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习俗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苗乡远去的爱情驿站——茶棚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3-26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苗族是一个散布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古老的少数民族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因各个地区的苗族所处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从而形成各自独具魅力的风俗习惯。湖南靖州自治县苗族“坐茶棚”的奇特风俗在全球就仅此一家、绝无分店。

曾经在靖州的苗族聚居区个苗族村寨附近都有一个专供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场所因开展活动之际都会在此煮油茶吃,故而叫做茶棚又因是自由恋爱的平台,所以俗称“花园”。

这个对歌交流、谈情说爱的“风月场”,俨然就是各个苗寨里最别具一格的一道“风情线”。

茶棚,是由寨里未婚姑娘(或其兄弟帮助)用竹木在周围搭起的简易棚子。一般用两高两低四根柱子支撑上盖杉木皮四壁夹以木板或杉木皮大则二十多平方米小则四、五平方米。

每逢农历“戊日”苗族人基本上都要主动停下农活而休息,就像现在上班一族的周末一样。这时,外寨外姓的小伙子就开始梳妆打扮,变得头面一新三五成群相约,跋山涉水来到茶棚边亮开歌喉通知姑娘自己的到来姑娘们则佩戴银饰腰系丝织花带手挽手,唱着应和的山歌前来迎接。

在茶棚里男女各坐一边谈笑风生或一唱一合互相对答打情骂俏互相戏谑。

其间由姑娘招待小伙子吃饭或喝油茶这样直到天黑。天黑后小伙子们或投宿亲朋或被热情的姑娘邀到家里礼遇有加。

姑娘与小伙子之间大多只是一般的交往关系只有情投意合者才会成为对方的“客”即朋友。这种朋友关系也并不一定包含着恋爱关系但是姑娘和小伙子往往要从自己最满意的“客”中选择一人托付终身喜结良缘

这一有趣的社交活动,就叫做“坐茶棚”。

我之前曾多次在文章中提及坐茶棚。今天,之所以再次重提这个话题,是因为坐茶棚越来越模糊,只留下一段尘封的记忆了,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后人能够记住那段难忘岁月、喜欢自己的民族文化,并力所能及地发扬光大下去!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和封闭的世外桃源坐茶棚是苗族青年男女们相识相爱的主要方式是学唱苗族歌鼟比拼才华和智慧重要手段更是历练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过程。

宋代大文豪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记载:“辰、沅、靖州蛮,男女未婚娶者,聚而踏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一家女不吃两家茶’之谚”。

这里记载的就是靖州锹里地区一带苗族同胞坐茶棚的习俗。同时,在《锹里地理歌》中“古一古二吃牯脏,三十三锹开茶棚”之说。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

由此可见,坐茶棚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

以前的坐茶棚,主要的活动是唱苗族歌鼟。茶棚是苗族同胞以歌会友眉目传情的场所,因此,学唱“茶棚歌”是苗族婚恋习俗中的必然环节。从实践中来看,茶棚歌数量也是最多,占了整个歌鼟词库的绝大部分。

青年男女进入茶棚后,各坐一方,一唱一答,形式有唱有和,韵律有起有落,节奏有舒有缓。甚至有木叶伴奏,歌声悠扬,曲律典雅这里往往成为歌的世界、笑的海洋,人们热热闹闹、开开心心。

一般情况下,是男方先开腔:“将脚进园同凳坐,跟良坐起讲思量。同坐花园歌好唱,不知娇心同不同。”

女方也不推辞,立马就回应:“来到花园同唱歌,歌是好唱话好谈。我俩都是十八伴,心也同来意也同。”

歌声嘹亮,回落山野;笑声爽朗,回荡村旁。歌声、笑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逗引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纷纷闻讯而来,他们驻足聆听,欣赏议论茶棚对歌达到高潮时,观众常把茶棚围得水泄不通。

此情此景,老少三班各有所得,各有所思,其乐融融勾起了多少中老年人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无限回味;了无数年轻人的悉心学习和精心模仿;吸引着大批少男少女们跃跃欲试、憧憬未来,巴不得自己明天就长大,青春就到来......

哪个少女不多情,哪个少男不怀春。经初次邂逅,互相比唱了《初相会》《聪明歌》等歌曲后,男女之间便互生了好感,加深了印象。

心有所属的后生或姑娘,如果适逢农忙季节,便约定在下个“戊日”再约会见倘若农闲,可以提前重逢这时,所唱的歌鼟变为《新的伴》《初恋歌》《深情歌》《定情成双歌》等内容了。

坐茶棚不仅使青年男女学会了唱歌和编歌,很多人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在坐茶棚中渐生爱意,建立感情,互赠信物后,由小伙子禀报爹娘,请媒人到姑娘家提亲,继而明媒正娶成就姻缘

男女之间虽然情投意合了但还不能马上结婚,男方必须要给女方贺拜众多的节日

首先是立夏节。这是苗家女子的传统节日,后生们一般每人备猪肉四斤,集体请歌师一到二人,一同去拜节。歌师的职责是临场为青年们提供歌词,他们都是山寨的“秀才”“文化人”,有的尽管没读书,可是肚里有货能说会道

夜幕遮蔽苗岭的时候,后生们和歌师一道出发。当来到姑娘们的寨子边时,先由歌师述歌词,后生们唱两首,向寨子里发出“联络信号”。

这次会面的地点不在茶棚,苗家姐妹早就提前借上一间宽大的空房作唱歌场地,并且准备好油茶、酒和盐巴。姑娘们听到后生们发出的信息后,便和歌师一同出寨迎接男方到所借房内。

双方入座,先喝油茶权当夜宵由男方的歌师先唱四首接着女方的歌师面授机宜,姑娘们回敬四首。如此一唱一和,往往通宵达旦。

东方泛白的时候,对歌暂停。后生们把带来的肉拿出一半,办好酒菜,男女对饮,边喝边唱边说边笑。酒毕,姑娘们又端出早饭来吃。饭后各自散去,剩下的那一半猪肉,则留给姑娘们拿回家吃。

接着是端午节后生们每人购买或亲手编织一只细篾竹篮,内盛青、红、蓝、绿、黄五色窄幅细布各一尺二寸,在农历五月的上半个月之内携到茶棚,送给女友。姑娘们则回赠粗布裤或者窄幅青汗巾一条,作为答谢。

农历七月十五,苗家后生每人买三到四包糖果糕点,带到茶棚送给姑娘,以酬谢半年来到此不断打扰之情。姑娘们不还礼。

八月中秋,后生们还要买月饼两斤,白毛巾一条相送至姑娘的茶棚。

最后是年礼正月初三,后生们各人准备糖果半斤宽幅青布或者蓝布数尺、花布鞋一双,用一只新竹篮装好。送礼的时候,到得寨前,一路鸣放鞭炮,大大方方进入茶棚,庆贺新年。

过年过年,不能寒碜。姑娘们这一天要办丰盛的荤菜,连酒一起端到茶棚招待后生们。女方在当天加赠青布或蓝布裤子一条。下午,酒尽各归。

茶棚,曾是苗乡的爱情驿站,留下了多少佳话通过坐茶棚,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

然而,随着“文革”把茶棚作为“四旧”来破除,加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学习传承苗族歌鼟借助坐茶棚私定终身的传统载体逐渐消失苗族歌鼟中的许多“情歌”“古歌”“花歌”等也因此销声匿迹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是非成败转头空,坐茶棚成为历史的传说和记忆令人惋惜和担忧

每一个人都有怀旧情怀,对那些美好的过往总是常常想起、念念不忘。近年来,一些旧人旧事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许多人在津津乐道中乐此不疲。

基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认识,这些年靖州县对苗族歌鼟这个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保护、传承和推介力度,让这一“国宝”红遍全国,甚至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演出。

民间更是求之不得、积极响应,于是应运而生了新的“茶棚”——依托互联网在各类交流群里学歌对歌,喜欢歌鼟的人越来越多,那种久违的场面又回来了!

有仪式感才有获得感。但是,在手机上唱歌,终究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能尽兴总感觉缺少了一些东西。坐茶棚活动在整个苗族歌鼟中起到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所以藕团乡老里村抓住时机,率先复了第一个茶棚这是靖州苗族、锹里地区能够载入史册的一件大事!

据当地媒体报道,2011年7月21日,是农历大戊之日。老里苗寨在时隔半个世纪之后再立茶棚,并迎来数百歌友对歌欢唱靖州十里八乡的苗族歌鼟爱好者兴奋不已,齐聚茶棚重温旧梦。

更有一些头脑活、有情怀、善经营的老板,化“危机”为商机,把茶棚建在了旅游区。2019年11月22日晚,排牙山下青龙界山庄旁,一座名为“唐人亭”新起的茶棚内,10余苗族男女穿新戴银,在此对唱苗族歌鼟,歌声悠扬婉转,娓娓动听,传遍了绿水青山。

据悉,靖州籍的优秀儿女石明灯、石光辉、唐英捐青龙界山庄景区修3茶棚从此,这里人声鼎沸,经常上演精彩的民俗活动。苗族歌鼟、侗琵琶此起彼伏,热情的苗家大嫂、侗家阿妹给游客们递上热气腾腾的油茶,文艺朋友挥斥方遒、挥毫泼墨……醉了山,醉了水,醉了游人,醉了旧时光!

物,不再是曾经的物,人,也不再是原来的人,事,还是男女之间的那个事——一份念旧的感觉依然如初!渐行渐远的苗乡茶棚,但愿从今以后能够蓬荜生辉,再上高楼!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