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5-7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每一个旅游胜地,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美景美人,自然就是美食美味了。

初来乍到一个地方,买一些当地特产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是个不错的选择,许多人也是这样做的。

在凤凰古城游玩的一大乐趣是在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中闲逛,而尽兴之余,在遍布古城鳞次栉比、形形色色的店铺中,总是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类特色美食,等待着你去品尝和选购。

古城老街,到处是一道传统工艺的靓丽风景。最著名的恐怕非姜糖莫属,以各个姓氏命名的姜糖店数不胜数,有几家还上过电视台的专访。

停下脚步,你会看到现场拉制姜糖的场面非常有趣。但见姜糖师傅极其夸张地将姜糖团挂到门旁的铁钩上拉长、绕圈、再拉长,如此这般地反复拉扯,然后出售还带着温热的姜糖。

姜糖是一种好吃的地方特产,闻着喷香,咬着酥脆。它不似糖果那样的甜得发腻,也不会姜那样辣得透不过气。稍微的甜和恰到好处的辣,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这种低价值的小食品,竟然成为凤凰古城最出名的招牌!

这次一家人去凤凰古城闲走,我们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在古巷弄堂里慢慢寻、细细找,去发现这里的美,品味这里的文化。

当我们从熊希龄故居出来,准备往河边去看风景时,路口一家“张字姜糖专卖”店的老板正在向过往游客发放特色食品,任意免费品尝。

店里飘出的香味诱惑着我们,不由得驻足观望,并拿过一块姜糖放嘴里,一咬,咯噔咯噔,脆脆的,微辣微辣的。接着,又接过另外一块食品,入口即溶,热乎乎的,甜而不腻。

老板告诉我们,这是木锤酥。

酥糖吃过,但木锤酥是第一次见识,感觉这个味道比姜糖更好!

酥糖是中华特色传统名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屑子麦芽糖骨子组成,屑子是酥糖的基本原料,用面粉、棉白糖、熟纯芝麻仁、桂花等合制,骨子是麦芽糖酿制而成,经过原料配制、碾霄、熬糖、拉糖、压糖等多道特殊的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酥糖是从花生糖演变而来的据传花生糖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期。

由于当时各地都是战火纷飞,人人自危一些有钱的人家为了生命安全,纷纷带着物质逃避,远离战火。为了带足食物,便于携带,就将饴糖和花生加在一起熬煮,成型后,再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这就形成了花生糖的始祖,也是酥糖的雏形

在经历了无数个年代,酥糖也从单一的产品变成了形状不一、风味各异的品种

酥糖有几十个品种,上百个制作方法,数百口味,其中木锤酥是最具特色的一种

木锤酥,顾名思义就是用木锤锤出来的酥糖。这种酥糖以酥、脆、香、爽而著名,采用手工去皮花生、瓜子仁、核桃粉、芝麻、桂花粉、蜂蜜、冰糖等多种原料锤制而成。

当然,木锤酥和普通的花生糖还是有区别的。木锤酥因经过了锤炼,里面糖的晶体被打得更加的薄,所以吃起来特别的酥脆。

听着老板的介绍,这时,只见有两人各执一木锤,在一块案板上一上一下,揉满核桃、花生、芝麻的麦芽糖来回捶打。就像老家打糍粑一样操作!

干果被砸得粉碎,油分也被充分榨出后,他们再用木锤慢慢地摊开推平然后,进行切块,发给围观的人尝新鲜。

在制作木锤酥过程中,往往击打出有节奏的“嗒嗒”声和捶打人的吆喝声,并伴随着阵阵的香味,吸引了不少游客看热闹有的人甚至禁不住好奇亲自拿起木锤锤打,品尝自己劳动成果,感受别样情趣。

这些年来,木锤酥现打现卖的场面成为古城老街又一道生动的人文旅游景观。

在爱人和女儿的怂恿下,我也忍不住跃跃欲试,拿过木锤,装模作样、有模有样地敲打起来。

其实,对农村长大的我来说,这算不上体力活,当年在乡下打糍粑,那才考验体力和耐性呢!

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木锤酥源自民间,从清朝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有补血养血、调理肠胃、增强记忆力、清肺润肺、开胃消食、健身强身功效,不含任何香精、防腐剂,老少皆宜,看着放心,吃着舒心。

热乎乎的木锤酥一入口,味蕾顿时感受到了十足的甜味,整个人都酥了,醉了!

或许因自己亲自参与的开心产生成就感,也或者是老板推销的手段高明爱人立即购买了十盒,准备带回家当作礼品送人!

千锤百炼的精制,千奇百怪的味道。木锤锤出的酥糖,无比劲道,无比美妙……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这个特殊清明,不妨别样祭奠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