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每一幅年画都是美好生活的记载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2-8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说到过年,不得不提爆竹、压岁钱、福字、春联、年画等中国传统新年的象征。可以说,年画是诸多新年符号中最具民俗特征、年味最足的一种载体。

记得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大人们便开始“忙年”,准备各种吃的,把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而我们小孩则帮着贴年画、贴窗花、贴春联,让房屋焕然一新!只要“灶王爷”往灶台上一“坐”,年味顿时就弥漫在整个山村。

只是,美好的画面总在记忆深处。随着现代生活的飞速发展变化,尤其在城里却很少再延续这些被看作“老旧”的传统习俗了,贴年画已成为一段难忘的历史和一种魂牵梦萦的回忆,传统年味在渐渐淡化,让传统节日失色不少。

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承载的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曾起着重要意义。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其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可以追溯到人类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信仰,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在宋代称为“纸画”,明代则称为“画贴”,清代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道光29(1849),在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从广义上说,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年画,起初为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后来渐渐转变为对神的信仰,最终形成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

年画从最早的桃符苇索、金鸡、神虎,到神茶、郁垒,再到后来的关羽赵云、尉迟恭、秦叔宝等武将和钟馗、天师、东方朔等神仙,其间有着一条鲜明的发展轨迹。

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祭典》中说:“于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蔡邕《独断》中说:“神茶、郁垒而身居其门,主阅领诸鬼,其恶害之鬼,执以苇索,食虎。故十二月岁竟,常以先腊之夜逐除之也。乃画茶、垒并悬苇索于门户,以御凶也。”

年画正式形成于北宋时期。当时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日渐成熟的雕版印刷术、丰富的民间庆贺新年活动等,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汴京(今河南开封)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岁末市场上开始印卖木刻年画,题材上也大为扩展,如风俗、戏曲、美女、娃娃等年画题材开始出现。

年画是中国古代一种寓意吉祥的形象。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非常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的题材包罗万象,画样有两千多种,堪称一部民间生活百科全书。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吉祥之物;二是世俗生活;三是娃娃美人;四是神话传说。同时,从种类上看,又可分为六大类:门神类、吉庆类、风情类、戏出类、符像类和杂画类。

年画作为民间的新年祝福,大多采用大红大黄等鲜艳火爆的色彩,注重情趣和造型的表现,栩栩如生、生动可爱,既富有活力,又充满喜庆,体现了民众智慧,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因其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祈求,所以年画根深叶茂、长久不衰,一直以来深受老百姓青睐。

  年画看似简单,内涵却非同小可。每一张年画都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都记载着一个美丽故事,可以从中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因此,年画不仅是年节一种五彩缤纷的装饰品,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传播器;不仅是一种看图识字的连环画,对于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新媒体。

于是,每逢过年时买两张年画贴在墙壁上,差不多是家家户户的“必修课”。那些年,比较殷实的人家,通常总喜欢在厅房悬挂老寿星、紫微星、福、禄、寿等,梅兰竹菊等花鸟图亦在欢迎之列。由大门到厅房,都贴满了各种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从而充满了欢乐而热闹的气氛。

年画因风俗节日而兴起,寄托了人们对风调雨顺、农事丰收、家宅安泰、人马平安等祈福迎财、驱灾避邪的愿望,被赋予了惩恶扬善、尊崇忠良、赞美勇武的主题,在为民众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起到了激励奋发的作用。

年画色彩往往分外地鲜艳、刺激、耐看,给人一种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的喜庆和兴奋。多姿多彩的年画里,还装满了各色鲜艳的故事。

每一幅年画展示的都是日常生活,表达的都是美好愿望。这种生活是男耕女织、美妇胖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健壮、花红草绿……这些愿望是人丁兴旺、连年有余、平安富贵、招财进宝、衣锦还乡、五子登科……各种神话故事、民俗生活、山水风光等,只要你想得到的,都可能出现在年画上!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幻,一段时间以来,古朴自然的年画被取而代之,画上的主角多成了演艺界明星头像,画面色调变得浓艳、媚俗,显得不伦不类,甚至不堪入目,成了昂贵的挂历。

人类文明走到今天,中国已走进新时代。当然,年画也不应该仅仅是“门神画” “大胖娃娃墙上挂”,或小学课本上“五子夺莲”的记忆。

岁月变迁、日新月异,现在人们的生活和审美都在改变,年画也理应与时俱进顺应变化。研究现代人的生活心态,改变前端设计,调整内容题材、张贴方式和使用情境,把新时代的元素融入年画的创作里,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

年画里有最美的年味,我们必须传承传统习俗、弘扬先进文化。今天,请我们一起努力,让年画重回春节,这才是对年画这门古老艺术最好的唤醒,也是对春节这个传统年俗最好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自信!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