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 吴氏资料 | 寻根信息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83.138.10.*
2016-6-7 14:54:50
莆田寻祖记
                         莆田寻祖记

人有祖族有源,此话一直流传,但是很多之人,只知祖不知源。查阅瑞安吴氏四十多支宗谱,只有少部分宗族支系完整,大部分宗族只有始迁祖谱源清楚,甚至部分宗族始迁祖是谁也无法考证。
瑞安吴氏凤林支派一世祖吴华公,字必诚,号易庵(1017—1089)是闽省莆田人。公于宋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癸未科进士,任御使递升礼部左侍郎。子:彦、字纯脩(1049—1116)。宋神宗元丰元年壬戌科(公元1082年)进士。任凤阳府正堂,升江西转运使。孙:德辉、德耀、德荣。均庠生。及其曾孙森、林、景、晃、朂、斐、旻、长、永九人,也多是国学生郡生。
吴华公第七世孙:克建、克宣徙迁瑞邑三都沈岙(现属瓯海),为沈岙肇基祖;克成公由昆阳移居瑞邑四十六都广化乡梅花里等地。
吴华公第十三世裔孙、荃公依祖母与母林氏弃家挟孤而隐于山中,艰险备尝因潜移东山凤林桥姑祖母聂家寡居,为东皋凤林肇基祖。
吴华公第十七世裔孙:伯仁、伯龙承居东山凤林桥;伯云、名昙,分居岱石(汀田)金岙;伯雨、名睗,分居姑溪(高楼)吴界山。
吴华公第卄世裔孙,良恭公,克宣公支系,迁居塘下石岗霞林。
吴华公第卄一世裔孙,文宇、讳君泰、行周子,后裔东山长巷支宗。
吴华公第卄三世裔孙,建玉、字廷壁,克宣公支系,迁居瑞邑二都梓岙上金(现属瓯海)。后裔分居塘下后董(后宕)。
吴华公第卄三世裔孙,建敬、讳世恭、号敬菴,系沈岙宗支良鲲公后裔黎明居瑞城硐桥头。
吴华公第卄四世裔孙,鸣其、讳其五、字进奇迁上望横塘头(北隅)。
吴华公第卄六世裔孙:大嶽、字焕银、号岳山,长巷三房元德支系,现居郡城温州準门永宁巷司桥边;大孝、讳昌寿、号坭山,元德支系,移居瑞安白岩桥上岸街;大瀚、字阿吉,系伯仁宗支寿川之子,移居瑞安大较场高坛头;
吴华公第卄七世裔孙,振茹、字连松,系金岙三房伯云公第十代裔孙,迁瑞邑白门泊岙。
吴华公第卄八世裔孙:家雨、字士雨,系伯仁宗支全绪之子,移居瑞城东门外张郎桥;家森、字焕甲,伯仁宗支兆梓之子,移居莘塍南镇桥;家熙、字叢,长巷三房元德支系,迁居瑞安第二巷(后裔失考)。
排   行
(华公第卄世起)
良周履建鸣  作大振家聲  顺时应挺秀  永世宝元贞

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年已90岁高龄,是“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发起人、又是金岙吴氏族长,他为华公祖源问题终日挂记在心。据《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居福建莆田,并且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后裔迁居平阳、移迁瑞安东山凤林等地。但《平阳吴氏通志》2009版记载:华公居福建长溪赤岸,系远公之孙、宝公之子,后裔迁居平阳镜川、麻步棋盘桥等地,再移居瑞安东山凤林等地。
为了证实瑞安凤林吴氏支系,2016年5月27日,“安吴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吴义者带领“研究会”发起人、金岙族长吴顺录前辈,《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研究会”副会长吴存益等,到福建莆田一带寻宗访祖。当天下午四点,同行四人至福建莆田城厢区月塘南街559号,莆田“吴氏文化研究会”委员会驻地,晚住荔城南大街旅馆,与“莆田吴会”吴剑锋会长联系,查访华公祖先下落,当晚与莆田吴新堂宗长联系。次日早上8时,到“莆田吴会”办公室,核对查阅双方宗谱和吴氏资料,华公系吴祭公第八代孙(祭公生烈,烈公生缘,缘公生羽,羽公生清,清公生坰,坰公生成,成公生华)。由吴新堂宗长带领至荔城区黄石镇重兴路祭公祠堂,众人尊拜祭公遗像及坟墓! 
据了解:吴祭公、字孝先、号道成、行十二,系中华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第七十代裔孙,唐末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县。生唐德宗贞元十年甲辰(公元82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21岁应举乡魁;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24岁再应漕举,授浙江主簿;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36岁任知工部屯田员外郎;唐僖宗乾符元年乙未(874)50岁拜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60岁避僭伪之乱奔难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后举家由建经侯官入莆,初居莆田县北隅灵岩山华严寺,后卜居莆田县黄石水南沈埔(后称钱坡)。秉承德孝家风,开拓进取,督导黎民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开沟挖渠,广种五谷,遍植林果,开发莆田南洋,使民得以生聚,其功不可没。又在黄石潜心办学,开设书院,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卓有贡献。享年83岁,葬鼓楼山下林严屋后坐甲向庚。原妣阮氏、次妣倪氏皆封一品夫人,生二子:侃、攒,俩夫人随二子居任所。三妣江州陈氏封恭人居莆田,葬耕坝坐乙向辛。陈恭人生子四:凤、嗣、烈、育。凤居漳浦承嗣,归固始善进乡看守祠墓。烈、育兄弟居莆田黄石水南钱坡。烈公次子史、第四子养,唐未迁居长溪。公之兄弟发、兴、瑞、良、斌与屯田公本人,合称开闽六祖。
祭公后裔人丁兴旺,宋朝中叶就分支十八房派,莆田黄石分衍58支,广东南雄六房分衍58支,成为福建、广东之望族。祭公后裔播迁福建、广东、浙江、台湾、广西、海南、港澳等地,外迁东南亚、欧美及世界各国。初步统计116支系,400多万人口,其中宝岛台湾就有50多万人。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宋、明二朝有状元吴淑告、吴潜,唐、宋、元、明、清有案可稽的进士有141人,堪称进士家族。当代各级为官者不计其数,著名的有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专家教授等高科技和富商人员数不胜数。
祭公坟墓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修。坐落于重兴寺南侧,系功德墓。今保持宋代形制,坐东向西,由龟背形坟堆和祭台等组成,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坟堆前立墓碑,圭首,高1.8米,宽1米,上刻朱熹笔迹“唐工部员外郎吴公墓”。前有五级墓埕(三合土地面),半月形莲池,周围树木苍翠,景致清幽,乃莆田一大胜境。相传该墓系螃蟹穴,风水好,子孙繁衍兴旺,且多偏居海边,令人羡慕不已。墓园有一口唐井,人称吴墓井,井水甘甜,久旱不干,供人饮用。是海内外吴氏后裔瞻仰、朝拜的重要场所,为涉台文物。
福建莆田省级“吴祭文物”保护单位法人代表、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黄石吴会”理事长吴国林介绍:祭公坟墓地穴称“台山”圣地(原称鼓楼山),当时大部分祭公后代坟墓都在此地。《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台山与合山只一字之别,困扰着吴顺录前辈半辈子精神情绪!经过体现证实,使“瑞安吴氏凤林支系”找到宗源,解脱90高龄的吴顺录前辈多年来的精神枷锁。又受到吴国林宗长与祖地宗亲们的热情招待,真实可喜可贺!
此次莆田寻祖之行,为莆、瑞两地吴氏今后的往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瑞安吴氏文化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六月  
吴庆斌

作者QQ:154804224 IP:113.13.121.*
2016-4-13 11:13:59
广东省郁南县宋桂镇车岗村七姓居吴君瑞后裔
                         2016年4月3日寻亲小记
    2016年清明前一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宗亲一行五人先行到郁南寻根,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后,终于在宋桂镇凤塘村大迳组找到七姓居后人吴忠达老人,并对照了吴氏族谱,最终确认我族人就是七姓居后人无疑,忠华老人及其家人热情接待我们一行 ,指正河背一带吴氏非七姓居后人,并介绍每年清明前一日进行祭拜,因为君瑞太公后人多数流离失所,目前凤塘村大迳屯,迳仔屯一带吴氏族人人数还是较少,粗略估计不到千人,历年有各地吴氏来到凤塘认亲,但对比族谱后都是失望而归。现在入岑吴氏不少于3000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希望岑溪从龙,一龙公后裔能来郁南宋桂认宗归宗,为将来维护七姓居文化古迹出一分力,光大吴氏宗亲影响力出一分力。
     附君瑞(字学山)公,明万历兴宁龙归洞分支,供各位宗亲参考。
    广西岑溪樟木六凡大练村吴氏 
      肇基祖(始祖):吴君瑞(七姓居吴氏始祖)
      原籍:广东惠州府兴宁市龙归垌
      迁移情况:始祖吴君瑞,国材之子,字学山,从道教,生于明世宗嘉靖24年乙巳(1545年),于明神宗万历6年(1578年)与其异性兄弟叶文隆、赵维富、朱宗圣、刘全振、余玉奎、黄志岳西迁至东安县罗旁坡(现广东郁南县宋桂镇车岗村),共建七姓居,12年后分家在凤塘一带定居,娶张、李、罗氏生五子:章(超东)、道(秀东)、迪(启东)、逊(让东)、逵(仰东)。卒后与李氏太婆合葬于郁南河口镇油麻坑牛绳塘村口岭岗。二世-吴章字超东,生于明神宗万历15年丁亥(1587年)娶朱氏生四子:从龙、贤龙、酉龙、近龙。朱氏太婆由从龙公带入岑溪,葬松木村云录冲。三世从龙公生于明毅宗崇祯3年庚午(1630年),于清康熙13年(1674年)与其堂兄一龙迁岑溪县上化乡(今岑城镇)松木村定居,一龙迁善村。从龙公娶赵氏生三子:贤超、贤章、贤文。从龙公卒后葬上水口白坟,赵氏太婆葬水口六笃山。
吴庆斌: (2016-6-3 17:28:07)
(给版主的悄悄话...)

(给版主的悄悄话...)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15.219.8.*
2016-6-3 10:14:37
瑞安吴氏归宗碑
                瑞安吴氏归宗碑

瑞安渤海郡吴氏支系,为了寻找先祖则茂公后裔。2016年5月27日,则茂公第卄五世裔孙、莘塍前埠吴义者,带领“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成员《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则茂公第卄三世裔孙、陶山沙洲吴存益公等,到闽之莆田、漳州一带寻宗问祖。第二天下午六点,同行四人至漳州市漳浦县金浦路,住富源宾馆查访则茂公后裔下落,当晚11点与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则茂公第二十二世裔孙)吴开云宗长联系。5月29日早上9时,在宾馆查阅宗族支系,双方核对无误,系同宗重源。
由长辈宗亲们的带领,到石榴镇崎溪村顶溪社吴氏“种德堂”。参观祠堂内匾额对联、祖先尊位画像及碑文,翻阅祖地世系资料与台湾宗谱。经过座谈与交流,清晰了祖地世系、迁徙、繁衍等情况,并受到祖地长辈宗亲们的热诚招待。感语:祠堂建筑显特色,祖绩地属明详编,宗情温暖至亲爱,思祖恋宗依难舍!
经核实证明,瑞安吴氏系则茂公次子重成后裔。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第二子纯洪公、字懋洪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子二:甫瑞、甫祥(则茂公第九世)。
    甫瑞公生子二:盛宇、盛化(瑞安高楼林山,平阳水头等地始迁祖);
    甫祥公生子五:肇祖、肇起、肇都、肇缉、肇熙(瑞安马屿五甲、苏山,瑞安陶山沙洲,瑞安莘塍前埠,泰顺,温州永强等地始迁祖)。
漳浦认祖归宗之行,为漳、瑞两地吴氏的今后来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两地宗亲建立深厚宗族感情,这充分体现“千年房族百年亲”的真谛!为瑞安吴氏史册增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则茂公第卄五世裔孙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六月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115.219.8.*
2016-6-2 9:49:23
福建漳州寻宗记
                                      福建漳州寻宗记

从泰伯公至十八世孙寿梦公,其他分支无记载。据《中华吴氏大统总谱》,寿梦公生子四:长诸樊、次余祭、三余昧、四季扎。季扎公第三子重道,生周景王四年庚申(公元前541年),随父居延陵(今江苏常州),为周敬王之名将。重道公、名霁、字子醮生子利坚,生周敬王九年庚寅(公元前511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也为周敬王名将。《五甲、苏山吴氏宗谱》、《沙洲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记载,季扎公生旸、零。而零公生利坚。
按《中华吴氏大统总谱》、《五甲、苏山吴氏宗谱》、《沙洲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等相关资料,吴沛为泰伯公第七十三世孙。沛公生子二:吴楷、吴模。楷公生炳,炳公生墉,墉公生铭,铭公生复,复公生仁,仁公生子二:伯兰、伯莲,伯莲公生子三:辉、奕、茂,奕公生简,简公生柏,柏公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十四郎公生岳,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泰伯公第八十六世)。而《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为祖公之子,岳公之孙,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
查《一脉相承的漳浦与台湾吴姓》资料:入漳吴姓始祖念二郎、名岳、字猥元、号石庵。原居汀州永定县,宋度宗咸淳年间,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吴养(浯漾)山(今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三子:长子则贤,守祖传衍海澄一带;次子则惠,分衍南靖一带;三子则茂,分衍漳浦县南浦乡粪箕湖,后再分衍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祖妣合葬在龙溪鳌仔林、号老婆缚脚(今南浦乡兴旺村),在山城村吴氏祠堂里,有一副对联:浯漾开基绵世泽,鳌林衍派振宗风。
阅《漳州吴姓开发台湾的故事》、《漳州平和吴江流后裔,寻吴氏本家和族谱》、《漳州吴姓各支系》、《吴岳(念二郎)世系资料》等等。则茂公,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公元1320年),居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生子二:种德、重成。《福建省彰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则茂公世系》记载,则茂公长子种德,号饮宾,至十三世孙苍天公(清乾隆年间)带领全家男女老少27口往台湾台北澳底登陆,部分儿子往宜兰头城开拓,至十八世孙庆顺公(於公元1918年)居台湾宜兰县礁溪乡。按《台湾吴氏族谱牒》记载,台湾台北市政治知名人士吴敦义,是漳浦种德公第二十一世孙。查阅诸多资料证实:则茂公为吴岳公(念二郎)第三子,十四郎公之孙,柏公之曾孙,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公为祖公之子、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确是有误。
为了深入考证瑞安渤海吴氏支系,2016年5月27日,则茂公第二十五世裔孙、莘塍前埠吴义者,带领“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成员【《瑞安吴氏通志》编辑委员会、主编吴中文先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则茂公第二十三世裔孙、陶山沙洲吴存益公等四人】到闽之莆田、漳州一带寻宗问祖。
5月28日,同行四人至漳州市漳浦县,住金浦路富源宾馆,查访则茂公后裔下落,当晚11点许,与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则茂公第二十二世裔孙(原云霄县委书记)吴开云宗长沟通联系。5月29日早上9时,在宾馆查阅宗族支系、双方核对无误,系同宗重源。由吴开云宗长安排、在宗亲们的带领之下,来到石榴镇崎溪村顶溪社吴氏“种德堂”。看大门:横额“吴氏宗祠”四字,左联“鳌林开宗传至德”、右联“麒麟支派显甲科”;望厅前石柱:左刻“在昔居靖之南土”,右刻“於今处浦之西偏”;目睹大厅:正中悬“种德堂”三字,“文魁”、“武魁”匾额挂左右;看望龛前柱:左联“渤海家声旧”、右联“延陵世泽长”;神案放奉祀祖先尊位及吴氏先祖十进士令牌;左右两壁挂贴匾额、诗画及石刻碑文。
经了解:崎溪在清雍正十三年前属南靖县管辖,此后一直归漳州市漳浦县管辖,是漳浦吴姓聚族而居,也是吴氏后裔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崎溪吴氏“种德堂”始建于明初,由于年久失修,屡遭蚁害,濒临倒塌。为了弘扬吴氏“至德”历史文化,敦宗睦族,聚有识之士倡议,适时启动重修吴氏宗祠。2004年8月开始筹备,集各地吴氏宗亲、海峡两岸及港澳同胞,宗亲们慷慨解囊、真诚奉献,历时五年,于2009年9月“种德堂”修建落成奉祀先祖。崎溪吴氏“种德堂”是当今则茂公支系唯一仅存的祠堂。
据介绍:入浦始祖则茂公,系吴岳公第三子。因避红巾之乱,元英宗至治年间,徙居龙溪县锦田里洋尾(元至治二年划归南靖县管辖,今属漳浦县南浦乡)。则茂公为漳浦吴氏入漳“肇基始祖”,妣黄氏,生子二:长子种德、次子重成。种德公、号饮宾生子二:迈卿、进卿,传漳浦县山城、崎溪等地,后裔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纷纷迁居台湾。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长子,纯齐公传漳浦小山城,部分后裔迁居台湾桃园、嘉义等地;重成公次子,纯洪公、字懋洪,传南靖焦山社(今属漳浦县南浦乡);重成公第三子,晚达公、名伯卿、字宗弘,生子五:德成、德安、德享、德明、德焦。分衍漳浦羅山,部分后裔迁居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宗支繁衍、枝茂业盛、后裔遍布、宗情凝聚。
经过半天时间与长辈宗亲们的座谈与交流,漳、瑞两地建立深厚宗情,这充分体现“千年房族百年亲”的真谛!由此感语:祠堂建筑显特色,祖绩地属明详编,宗情温暖至亲爱,思祖恋宗依难舍!此次漳浦认祖归宗之行,为漳、瑞两地吴氏宗亲的来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瑞安渤海吴氏史册增辉、意义深远!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前埠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六月
吴艺

作者QQ:8O6207797 IP:116.29.44.*
2016-5-23 14:35:54
寻粤东亲房
[回复]
我族谱记载:上祖为泰甫公一一四五郎公一一三公一一德广公一一阿觉公一一念二公一一严质公一一坚雅公一一东岩公一一清江公(逝后由其妻杨氏带二儿随兄下三罗,今云浮市郁南县)一一大禄、大爵(郁南始祖),距今已四百多年。现寻清江公亲房及根在何处!
吴多川

IP:14.17.37.*
2016-5-23 13:42:51
向全国各地吴氏宗亲组织领导宗长们提个建议
      全国各地吴氏宗亲组织的领导宗长们:你们好!本人长期关注“吴氏在线网”平台,发现全囯各地村落有许多宗亲兄弟还没有找到自已的祖先。为此建议你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专门寻根问祖组织,由专人负责,日常关注吴氏在线网页,记录并且存档各地宗亲寻根问祖信息,及时传送世系相符,人名相同、年代相符的祖先迁徙情况,帮助各地宗亲寻找到他们的祖先,了结他们念念不忘祖恩的愿望。
此致
       敬礼!
       泰伯公一百一十四世孙吴多川敬上
版主(吴氏)回复: (2016-5-23 23:15:11)  版主QQ:395730168
提意很好。但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希望大家都参与到吴氏在线的寻根中来。谢谢。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7.*
2016-5-21 17:00:31
瑞安渤海郡吴沛公考略
                                    瑞安渤海郡吴沛公考略

据《中华吴氏大统总谱》、《瑞安马屿五甲、苏山吴氏宗谱》、《瑞安莘塍前埠吴氏宗谱》、《瑞安高楼林山吴氏宗谱》等等。吴沛公、字盛东,亮公之子,宝公之孙,纶公之曾孙(吴纶公、字伯宗,宣公长子。生唐昭宗天祐甲子年正月十四日未时。三十三岁与父母弟同迁江西临川石井,后又随父及幼弟绍迁南丰金斗窠,卒北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妣刘氏,与公合葬南丰洽湾乡,金斗屋后山,又妣曾氏、宋氏,两妣同葬天井湖,生子十),宣公之玄孙。沛公原为泰伯公第十九世孙季札公(延陵郡)后裔,生北宋太祖开宝九年丙子(公元976年)。北宋天圣年间山东埭州太守,晚年退隐山东渤海域,后裔逐以地为郡—后称渤海郡。妣苏氏,公妣俱塟山东棣州北关外。沛公后裔兴盛,分布鲁、闽、苏、沪、台、浙各省及港澳、东南亚等地,其中最衍盛是鲁、闽、浙三省。
从泰伯公至十八世孙寿梦公,其他分支无记载。据《中华吴氏大统总谱》,寿梦公,生子四:诸樊、余祭、余昧、季扎。季扎公之三子重道,生周景王四年庚辛(公元前541年),随父居延陵(今江苏常州),为周敬王之名将。重道公、名霁、字子醮生利坚(泰伯公第廿一世),生周敬王九年庚寅(公元前511年),随父投奔雒邑(今河南洛阳),也为周敬王名将。《五甲、苏山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记载,季扎公生旸、零。而零公生利坚(泰伯公第廿一世)。
按《中华吴氏大统总谱》、《五甲、苏山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等相关资料(与本支无关的无记载)。吴沛公(泰伯公第七十三世孙),生子二:吴楷、吴模。楷公生子炳,炳公生子墉,墉公生子铭,铭公生子复,复公生子仁,仁公生子二:伯兰、伯莲,伯莲公生子三:辉、奕、茂,奕公生子简,简公生子柏,柏公生子二:十一郎、十四郎,十四郎公生子岳,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泰伯公第八十六世)。
搜《五甲、苏山吴氏宗谱》、《前埠吴氏宗谱》,瑞安渤海吴氏始祖则茂公,吴岳公(念二郎)之子,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而《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为祖公之子,岳公之孙,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
查《一脉相承的漳浦与台湾吴姓》资料:入漳吴姓始祖念二郎,名岳、字猥元、号石庵。原居汀州永定县,宋度宗咸淳年间,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吴养(浯漾)山(今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三子。长子则贤,守祖传衍于海澄一带;次子则惠,分衍于南靖一带;三子则茂,分衍于漳浦县南浦乡粪箕湖,后再分衍于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祖妣合葬在龙溪鳌仔林,在山城村的过坑吴氏祠堂里,就有这样一副对联:浯漾开基绵世泽,鳌林衍派振宗风。
阅《漳州吴姓开发台湾的故事》、《漳州平和吴江流后裔,寻吴氏本家和族谱》、《漳州吴姓各支系》、《吴岳(念二郎)世系资料》等等。吴岳公生子三:则贤、则惠、则茂。经过多方考证,则茂公为吴岳公(念二郎)之三子,十四郎公之孙,柏公之曾孙,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为祖公之子,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确是有误。
则茂公,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公元1320年),居福建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生子二:种德、仲成。《福建省彰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则茂公世系》记载,则茂公长子种德、字饮宾,至十三世孙苍天公(清乾隆年间)带领全家男女老少27口往台湾台北澳底登陆,部分儿子往宜兰头城开拓,至十八世孙庆顺公(於公元1918年)居台湾宜兰县礁溪乡。按《台湾吴氏族谱牒》记载,台湾台北市政治知名人士吴敦义,是台湾种德公第二十一世孙,为泰伯公第一百零八世孙。
则茂公次子仲成、字重成。仲成公生懋洪,懋洪公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甫瑞、甫祥(泰伯公第九十五世)。
甫瑞公生子二:盛宇、盛化。
盛宇公高楼林山内纪始祖。生子四:兴权、兴礼、兴宗、兴进。
盛宇公长子兴权,生子士铠。
士铠公生子三。乾傅、乾受、乾弟。
士铠公长子乾傅、字克震。泰伯公第九十八世,高楼林山始迁祖。乾傅公生子五。世韬、世略、世贤、世德、世餘。
盛化公、字建生。自闽随兄来平邑,分居东山南陀岭。生子敬所。
甫祥公生子五:肇祖、肇起、肇都、肇缉、肇熙;。
甫祥公长子肇祖,生子三:时雍、时和、时荣。
    肇祖公长子时雍,居平阳四十五都高沙麻步。时雍公长子,宗周派下日定,迁居福建秦岭牛栏岗;时雍公次子宗禹,迁居平邑四十六都南湖竹坪;时雍公三子宗旦,迁居瑞邑四十六都蘇山。时雍公至六世孙:士儒移居福鼎选城东山下;士贤移居福鼎六都大赏當笻。
肇祖公次子时和,迁居瑞安四十二都团社(今马屿五甲等地)。
肇祖公三子时荣,迁居瑞安陶山沙洲。
甫祥公次子肇起,生子二:时谟、时诏。时谟公次子宗德,居台湾;
甫祥公三子肇都,生子二:时明、时晴。
    肇都公长子时明,生宗上。居瑞邑九都瑞安莘塍前埠。
肇都公次子时晴,生宗正。由瑞邑九都迁居平阳二十九都灵溪大门底。宗正公生子三:文弥、文瑞、文瑜。
    文弥公生起珍,迁居永嘉丁山埠头居焉,后裔住温州。
    文瑞公、讳聖瑞、字伸祥。生子二:起仁、起泰。
    文瑜公、字伸明。生子四:起士、起宝、起卿、起顺。
甫祥公四子肇缉,迁居泰顺,住址无详。
甫祥公五子肇熙,生子三。时泰、时浩、时丙。居温州永强三甲,后裔从三甲迁居永强永中。
                                                                    泰伯公第110世裔孙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四月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7.*
2016-5-21 16:54:33
《至德》三字经
                       《至德》三字经

人有祖,宗有渊,吴氏族,陕周原;发殷商,姬祖源,名古公,字亶父;
兼雄才,备伟略,尊太王,仁德全;育三子,泰伯尊,仲雍次,历才慧;
历子昌,圣瑞相,贤广智,王甚赏;裕立历,传承昌,恐幼立,公体伤;
兄弟俩,孝忠全,名采药,避周原;披星月,转千川,奔荆蛮,居梅村;
纹身发,三让位,克艰辛,拓江南;太王故,历传昌,有道王,名俱扬;
泰伯廉,仁民睦,渤海滨,创勾吴;德因果,两地王,开江南,垂千古;
历代王,尊敬恭,圣贤人,赞扬颂;伯无嗣,承仲雍,祖血缘,一脉通;
族和谐,宗情系,德治国,民乐业;位十九,寿梦立,得四子,兄弟制;
长诸樊,余祭次,三余眛,季札贤;梦立幼,札让避,有祖风,学圣先;
三逊国,忠孝悌,称季子,封延陵;眛传僚,光妒忌,专诸刺,阖闾立;
扩疆土,守祖业,传夫差,误失国;王家族,四散离,无忘祖,国为氏;
吴族人,三千年,史长河,繁生息;八郡望,程曲折,同渊源,脉相连;
华夏地,衍宗支,环球内,遍族裔;宗凝聚,扬至德,祖高风,史册编;
国改革,仁政通,守道德,民昌荣;祖伟业,裔传训,国要宁,德必兴!
          
                                      泰伯第110世裔  吴义者     
                                           二0一六年夏   
吴广起

作者QQ:378781052 IP:123.115.27.*
2016-5-21 10:42:34
寻河北衡水青罕乡南王庄吴氏知情人
听老人讲大约在380年前在河北省衡水青罕乡南王庄吴氏兄弟3人,一支迁至郑口,一支迁到山东武城四女寺乡五屯村,约在1942年两地联合修过一次家谱,并制定了字辈谱, 广振延世昌 荣义宪庆祥,家谱在文革中被毁,南王庄族人还有家谱吗?有知情的同族人吗?请联系我13693626659 QQ378781052
吴锋

作者QQ:739363234 IP:121.34.194.*
2016-5-14 5:40:10
酉阳黑水大湖吴姓寻根
老一辈说我们是从江西迁过来的,现在还有祖坟。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