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农历三月三,为何要吃地菜煮鸡蛋?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3-26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每当进入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的三月,总会情不自禁地哼起这首童年的歌谣。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又是一年三月三,一大早就唱着欢快的歌,开启了新的一天!

三月三,一个平平常常、简简单单的日子,为什么会那么兴高采烈呢?其实,平常不平凡,简单不简约,这一天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最为典型。

在古代,这一天是“踏歌节”,青年男女会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又因是王母娘娘、轩辕皇帝的诞辰日,古称“上巳节”,人们通常会借此拜祖先、祭神灵。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都十分重视这个节日,现在还作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法定传统公众假日 ,该自治区内全体公民放假2天。

在三月三传统节日里,有一个非常有趣而颇有讲究的风俗,那就是在很多地区的农村,都流行在这一天要吃煮鸡蛋。不但要吃煮鸡蛋,而且还要采摘地菜,配上红枣、大姜等煮鸡蛋。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由来呢?

地菜也就是“荠菜”,是一种长得翠绿翠绿的,有白白的根须,开着星星点点的小白花的野生植物。据《本草纲目》记载:佛家常以荠菜作挑灯杖,据说夏日可驱除蚊虫,故荠菜又名护生草。

这种野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虽然习以为常,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既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

农村有句谚语:“三月三,棉衣脱在担头担”。意思是说,阳春三月天气回暖,不再需要穿厚衣服了。不过,这个时节天气依然是冷暖不定,而且极其引发瘟情,也会让人昏昏欲睡、浑身乏力。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类也是一样,刚从漫长的冬季熬过来之后,需要进行营养的补充和内在的调理,而荠菜就具有这样的用途。

用荠菜、红枣、大姜等煮鸡蛋,鸡蛋也能够吸收这些养分,加上鸡蛋原本就是营养成分极高的蛋类食品,在三月三吃了之后,益处自然是多多。

之所以要在三月三吃鸡蛋,在民间还有很多的神奇传说和美丽故事。

相传,在古时候,春季的二月底和三月初,人们因为天气变化无常、气温冷暖不定,风吹雨打,常会形成感染一种头痛病。

有一年的三月初三,神农远游经过云梦泽(今孝感),看到乡民们头疼难耐,他便找来了鸡蛋和地菜煮给人们食用。当人们吃了地菜煮鸡蛋之后,头脑不痛、腿脚灵便,顿时精神气爽了。所以,“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到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只见老者患有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

此事传开来,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热潮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

而又因为地菜谐音“聚财”,人们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它身上,认为地菜煮鸡蛋既能沾一点财气,又能防病健身。于是,老百姓根据民间传说,在三月初三这一天,当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便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祈愿既可交发财运,又能身体健康。

地菜煮鸡蛋不只是吃鸡蛋,更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向往。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科学根据,荠菜煮鸡蛋,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占据了一块情怀之地......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