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 吴氏资料 | 寻根信息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武(新加坡)

IP:45.123.203.*
2019-9-25 15:12:45
《祐公碑记》之遗传基因DNA
《祐公碑记》之遗传基因DNA
       多次翻阅我家族谱,以及查证相关人物历史资料时,总有一丝遗憾情绪在心头,那就是祐公后裔的人丁似乎欠兴旺,一些名垂族谱的先辈,大多子孙不多,这就造成难以数代繁荣,形成大旺族的局面。笔者一直迷思,难道是遗传基因DNA在起作用?
       1. 我们尊称的吴氏始祖泰伯,本身无子,其弟仲雍生两子,成为吴氏传代始祖。泰伯2世、3世均有子二,4世有子四,但再看下去,从泰伯5世到17世,其中有九个世代只有子一,其余四个世代也只有子二。
       2. 长沙王吴芮,本身有子二,但其长沙国仅传了五代就因靖王吴著无子而被除国。
       3. 我们家族始祖、后唐进士、衢州刺史吴祐公,本身也无子,其弟兵部尚书吴禄公为传代始祖。
      在早期版本的浙江省江山县地方志中,提到祐公,有文字记录说子孙稀少。
      就拿我这脉来说,祐公的10世孙益庵公(公元1304年,元朝甲辰科举人,官至通判)无嗣,抱养同族秀友公次子为子,取名雲翁(后中解元)。从雲翁公至我曾祖父,期间多代出现单传。虽然我曾祖父兄弟四人,但传承至今日,老大男性已四代单传。老二只传了两代。我家属老三后裔,我祖父、父亲均男性单传,我虽兄弟二人,但弟中年英逝,有女无子,而我有三女一子,算是传承了下来。老四,男性也只传了两代。
       有时我想,的确是强大的遗传基因DNA传承给了我们聪明才智,但同时是否也左右了子孙后代的男性数量。这一影响是否可以通过婚配人丁兴旺的女性来加以改善。
       为传承祐公血脉,我本人是付出极大代价的,我也将告诫我的子孙,把祐公的血脉传承下去,是我们祐公后裔的历史使命,这比什么都重要。

                吴武  (于新加坡)
                 2019年9月25日
吴家人: (2019-10-23 11:21:37) IP:120.15.218.*
Re:建议你看下这个资料

建议你看下这个资料《延续香火的理想与普遍绝嗣的现实——基于家谱的人口数据》
吴武: (2019-10-26 13:47:09) IP:116.7.169.*
Re:

谢谢,已经看了您推荐的文章。
吴家人: (2019-11-10 20:43:13)
(给版主的悄悄话...)

(给版主的悄悄话...)
老朱: (2023-10-21 20:43:36)
(给版主的悄悄话...)

(给版主的悄悄话...)
吴武

IP:183.219.17.*
2023-7-20 17:53:06
《祐公碑记》之吴瑊
《祐公碑记》之吴瑊

吴瑊是北宋时期常山桐门吴氏的六进士之一,据乾隆《浙江通志》载,庆历六年丙戌(1046年)贾黯榜进士有王介,常山人。与王介同年中进士的还有刘敞、刘颁兄弟和常山同乡吴瑊等。《常山县志》、《衢州府志》也记载:进士吴瑊,常山人。另外,龚延明、祖慧编著的《宋代登科总录》也收录了相关记载。
网上有信息显示,黄州青陂吴氏宗谱以(宋)吴瑊为始祖,但没有进一步资料佐证他与常山吴瑊有何关联。黄州也是苏东坡曾经被贬至为官的地方。北宋末南宋初那段时期,朝廷上层的治国路线和人事之争非常激烈,甚至是你死我活。不同派系的人为相,另一派系的不少朝官就可能因人或事而被杀、被贬。常山吴瑊在家谱资料中未见片言只语,笔者心疑是否也是涉及到什么事件,而不便记载。
    宋高宗赵构的皇后吴氏,武艺胆略双全。一生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含太后)长达五十五年,是历史上在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是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曾祖母级别的太皇太后。她在绍兴十三年(1143年)册封为皇后,追封三代,亲属由于吴皇后而为官者三十五人。据吴太皇太后寿诞封赏名单上记载:侄吴瑊,方分郡符(即郡守,笔者注),序进一秩。笔者认为,除非是追封,否则该吴瑊只是与常山吴瑊同名同姓而已,因为时间年代对不上。
吴 武,作于2023年7月20日
管理员: (2023-7-21 11:29:31) IP:111.121.251.*
吴武,你的联系方式,如微信号是多少?

如何联系你。吴武。谢谢你一直来上传资料到本网。
吴武

IP:114.104.158.*
2023-6-14 17:52:34
《祐公碑记》之上吴舍人书
《祐公碑记》之上吴舍人书

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李觏,自幼聪颖好学,像其他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干一番事业。但是,他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却一再受挫,未能如愿。宋康定二年/庆历元年(即1041年) 李觏应茂才异等科,入京有旨召试。这次他还同时给吴肃、王尧臣、富弼、刘敞四位朝中大臣以及郡守慎釴等上书,希望得到他们的垂询。其中给吴肃的书信内容如下:
【上吴舍人书】
舍人执事:觏家江南,结发学问读古人之书,窃慕其所为而不可得见,将求今人之似古者,而宗之蚤瞻暮望,唯恐弗获天圣中,闻执事以进士举为太常第一,词章卓异,风动远迩。腐儒老生骨醉心死时,则见执事之才,其后数年天子脩先帝故事亲策贤良,而执事袖然为举,首推考经术以戴翼世务,疑亡阙补言到圣处时则,见执事之识。(以下省略,标点为笔者所加。)
舍人,宋代对显贵子弟的俗称。执事,指主管其事的官员,也是对对方的敬称。从该书信中笔者获知,吴肃在宋天圣(1023-1032年)中,以进士举为太常第一。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位列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主要掌建邦之天地、神只、人鬼之礼,吉凶宾军嘉礼以及玉帛钟鼓等威文物的官员。
李觏仰暮吴肃诗词文章卓越优异,杰出出众,远近闻名。在宋仁宗亲策贤良时期,吴肃才能超出同辈,首推考经术以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见识到了吴肃是一位既能为帝王找出缺失而出谋划策,同时又能顺应时势变化的人。
吴肃公的文才文采也体现在了他撰写的《祐公碑记》中。他是北宋时期衢州常山桐门吴氏六进士之一(其他五位是:吴瑊、吴涛、吴亮、吴明、吴沆。笔者注)。
另据《今日常山》“宋代常山十族竞秀”一文报载,“吴祐在常后裔北宋时出了六位进士。南宋初,桐门吴氏后裔因几人惨遭朝廷误杀而消声灭迹,以致其家族南宋时的进士情况无以得知”。(读到此处,笔者情不自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为先祖们的不幸遭遇感到万分的痛惜。也希望有进一步的史料弄清楚先祖们蒙冤的原因和细节。)
           吴武,作于2023年6月14日
吴满勇

作者QQ:761676367 IP:58.246.42.*
2013-4-9 11:07:41
吴氏
我是吴氏20氏,是来自苏州阊《昌》门一代,后来随牵到新四军诞生地盐城的,在那里我们有庞大的吴氏群体。欢迎吴氏族人钱来寻根。
吴蘩: (2013-4-10 22:12:00) 作者QQ:1289419518 IP:113.106.19.*
Re:

请帮我联系吴明强宗亲,关于我寻根问祖的事情,谢谢宗亲!
吴明强: (2023-6-5 17:34:17) 作者QQ:1020931816 IP:183.224.124.*
请联系我



我是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扎西镇江西湾的吴明强,2012年发过寻根帖子,后我没有注意到你发帖,直到今天我才注意到,如见帖请一定电话联系我,我的电话13887045269.
吴武

IP:114.104.158.*
2023-5-25 15:45:56
《祐公碑记》之吴臻
《祐公碑记》之吴臻

与梅晓臣齐名,有“苏梅”之称的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在其《修梓山寺殿记》中写道:“军教练使吴臻,家故饶财(指家中多财,资财富足。笔者注),心且喜事,由景祐中始谋营建。”
按本族家谱记载,吴臻是吴肃的侄子,也就是吴祐的第五世孙。
另据《李觏年谱新编》、宋.魏峙《李直讲年谱》记载:李觏,
康定二年,庆历元年(1041年)三十三岁,
作《建昌军集宾亭记》、《重修麻姑殿记》、《麻姑山重修三清殿记》、《修梓山寺殿记》。
上吴肃、王尧臣、富弼、刘敞四位朝中大臣以及郡守慎釴(读yi,金字旁,右边弋字。笔者注)等书。
笔者查证,其中:
王尧臣,北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天圣五年(1027年)状元及第,官至枢密副使,拜参知政事,位列执政。
富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茂才异等科中举,入仕。庆历二年(1042年),奉命出使辽国,以增加岁币为条件,据理力争,拒绝割地要求,并陈和战之利害。回朝后任枢密副使,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
刘敞,北宋学者,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庆历六年(1046年)与弟刘攽(读ban,分字旁,右边反文,古时同“颁”。笔者注)同科进士,入仕。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学识渊博。
慎釴,殿中丞、知建昌军知事、三司户部判官。
从李觏年谱内容看,在1041年,吴肃的官位并不低,且可能与范仲淹同朝为官,并有交集。这段史料帮助佐证了范仲淹给本族始祖吴祐公题像赞的可靠性,以及为何使用了崇敬的字眼“仰”,只可惜没有更详细的记载,同时也没有吴臻公的其他史料。
另外,【南城名人】“思想家李觏的诞生奇缘与艰辛求学之路”一文中,写道:“庆历元年(1041年),李觏33岁,建昌军推举他入京,应茂才异等科。李觏来到了京城开封。他一到京城就向当时已身居朝廷的年青京官吴肃、王尧臣、富弼、刘敞各修书一封,言明自己这次赴京是从州郡之举,乞钱为食,陆走三千里,既贫且病的一介草民。并带来《策论》五十篇、《平土书》、《明堂定制图》并序,以章圣人大法,绳先儒之误,希望得到他们的垂询。”从这段史料中,可知吴肃公一直在京城开封为官,弄清了为何除本族家谱有记载以外,《衢州府志》和《常山县志》等地方志缺少其相关记录。在京为官的其他先祖们缺少史记,情况可能类似,他们因为先祖吴祐公退休后居衢州常山,而籍贯归属常山,但实际上自身家居并不在常山。

吴 武,作于2023年5月25日
吴武

IP:36.161.181.*
2023-5-20 22:53:15
《祐公碑记》之吴明
《祐公碑记》之吴明
吴明、吴亮为北宋时期常山桐门吴氏六进士的其中两位,且是兄弟同榜及第。据《衢州府志》、《常山县志》记载元丰二年(1079年)时彦榜(进士):吴明,亮(即吴亮,笔者注)兄,枢密院同佥。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元丰二年己未(1079年)时彦榜(进士),吴明,常山人,佥书。另外,龚延明、祖慧编著的《宋代登科总录》也收录:吴明,衢州常山县人,元丰二年登进士第,仕至签书判官厅公事。
枢密院在北宋掌握军事,负责管理军籍、武官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布置及作战计划等。相关官员有枢密使、枢密副使、同知院事、佥书院事、同佥院事。佥书为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书”本为“署”,因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作“书”。
签书判官厅公事,北宋官名,太平兴国四年(979) 始于诸州府置,以京官充任,领判官之职,助理郡政。
另据族谱记载,(吴)亮同兵部尚书(吴)隐之弟兄迁(桐门)寺于南赤山下,塑(吴)祐像,改名福田寺,等等。目前发现的资料,只记载吴亮公的兄为吴明公,所以,笔者认为以上的“隐之”应该是吴明公的字或号。再者“兵部尚书”的名衔,可能是世袭于吴禄公(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授兵部尚书),因此,除族谱外其他史料均未记载其为兵部尚书。据此,笔者也认为吴明公很可能是兵部尚书吴禄公的嫡系长房长孙。
笔者从现有史料进行年代上分析和推断:吴祐公比传世始祖吴禄公年长10到15岁。吴禄公长子茂高公(族谱有载)生于913或915年,谨公(可能是禄公次子)比茂高公小5岁左右,而族谱有列的禄公第三和第四子暂无史料记载。吴涛、吴溉、吴沆为吴祐/吴禄公六世孙;吴明、吴亮、吴昉、吴晛为七世孙。另外族谱记载茂高公子仁遇公,仁遇公子德公、肃公等五子,肃公为《祐公碑记》的撰文者。至此,目前暂缺第五世孙的史料记载。

          吴 武,作于2023年5月12日
吴定刚

2013-12-8 11:01:17
广东祖籍吴氏宗亲在四川相聚
    2013年12月3日,艳阳高照,具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石雕艺术群的德阳石刻公园里,广东祖籍吴氏宗亲吴裕坤与入川中江纸钱埡的吴氏裔孙在园内银杏树下相聚。品茗畅叙200多年弟兄分离的别离之情,双方的心情就象寒冬的阳光透过橘黄色的银杏叶片撒在人们身上一样暖融融的。
    270多年前,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长乐县(今五华县)吴氏祖宗宏业公的三个儿子洪周、云周、泮周之中的长子洪周、次子云周,于清朝乾隆年间从广东徒步入川,三子泮周留守原籍。云周之子盛英公乾隆39年农历正月从广东徒步起程,历经千山万水,至农历四月步入四川中江县大西门外纸钱埡(今中广路约5公里)安身,至今繁衍十一代。
    2000年,我开始续书《四川中江吴氏族谱》,2007年族谱付梓发行。因手抄祖谱祖籍地不详,于是漫长的寻祖之路开始。几年的努力无果,于是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媒介之便,於2013年3月29日我在“世界吴氏宗亲联合网—吴氏在线”上撰文《吴氏少东裔孙入川溯考》。第二天在该网就得到网名“一口天”的反馈文章《吴氏承泽公及其裔孙小记》明示;承泽公为广东五华县周潭河树江一世祖。四川中江吴氏祖谱记承泽公也是我们的原籍祖先,说明广东五华县周潭河树江吴氏与我们同宗同脉。失散200多年的祖籍地弟兄终于在网上联系上了。
    祖地兄弟吴裕坤兄2013年11月底回川探亲,12月3日绕道德阳中江与洪周、云周二位兄长之裔孙相见。我陪同裕坤兄参观了不乏中江石雕艺人杰作的德阳石刻艺术墙,裕坤兄对石刻艺术赞叹不已。4日一早驱车到中江县纸钱埡,在入川始祖洪周公坟前拜祭,乾隆44年洪周公辞世,安葬时的墓碑历经200多年的风霜雨雪侵蚀,至今字迹清晰完整,裕坤兄观察地形后称道墓地是块风水宝地。紧接着又驱车到中江县辑庆镇联丰村拜祭了盛英公之孙秀达公,墓地保存之完好,碑刻三代历历在目,深得裕坤兄仰慕。
    四川中江县洪周、云周之吴氏裔孙热情接待了来自祖籍地的宗亲客人,并和裕坤兄进行了亲切交谈,互相交流十分融洽。

                         吴氏裔孙定刚於四川中江
                           二O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吴欧业: (2023-2-2 9:51:15) IP:119.4.174.*
Re:我成都南门

你联系方式,我是承德公后人。请加我cdwdz666,我在成都
吴让宗: (2023-5-13 11:26:19) 作者QQ:178482942 IP:223.73.25.*
五华吴氏承泽公支派

我看了你写的关于五华始祖承泽公后裔利洋派系记载,名字、世辈都十分混乱和我们的族谱不一样。你是依据族谱的吗?
吴武

IP:114.104.158.*
2023-5-12 14:44:25
《祐公碑记》之吴明
《祐公碑记》之吴明

吴明、吴亮为北宋时期常山桐门吴氏六进士的其中两位,且是兄弟同榜及第。据《衢州府志》、《常山县志》记载元丰二年(1079年)时彦榜(进士):吴明,亮(即吴亮,笔者注)兄,枢密院同佥。雍正《浙江通志》记载:元丰二年己未(1079年)时彦榜(进士),吴明,常山人,佥书。另外,龚延明、祖慧编著的《宋代登科总录》也收录:吴明,衢州常山县人,元丰二年登进士第,仕至签书判官厅公事。
枢密院在北宋掌握军事,负责管理军籍、武官升迁调转、军事机密、边防布置及作战计划等。相关官员有枢密使、枢密副使、同知院事、佥书院事、同佥院事。佥书为枢密使的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书”本为“署”,因避宋英宗赵曙讳,改作“书”。
签书判官厅公事,北宋官名,太平兴国四年(979) 始于诸州府置,以京官充任,领判官之职,助理郡政。
另据族谱记载,(吴)亮同兵部尚书(吴)隐之弟兄迁(桐门)寺于南赤山下,塑(吴)祐像,改名福田寺,等等。目前发现的资料,只记载吴亮公的兄为吴明公,所以,笔者认为以上的“隐之”应该是吴明公的字或号。再者“兵部尚书”的名衔,可能是世袭于吴禄公(开宝元年,即公元968年,授兵部尚书),因此,除族谱外其他史料均未记载其为兵部尚书。据此,笔者也认为吴明公很可能是兵部尚书吴禄公的嫡系长房长孙。
笔者从现有史料进行年代上分析和推断:吴祐公比传世始祖吴禄公年长10到15岁。吴禄公长子茂高公(族谱有载)生于913或915年,谨公(可能是禄公次子)比茂高公小5岁左右,而族谱有列的禄公第三和第四子暂无史料记载。吴涛、吴溉、吴沆为吴祐/吴禄公六世孙;吴明、吴亮、吴昉、吴晛为七世孙。另外族谱记载茂高公子仁遇公,仁遇公子德公、肃公等四子,肃公为《祐公碑记》的撰文者。至此,目前暂缺第五世孙的史料记载。

             吴 武,作于2023年5月12日
吴武

IP:114.104.158.*
2023-5-9 17:13:30
《祐公碑记》之吴涛
《祐公碑记》之吴涛

吴涛是北宋时期常山桐门吴氏的六进士之一,据《常山县志》、弘治《衢州府志》、雍正《浙江通志》记载:皇祐元年(1049年)冯京榜进士,吴涛,常山人,仕至太常寺卿,正议大夫,赐紫金鱼袋。另外,龚延明、祖慧编著的《宋代登科总录》也收录了相关记载。
出身豪族的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谢安,尽心王室、竭力辅政,淝水之战更是名震天下。谢安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名士风流的门阀政治时代,因此被后世文人、官宦崇敬,其墓迁葬长兴县后,被多次修缮。《永乐大典》卷二二八一,以及清嘉庆十年《长兴县志》记载:治平四年(1067年),长兴知县吴涛重修谢太傅(即谢安,笔者注)庙,并撰文立《重修太傅庙碑》。从年代上看,笔者推测该知县即为常山桐门人吴涛。
宋代另一位有记载的吴涛,是宋高宗绍兴时期(南宋,笔者注)文人,江西崇仁人。全宋诗收录了他的四首诗,其中广为流传的为如下《绝句》诗:
游子春衫已试单,
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
又作东风十日寒。

吴 武,作于2023年5月8日
吴武

IP:183.219.18.*
2023-5-5 0:55:53
《祐公碑记》之常山桐门福田寺补记 (最终版)
您好:非常抱歉,经仔细检查后发现"《祐公碑记》之常山桐门福田寺补记",有多处修改,经修正后,以下为最终版,请采用,非常感激。

《祐公碑记》之常山桐门福田寺补记
据新近阅读到的族/宗谱资料显示,明宗丁未年(公元947年) 七十多岁的吴祐由福州返回衢州后,向朝廷请求辞官御任。获准后吴祐居住在常山洞(/桐)门,建(桐门寺)/福田禅寺,并且,乐事山谷,搜捣奇幽,神与景合其体,靡靡然,视富贵若浮云。宗谱记载嗣立吴禄公的敕命:

天承运
皇帝敕曰:国家封秩厚典,荣宠恩渥,由来久矣。尔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吴禄,其先承尔兄吴祐拜武威军节度使,尔能宣力效忠克服臣职,皆尔兄遗志也。尔兄云耋赠如尔秩,尔躬应优锡,宜愈加恪恭辅,朕不逮毋荒。
特授浙衢分防青湖、峡口、仙霞等处总捕府,加五级记录(指俸禄,笔者注)七次邹(指七个驾御车马的吏役,笔者注)。(标点为笔者所加。)
另外,宗谱也记载了福田寺归属争议的诉讼起因和官府判决,如下:
为恩赏碑记,以系福田香火,延陵祀享案,据江、玉二邑吴氏等具呈词称切,寺场自清泰元年始祖名祐,经三衢守、金沙守、致银青荣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后居常西桐门,建桐门寺。该寺创(/修)建于淳化二年(991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经七世孙,任吏部郎中、进观文殿修撰、开封小尹、赐金鱼袋,登时彦榜(进士,笔者注),名亮(即吴亮,笔者注),同兵部尚书隐之(应该是指吴明,即吴亮之兄,时彦榜进士,枢密院同佥,笔者注。笔者也认为此兵部尚书可能为世袭赐赠,因此,吴明公很可能是兵部尚书吴禄公的嫡系长房长孙)兄弟迁寺于南赤山下,添塑祐公像,改名福田寺,捐近地、田、山、埂,招僧住持至国朝(即为清朝,笔者注)。立户见明迄今,沿传八百余年,无从异议。殊嘉庆庚申(1800年),寺边汪姓等误听游僧桂芳煽惑,令桂芳闯占,以致兴讼。叩宪沐批,常邑讯断,寺虽仍归吴氏,桂芳驱逐,然地隔窎远,人心叵测,现今府县不得不叩求大德,汪洋恩赏。碑记始终矜全,幽明感戴上叩,等情到府。据此查常邑桐门有寺,曰福田,创自宋代,历年千百,世为吴氏香火祭祀之所。
嘉庆五年(1800年)有异姓另僧住持婪管。该僧等控案经本分府檄饬,常邑查讯,旋据彭令讯断具详,该寺永归吴氏经管,住持也听自召。外姓不得搅越。批行如详,立案今据,呈请除行知常邑外准,即遵照勒碑以垂不朽,庶几光前裕后,永世勿替,诸生其勉旌毋怠。(标点为笔者所加。)
以上史料,明白无误且有力地证明了桐门寺/福田寺的历史和归属权,非常珍贵。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吴禄公信息,以及吴亮、吴明兄弟(《常山县志》、《衢州府志》等均有记载)为吴祐公后裔的佐证。

注:吴武,作于2023年5月5日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