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 吴氏资料 | 寻根信息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印凡

作者QQ:27890356 IP:118.249.40.*
2015-4-22 19:42:48
找永州吴氏
找永州吴氏江永人氏
吴朝华

IP:139.201.232.*
2015-3-21 17:21:56
寻浙江 福建政和宗亲帮忙
听上一辈讲我们祖籍浙江,祖上有个大官,【听说是个武官,常年在外打仗,然后没娶老婆,问皇上怎么办,说娶外面的看是不行,娶本地的都是吴氏的人,然后皇上跟他说超过五代就可结婚】这是我姑听她奶奶给她讲的。那时住在浙江一处全是姓吴的地方!因为父亲说过认祖就去浙江!
我们应该是从浙江搬到福建政和那边然后又去过(【江当,地名】注明:闽北方言]好像是一个大队还要进去有三五里路的一个队还是什么)(在现在的顺阳进去[鲁历]地名,闽北方言)的延陵堂吴氏,每年家中都会有个牌子上面书写的是延陵堂,
记得长辈说过,那时候好像是祖上,谁出了事跑出来了,但具体是从浙江还是政和出的事,就不得而知!
一起出来的应该不止我一家,应该有好几家,能联系上的只有一家人,但他们也不知道谱
只知道三四个字辈《高祖【申】字辈,曾祖【良】字辈,爷爷【德】字辈,》或者有谐音!吴申友和吴良成,是高祖和曾祖的姓氏名讳!
由于只有一些线索,知道机会很渺茫,只有求助各位宗亲,如果有相关的信息还望各位宗亲帮晚辈留意,如有相关信息或者听长辈说过此故事或者有这么一支出来的,望宗亲请和晚辈联系
吴炜: (2015-4-21 12:01:48) 作者QQ:2014635 IP:110.85.227.*
Re:

我听我爸说,我们这边是从浙江庆元县那边迁移到建瓯的~~我们的堂号貌似也一样的,我也是延陵堂~~~
吴志明

2015-4-7 22:19:41
广东英德吴氏 延陵至德堂分支
润苟公属延陵至德堂分支,原住南京珠玑巷16号,明初时奉王令迁韶关英德落籍,长子公正公,次子念正,三子朝正,初落望埠孤新厅居住,后迁大站大塘定居,不知祖先属延陵至德堂哪一分支?
吴剑锋: (2015-4-17 23:12:36) 作者QQ:1783379520 IP:110.211.101.*
Re:

我们是19世延陵季札这一支啊,71世是宣公,72纶公,73宥,74坤,75吉甫,76五四郎,77千四郎也就是润苟公了
wutaixiong

作者QQ:14350742 IP:121.57.231.*
2015-4-10 15:58:05
寻找延汉承宗,泰廷忠兴,世传万古12个字辈支系宗亲
延汉承宗、泰廷忠兴、世传万古12个字辈支系大致来源及分布
一 字辈来源
恭宗谓坚祖曰:单名世袭行难别,祖孙同列何以避讳,坚祖以大汉驸马前排封符迄晋唐登仕官诏事实上呈御览,恭宗曰:前派既未遵命,今命取字派,以延汉承宗,泰廷忠兴,世传万古,取此十二字为序,取天元十二合成,十二字周而复始之义。恭宗又云:“延汉承宗起根苗,太廷忠兴辅汉朝,世传万古名不朽,子孙代代出公侯,自此朝朝有驸马,世代衣冠有总兵”。
字辈来源几个版本大同小异,此处暂不探讨
二 入黔经过
景炎末年坚子吴延韬官授兵部右侍郎,延韬子汉纠(杨氏)官授四川节度使,诰命太君蜀国夫人进敕为太尉兼五军都督,事元将张弘范兵进崖山事急,汉纠祖奉敕符入西夏求援,遂挚家室本铣至中途而宋已亡矣,时杨屺因宋主起兵拒元,潜帝号于临江,糺祖不附,率诸子军领入夜郎抵播州下寨,建当阳府水车县,改西高州,画地为疆,匝土为城,汉纠子承铣以地附西夏,元昊夏主招铣为驸马入掌内幕事封郡君李夫人,时播州官杨邦宪内附,元夏攻击之际,糺祖卒,其遗像口泽披领,紫袍玉带,淡赤三须,坐像雄伟,葬于车位右山下,垒土为莹。第五子承嗣不务名不贪利,惟日倘佯山水,惠恤乡贫,娶妻杨氏生子宗达,生性至孝,值岁饥荒,昼则佣工,夜则淘砖,期年七坟葬父母兄弟,死者十三棺。娶妻高氏,元佑间题旌,宗达子太观罗氏,葬水车坟坡,太观子廷佑冒刀救母,皆至正二十二年事矣。
几个版本入黔经过记录大同小异,具体问题不在此探讨!
三 复归江西
传至兴贤、兴国、兴周,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七O年后),俱登仕籍,奉旨旌坊,立祠于珍州(今正安)橘子园南上。欣命瑜祖为正殿下叙次乡贤,左右配享,春秋祭祀。本支祖复回江西。将“延汉承宗”等十二字派,新更为“春正永兴启,朝之传天学,君明昌景应,世代坐朝廷”二十字。
四,再次迁移
1,明未天启年间(公元一六二O年左右),始祖吴永华率子兴贵再徒入黔,初居印江穆黄,续迁思南凉水井,清康熙初(约一六七O年左右),兴贵祖偕祖婆杜氏携子启鸾、启凤,再迁川沙塘。在迁徙途中,兴贵祖不幸病故,杜氏祖婆将其安葬于思南大岩关莹地。此支现在分布在德江复兴乡一带。
2,大约1670年前后从江西迁移到贵州有8大房,其中长房迁移到正安州德里5甲,一房迁移到务川艾五甲,一房迁移到正安流渡,一房可能迁移到思南鬼打沟,其他几房正在做寻找,大约在1800年到1880年前后,各房又四处迁移,其中长房由德里五甲迁往云南麻栗坡,务川艾五甲一房迁往四川会东,思南鬼打沟一房迁移到罗甸,其他暂时不清楚,主要分布在目前分布在正安,道真,思南,印江,沿河,务川,凤岗,德江,绥阳,湄潭,遵义高坪有记载迁移过的,外迁的主要有瓮安,开阳,兴义,罗甸;云南麻栗坡,元阳;广南,昭通,四川安岳;会东,重庆武隆;广西百色疑似有一支(根据其他分支的家谱记载有五房,也可能是第五房迁移广西)。
以上地区有12个字辈或者出自12个字辈的分支请与我联系
联系方式:qq:14350742,邮箱:wutaixing@163.com
本支专用qq群:203304840
吴永明

作者QQ:550197706 IP:175.188.255.*
2015-4-5 12:16:55
吴氏族谱
白苓吴氏宗谱,复忠堂,字辈是:鸿修兆世德,积庆大家昌,根培本益茂,源远泽深长。
吴坤远

2015-3-31 15:22:41
云南云县茶房镇涌宝镇吴世宗籍
云南云县吴姓宗谱籍
 ★唐开元癸丑(713)年前后,仲雍五十六世源公的次子兢公,在朝廷文馆任著作郎编写年史,撰有《贞观政要》一书,兢公生在汴州俊仪,他的二世如海、三世铭公住山东青州府临淄县。后世子孙奉兢公为江西九江石壁派的始祖。第四世良材公因军功卓著封为彭泽地区的主薄,唐昭宗时由临淄远徙回到金陵(江苏南京)。良材公以后的后代都有才是卓著的人。兢公十七世政安公迁徙到兴国州(湖北)黄沙桥南(现黄石市阳新县)世居,第十九世伯明公,又迁徙到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县洪石上壁枧田村世居发展,到二十四世南浦公,凭借祖父产业从枧田移居至边界塘山。南浦公旅游湖广时在武昌住了一段时间,看到湖北盛景很羡慕。回家指教子孙说:湖北那个地方很好,是生存发展的好地方。第三十世正峰公独立迁徙到湖北武昌府兴国州崇庆里小港庄(现阳新县洋港镇小港村)世居。
 ★兢公第三十六世洪元公,是仲雍九十一世锡湛公的长子,雍正丁未年(1727)率次弟洪亨公由兴国州小港庄入蜀,贸易赚钱置庄,让洪亨公世居四川;乾隆丙辰(1736)年率三弟洪利公与锡迎公叔父贸易入滇,经祥云到景阳(景东)寄居于中所铺,艰苦创业十五个春秋,仍无能力值庄落籍。乾隆辛未(1751)年,两兄弟带孩子渡过澜沧江到云州勐麻,由于他们的德行和才华得到忙蔗名门任氏器重,扶助洪利公取任氏得以落籍。两兄弟合计务农兼商务,洪元公在外经商,洪利公和任太君持家并供相文、相武读书学农。洪元公于乾隆辛卯(1771)年与勐稿施家蓬庄(购买)皋山,用洪元公的派名“洪”字,改皋山为洪水,世居发展。
 ★字辈源于兴国州小港庄一致,据记载,江西九江石壁派三十三世祖启桩和三十四世祖文蔚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提出:“锡洪相焕坤”五字联世启用后世子孙名字,但只能用百余年。因此,乾隆丁未(1787)年在湖北小港庄,吴世的族长吴焕祥(敬称东谷先生),在第九修《吴氏宗谱》时,以五言二韵诗四局:“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上接“锡洪相焕坤”的字派,下衍二十世孙。
  ★云南云县吴世,由兴国州(清朝后期兴国州即今阳新县)小港庄迁徙来世居,字辈:“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因此,我们与湖北蕲春、阳新吴世应是同宗同族吴世子孙。(仲雍一百世孙吴坤远 QQ:932016302.) 
吴亮

作者QQ:331961824 IP:111.199.78.*
2015-3-22 12:36:28
寻根
我听老辈人说老家是山东滨州或是德州的.爷爷是文字辈.爷爷的上一代叫吴昆.吴申.吴林.父亲这辈是仁字辈.但是叔叔姑姑都是桂字辈.不知道怎么回事.前两年家里装修有个山东大爷也姓吴.他跟我说我们的辈分全是四个字的话.我现在不知道怎么拍.我的名字就没安族谱走.我现在孩子也没法拍.希望大家帮忙查查
吳榮

2015-3-16 9:58:13
(给版主的悄悄话...)
(给版主的悄悄话...)
悄悄话已预设密码,[点击这里验证...]
吴其发

IP:110.212.226.*
2015-3-15 14:32:22
我们是广西灵山的
我们这到清明要到宾阳拜···不懂宾阳那又是那迁下来的 ··

我爷爷 :  永       爸爸 : 世           我:其
吴伟

作者QQ:2538836966 IP:111.9.87.*
2015-3-11 20:16:02
华蓥市高兴镇吴氏
(无内容)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