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赶场——小时凑热闹老来当情怀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1-3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这次回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地笋村过苗年,路过坳上镇集市时,只见人来车往,商品云集,讨价还价,异常热闹。猛然间,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今天恰逢赶场之日。

久违的场景,熟悉的味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赶场这样温馨而又美好的记忆,对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人来说,已变得渐行渐远了,显得越发珍贵。

这些年,但凡工作下乡调研,或闲时走村窜寨,如果碰上哪个乡镇正好赶场,我总会顺路去集市上走一走、看一看,顺便买点原汁原味的猪肉、鸡鸭、蔬菜等原生态土特产带回家。

机会难得!我和爱人便停了车,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感受一下曾经的氛围,体验过往的生活,重拾童年的记忆。

我们毫无目的、漫无边际地在集市闲走,当看到一个小摊有油炸粑卖时,情不自禁停下步子,买上一小袋,也顾不得斯文,津津有味当众吃起来。

实在太诱惑、太难忘了,在赶场的时候买美食解馋,不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常态吗?有感于此,回到怀化后,我还花心思专门写了一篇随笔,引起许多同年人的共鸣,激起念旧的感慨。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回味却越来越多。那些所经历过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活动等,俨然成为了一种浓浓的乡愁,一份淡淡的伤感!

赶场,这个约定俗成却不约而至的农村大集会也是如此,千百年来一直在岁月变迁中传承和改进着,它对坚守在乡村的父老乡亲是一种传统、一种生活,对背井离乡的游子却是一种回味、一种思念!

行走在喧闹的集市上,品尝着美味的油炸粑,往事历历在目,把我的思绪拉得老长老长,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岁月,走回了赶场的时光!

赶场,是指全国各地乡镇之间普遍实行定期的集市贸易。这是一种民间风俗,但在各地的叫法却各有不同。南方很多省份叫“赶场”,北方则叫“赶集”。福建、广东、浙江沿海多半叫“赶虚(赶圩,虚天)”,云南叫“赶街”,岭南一带叫“赶务”。

赶场是一个固定的日子,通常赶的是农历日,一个集镇5至10天不等就有一场。

靖州各乡镇的集市都是五天赶一场。我虽然多年没有赶场了,但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赶过的几个集镇所赶场的具体日期。比如,三锹乡赶一、六,十一、十六,二十一、二十六;大堡子镇赶二、七,十二、十七,二十二、二十七;坳上镇赶三、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

我的老家南山寨坐落在九龙山下,是一个“一脚踏三乡”(三锹乡、大堡子镇、坳上镇)的交界地,因此这三个地方的场家乡人都轮着赶。

以前,交通极为不便,全是走山路,故而相对近一点的大堡子镇便成为了赶场的首选地。那条去往大堡子集市上的路,总是走得和修得敞亮的,留下了老家男女老少的多少艰辛、多少欢乐。

现在,外出人员逐年增多,出行也方便了,乡亲们很少赶场,需要购买日用品,直接坐车就到县城去。于是,那条朝大堡子方向去的路,早已杂草丛生,无路可走了!

犹记得,每到赶场那一天,急忙胡乱吃几口早饭,乡镇附近村庄的人便呼朋唤友、三五成群从四面八方赶往集镇。

集市上,百货皆聚,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所有来赶场的人各有所需,有的出卖自己多余的土特产品;有的买进自家所需的生产生活用品;也有的趁此机会相约亲友在一起品品茶,喝喝酒,吃吃饭,摆摆龙门阵,联络感情或办些事;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啥事,把赶场当捧场,只是习惯性地到集镇走一趟,完全是去看看热闹......

记得小时候,每到赶场,小孩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不仅热闹,还会有很多好吃的。

那时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撵着父母去赶场。虽然来回四、五十里山路,走得腰酸背痛,有时甚至脚都起了泡,但也不会喊累,痛并快乐着!

开始时,集市上只有从城里来的商贩,事先抢占好了码头等待有生意来。临近十一二点,从山道上赶来的十里八乡的村民,就陆陆续续汇聚到集市上了,把土特产沿街道两边就地摆放整齐。于是,赶场达到高潮。

热闹非凡、热火朝天,在不到五米宽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回涌动,将马路挤得水泄不通。挑箩筐的,背背篓的,提菜篮子的,也有空手纯粹去凑人气的......走到哪里都是熟人,隔老远就喊:“喂,还好吧!今天你也来赶场啊!”

那个年代,家里没什么钱,大人总是挑着一担,把山核桃、猕猴桃、板栗、香菇、木耳、钩藤等野果和药材拿到集镇上卖,然后换回油盐等日常生活用品。

大人们经常感叹,肩膀还在酸痛,钱已经花完了。

印象最深的,赶场时总是有人家去买猪崽,或者自己家的母猪下崽了,就到镇上去卖。因赶场通常是集体行动,一起去一起回,所以一路上小猪的叫声此起彼伏,回荡山野。

有时候,也会买小鸡小鸭回家喂养。好不容易养大的鸡鸭下蛋了,却舍不得吃,往往都会赶场时拿去卖。

这可是记忆中最纯正的土蛋呀,嘴馋的小孩极不情愿,心里颇多埋怨!他们不能理解大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哪里体会得到生活的艰难!

但是,集市终究是孩子的乐园,赶场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所有的不快立即就烟消云散了!因为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只有赶场天才有机会吃到零食。

有时候,去赶场起得特别早,有的甚至来不及吃早饭,或者是故意不吃,父母常常会给我们几毛零花钱,让我们随便买点吃的。

那时候,感觉水果糖、小笼包、油炸粑、冰棒、凉粉……这些现在的孩子不屑一顾的小吃都是人间最美味的食物。如能吃上一碗米粉,就是最大的享受!一碗粉才两毛钱,很大一碗,老板真实在。剩下的钱,就用来买小人书。

那时的人们卖东西基本上都不怎么吆喝,也没有现在的“电喇叭”,只静静地等着买家上门,或者小声地与身边的乡亲唠着家常,买东西的也从来不讨价还价,斤斤计较。

最隆重的还是赶年场,毕竟这是一年之中最后一次赶场了,也就成为最火爆的一次。

每年的年场,家家户户齐出动,来自村村寨寨的老少爷、大姑娘、小媳妇,全部涌到乡镇集市上购买年货,商贩们也会在这一天云集到场上出售各种年货,吃的、穿的、用的一应俱全。赶一个年场,每家都是空手出门,满载而归。

小孩子们最盼望赶年场,因为这一天大人总会给他们买新衣服或小玩具。

当然,各种小吃更是少不了,其中最受欢迎是爆米花。

爆包谷花、米花的商贩身边总是围满了小孩,而他基本上都是一脸漆黑,像个非洲黑人。他不紧不慢,熟练地一边烧火摇罐,一边呵斥小孩走远点,然后拿个大蛇皮口袋罩在爆米花机上,大家就捂上耳朵远远看着。随着“砰”的一声炸响,飘起一股青烟,白花花的爆米花便大功告成,令人垂涎三尺!

市场是每一个人的聚会场,赶场就是交流感情。年轻的未婚男女把赶年场视为邂逅爱情的机会,他们穿上干净时髦的衣服,在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老年人则是辛劳了一年到街上会会老友,天南海北的谈论一番一年来的见闻和家长里短。

当该见的人见面了、该备的年货备齐后,集市上的人流不知不觉少了、年场也悄无声息散了,人们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山路十八弯,等待来年赶第一个新年场......

当前,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赶场的集会,这种传统习俗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值得庆幸的是,我的家乡赶场习俗还在延续,或许没有原来那样红火了,却依然散发着乡土的味道。

赶场,小孩赶热闹、大人赶生活;童年是向往、老来是情怀。这一生生不息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记忆、一种乡愁、一种怀念,更是一段历史的印记、一段鲜活的经历、一段难忘的时光!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