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教育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氏诰命圣旨背后的故事
作者:苏之泽 王洪君    信息来源:德州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明宣宗朱瞻基敕授吴中为荣禄大夫的诰命诏书

    国史邑志家谱,承前继后,启迪后人,乃国泰民安、和谐盛世的标志。《武城县大吴庄吴氏宗谱》(以下简称《吴氏宗谱》)中抄录了明朝皇帝给吴中的诏书及《明史》《明实录》《中国军事通史》《嘉靖武城县志》中介绍这位明朝四朝元老的一生,介绍吴中、武城与明代北京宫殿关系的大量史料。
    目前,武城吴氏族人还保存着明宣德皇帝诰封吴中“荣禄大夫、少保仍兼工部尚书”的一份诰命圣旨原件。该圣旨异常珍贵,折射出该家族的辉煌历史和背后的传奇故事。

    据《吴氏宗谱》记载:大吴庄吴氏始祖吴渊,山西人,生一子吴兴。吴兴,元朝时任任丘县令,落籍武城,建立了自己的村庄——吴家庄(现武城县鲁权屯镇大吴庄村),吴兴生一子吴成。吴成生四子,依序名中、庸、达、英。
    长子吴中,字思正,生于明洪武五年(1372),卒于正统七年(1442)农历六月十一,享年70岁。葬于北京良乡(今房山区)北怪坨村。生前官至少师兼工部尚书,在任38年,主持了明代北京城的建设。
    吴中逝世后,正统皇帝朱祁镇特中止上朝一日,表示哀悼。并追封吴中为茌平伯,谥号荣襄。派礼部尚书胡濙谕祭吴中。同时,答应了吴中次子吴贤由文官改为武官的请求,破例让他当了锦衣卫百户(正六品)。又敕赠吴中父吴成为资善大夫、工部尚书。
    吴中自幼聪颖过人,少时在家乡读书,学习成绩突出,被武城选为贡生(洪武年间武城贡生只有刘昱、王士嘉、吴中、刘宗道4人)。因此,吴中在洪武三十一年27岁时就进入国子监读书了。随即,由国子生授营州后屯卫经历,升大宁右卫经历,之后,历任大理寺右司丞、大理寺左少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少师兼工部尚书等职,还兼管过吏部,深得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世皇帝的恩宠重用。
    吴中在担任工部尚书期间,主持修建了北京明代宫殿和十三陵中的长陵、景陵、献陵三陵,建设了乾清、坤宁两宫,重修了奉天、华盖、谨身三殿,修建京都九门城楼以及数不清的建筑,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光辉灿烂的一页。营建中,临清至武城的宫窑应运而生,烧制的砖借助土质好和运河漕运方便的优势,成为修建北京的贡砖。

    为何皇家营建所需贡砖大都是在临清至武城沿运河两岸烧造?首先,临清至武城一带属黄河冲积平原,土质好,俗称“莲花土”,细腻无杂质,沙粘适宜,用这种土烧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坚硬结实,不碱不蚀;其二,由于临清至武城傍临运河,运输方便,土质特别,水质不碱,故而成为生产贡砖的首选之地。由此,临清、邱县、馆陶、夏津武城的官窑应运而生。官窑烧制成的贡砖颜色都是青色,一块砖一般在四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有诗赞曰:“朱花钤印体制精,陶模范埴觚棱好。”贡砖烧制成后,经严格检验,用黄裱纸封裹,搭船解运至天津张家湾(现北京通州张家湾镇)码头,经检验合格后,陆路转运京师。有诗赞曰:“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舻运砖如丝连。”因临清至武城的数百座官窑烟火甚旺,加之漕运便利,带动运河两岸驿站商铺林立,经济繁荣。
    临清至武城的贡砖除用于北京皇宫等建筑外,广泛用于全国各地。大运河沿岸的贡砖官窑厂即创设于此时。烧制时间由明永乐初到清末。据史籍记载,永乐初,工部在临清设营缮分司督理烧砖业,岁征城砖百万,顺治十八年裁营缮分司,由山东巡抚领之。至今在故宫、天坛、十三陵及清西陵等皇家建筑内,均发现有临清砖的标识。
    官窑的分布以临清为中心,南至现河北省馆陶县境内,北至夏津县、武城县,东至现临清魏湾乡,原清平县的漳卫运河及会通河两岸。在此区域内窑窑相连。现武城县沿运河有几个带“厂”字的村,也即吴中的家乡大吴庄的邻村,其中不乏以当年烧制贡砖官窑厂的“厂”字命名的村庄,包括:青州厂、苏家厂、秘家厂、罗家厂和袁家厂。如今,贡砖官窑厂已不见,可这些延续下来的村子似乎还在诉说着当年运河沿岸贡砖官窑厂的辉煌历史。

《吴氏宗谱》还收录了明朝四代皇帝给吴中的11道圣旨:第一道是永乐十年四月明成祖朱棣敕赠吴中曾祖父吴渊的诏书;第二道是同年明成祖朱棣封授吴中诰命诏书;第三道是同年明成祖朱棣诰封吴中妻刘氏的诰命;第四道是洪熙元年正月明仁宗朱高炽封授吴中为太子少保诰命;第五道是同年明仁宗朱高炽封授吴中母董氏为一品太夫人诰命;第六道是同年明仁宗朱高炽敕封吴中继母杨氏为一品太夫人诰命;第七道是同年明仁宗朱高炽封赠吴中祖父吴兴诏书;第八道是宣德二年十月明宣宗朱瞻基敕授吴中为荣禄大夫诰命;第九道是正统元年正月明英宗朱祁镇敕封吴中妻子刘氏诰命;第十道是正统七年明英宗朱祁镇追封吴中为茌平伯诰命;第十一道是明英宗朱祁镇追封吴中父亲吴成诰命。其中,明宣德皇帝诰封吴中为“荣禄大夫、少保仍兼工部尚书”的诰命原件,现仍保存在吴氏族人手中。
    明宣德二年十月明宣宗朱瞻基敕授吴中为荣禄大夫诰命原文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恭绍鸿图,允怀至理。辅弼之重,所资非轻。况冬官司卿者,成周司空之职,居四民事时、地利,此其务也。岂专典五材九范之法,董缮作之,勤以为贤哉。尔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吴中,以儒发身,事皇祖于靖难之时,录其劳勤,升赞大理,进长宪台,遂长冬官属。北京肇建,营缮繁殷,殚力尽心,夙夜弗解,简在上心。迁长秋官,皇考临御。复冬官卿,命兼辅朕于春宫。今朕惇用保民之政,特升荣禄大夫、少保,仍兼工部尚书。夫古之三孤二公,弘化寅亮天地以弼一人,而六卿之职,皆率其属,以昌九牧,阜成兆民。往稽古训,勉钦职任,上必有以光辅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尔钦敬哉!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属望。其端乃心、持乃操,庶以副朕任用旧人之意,尔其懋哉!
    初任营州后屯卫经历;再任大宁右卫经历;三任前北平都司经历;四任大理寺右司丞;五任大理寺左少卿;六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七任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八任刑部尚书;九任工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十任太子少保兼工部尚书;今任少保兼工部尚书。
    宣德二年(1427)十月二十四日”
    这道圣旨,原件长6.37米,高31厘米,由青、黄、褐、浅黄、赤五种丝绸织成,分10段组合。另加首尾,首处有两条翻飞的银龙,“奉天诰命”4个篆字端庄古朴,望之令人顿生威严肃穆之感,尾处钤盖有皇帝的“制诰之宝”玺印。从圣旨的材料来看,十分考究,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为祥云瑞鹤,绚丽多姿,雍容华贵。
    现存的这道圣旨极具史料价值,同时更具有极大的艺术欣赏价值。其行文的精悍简练,几乎达到了增一字嫌其累赘、减一字达意不确的程度。其书法为端庄的小楷,气度雍容,圆润飘逸,布局奇正相参,跌宕有致,字迹犹如浮雕一般,历经沧桑却风采不减。
    此圣旨距今已有589年的历史,保存如此完好十分难得,极具研究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