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个令无数人怦然心动、神情恍惚的字眼。在很多游子的印象中,它就是故乡的烟雨古寺、亭榭楼台,就是青石板路、黑瓦白檐,就是绿水青山、袅袅炊烟,就是风雨桥、吊脚楼。
其实,乡愁不仅可想、可感、可思、可忆,还可看、可吃,那是一种视觉中的享受、舌尖上的味道。
在中国,情义最重。每到过年,无论你身在何方、多么繁忙,都会急着回家团聚,走进那个魂牵梦萦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而我的老家靖州是“中国杨梅之乡”,回家的理由和机会还多了一个,那就是每年杨梅成熟的季节,那些异地他乡打拼的游子,总会选一个好日子回一趟家,既是为了与亲人其乐融融,更是为了解内心深处那份念念不忘、酸酸甜甜的馋。
同时,还会热热闹闹举办“杨梅节”活动,全国各地的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观光旅游,一饱口福!
那一口甜中透着酸的滋味,也许打从我们生命之初便在发芽成长,无论走得多远多久都离不开了。在杨梅成熟的时候,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人、家乡的杨梅就不自觉地浮现在脑海之中。
又到一年杨梅红,杨梅节如期而至。今天,朋友圈的许多动态都是关于靖州杨梅,非常诱惑。虽是周末,但我没有回去。
于是,我只有遥想当年,在记忆中慢慢回味。在这酷暑难耐的夏日,故乡的杨梅不仅仅激活了我的味蕾,还涌起剪不断的淡淡乡愁!
天地万物有老时,唯有思乡情结年年新。人越上年纪就越恋家,乡愁总是时不时泛起。乡愁也是一种病啊,我的思乡病有规律性和季节性,在杨梅飘香的时候相思成灾!
杨梅这种神奇的果子,有人说它具有世界上最妙不可言的味道,我深表赞同。品之甘之如饴,却不一甜到底,这种味道透过味蕾传达给神经,然后一种撩人心魄的滋味在我们的想象中展开。
“酸酸的乡愁淡淡的伤,甜甜的初恋像酒一样,我情愿醉倒在风雨桥旁,杨梅红遍山岗……”春雷的一首《杨梅红了》唱出了多少人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情愫,更是一种文化表达,从古至今,横鬲千年,历久弥坚。满山的绿野杨梅红遍枝头,印在心底的记忆,都是人们对家乡、父母以及阿妹的千般牵挂、万般眷恋。
杨梅色鲜味美,像吹弹可破的芙蓉面颊,在枝头摇曳、顾盼生辉时,犹似一个柔情的女子在向远方的恋人挥动着一串串紫色风铃。
于是,在雨歇的夏日午后,故乡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提着篮子,背个竹篓,三五成群相约翻山越岭,爬到树上采摘杨梅。那一弯弯,一山山,坡坡坳坳便呈现出一派醉人景象:笑声溢满了空气,笑颜染红了枝头。
长年在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最想的一定是能够吃到故乡的味道,如有一颗杨梅品尝,一颗想家的心便有了依托。
一颗杨梅,几多乡愁。关于酸甜味道的记忆,总是在六月这个季节迸发。
曾几何时,我们离开家乡,踏上了一段未知的旅途,或许你是在外求学的学子,或许你是在外经商的商人,或许你是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但不管你在外做什么,心里总会有一种想念。特别在杨梅成熟的日子,这种念想越发强烈。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很多游子经不住诱惑而赶回家,爬上枝头,一解乡愁;有些游子实在抽不开身,但也常能尝到亲朋好友寄去的杨梅,他们就会骄傲的向身边人炫耀。
杨梅就像一根红绳,一头连着家乡,一头系着在外的你我。杨梅熟了,这根线便绷紧了,如果没有尝到,就会牵扯得难受。
乡愁是一颗小小的杨梅,它红了,心里的想念也与日俱增;乡愁是一颗小小的杨梅,你尝了,心里的思念就有了归属;乡愁是一颗小小的杨梅,走远了,它还在来年等待你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