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教育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芒粑,从救命口粮变为美味佳肴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0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以前,平常人家如能吃上一餐肉,就好像过年。时下,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菜肴发生了不小变化大鱼大肉鸡鸭不再是招牌菜很多人这些东西似乎有点吃腻了

倒是诸如植物性的绿色食品和传统的家常小炒,逐渐多起来,深受人们青睐,餐桌上出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现象和情怀。

上个周末,爱人在菜市场买了芒粑,平时很少炒菜的我主动请缨,亲自下厨。先把芒粑切成方块片,黑溜溜,光滑滑的,甚是好看。热锅滚油,炸得金黄,拌上辣椒加工,再放点大蒜,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出锅了!

馋涎欲滴,还未上桌,我便忍不住徒手抓了一块熟透的芒粑,也顾不得烫,狼吞虎咽起来......

柔丝丝的,软绵绵的,香喷喷的,还带几分与生俱来的泥土芬芳,简直令我如同小孩一般,兴奋得手舞足蹈、啧啧称妙。

这餐饭,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也情不自禁地陷入深深的怀旧之中母亲更是有一段永远挥之不去的芒粑情结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她,滔滔不绝地忆苦思甜说了许多往事。

种久违的食物乡下人称芒粑,城里人叫蕨粑以少数民族地区较为多见。

但我更愿称它为芒粑,因为在我老家南山苗寨一直流传着这样不堪回首的民谣——“结亲莫结南山乡,山又高来路又长;有女莫嫁南山郎,九龙山脚好挖芒。”交通不便、坡陡路远,粮食奇缺、芒粑果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曾经的南山完全就是“难山”。

芒粑是通过将生长在丛林中的蕨菜根人工挖出来,清洗干净后,用农村独有的芒粑石和芒粑锤打碎,再通过芒粑桶滤渣、沉淀后的最终产物。

蕨根是一种草药,富含铁、锌、硒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具有滑肠通便、消脂降压、通经活络、改善睡眠补五脏不足等功效。

芒粑韧性特强,味道香醇,口感细腻,营养丰富,除含淀粉、脂肪、蛋白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C和磷、钙等,具有健脾养脾、补血养血、补气益气、调理肠胃、排毒解毒、开胃消食、清热祛火、补充体力、润肤美颜、延年益寿等效果。

前些年,这个美味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2——心传》,我也曾在《春来打蕨菜,乡愁上心头一文中作过介绍。

实际上,芒粑的历史非常悠久。据欧洲考古发现表明,最古老的面包就是用蕨类植物根中提取的淀粉制作而成。

我们苗乡侗寨的先辈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从蕨根中获得原料,制成一种原始的中式糕点——蕨菜糍粑,即芒粑。在历史进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先民们一直是靠芒粑帮忙解决口粮、战胜饥饿。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用智慧的眼睛和勤劳的双手,发掘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正是芒粑等微不足道的“美食”,让人们度过了粮食紧缺的难关。

这些朴素的味道,历久弥香,回味无穷,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过去多久,只要看到、想起、品尝,都会让人心生感恩,无比怀念。

母亲不无感慨地跟我们讲过往、诉苦难。她说,以前真是太苦了,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那时吃过各种各样的食物,很多都是现在眼里的野菜,觉得是一种美味佳肴可是,那个时候我们天天吃,都吃烦了,吃怕了,有时一看到就没胃口,甚至想吐......当然,也得感谢这些其貌不扬味道一般的宝贝疙瘩它们功不可没,却是多少家庭的救命口粮,如果没有它们命都难保

苦尽甘来,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才感同身受,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由于我的家庭曾经一度很贫困,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不太幸运,日子过得艰辛,但是与母亲这辈人相比,还好意思叫苦吗?

说实话,自己从来没有饿过肚子。那时虽然打过蕨菜,却没挖过蕨根;虽然家里非常穷,但是把芒粑等野菜当饭吃的情况却并未有过,有什么好吃的,父母都省着给我吃。

俗话说芒粑好吃根难挖挖蕨根个体力活,舂蕨根也一样劳心费力,想吃芒粑非常不容易

母亲意犹未尽,继续回忆,挖蕨在农历九月到次年二月最好的是生长在黄泥巴里的顺蕨,淀粉多,浅土的蕨根水分多、淀粉少一个劳力一天只能挖几十斤,制成蕨粉十斤不到。蕨根挖回家了,还要进行挑选、清洗、晾干,在石碓里用木椎捶烂,在木桶里反复洗,再过滤,待淀粉结硬,倒掉水取粉......”

一坨坨看似极其普通的芒粑,想不到制作起来原来如此繁琐和劳累,该花费多少的心血!

过去,粮食产量有限,芒粑是过冬的主食,人们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衣食无忧、酒足饭饱,谁会去费那个劲?

如今,尽管依然还有人制作芒粑,我想这不仅是对美味的留恋,更是为了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了艰难时日,必须牢记:有苦难,才有辉煌!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几乎不再需要靠芒粑解决温饱问题了,而是把芒粑当作一种珍贵的特色美食,即使是在农村,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人专门弄一点来品味。

这也是非常可喜的。只要还有人坚持传承传统文化,不忘饮水思源,就是对历史最好的铭记,对未来最好的交代。

曾经的救命口粮,如今的美味佳肴!一段尘封的记忆,一个时代的见证,几代人的酸甜苦辣......希望芒粑世世代代散发不灭的光芒!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