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酒席上最后那道“送客菜”满是文化内涵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3-12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代表了这个地方的地域文化。但中国实在太广阔了,风俗习惯也就花样繁多。仅从逢大事、喜事、盛事的办酒席来说,各地的待客之道、吃喝之物就五花八门,各有讲究。

相信不少在农村长大或接触过农村生活的朋友都知道,这里有着许多做事待客的不成文规矩,而且一些礼仪还十分有礼有节,富含一定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哲理。

聊起农村的酒席,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特别是在风情浓郁的苗乡侗寨,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所以这些年,我的文章也常常绕不过这些话题,写了一篇又一篇,说了一遍又一遍。

曾经偏僻落后的农村,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生活的水平普遍提高。于是,水涨船高、与时俱进,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也在发生改变。有些人家如有喜事要办酒席庆贺时,怕麻烦了,不再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在家里操办了,而是选择进城去饭店酒店请客。

这样办酒席,自然方便省事,只是很多过去酒席中的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份朴素的真诚情愫、那段难忘的人生经历,也慢慢变味了、消逝了!

还好,一些年纪大点的人不忘根本,还是保留着“封建思想”的“顽固派”“老脑筋”,他们依然推崇农村人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坚持要在自己家里办酒席,说这样办比较热闹,才是正宗,也才对得起祖宗和亲戚朋友。

其实,老人们的守旧怀古还是挺有道理的。在农村自己家办酒席,虽然累一点,但是一场酒席下来,无论是房族邻居,还是亲朋好友,大家都能在酒席中无拘无束、开开心心地尽情放松,想怎样热闹就怎样热闹,这是多好的增进情谊的机会。

如果是在酒店,人们总是放不开,不但不好意思唱歌、划拳,大声喧哗,饭还没吃完,服务员就忙着收拾餐桌了,几多憋屈和难堪!

扯远了,言归正传,回到今天要讲的主题上来。

当下,农村酒席的伙食质量,其实和城市里酒店的区别不大,同样少不了各种好吃的甜点、果盘,鸡鸭鱼肉等。

不同的是由于许多菜类多是自己生产的,又是亲自下厨,反而更加健康、安全、味美。农村烹饪或许比不上城市大厨,可材料都是货真价实的。菜色虽然没有酒店的精致,但那个其乐融融、开开心心的氛围,是酒店绝对不能给予的。

特别是酒席中的一些传统文化,酒店也不能够保证。什么菜该上,什么菜不该上,比如“狗肉就上不了正席”,什么菜先上,什么菜后上,无不体现了农村人的智慧和风俗。然而,城里不一定做得到。

今天,重点说说农村酒席中上菜的顺序。各地的原则大同小异,一般是:冷菜、热菜、汤、饭,按照主家的经济情况不同,上菜的数量也有所差别。

在我老家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农村酒席的上菜顺序是这样的——开席前,先上糖果,比如各种水果糖、瓜子、花生、桔子、苹果之类,再上冷盘,也就是凉菜;当开席后,就一个接一个开始上正菜了,也就是热菜。

正菜也不能随便上,第一道菜一般不会上炒菜,因为“炒”和“吵”同音,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首先上的是热气腾腾的大碗蒸菜,表示主人家待客真心真意,美好的日子蒸蒸日上。在湖南不少地方,最先上的那道菜叫做“头碗”,是用很多材料蒸制出来的,内容极为丰富、味道极其可口,可谓色香味俱全。

其他的菜就不作介绍了,着重谈谈酒席中最后上的那道菜。第一道菜通常称为“迎客菜”,最后一道菜自然就叫做“送客菜”了。

所谓送客菜,也就是告诉客人,今天的酒席菜品已经上齐,客人如果吃饱了就可以离开了。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都有其文化,餐饮文化也有约定俗成的习俗需要遵循。那么,最常见的送客菜有哪些呢?你家乡的送客菜又是哪一道?这些送客菜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下面,我们来一一揭晓:

丸子。以圆圆的丸子作为送客菜,象征着团团圆圆、满圆大发。同时,也是在提醒客人:菜已经上完了,下面不要再等了,含有“圆席”之意,意味着酒席可以结束了。

鱼类。这个鱼或是鲤鱼(礼遇有加),或是鲢鱼(连年有余),或是桂鱼(富贵有余),既可清蒸,也可红烧,意味着“年年有余”。很多地方都将鱼当作送客菜,这也是我家乡的“押席菜”。

蔬菜。好菜并不在最后头,相反,有些地方最后一道菜恰是最简单的青菜、白菜、韭菜之类的素菜。青与亲、韭与久谐音,寓意亲戚越走越亲,希望客亲长长久久、清清白白。在我老家,或许以前苦日子过怕了,人们在忆苦思甜,至今仍有人家以各种蔬菜作为送客菜。

鸡蛋汤。很多地区的酒席上,都是以汤结束,这种汤一般是鸡蛋汤。为什么是鸡蛋汤?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因为饭后喝一碗汤有助于消食健胃;也有人说是因为蛋汤里加入青菜,预示一清二白、辉煌腾达;还有人说是因为一碗滚烫的蛋花汤寓意着“滚蛋”。看到这道汤,客人就清楚自己应该离席走人了。

墩子肉,又称“坨坨肉”。精选优质带皮肥肉含有瘦肉的一小部分,切成四方形,用清水煮到熟透,起锅加入葱花即可上桌。四方形,既代表四方前来赴宴的亲朋,也彰显主家的雄厚实力和热情大方,是不少地方的“招牌菜”和“压轴菜”。

每个地方的风俗尽管各异,送客菜也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那一道菜,无不饱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都在传递着一样的信息:席菜已经上齐,感谢四面八方前来赴宴的亲朋,宴席即将结束了。

了解并接受中国的酒文化,对你的生活会有帮助,也能让你成为一个知书达理、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农村酒席上最后那道“送客菜”,满满的文化内涵,寄托着美好愿望,这是历史的沉淀,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统,值得我们去慢慢地、细细地品味。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