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宗祠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梅溪吴氏大宗祠
作者:海西    信息来源: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磁灶,闽南著名的古老瓷都,地外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南郊。这里历代生息着一大姓望族——梅溪吴氏。区域内现有梅溪吴氏宗亲人口达三万多,集中分布于梅溪西岸的磁灶、下官、岭畔、下灶、大埔、三吴六个相毗邻的行政村。梅溪吴氏世代以陶瓷为主业,到宋代,盛极一时,陶瓷产品畅销海内外,盛名远播,故又有“磁灶吴”之称。
    木本水源,梅溪吴氏的源头可追溯到被历代帝王褒封为“三让王”、“至德侯”的吴氏开姓始祖泰伯。泰伯乃“周太王长子”,吴国始祖,其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吴姓。泰伯第十九世孙季札为延陵一世祖。后代帝王褒封为“延陵王”、“照德侯”。
     磁灶吴氏宗祠祀奉先举为磁灶吴氏一世祖。先举,宋末元初人,“三十七致仕,府君追号先举”,其后裔又称之为“三十七翁”。先举于宋末择居磁灶,历世繁衍,人丁兴旺。
    磁灶吴氏宗祠于明景泰年间由五世宣斋、淳斋昆仲创建。宗祠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二十世庆文等人发起重修。最近一次重修于1985年告竣。修葺一新的宗祠雍容古雅,蔚然大观。
    宗祠整体占地1000多平方米,由围墙、照墙、上下拜埕、祠宇构成。祠宇为二进,中天井,木石结构,坐南朝北。照墙上饰有独特的祥瑞图案;上下拜埕皆由平整的石板铺就,宽广而有层次感。宗祠主体,巍峨高大,金碧辉煌。宗祠大门前两旁,一对石狮蹲踞望天,谕示着宗祠的庄严肃穆。两边可见的墙体由精雕的青石,特别烧制的红砖和白色花岗岩筑成,基座坚实,稳如泰山。硬山屋面、燕尾脊、七彩琉璃瓦。宗祠三开大门,中门正上方有醒目的“吴氏宗祠”金字匾额。主殿富丽堂皇设龛祀奉着梅溪吴氏开基祖及其后历世先人。
梅溪吴氏素有亲仁积善,勇于进取之美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磁灶人勤劳拼搏、不息奋斗。磁灶因历代盛产陶瓷而得名,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这里就开始了陶瓷生产。在吴氏进入磁灶后,陶瓷业得到飞速发展,陶瓷工艺精益求精。到了宋朝,磁灶已稳稳地确立了中国沿海瓷都的地位。唐宋元明清朝代,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刺桐港的兴盛,磁灶的陶瓷产品源源不断地运销日本、朝鲜、缅甸、泰国、巴基斯坦、埃及、肯民亚等十几个国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新中国成立后,磁灶在经济、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多年间,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以陶瓷业为龙头,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被评为福建经济百强村。
    海外宗亲是梅溪吴氏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溪吴氏在外的宗亲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香港、澳门、台湾及旅居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总人口5000多人。菲律宾设有磁灶梅溪吴氏同乡会。历年来侨亲回乡频繁,随着祖国的强盛,更加激发了侨亲爱国爱乡热情。他们纷纷捐资家乡公益,同时也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参与国内的经济建设,投资家乡办企业,形成了海内外宗亲共建家乡的热潮。
有《梅溪吴氏族谱》。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