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 网站首页 | 姓氏新闻 | 吴氏历史 | 吴氏族谱 | 吴氏文化 | 吴氏人物 | 寻根问祖 | 寻根知识 | 姓氏书籍 | 吴氏分布 | 吴氏大统宗谱 | 吴氏世系 | 吴氏习俗 | 吴氏传说 |
首页 > 吴氏文化 > 吴氏文艺 ◇吴氏在线为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乡愁,是一碗盛夏爽爽的凉粉
作者:吴展团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8-5 收藏|留言|微博|交流|字体:

乡愁是什么?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体会。但许多游子却说,乡愁就是家乡的味道,最是那些风味独特的各类小吃经常抓挠!

有人说,这种味道是一壶老酒、一杯浓茶;也有人说,这种味道是一味麻辣,一抹香甜。

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和感受。因为这些年来,自己就接连地写了很多关于家乡美食美味的文章!

行过很多路,去过许多地方,也品尝过千滋百味。但是,对我来说,家乡最美的味道还是记忆中的那一份清凉,心里始终念念不忘的就是那一碗——凉粉。

凉粉,家乡的美味,夏天里的最爱。炎炎盛夏、汗流浃背,心烦气躁、精神不振。这时,如能来一碗凉粉,必将赶去一身的疲劳,那该是多么惬意、多么舒爽、多么幸福的事情!

于是,我们经常想象着,当在外奔波了一天,回到家里,从冰箱里拿出一碗凉粉来慢慢地、美美的降温解乏。那种冰凉滑爽的感觉,由咽喉徐徐滑入肠胃、融入心脾,继而浑身通透、精神倍爽。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种“望梅止渴”式的奢望罢了。但凡好吃的土特产都在民间、在村野,在大城市里往往难得一见凉粉的踪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思念这东西,总是很奇妙,当你心心念念时,它不经意就会出现在眼前,满足你的愿望。

前段时间,去溆浦县龙潭镇调研。早闻龙潭是千年古镇,历史非常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喜欢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于是,尽管高温酷暑,我们还是坚持中午之际到小镇上四处走走瞧瞧。

艳阳高照,火辣辣的,天气实在是热。开始时,我们还兴致勃勃,走了不大一会,便大汗淋漓、没精打采了。

正当我们进退两难,矛盾着要不要再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却看到了不远处有一个摊位撑着一把巨型遮阳伞,商贩有节奏地叫喊着——“卖凉粉啰!又沁(冷)又甜的凉粉!”

我们被吸引住了,立即迎上去,同行的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叫了一碗凉粉。

老板从桶里把果冻状的凉粉,盛在一个塑料小碗里,滑溜溜的,晶莹剔透,隔着凉粉可观碗底。再加入一点红糖水和白醋,颜色便多彩起来,味道也飘溢开来。

老板快速、熟练地调料、调味,一一递上来。我们急忙舀起一小勺品尝,入口浸润、入肚清爽,凉丝丝的、甜津津的,清香雅淡、爽快到家。

一碗下去,身子骨便轻飘飘了,全身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舒服和愉悦,真是沁人心脾、清爽怡人!顿时,浑身就有了力气,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在小镇上闲逛......

很久没有吃凉粉了,那些还是小时候的口福。时光匆匆,一晃多年,虽是农民出身,不少农活却不会做了,许多物件也叫不出名字了。现在,只觉得凉粉的味道很特别,解渴、提神、醒脑,究竟是怎样做成的,早已记忆模糊。

不过,依稀记得,做凉粉的原料是一种球状的果实,这是绝对不会错的!这种果果,在我们老家叫“凉粉球”,其他地方叫什么,是不是用这样的果实来做凉粉,就不得而知了。

每当夏天来临,总有一种念想,希望可以喝上一碗凉粉;也有一种困惑,“凉粉球”究竟叫什么,凉粉又该如何做。直到有一天,我才解除了疑虑,恍然大悟。

前个星期的周末,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去一位校友的乡下老家走走。其实地方并不远,就在城郊——鹤城区双村村。

以前,这里还不是市治所在地时,想必也曾是穷乡僻壤。今非昔比,早已旧貌换新颜,成为了美丽乡村的样板。

但是,农村毕竟是农村,那种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风貌,流传的风俗习惯,已经根深蒂固,村子里依然还保存着许多历史的遗风。

比如,每个村寨都会有古井镇寨、古树护村等不变的传统。

双村村里也有几株大树,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岿然不动,在炎炎夏日里为村民们遮阴盖阳。

走近树底抬头望,有不少藤藤蔓蔓缠绕着,上面一个个小球悬挂着,就像一个个黄绿色的小灯笼迎风摇曳,煞是可爱。

再仔细辨认,原来是多年未见的“凉粉球”!我便惊喜地问他们:“这是不是用来做凉粉的凉粉球?”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是。这个村的那位校友还滔滔不绝地回忆起来:“以前,这种果实在村里比比皆是。我们这里叫木馒头,也就是木莲。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就爬树采摘木馒头做凉粉,甜入心扉、爽透心底!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人做凉粉了......

校友津津乐道的回忆,又不无遗憾的伤感。这个时候,我才明白,老家叫的“凉粉球”学名原来是木莲!

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小时候的种种生活来,对凉粉都是啧啧称赞,回味无穷。

为了弄懂木莲和凉粉的相关知识,我接着去手机上问“度娘”。据百度介绍:木莲又叫薜荔,俗称凉粉果、木馒头、鬼馒头等,为桑科常绿攀援或匍匐灌木植物,含乳汁。

唐代柳宗元有诗:“惊风乱点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据《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木莲即薜荔,自江而南,皆曰木馒头。俗以其实中子浸汁为凉粉,以解暑。”

在《中草求原》中还有更详细的记载——木莲果有祛湿利尿、清热降火、解毒去暑的功效。木莲乳汁含橡胶成分、成熟果富含果胶,具有营养保健、美容等作用。

在双村村看到木莲果,让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家乡,记忆更多了些许乡愁的味道。

每一片浓密葱茏的枝蔓和每一个随风飘摇的木莲果,都深藏着对家乡的切切思念。 

在山区,常见木莲藤扎根在山墙、石桥之间,沿着粗壮的老树,郁郁葱葱地爬满了树枝,顽强地生存挂果。

我们村寨边,有几棵参天大树,总是牵牵扯扯、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木莲藤。进入夏季,就挂满木莲果。

木莲藤沿着树干爬满了树梢,实在挤不下了,便垂落下来,低到树脚。一串串木莲果随风招摇,像一个个没有响声的小铃铛,整棵树变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成为一道幽静的风景。

这个季节,就是采摘木莲果做凉粉的时候了。 

采摘木莲果先用几根长竹竿接在一起,竹竿的头上留有竹叉。来到树底下,看准藤蔓上的木莲果,竹叉用劲一扭,木莲果便应声而落。

可是,对于好动、顽皮的小孩,这样采摘木莲果虽简便,却不过瘾,显示不出能力。

许多时候,我们还会节外生枝、多此一举,费力地爬树采摘。一个个像敏捷的猴子一样,三下五除二就攀到了树梢,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个“野生馒头”。

有的木莲果连在藤上很紧很结实,轻而易举不能拿到。于是,用力挣脱,这时便流出了白色的乳汁,稠稠的、黏黏的沾住手不舒服。我们下意识地往衣服上一抹,身上就出现了这里一个白点,那里一个白点。

我们全然不顾衣服脏,自然少不了被大人骂几句,更苦了母亲洗衣服!

木莲果采摘回来后,就可以制作凉粉了。

把木莲果用刀对半剖开,里面便露出了排列整齐芝麻大小颗粒籽来,这样的颗粒籽呈玫瑰色,四周有一层海绵状的胞衣。用小调羹或竹筷轻轻地把里面的颗粒籽挖下,放在盆子里用水浸泡,这样能去除木莲果的涩味。

制作凉粉,关键在水质。我们村里有一座名山叫九龙山。所谓高山出好水,村口的溪边有一处冒出一眼甘甜的山泉,那口井是整个村里的宝贝,也是集中做凉粉的地方。

泉水从石岩缝中渗出,清澈见底,四季长流,终年不枯。那个年代,村庄周围山清水秀,大自然就是天然的空调,那口井就是奇妙的冰箱。

炎炎夏季,幽幽山寨,山泉变得冰冷无比。人们用竹瓢舀出井水,清净的水如珍珠般流入水壶中,继而水壶的四周便渗透出细密的水珠。用这样的泉水做的凉粉,格外纯净、好吃。

整个夏季,水井边是最热闹、最开心的地方。前来纳凉、喝水、取水,还有做凉粉的人络绎不绝。 

一般情况,凉粉都是大人做,看似简单,实则是一项技术活,只有他们才能掌握要领,似乎有独门绝技。

看着大人细致入微制作凉粉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只见他们站在清澈清凉的溪水里或井沿边,先用一块干净的白纱布做成小纱袋,然后把浸泡好的木莲果颗粒倒入纱袋中,将纱袋靠紧木桶中,便用双手左右上下使劲揉搓起来。

通过一番挤压,一袋烟不到,水桶里就会泛起白色的浆液来。随着揉搓加剧,浆液越来越稠,越来越浓。等纱袋里的汁水挤干了,再往纱袋里倒上泉水,反复不停的挤压,直至纱袋里的汁水淡了。

这时,将盆中乳白色的汁液充分搅拌均匀,看看火候已到,就用小碗把食用碱和着泉水调成液体状,缓缓地倒入水桶内,慢慢地便成了果冻状。

二十分钟过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揭开白纱布,只见满桶白晶晶、亮莹莹的凉粉呈现在眼前。它像冰块一样透明,看不见一丝杂质。

这样,纯手工纯天然制作,冰清玉润、一尘不染的凉粉就做好了。

吃凉粉的时候,可以任意添加自己喜欢的调料,喜欢薄荷的加薄荷,喜欢吃醋的加白醋。家庭好的,再撒上点白糖,放些酸梅汤、桂花糖、蜂蜜等,真正是要颜色有颜色,要形状有形状,要味道有味道。还没入口,早已咽了好几次口水!

如今,身居闹市打拼,对家乡的一切,全凭想象和回忆。特别在炎热的夏季,我总是时不时想起家乡蓝蓝的天、绿绿的山、习习的风、凉凉的水……

尤其是那久违了的凉粉,常在梦里凉丝丝、甜蜜蜜的溢出来,这才是属于离家游子记忆深处最熟悉、最正宗的——味道!



吴氏在线二维码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氏    责任编辑:吴氏在线  |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荆坪古村里的那些古树古井古建筑
    苗族汉子真奇怪,婚礼现场“讨花带”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棵最美古树
    有一类婚姻叫“倒插门”,有一种新郎叫
    宜宾吴文化研究会召开工作会
    有一种乡愁叫故乡的杨梅
    杨梅红了,我在想你
    迎丰公园,改变的是模样,不变的是情怀
    思情赋
    千锤百炼的味道——凤凰木锤酥
    漫游黔阳古城,“慢时光”里才有浪漫
    我们渐渐成为了故乡的客人
    神奇四月八,耕牛休息姑娘回家
    云照走出来的书画能手吴锡森
    行走在古城古镇古村
    走进大自然,享受静时光
    高脚马,童年的快乐神器
    始祖泰伯庚子清明祭
    美丽的家乡,童年的野菌
    张贴在村口的“请柬”
    “乔迁之喜”为何选择在三更半夜?
    有一种人情往来叫“随客”
    泰伯吴氏祖地宗亲总会(第四届)会员代表
    留言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打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留言
    内容:
    留言:(管理员审核后才能发布,只显示最新10条。)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