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教育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柴火“锅巴”,紧巴巴日子里的最美零食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2-28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一旦去农家乐休闲,或到乡下走亲戚,吃饭时,我总要去厨房找“锅巴”吃。这东西比较稀缺,只有烧柴火煮饭时才会出现,虽说不上有多美味,却是我与生俱来一种戒不掉的瘾!

人们记忆里最怀念的美食往往并不是饕餮盛宴中的奇珍异馐,或许是小时候妈妈厨房里的家常菜肴,或曾经习以为常的简单小

在农村,以前家家户户都是用柴火煮饭炒菜。对背井离乡的游子而言,柴火大概是最滋养饭菜的,感觉只有那自然的人间烟火,才能烧出最美味的饭菜。

如今,电饭锅、电磁炉等广泛使用可是没有火的参与做出来的饭菜味道好像少了些什么吃起来寡淡无味,再也吃不到那种柴火香的饭菜!

可以说柴火的生活一段历史的剪影、一个时代的见证是曾经经历过、且深知其味的我们这一辈人念念不忘的一种魂牵梦绕。

小时候,在广大农村,旺旺的柴火是一个家庭兴旺发达、温暖和谐的象征。而大铁锅是户必备的生活用具,憨憨的,笨笨的,承载着一家一日三餐的重任。

再贫穷的岁月,只要屋子里有了红彤彤的旺火,只要大铁锅升腾出热气来,日子便有了生机希望。

记忆里的炊烟总是和最念想的味道联系在一起这味道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童年的味道,思念的味道烧着熊熊柴火,用大铁锅煮出的才是最可口的味道有亲人在的地方即使简陋也充满温馨和快乐

而每次柴火煮饭时,在锅底形成的那一层泛黄或略焦不炭化的锅巴味脆而香,正是那个年代在紧巴巴的日子中,留给孩子们最美的“零食”!

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情怀日子从不重复一直向前,但常常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记。烧柴火烤火、做饭保存下来的记忆,总是让回味那样的悠远而悠长......

事实上用柴火饭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对火候的熟练掌控的,要不然出的饭会有一股焦味或烟熏味,口感不好,更别说好吃了。

农家的孩子没有城里的孩子金贵和娇气,许多农活和家务事都会做。相信以前的农村娃多数都煮过饭。

记得那时候,家家都用铁锅在灶上,用鼎灌在火炉里煮饭不能用柴火煮出一锅好吃的米饭这可一个技术——加多少水,用多大火,煮多长时间,都必须严格把控。不像现在用电饭锅煮饭那样轻而易举,只要盖上,按下电源就万事大吉了。

先用大火烧开,再用中火煮熟,然后以小火收干到最后收官时分,一定要有人守候,少一分未熟,多一分焦糊,这分寸的把握极需经验、耐性与细心。

饭到底好了没?完全靠熟能生巧的估计,不能揭察看,否则漏气了就会变成夹生饭所以最后靠的是听觉,听到锅发出了轻微的吱吱声,说明水已收干,马上关火!

此时依然还不能打开锅盖,需要再一会,让所有的蒸汽水份充分溶解到每一颗米粒中待五分钟揭开盖子的一刹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洁白晶莹最具诱惑力的柴火饭就煮好了......

但对我来说,最喜欢的还是留在锅底的锅巴色泽金黄,焦香酥脆,爱不释口。

每次吃饭,都要抢先去盛饭,总是把饭勺挖到锅底,看看有没有黄灿灿的锅巴,小心的将黏附于锅巴上的饭粒刮干净,剩下的就是锅巴了。如果能取到整块锅巴,那是相当的幸运,一张馋嘴轻轻地凑上去咬一口,脆脆的香香的

如果用锅巴当饭吃,则把锅巴放在碗里,浇上油水和热汤浸泡后,硬中带柔、油而不腻,大快朵颐的感觉真幸福!

不过,在那个物质紧缺、愁吃愁穿的年代,通常情况下,我们吃饭的时候是不吃锅巴的,因为那时的家庭普遍比较穷困,平时从来没有水果、糖果之类的零食,于是,锅巴成为了我们解馋的唯一零食。

平心而论,从健康角度来说,锅巴并没有什么特殊营养优势,而且锅巴要趁热才好吃,过后干硬而难嚼,有时还有糊味。但是,当时生活实在困难,那是万万舍不得扔掉的,锅巴便成为了多少贫困家庭孩子的零食。

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吃锅巴极其简单的事情,头脑精明的生意人专门开发出了系列锅巴商品大米的、小米的,麻辣的、五香的,各种口味、各种原料制成的锅巴装在精美的塑料袋里,琳琅满目地呈现在各个大小超市展柜中

虽然依然爱吃锅巴可从来不去买这样的食品。总感觉现成的锅巴像垃圾食品,也没有用柴火烧出、自己在锅底刮的好吃

也许是记忆使然,也许是一种情怀。许多时候,我们吃什么并不重要,而在于一种环境,一种氛围。因为再美的快餐味道,永远都无法比拟逝去的时光味道,只有家的温暖和童年的趣事才是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的滋味。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