后嗣子孙知之,如:先人曾修洲上湾之一楼得月,曾建隔江两祠相对巍峨,起水口楼沃野临江之一阁徊澜,兴大屋办校培训得用人才,一传大屋老宅槽门有石坎九步,二传青梓街有九步三座桥、桥上又过水水上又架桥之水利奇观,先祖曾有浩大公产,曾营园田油茶,种桑植树,建立了田园诗般家族社会。许多族人,就是得益于自己的家族,最后走向社会,报效祖国。为了规范人心,清乙未年间,族上兴起了家会,每年召开家族会议,形成一定的民主制度。这些丰功伟绩,后人理当知之,并且照此立志,以便更创辉煌。今之四继家传,依三修之残牒,凡适其时的均全部移印,不适时的进行了许多剔除,能做后嗣参考的文献,归之于附录,愿我辈一片苦心能得后嗣理解,愿祖德之屁佑荫我望族隆孙,永保安泰
公元一九九二年岁次壬申季冬月 谷旦
二十二世嗣孙至蔚字国器敬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