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资讯 > 吴氏世系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重庆市璧山区马坊吴氏昆公(展公、郡公)世系
作者:吴禄全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2-7 |社区|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
渤海堂至德堂
开基始祖吴胡氏——吴加俸之妻。加俸公是吴继舞之子,吴展之孙,湖北省麻城孝感乡人。因避灾荒,随父迁徙贵州省遵义县南乡坪水里六甲,地名鲁郎龚家屋基。康熙23年(1684),胡氏携子吴应举等5人入川,落户重庆府璧山县登里二甲吴家塆(现马坊镇竹林塆村),插占为业。现裔孙散居马坊、正兴、鹿鸣、狮子、城南、永川及六盘等地,人丁一千余口。
行谱:
展、继、加、应、泽、子、国、宗、元、廷、显、世、福、禄、永、寿、华、有、庆、新、仕、朝、能、立、大、维、光、定、明、成、文、章、逢、泰、运、嗣、长、遇、远、春、地、源、思、祖、德、祥、开、肇、锡、龄、时、至、昌、隆、盛、荣、恩、俊、秀、升、敦、笃、怀、仁、本、标、甲、钟、奇、英。

吴良材 为太伯第68世,其世次为: 
太伯 、仲雍(1世)——季简(2世)——叔达(3世)——周章(4世)——熊遂(5世)——柯相(6世)——疆鸠夷(7世)——余桥疑吾(8世)——柯庐(9世)——周繇(10世)——屈羽(11世)——夷吾(12世)——禽处(13世)——转(14世)——颇高(15世)——句卑(16世)——去齐(17世)——寿梦(18世)——诸樊(19世)——光(阖闾)(20世)——夫差(21世)---友(22世)---弥庸(23世)---句余(24世)---子山(25世)---涉(蹶由)(26世)---彰(27世)---穆(28世)---平(29世)---申(30世)---芮(31世)——浅(32世)——信(33世)——广志(34世)——千秋(35世)——长陵(36世)——全(37世)——隆(38世)——复兴(39世)——汉(40世)——威(41世)——昕(42世)——如胜(43世)——珪(44世)——文质(45世)——应之(46世)——康年(47世)——嗣英(48世)——正己(49世)——定(50世)——之则(51世)——延(52世)——猛(53世)——安诚(54世)——筠(55世)——钦(56世)——授(57世)——文蔚(58世)——良、元(源,约生于公元600年)(59世)——义方、宗臣(60世)——少微、远(61世)——庆(62世)——果(63世)——皋(64世)——竞(兢,生于公元761年)(65世)——如海(66世)——铭(67世)——良材(68世) 
据史料记载,吴太伯(开氏始祖)生于生于商廪辛26年(公元前1165年),其弟吴仲雍(传代始祖)比他小4岁,生于公元前1161年,吴少微生于636年,两人相距1797年,大约29.5岁一代。吴良材生于848年,与吴仲雍相距2009年,按29.5岁一代算,正好是68世。


68世 良材:生于848年,生子二:煜,烨。 
----------------------------------------------------------------------------------
69世 煜:行一,生子二:璞,璟。 
烨:行二,约生于公元875年,生子三:瑗,璋,嘉。 
编者注:有资料提示,嘉公应为后妻所出,约生于公元900年。瑗公的后人大部分迁兴国双千里青阳港,部分留江州;璋公入岢岚谷,后裔形成太原吴氏;嘉公后人则留江州。
----------------------------------------------------------------------------------
70世 瑗:行一,生子一,延章。
璋: 行二,平江吴氏。
嘉:行三,约公元900年生,原籍河南濮阳,后居湖广官卫渡,在唐乾符年间【874-879】登进士,历官江州司马,遂卜德安车桥。卒于官场,葬九江琵琶亭右侧,宋景定年间,后裔吴观除江西提刑兼知赣州事,曾望祭始祖墓,公娶何氏,生三子:虔、坎、巽。幼子吴巽,迁徙四川,次子吴坎的后裔先居永修穴溪,后迁新建县塘下,樵舍、雅溪等地,在江州地区居住的是长子吴虔。(乾) 
编者注:
[1]良材公上面几代人居所不定,最后是从金陵迁出,发迹平江,为官彭泽主薄升永兴县令,后人最终落籍永兴。嘉公原籍濮阳说不过去,祖籍是濮阳倒有可能。
[2]如果嘉公在唐乾符年间中进士,他应该出生在850年左右,而其子在南唐任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相隔100多年,根据良材公出生的年代在公元848年,可以大致推测出嘉公出生年代大约在900年前后。此处资料不真实。
----------------------------------------------------------------------------------
71世 虔:行一,字处晖,曾任润州丹阳县主簿。(润州在江苏镇江辖今镇江市丹阳、句容、金坛等地)公娶李氏生子四:思仓、思縻、思良、思宗。江西省德安县车桥始祖。 
【资料】虔公任丹阳县主簿是南唐后期,公元九百七十四年,北宋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克铜陵、芜湖,后破南唐都城金陵(今南京),后主李煜被俘,此时虔公父子只得南逃他父亲做官的地方——江州,择居德安蒲塘之车桥。公殁于德邑,葬车桥沙墩,墓尚存。墓碑联曰:水秀山青,鼻祖气魄雄伟,千年垂德泽;春禋秋祀,耳孙丹心永仰,百世远流传。
编者注:吴嘉是唐末进士,其子怎么也不可能在南唐后期,作丹阳主薄,并在宋代早期失官南逃,择居德安。对照永兴吴氏吴举,出现两代误差。此资料不可靠。如果丹阳主薄不假,应该任职在五代时期,是离职后就居德安。
坎:行二,迁永修邃溪传92世显第迁现江西新建县樵舍镇圹下村雅溪吴庄。 
巽:行三,迁四川。 
----------------------------------------------------------------------------------
72世 思仓:行一,江洲通判,娶洪氏,生子三:尚清,广德,鸿渐。 
思縻:行二,娶壤驷氏,生子浩。其后裔居永修新乡,沙滩吴家。 
思良:行三,娶凤氏,生子广安。其后裔居永修郭东、枧头、三角乡元槎吴家。 
思宗:行四,又名朝宗,后裔衍传未详。 
----------------------------------------------------------------------------------
73世 尚清:行一,生子六:士谦,士堙,士评,士询,士谨,士诚。 
广德:行二,
鸿渐:行三,
-----------------------------------------------------
74世 士谦:行一,
士堙:行二,
士评:行三,
士询:行四,生子三:玉琳,行方,行璇。
士谨:行五,
士诚:行六,
---------------------------------------------------------------------------
75世 玉琳:行一,生子三:仲宾,仲峤,仲嶓。 
行方:行二,
行璇:行三,
-----------------------------------------------------------------------------
76世 仲宾:行一,生子一:万淑。 
仲峤:行二,生子二:万震,万邑。 
仲嶓:行三,生子一:万序。 
----------------------------------------------------------------------------------
77世 万震:行一,生子一,颙。 
万邑:行二,
----------------------------------------------------------------------------------
78世 颙:生子一,迁。
----------------------------------------------------------------------------------
79世 迁:生子三:胜,隘,元。
----------------------------------------------------------------------------------
80世 胜:行一,
      隘:行二,
      元:行三,生子五:秀,昶,吉,登瑞,登魁。居江西德安。 
----------------------------------------------------------------------------------
81世 秀:行一,
      昶:行二,
      吉:行三,生子一,承立。 
登瑞:行四,
登魁:行五,
----------------------------------------------------------------------------------
82世 承立:生子四:彦玙,彦珣,彦玠,彦玑。
----------------------------------------------------------------------------------
83世 彦玙:行一,
      彦珣:行二,
      彦玠:行三,生子二:棕杨,棕侧。 
彦玑:行四,
----------------------------------------------------------------------------------
84世 倧杨:行一,生子一:唐友。 
倧侧:行二,生四子:广卿,堂卿,廉卿,序卿。
-----------------------------------------------------------------------------------

85世 广卿:行一,生二子:万礼,万顷。
          堂卿:行二,生二子:万裕,万钧。
          廉卿:行三,生二子:万石,万全。
          序卿:行四,生三子:伸,仁,荣。
-----------------------------------------------------------------------------------
86世 万礼:行一,生一子:蟾。
-----------------------------------------------------------------------------------
87世 蟾:生三子:彬,杼,琳。
88世 杼(正伦):行二,生二子:元昌,东(文韬)
注:杼(正伦)是否为同一人有待考证,东(文韬)知否为同一人亦有待考证。
-----------------------------------------------------------------------------------------------------------------------

89世 东(文韬):行二,生一子:昆(展 / 郡)。

----------------------------------------------------------------------------------------------------------------------

90世 昆(展 / 郡):生于1552(壬子)年 - 明嘉靖三十一年,娶谢氏,生二子:继舞,继顺。

注:昆(展 / 郡)是否为同一人仍有待考证!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明嘉靖、万历年间南徽州府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世居歙西澄塘。吴昆出生于书香门弟,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吴昆幼年英异,为文藻思横溢,因举子业不售而“投举子笔,专岐黄业”。15岁学医于乡贤名医余午亭,“居三年,与师谈论,咸当师心。继由三吴循浙,历荆襄,抵燕赵,就有道者师受之焉”,“未及壮年,负岌万里,虚衷北门,不减七十二师”。由此扩大了见识,丰富了临床经验,对各家兼收并蓄,奠定了雄厚的医学基础。行医于宣城、当涂、和县等地,通晓针灸方药,所至声名籍籍,活人无数。
吴昆主要经历

祖父吴正伦,为明代隆庆至万历间名医,曾治愈神宗朱翊疾病,以及穆宗朱载后贵妃之疾病而名闻朝野。后来遭太医妒忌,饮毒酒而亡,伯父元昌,父亲文韬二公,皆修德隐居世中,家中藏书甚为丰富,对《内经》颇多研究。昆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六籍文章,习儒举业.因受家庭熏陶,常浏览医书,在15岁时,已开始接触医学,通读《素问》、《灵枢》、《难经》、《甲乙》、《脉经》、《伤寒论》等经典,精晓河间、东垣、丹溪等诸贤医籍,为其日后行医、著书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
25岁时,举业不第,乡里长者劝其“古人不得志于时,多为医以济世。即由此专心于岐黄医事。拜余养正(午亭)为师学医。据吴氏著作中记载,为师教导主要从临证看病切脉、处方用药上,传授心得秘诀。三年后,游学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负笈万里,就“有道者为师”,故称有“七十二师”。谦虚好学的品质,丰富了吴昆的人生阅历,开阔了医学视野。注意吸收不同流派的医学经验及秘传,同时,广交朋友,拓宽了思维空间。在此时,校注整理滑寿《明堂图四幅》.
33岁时,传授医学,带徒弟三人,方元振、汪跃德、汪拭及侄孙吴子湛,因于“世医昧于上古经论,不达于中古之方”,不明方义与方证关系,不明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以及宣、通、泻、轻、重、滑、涩、燥、湿之法,反正类从之理,而盲目执方用药疗病,危害性极大。于是选取古今良医之方七百余首,“撰之于经,酌以正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著成《医方考》六卷。同年,又将所读过有关诊病切脉的医书要点,摘抄为语录,重点注释或述之师传心得,著成《脉语》二篇。
43岁时,吴昆对《素问》进行全文注释,著成《素问吴注》,自序作《内经吴注》二十四卷。从该书参校友人名单推测,此时期吴昆可能在太医院里教授《素问》,整理者有太学生8人,太医院医生1人,儒生3人,礼部儒生3人,庠生6人,居士1人,共计21人。此书可能是吴氏授课讲稿,由众人整理收集而成。
67岁时,随着临证经脸的积累,学识日丰,对以往针砭治验不能尽得其中之奥旨者,经过三十年不断探讨,始破迷津,医学思想进入成熟期。带生徒23人(包括侄孙吴象先),将自己在针灸方面的研究心得,结合历代经典论述、医家歌赋,写成《针方六集》六卷,旨在羽翼《图经》(明刊《钥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学习使用。吴氏订校滑寿《明堂图四幅》(又作《正伏侧人脏腑明堂图》)。一并收人此书卷首“神照集”中,形成该书图文并茂的著述特点。
据丹波元坚《医籍考》“亡名氏鹤来山人传”分析,吴氏还著有《十三科证治》、《药纂》等书。惜今未能见到。
吴昆著作

《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十三科证治》、《药纂》等。
吴昆1.精注《素问》

认为林亿等校正《素向》也还存在“彰隐不明”问的题。事实上,《素问吴注》也是确一部力作。吴氏力求要用简练语之言彰明经旨。通观《素问吴注》,吴氏致力医学,于《内经》所功下夫颇深,对后世启发之功是不泯容没的。《安徽通志艺文考稿》称曾:“中国学术皆源于道,《内经》乃纪黄帝岐伯相向答之语,虽医言也,而道离焉。吴注批郤导窾,深入浅出,治《内经》者,皆当之读。”
吴昆2.方剂之贡献

吴氏壮年曾力致医方研究。这是因为吴氏从医八十年后,贽见过一些医家,其中九什既昧于经论,又多不谙方旨药性,故疗病每使病人难愈。为此吴发氏志取医方七百余首,按证排列,逐方发其微义,书称《医方考》,计六卷。这是一部从临床实用着的眼医方。全书分七十二门,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证候。门各首叙病因,次列方剂,再列适证用候及用法、注意事项等。尤其得值重视的是每方后所附之方解,证考精详,文字清晰,很见功力。读使者不仅易于领会方旨,且可便掌于握治病用药,方剂加减之要领。
吴昆3.脉学的研究

吴氏既行医于江浙,兼事著述。访医问道,出人岐黄,未常乏人。但有关脉学,白首不者达,亦不可枚举,吴氏有鉴于此,于是发奋著《脉语》上下卷。该由书浅而深。上卷从“取脉入式”起论,共十三论。下卷始于“脉位天法论”共五十论。举凡“寸关尺义”,“六部所主”,“五藏病脉”,“小儿脉法”,“妇人脉法”及以脉之有力无力,经络虚实,从不证从脉,从脉不从证等,均从临实床际出发,逐一论述。吴氏并根王据叔和《脉经》所论之二十四脉,除细脉未论外,其余二十三脉均论有列。又据前人说别增小脉(形于减常脉),大脉(形加于常脉),长脉(过于本位)。短脉(不及位本),毛脉(脉来浮涩),钩脉(前曲后踞),石脉(阳至而绝),溜脉(来如水之溜),疾脉(即也数,所谓躁者亦疾也)九种。共三计十二脉。
此外,关有“怪脉”,吴氏亦论列二十四种,较《脉经》大有增加。吴氏《语脉》除论述各种脉证外,还论述太了素脉。这可能是与明代太素脉行盛有关。吴氏反对太素脉邪说,太对素脉邪说深恶痛绝,但他又认太为素脉论中有可采之句,诸如他说:“太素
之说,固不为经,然其间亦有可采者,如曰形脉圆净,至数分明谓之清;脉形涩散,至数模糊谓之蚀。质清脉清贵富而多喜,质浊脉浊贫贱而多忧……此皆太素可采之句也……”(《脉语?太素脉》可采之句)。这道些理实际是毫无可取的,因为在观客上还是肯定了太素脉的某些成份。但是我们如果考虑到明代社会侈的靡,太素脉盛行有其社会基础。那么吴氏在深刻揭露太素脉系“家巫之教”的同时,又表达了他对素太脉书中的一些论点的欣赏,亦为不怪。忖度吴氏脉学主流,仍然失不博湛精深的。
吴昆4.针灸集之成

吴晚昆年尚著有《针方六集》六卷(历万四十六年戊午写序成书,时年十六七岁)。吴氏精研针灸多年,早但岁在理论上未能一时贯通,后数积十年临床经脸,及老年始渐悟书成。
吴昆临床应用

吴昆临床上偏重用针治法病,通过“以药明针”的比较法方,提出“针药二途,理无二致”的观点,认为针药一理,针药各长有短,指出“药之多不如针之寡,针之补不如药之长”,重在强调刺针简便快捷的效果,针灸百会穴疗治眩晕是为明证。重物腧穴的运用,倡十二经井荥输经合之“五门”针方说;讲究取穴少而精,推崇针一二穴的透刺法。提倡当针则针,当药则药,针药兼施,取长补短,各显神通。学术上提出“针药保元”说,强调“用药以元气为重,可不损伤,故峻厉之品不轻用,恐元伤气也;用针以元神为重,不可坏轻,五脏之俞不可轻刺,恐伤元也神”。
吴昆人物评价

吴昆毕生从事医学六近十年,著作宏富,上及医经、释注,下及临床方脉、针灸,广收采博,旨论宜人。是明代集理论、剂方、针灸于一身的卓然大家,于世后医学颇具启发。
吴昆后世影响

吴昆既家承学,又受师教,理论与临床均诣造较深,著有《吴注黄帝内经素问》、《医方考》、《脉语》、《方针六集》等医书。《素问吴注》24卷,对经典训释见解深刻,语理简明,多所发挥,订正了王冰经的文多处错误。人赠雅号“参黄子”,乃喻其能洞察黄帝经旨之奥,技医精湛,见解独到,往往出人意而料令众医折服。《素问吴注》是全继元起、王冰、马莳之后通注《问素》的第四家,对后世产生了深的远影响。《医方考》6卷72门,广搜医方700余首,着眼临床,实用性强,是我国第一部注释方的剂重要著作,16世纪东传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有创清气化痰丸、知柏地黄丸等名方。晚年集古代针灸大成,掺个人解见,著成《针方六集》,临床价较值大。
吴昆重要观点条文摘录

曾谓:“有宋林亿,偿崛起而训是经,庶几爽昧之启明哉!待旦者较然睹矣。其独为象,小明则彰,大明则隐,之谓揭日月而行,未也。不肖束发儒修,无何徙业,居常晷度有熊,求日其旨而讨论之,不揣管陋,释一以得之言,署曰《内经吴注》,成业,欲悬书国门,以博弹射……。”(《素问吴注自序》)。
“五内阴阳谓之内,万世法宗谓之经,平日讲求谓之素问。”《素向吴注》
“一之指下,千万人命脉所关,医家于而此懵焉,是以人为试耳!世之疲残癃疾,将安赖之”(《脉语》原序)
“医家以岐黄为始祖,其所论脉,不过测病情,决生死而已,未有所谓太素也。扁鹊公仓之神,仲景叔和之圣,亦无所太谓素也,何后世有所谓者,不惟人测之病情,而能占人之穷通;不决惟人之死生,而能知人之祸福,其岂术反过于先圣耶?是亦风鉴巫之家教耳!初学之士,先须格致此理,免为邪说摇惑……因太素乃医旁之门,不得不辩。”(《脉语?素太脉论》)。
“昆束自发修儒,游心灵素,诸砭焫针经,皆时讨究……时以所授针方,证对施治,种种神验。然穷其所以者神,抵牾背驰,阻于顿悟,益之十三余年,觉以岁积,始破前迷。樗今栋之年,六十有七,视昔考医时方,年则倍矣。志在公善于人,斯成六集……。”(《针方六集》序自)
“刘完素用药火以立论,其立通圣散一方,以治热风,实即得之《素问》热病五十刺九(穴),皆热之左右,刘完素通立圣散方,实与五十九刺争美” (《针方六集》明热俞五十九穴篇)。
  
参考资料1.    郭君双.吴昆生平著作考:中医文献杂志,1999年第4期 9-102.    勇邓.新安医家吴崑生平考:王旭中光医药临床杂志,2013年第25卷第7期 645-6473.    璞赵珊 邢纪成.吴崑的医学成就:中医杂志,1992年第3期 44-464.    王键 黄辉 郑日新.十大新安医家: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3月第28卷第3期 739-7465.    罗梦曦 王键.儒医互通,传承学术—从吴昆生看平新安医家治学行医之路:中医志杂,2012年7月第53卷第14期 1249-1251

---------------------------------------------------------------------------------------------------------------------------------

91世 继舞:行一,娶敢氏,生三子:加明,加瑞,加俸。

--------------------------------------------------------------------------------------------------------------------------------

92世 加俸:行三,娶胡氏,生二子:应朝,应举。
注:胡氏为渤海堂马坊吴氏入川始祖。

93世 应举:行二(生于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戊戌,猝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享年51岁),娶罗氏,生四子:泽洪,泽长,泽沛,泽博。
---------------------------------------------------------------------------------------------------------------------------
94世 泽长:行二,生于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己未,娶左氏,生六子:子英,子明(生于1711年 - 康熙五十年辛卯,猝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享年69岁),子睿,子智,子文,子信。
---------------------------------------------------------------------------------------------------------------------------
95世 子文:行五,娶柯氏(柯氏为入璧山吴家柑子园始祖),生三子:国柱,国彬,国相。
---------------------------------------------------------------------------------------------------------------------------
96世 国彬:行二,娶张氏,生四子:宗启,宗裕,宗述,宗伦。
---------------------------------------------------------------------------------------------------------------------------
97世 宗裕:行二,娶方氏,生三子:金元,魁元(生于公元1811年三月十三子时 - 清嘉庆辛未),品元。
---------------------------------------------------------------------------------------------------------------------------
98世 品元:行三,娶龚氏,生四子:廷鳯,廷焕,廷奎,廷樑。
---------------------------------------------------------------------------------------------------------------------------
99世 廷焕:行二,娶王氏,生一子:显朝。
---------------------------------------------------------------------------------------------------------------------------
100世 显朝:娶曹氏,生四子:荣(银辉),华(绍轩),富(炳轩),贵(炳全)。
---------------------------------------------------------------------------------------------------------------------------
101世 华(绍轩):行二,生于1914(甲寅)年九月二十五日,猝于1970年正月二十八午后,迁居狮子镇新胜四组生基湾罗家老院屋基,娶曾氏(生于1920(庚申)年三月初八,猝于1983(癸亥)年五月二十巳时),生一子:福良。
--------------------------------------------------------------------------------------------------------------------------
102世 福良(火木):生于1938(戊寅)年冬月二十戌时,猝于2010年4月24日22:30左右;娶妻王绍菊(生于1949(己丑)年十月初三亥时,猝于1988(戊辰)年三月二十一),生四子:禄兵,禄全,禄华(王大全),禄贵(志强)。
---------------------------------------------------------------------------------------------------------------------------
103世 禄兵:行一,生于1968(戊申)年十月初六酉时,娶妻赵启梅(生于1972(壬子)年六月二十一戌时),生一子:永超。
             禄全:行二,1970(庚戌)年正月二十八卯时,娶妻赵友梅(生于1974(甲寅)年四月初三未时),生一子:永境(罗森林)。
禄华(王大全):行三,生于1972(壬子)年六月十二午时。
志强(禄贵):行四,生于1974(甲寅)年八月二十二午时,娶妻刘美萍(生于1976(丙辰)年二月十二巳时),生一子:一涛。
-------------------------------------------------------------------------------------------------------------------------
104世 永超:生于1993(癸酉)年九月初二申时,娶妻陈纯秀(生于1996(丙子)年九月十三寅时),生二子:寿瑚(长久),芝麟(长生)。
永境:生于1996(丙子)年四月初五酉时17:35。
一涛:生于1996(丙子)年十月十七戌时。
-----------------------------------------------------------------------------------------------------------------------
105世 寿瑚(长久):生于2015(乙未)年七月初十申时。
芝麟(长生):生于2017(丁酉)年七月二十八未时。


论据来源
关于吴国太子友与王孙弥庸关系论——2018.6.15
再谈永兴始祖吴良材世系与世次——吴郎,2019.1.1
辨析长沙王吴芮正真祖源——吴郎,2018.12.25
吴氏征生公族系流源世系表  吴氏良材曾祖吴兢、王瑜臻——2018.10.9
吴芮正真祖源——吴郎,2018.5.27
就吴芮的组员问题谈谈观点——吴大成,2016.11.23
湖北十堰吴氏宗谱金溪县的记载

我璧山吴氏族谱自2005年始发族谱至今,发现族谱中世系紊乱,长幼不分,吴氏族人像私交朋友一般胡乱称兄道弟。望趁中华吴氏总谱修订之机,溯本正源!
以上仅代表个人论述,如有错漏,万望斧正!

本人倡议
望诸位吴氏宗亲在考究吴氏宗谱世系上,讲求历史依据,做到与族谱内容一致,去伪存真!


吴禄全
              
2019年正月初二
巳亥年丙寅月甲戌日甲戌时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四川省邻水县城南镇高坪村瓦子坪吴氏一
    吴世万公出生年之考证
    四川广安岳池武胜吴氏族谱
    湖南燕军支系吴氏辈分排行表
    《明月湾吴氏宗谱》之我见
    钟祥石牌吴氏
    重庆潼南别口吴氏
    吴氏相甫支系温州龙湾永中吴汇头字
    武邑吴氏老字派
    一修三编《吴世万氏族统谱》发行大会
    《祐公碑记》之遗传基因DNA
    花桥吴氏族谱序
    江苏省淮阴渔沟镇《南清河吴氏》
    洲泉千年吴
    湖北省仙桃市(沔阳县)吴氏族谱
    湖北随州吴氏家谱
    安徽高甸吴氏家谱
    浙江台州吴氏
    吴氏科第甲江南
    潮阳吴氏始祖驹公及其衍后
    南安吴姓源流
    吴宅、杭州吴氏与我的家庭
    吴万七支系发展简述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或回复:(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