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建筑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家花屋:传奇家族的精彩乐章(二)
作者:张龙斌    信息来源:汉阴政府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2-24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作为万亩古梯田的首倡者与奠基者,吴上钟、吴上铭、吴上钢弟兄三人以先来居上的优势,当仁不让地成为凤堰区域内家财田产、地位身份、族门人口的领跑者。在他们各自安家立业之后,兄弟三人首先斥资修建了堰坪吴家祠堂,其建筑规模、工艺水平、建筑档次、风格造型、材质选料堪称一流,可谓肃穆庄严、宏伟大气。

    清乾隆晚期,白莲教在湖北及陕西南部地区大举起义。作为白莲教起事的主要活动区域,凤堰地区多次遭到白莲教的进攻。嘉庆元年,白莲教教首张汉朝进攻堰坪,已经是南山三铺(漩涡原称堰坪铺、上七原称鳌头铺、汉阳铺)总乡约的吴上钟带领乡勇奋起抵抗,最终活捉了张汉朝家属、击溃了这次进攻。事后,兴安州府奏报朝廷嘉奖吴上钟“五品军功”,例授“武德骑尉”。

    白莲教作为封建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农民起义,引起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与不安,清朝政府在调集重兵进行围剿的同时,颁布旨令要求地方乡绅积极自卫。为保家安民,吴上铭、吴上钢兄弟遵奉圣谕,首先由吴上铭倡修了凤堰区域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防御兼居住式寨堡——太平寨。修建当初,太平寨方圆占地约1平方公里,由外城墙、中城墙、内城墙三道城墙围合而成,城墙内有大小房屋286间,学房、粮仓、兵营、水井一应俱全。吴上铭也因为倡修寨堡有功,被朝廷绩著军功,授予“武德骑尉”;吴上钢也因为修建了中和寨等防御性寨堡,被朝廷绩著军功,勅授“武德骑尉”。吴上钟兄弟等在凤堰区域内所修建的防御白莲教进攻、防止地方匪犯袭扰的大量寨堡,对维护清王朝统治、促进地方安宁、保家护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一角度可以看出:吴上钟兄弟三人从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到身负功名、一呼百应、富甲一方的官神,其谋略、智慧、胆识无不有过人之处。

    吴上钟育有吴士成、吴士和、吴士德、吴士兴、吴士鳌五个儿子;吴上铭育有吴士增、吴士肇、吴士恬、吴士品、吴士林五子;吴上钢育有吴士啟、吴士顺、吴士瑞、吴士润、吴士玉、吴士本、吴士修七子。移民二代吴士成兄弟17人中16人为太学生、拔贡、武举人、秀才,有官绅9人。吴仕和五子吴敦武官拜千总,于清嘉庆中后期修建了由东、西两个院落组成的吴家花屋。吴家花屋占地10多亩,为砖木二层结构,楼上楼下有大小房屋120多间,用青砖修砌的围墙围合,院内除正房、学房、马圈外,还有葡萄园、后花园等。其雕梁画栋的建筑工艺,气势磅礴的建筑规模,楼阁亭榭的布局安排,足以显现豪门人家的威严与富贵。

    子承父志,生于道光十九年的吴敦伍长子吴正恩也很出类拔萃,作为花屋的继承人,他拥有南山三铺的绝大多数田产,官至千总。他的长子吴学翰学至拔贡,为清士大夫,居吴家花屋西院;次子吴学瀛为清进士,居吴家花屋东院,历任甘肃金塔县令和陕西洋县县令。吴学瀛长子吴洪文民国时期就读北京大学,后任陕西督学;吴学瀛次子吴幼文,青年时期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任民国汉阴城关镇长、财政科长,教育局长。

    自乾隆二十七年始至清末民初,湖南长沙吴氏移民移居凤堰后,开枝散叶、繁养生息,吴家花屋一脉仅仅是吴氏移民后裔的代表,在众多的吴氏移民后人里,涌现了大量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入仕做官文治武功的大有人在,致力学识学富五车的不乏其人,经商富农富甲一方的无出其左者。他们的势力倾及一时,扩张至汉中西乡、安康紫阳一带;人口占凤堰区域的绝对多数;在凤堰及周边地区修建了一大批类似吴家花屋、太平寨等规模的大庄园、大寨堡。截至目前保留比较完整的还有老学坊、敞口屋、中庄子、杨家湾吴家大院、中和寨、仁和寨、天宝寨、安子寨等。吴氏家族亦成为南山三铺范围内颇具传奇色彩的一大家族。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