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长年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但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了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骤然间,他惊呆了,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读完《断箭》这篇短文,感慨颇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也挺丰富,我的第一感觉便是——永远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或东西身上,否则,到头来,你会大失所望,继而一败涂地!
常言道,靠天靠地靠他人,不如靠自己,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总有一天会陷入困境,谁也帮不了你!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是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全部交给别人时,又是多么危险!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希望是由自己创造的,不能依托于任何人。因此,即使在黑暗中,也要靠自己用打火机点燃照亮自己。
有一位朋友,曾多次跟我讲过他邻居的励志故事,很让人感动和感慨。
他的邻居幼年丧父,母亲下岗。她从小就热爱绘画,可遗憾的是,在很多年的时间里,她连买画布和颜料的钱都没有,因为她不仅要挣钱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失业的母亲。
即使状况如此糟糕,她也没有放弃。那些年里,她一直想着画画,把看到的一切当作画布,用心的想象,在画布上描绘出她能想象得到的各种各样的景象。
有时候,她也会想,某一天,一个人会跟她说:“我来资助你上美院吧!”“我来为你提供一个免费的画室吧!”“我来供给你的生活,你安心绘画吧!”
当然,这只是偶尔闪过的奢想,她清楚,未来以及希望,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就像居里夫人说的那样:“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宽!”
为了挣钱,她曾经同时打几份工,每天只能休息六七个小时。可即便这样,她始终没有放弃绘画的梦想。但凡有点时间,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画架前,一笔一画地认真描绘,这份梦想给了她无限的力量。
后来,她有了一小笔积蓄。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画画,她盘下一间小饭馆,自己做起老板娘。
于是,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准备好一天的食材。这样一来,白天除了饭点,其他时间相对轻松一些。她将画架支在了饭馆一角,常常是客人在一边吃饭,她也坐在了画架前开始绘画了。
无论走到哪里,她都带着画架。那时候,画艺不精,但她刻苦勤奋的精神感动了不少人,有人提出要帮助她,甚至为她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但都被她婉言谢绝了。
她说,其实她那时候是有些心动的,但是想想,自己的梦想终归要靠自己去实现,怎么依托他人呢?
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勤奋苦练,40年过去了,她终于成为了自己所渴望的画家。
面对这40年来走过的路,她很淡然地说:“其实我真的没有想到会走到今天,我只是一直没有放弃,一直告诉自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唯一可以永久依赖的人,只有自己。任何时候,都要自立自强,实力才是最终战胜一切的法宝。”
“自己的梦想终归要靠自己去实现”,或许许多人也认同这个观点,知道幸福不会无缘无故从天而降。但是现实中,不少人却没有朋友那位邻居的坚强坚韧、自食其力,所以一直过得默默无闻、碌碌无为,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羡慕别人的成功。
每当遇到难题时,一些人总是有这样一个习惯,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身上,希望有人能够为自己排忧解难,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实现自救!
我们的人生,终究还是需要自己来成全,把期望寄托在他人的身上,最终失望的只是自己。
生活给予每个人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就像一张白色的画布,任由你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如果你对生活充满信心,画出的就是晴朗天空;反之,得到的就是一幅乌云满天,阴雨绵绵的画卷。
求人不如求己,永远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这是人生路上每个人的必然选择,也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