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 吴氏资料 | 寻根信息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wjg6536

IP:115.220.93.*
2011-2-20 15:36:28
江西广丰有吴姓很多地方吗
江西广丰有吴姓很多的地方吗?听老爷子说,我们祖上是从江西广丰迁来浙江的,那里大部分都是姓吴,能帮我打一下吗? 有机会我亲自去那里看看,我的QQ:584401712
天口: (2012-2-24 17:13:20) IP:120.37.90.*
Re:广丰吴姓人很多

广丰塘墀就吴姓人特别多
吴祚林: (2012-3-9 11:41:46) 作者QQ:1056676643 IP:113.247.17.*
Re: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一支吴姓字辈,请相符的本家联系:QQ:1056676643  电话13508489881

迁怀始祖:
 吴寿一公原贯江西饶州府鄱阳县瓦屑坝,自元季兵乱,与弟寿二、寿三渡江来皖卜居怀邑大丰乡,生卒失纪。葬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馀家湾(今怀宁县石镜乡邓林村吴山嘴)蛇形有碑四至俱有老界。民国十九年季春月重立有碑,二000年四月重修十月立碑。
其妻叶妣生卒失纪葬枫树颈虎形丙山壬向,四至俱有老界该山系思敬公房私业,嘉庆五年捐出与思通公房共之。  秀二公房、均进公房、心敏公房仍无分也
  子二    胜二    秀二
 吴寿 二:卜居桐邑子姓蕃衍分居潜邑伊房谱载甚明兹不复赘
 吴寿 三: 字可大号新村  居太湖县小池驿赤冈坂兴花乡生於至正元年辛已八月初十日*时卒於洪武三十一年戊寅七月十三日*时
其妻柳妣生於  至正二年壬午九月十一日  时卒於洪武三十年丁丑四月十八日  时合葬方家山即吴家洼  壬山丙向有碑  此山上下左右穿心八丈安葬祖棺  其馀山厂俱听道用公裔孙取便管业
  子二  道用  道同 
以上兄弟三人迁入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大丰乡,其中寿一公、寿三公从“位”字辈以下基本一致,唯寿二公支下不同,现将寿一和寿二公房谱辈份记载如下(不过其中“位”字辈以上也有其它不同辈份,但主要是以下辈份为主):

寿胜添思志     本德仲宗应

    国 正 天 心 顺

位 高 由 德 邵    福 祚 自 延 长

必 忍 方 能 济    惟 和 乃 致 祥

以下二十辈乃2000年新修谱时增加:

行 诚 知 品 著    用 厚 见 才 良

笃 信 重 科 教    恪 遵 在 宪 章

一 门 敦 孝 友    万 代 启 书 香

吴志敏: (2024-8-4 13:26:19) IP:183.147.30.*
Re:广丰吴氏

我是广丰吴氏,你是浙江哪里
吴志敏: (2024-8-6 11:38:20) IP:223.104.163.*
Re:广丰吴氏

您祖上什么时候迁出,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帮您查查家谱 药具体信息
吴继团

作者QQ:383303606 作者MSN:fq IP:124.239.185.*
2010-5-19 8:05:49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有待查证
吴姓家谱文献目录
  全国•吴氏宗支蕃衍志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杨继盛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宗支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全国•吴王寿梦等四子季札公世系图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如胜纂写本 一册 
  全国•吴氏先代溯源引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吴呜凤撰写本 一册 
  辽宁本溪•吴俄尔格氏家乘五卷 藏地:辽宁本溪市城子乡朴卜村 (清)吴守恩纂清雍正间纂写本 
  辽宁辽阳•吴守近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钞本 一册 
  辽宁•辽阳吴氏族谱三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民国)吴恩培编1940年辽阳兴亚印刷会社精印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档案馆 (清)吴优善 吴鸿盘纂清道光三年(1823年)纂 清光绪十八年 (1892年)铁板本 
  河北泺南•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河北泺南县文管会 (清)吴宝善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纂 光绪二十五年 (1899年)刻本 
  河北河间•吴谱一幅 藏地:河北青县崇仟镇野兀屯吴淑珍纂钞本 
  上海松江•华亭张泽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德达辑 吴应芝续辑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仁泽堂刻本 
  上海松江•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上海松江县博物馆 (民国)吴承祜纂 1929年1936年铅印本 
  江苏•吴氏宗谱三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宗洛十一修清咸丰元年(1851年)至德堂铅印本 三十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瑞宗等修清光绪三年(1877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六册 
  江苏•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丽生纂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刊本 十册 
  江苏•吴氏汇修宗谱十二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1)(民国)吴仲山纂修民国吴氏至德堂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十五卷 藏地:江苏淋水县云合乡陈里坑屯竹窝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让堂木活字本 
  江苏溧水•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江苏溧水县明觉乡向阳屯小吴家 (民国)吴祖起纂 1916年锦绣堂木活字本 
  江苏赣榆•吴氏宗谱长房卷不分卷 藏地:江苏赣榆县档案馆 (民国)吴怀镡重修 1937年至德堂油印本 
  江苏淮阴•南清河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图书馆 (清)吴昆田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翻刻本 
  江苏•淮阴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吴其稑等重修 1921年清江柏碧山堂刊本 二十六册 
  江苏•淮阴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清)吴芸等纂 1935年石印本 
  江苏扬州•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引孙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朱印本 四册 
  江苏仪徵•古望亭吴氏家谱十一册 藏地:江苏仪徵县陈集乡工农屯清道光间重印本 
  江苏泰州•富安县吴氏重修族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图书馆 (清)吴嘉珠纂修清嘉庆十六年至德堂刻本 八册 
  江苏泰州•海陵南圯塘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苏丹阳县图书馆(存爱字吴卷 6、忠字号卷1、2、4—6)(民国)姚龙光重修 1919年木刻本 
  江苏•高邮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江苏宝应县郭桥乡友映屯塘河队 (民国)吴金波重修 1924年石印本 
  江苏兴化•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南京市博物馆 (清)吴春元 吴占熊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八十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哈尔滨师范大学 (清)吴章焕六修清咸丰八年(1858年)铅印本 二十八册 
  江苏•如皋吴氏重修家乘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日本 美国 (清)赵坤连纂辑 清光绪八年(1882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如皋吴氏家乘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江 吴杓等重修 1925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四册 
  江苏镇江•古润吴氏重修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锡纯等重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均安堂刊本 
  江苏镇江•开沙吴氏三修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吉林大学 (清)吴国桢主修 解簠编辑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怡德堂刻本 四册 
  江苏镇江•延陵京江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江苏镇江市博物馆 美国 (清)吴世铮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活字本 
  江苏常州•毗陵吴氏续修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富德吴其贤等续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三让堂木活字本八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川法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思让堂木活字本十六册 
  江苏常州•谭墅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 (民国)吴祥鸿等修 1925年思让堂木活字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宗谱十八卷 藏地:江苏常州市图书馆 (清)吴赓麟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诒安堂木活字本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宗谱八卷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允祥 吴有章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六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二十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观周辑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木刻本二十四册 
  江苏常州•蓉湖吴氏族谱续编□□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8)民国间至德堂木刻本 
  江苏常州•毗陵西郊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志尚等修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振宜堂刊本 八册 
  江苏常州•延陵吴氏续修宗谱十六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世仁 吴培育等修 1913年至德堂铅印本 二十册 
  江苏常州•毗陵宣庄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德洪 吴德兆纂修 1914年木刻本 十六册 
  江苏常州•吴氏统谱□□卷 藏地:江苏档(存卷2) 1916年至德堂刊本 
  江苏无锡•锡山延陵(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山西省文史馆 (清)吴人秀吴世馄纂修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亭甫纂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钞本 二册 
  江苏无锡•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四川省图书馆 (存一册)清同治间刻本 
  江苏•无锡吴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存卷首、卷1—13)美国 (清)吴振钧等修清光绪八年(1882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世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祥霖等修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锡山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德祠木活字本五册江苏无锡•吴氏统谱六卷首二卷末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叔渭等修 1916年至德堂木活字本 
  江苏无锡•闾江吴氏续修宗谱十八卷 藏地:复旦大学 (清)吴超然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远堂木活字本 
  江苏江阴•严渍吴氏宗谱四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任震初纂修清同治八年(1896年)恩敬堂活字本 二十八册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翔九等九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江苏江阴•后底泾吴氏宗谱二十五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吴增甲纂修 1949年源德堂铅印本 二十五册 
  江苏宜兴•吴氏宗谱二十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唱续修 1929年继述堂木刻本 二十四册 
  江苏宜兴•钟离吴氏重修忠义分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莲溪编纂 1947年恩敬堂铅印本 八册 
  江苏苏州•吴氏家乘三卷 藏地:江苏苏州图书馆 (清)吴潮吴文垲修 清据嘉庆六年(1801年)源远堂本钞本 二册 
  江苏常熟•新修丹阳分常熟吴氏支谱六卷 藏地:江苏常熟市图书馆 (清)吴焕文吴焯等修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稿本 五册 
  江苏常熟•海虞城东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民国间钞本一册 
  江苏吴县•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康熙间刊本 一册 
  江苏吴县•武山西金村吴氏世谱四卷 藏地: 美国 (清)吴公肃等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刊本 八册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谱六卷藏耻』匕京图书馆(二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 (清)吴永锡 吴定国等修清乾隆七年(1742年)洞庭祠堂刻本 六册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哲等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刻本 
  江苏吴县•皋庑吴氏家乘六卷 藏地:江苏苏州市图书馆(存卷2—6)(清)吴经望等纂修 清道光九年至十一年(1829—1831年)刻本 
  江苏吴县•洞庭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懋煜辑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钞本 六册 
  江苏昆山•徽州吴氏迁昆支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鸿畴编辑民国间苏州大苏印刷公司铅印本一册 
  江苏•吴江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河北大学 福建省图书馆 (存卷 6、7)(清)吴安国续辑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木刻本 十六卷 
  吴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近庄纂 吴祥霖补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活字本 六册 
  浙江杭州•吴氏家谱□□卷 藏地:河北大学(存六卷)钞本 
  浙江杭州•吴氏族谱 • 藏地:中国历史博物馆 钞本 
  浙江•余杭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之梁吴载有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木活字本二册浙江•余杭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光煜续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承善堂活字本八册 
  浙江余杭•延陵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佘杭县塑料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斐续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浙江•萧山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瑞芝等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爱敬堂木活字本 四册 
  浙江泰顺•九绽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文博 (清)蔡葆贞重辑钞本 
  浙江嘉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嘉兴市图书馆 (清)吴蹯重修清咸丰九年(1860年)钞本 二册 
  浙江海宁•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清)吴芸孙 吴昌年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桐乡•州钱吴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吴学浚等修清光绪五年(1879年)永怀堂木活字本 六册 
  浙江平湖•吴氏本支家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清)吴若娘续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活字本 二册 
  浙江•海监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本智等修清咸丰九年(1859年)写本 一册 
  浙江海监•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昌年 吴昌祺等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二册 
  浙江湖州•菱湖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吴衍麟纂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钞本 六册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容光续修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刻本 四册 
  浙江湖州•下塘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人民大学 上海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孝诚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刻本 
  浙江湖州•苕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诠吴孝诜等续修 1931年刊本 六册 
  浙江湖州•皂湖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秋香 陈溶新重修 1933年世德堂木刻本 四册 
  浙江长兴•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长兴县白阜乡大齐口村屯 (清)吴俊卿主修清光绪二十四年(1935年)凤林堂木刻本 
  浙江绍兴•会稽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明)吴链修 林乔纂明嘉靖钞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十五卷序状志铭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有临纂修明万历刻天启六年(1626年)重修本 八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三十一部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人民大学 辽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存十一部)日本 美国 (清)吴国梁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活字本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辽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隐编订 1916年活字本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州山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人民大学 浙扛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善庆编 1919年刻本 一册 
  浙江绍兴•山阴县州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民国)吴邦枢等纂修 1924年刻本 
  浙江东阳•渤海郡鸡峰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东阳县象岗乡 1926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存卷1)清道光十年(1830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椒山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金华市文管会清咸丰五年(1855年)木刻本 
  浙江义乌•延陵吴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德洗等纂修 1925年活字本 四十五册 
  浙江衢州•吴氏宗谱二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礼荣重修 1917年刻本 一册浙江衢县•铜峰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民国间木活字本 一册 
  浙江衢县•延陵吴氏宗谱四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 (民国)吴长安 吴元骏等修 1948年衢城北隅居士郑荫槐木活字本四册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连塘屯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木刻本 
  浙江常山•柏溪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大桥头乡石村杨瀚八修木刻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清)吴鉴 吴绍达等续修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木活字本 
  浙江常山•梧峰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衢州市文管会(存卷1—3)(清)吴可权修清道光二十四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厚仁吴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6、卷末)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木活字本 
  浙江仙居•吴氏宗谱二十九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缺卷3、4、6、7、13、18、26)清同治十年(1871年)木活字本 
  浙江天台•吴氏宗谱略存不分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吴志勤重修清乾隆钞本 六册 
  浙江黄岩•黄邑凤洋湖头东吴氏宗谱九卷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1)(清)吴际清纂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木活字本浙江遂昌•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湖山乡大畈屯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本 五册 
  浙江遂昌•平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石练乡 1934年刻本 
  浙江遂吕•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浙江遂昌县对正乡山前屯民国间刊本 
  浙江松阳•岗头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岗头屯 (民国)吴家斌主修 1921年木刻本 
  安徽•吴氏宗谱三十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吴燮和等修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木活字本 三十四册 
  安徽•吴氏重修宗谱□□卷 藏地: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12)民国间兴让堂木活字本 
  安徽合肥•东乡吴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重仁 吴门南等修清光绪六年(1880年)刊本 二十册 
  安徽•芜湖吴氏宗谱□□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存卷首、卷1)(民国)吴官生纂 1931年木活字本 
  安徽泾县•泾川茂林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缺卷4) 
  安徽图书馆 美国(明)吴范道等纂明万历八年(1580)刊本 
  安徽泾县•延陵吴氏宗谱十三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一湫纂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刻本 十二册 
  安徽泾县•石匮吴氏族谱正编六卷首一卷附旧编二卷首一卷附编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本刻本 八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四代饮旌五世同堂全图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慎月编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安徽泾县•吴氏始祖图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手录 1932年写本 一册 
  安徽泾县•茂林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民国)吴家骏录订 1934年精钞本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世家梢云吴田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一册 
  安徽徽州•梢云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存卷8—10) 
  上海图书馆(存1—3(明)吴大经纂明钞本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谱图续编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 (明)吴饮仪等纂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刻本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大宗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 安徽博物馆 (清)吴正遂汇纂 吴阀总辑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木刻本 二册 
  安徽徽州•左台吴氏大宗谱三编 藏地:北京图书馆(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南京图书馆 江苏苏州市图书馆 安徽图书馆(二部)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清)吴正遂编 (民国) 吴洁华补订 1934年中华书局铅印本 二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考系不分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存三册) 美国 (清)吴允文等修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家乘世谱 藏地:江苏盐城市图书馆 (清)吴文蚧纂清光绪六年(1880年)钞本 三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锡维纂清光绪间叙伦堂活字 一册 
  安徽徽州•新安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钞本 
  安徽•休宁商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士信修钞明化本一册 
  安徽休宁•商山吴氏重修族谱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宋)吴浩纂修 (明)吴士彦等续辑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家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新安商山吴氏宗祠谱传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应迁辑 (清)吴献吉等续辑清康熙间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县市吴氏本宗谱十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美国 (明)吴抿 吴兆等纂修明嘉靖七年(1528年)刊本 
  安徽休宁•新安休宁乾滩吴氏会通谱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爵 吴斌等纂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刻本 一册 
  安徽•休宁吴田吴氏分支统谱□□卷 藏地:南京图书馆(存卷1—5)(明)吴显纂修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吴奖刻本 
  安徽•休宁璜源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安徽图书馆(明)吴应期纂修明万历七年(1579年)保和堂刻本 
  安徽休宁•茗州吴氏家记十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明)吴瑞毂编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写本 八册 
  安徽休宁•茗州吴氏家典八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翟辑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吴厚夫翻刻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紫阳书院刻本 五册安徽休宁•海阳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维东等修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 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明)吴维东等修明崇祯三年(1630年)修 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泰溪吴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明)吴怀敏重修钞本 一册 
  安徽休宁•衡川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北京大学明钞本 
  安徽休宁•衡川吴氏宗谱聘公房摘支不分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嘉庆八年(1803年)修 钞本 一册 
  安徽歙县•新安歙南昌溪太湖丘吴氏宗谱十四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缺一卷)(清)吴念祖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刊本 二十册 
  安徽歙县•仟源邑氏宗谱八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永凤 吴兴寿等修清光绪五提(1879年)活字本 
  安徽歙县•石潭吴氏叙伦祠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绍周纂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活字本 十二册 
  安徽歙县•石潭吴氏宗谱十六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缺一卷)(民国)吴寿根等修 1930年刻本 
  安徽歙县•昌溪庠里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美国 (清)吴景桓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恩成堂活字本八册 
  安徽祁门•祁东福州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徽外[地区博物馆 清咸丰三年(1853年)钞本 一册 
  安徽黟县•横岗吴氏会通宗谱不分卷 藏地:安徽博物馆 (清)吴世翔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种德堂刻本 一册 
  安徽黟县•黟北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士恺修 1924年活字本 一册 
  安徽石台•吴氏宗谱 藏地:安徽石台县大寅乡 
  安徽•桐城吴家砦吴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灏 吴谦昀等续修清光绪元年(1875年)木活字本 八册 
  安徽桐城•吴氏宗谱三十二卷末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清)吴友谦等续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仁义堂活字本三十四册 
  安徽•桐城高甸吴氏宗谱九十一卷首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存90) 
  安徽博物馆(存卷首、卷1—3、9—18、24—36、38—41、43、48—50、42、54—57、59—61、65、67、69、73、77、78、81、82、84—91)安徽安庆市图书馆(存卷 3—78、80—91)(民国)吴健吾纂修 1936年安庆东方书局铅印本 
  安徽桐城•吴氏家乘小纪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 (民国)吴闿生撰 1936年油印本 一册 
  安徽怀宁•皖怀梅冲吴氏编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凤等撰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萃英堂活字本八册 
  安徽怀宁•吴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志强 吴祥森等重修 1914年木活字本 十三册 
  安徽怀宁•吴氏宗谱三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存卷首)(民国)吴佩绅修 1921年观乐堂刊本一册 
  安徽潜山•潜阳吴氏宗谱二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承珂等修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刊本 十册 
  安徽潜山•吴氏宗谱六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邦辅等续修清同治八年(1869年)尚德堂活字本 六册 
  安徽•庐江潜川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学廉 吴学藻等续修 1918年木活字本 八册 
  福建•延陵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文炳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刊本 十册 
  福建•延陵吴氏重修家谱□□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存卷7)民国吴氏有秩堂活字本 
  福建福州•世美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清)吴诚玉重修清钞本 一册 
  福建连江•吴家路并竹兜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清嘉庆七年(1802年)修刊本 
  福建连江•马鼻竹兜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福建连江县档案馆 (清)吴茂才 吴清光重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稿本 
  福建同安•鹿港吴氏义二房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举纂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钞本 一册 
  福建•同安庄江鼎汉石壁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道芳纂修清雍正八年(1730年)钞本 一册 
  福建安溪•清溪华地吴氏谱系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鸣熙重修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钞本 一册 
  福建同安•矿溪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德功纂修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辑 钞本 一册 
  福建晋江•潘径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达法修清咸丰间钞本 一册 
  福建•晋江灵水吴氏家谱二十七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广东汕头市图书馆(卷1、9—21、23—27)美国 (清)吴梓材 吴绍莘等修 1912年广州留香齐刻本 九册 
  福建南安•鳌岱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淮光序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钞本 
  福建南安•吴氏宗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廷栋 梁又修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钞本 
  福建漳州大溪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春茂纂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钞本 一册 
  福建龙海•海澄梧贯吴氏家谱五卷 藏地:美国 (清)吴梓材 吕绍华等修清宣统元年(1909年)刊本 三册 
  福建•漳浦官詹山后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学海 吴馄耀纂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钞本 一册 
  福建浦城•西吴(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福建师范大学(不全)(清)吴懋基主修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豫章集贤堂刊本 
  江西永修•吴氏重修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建锟 吴建公等重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木活字本 二册 
  江西婺源•环溪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首都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 (清)吴月楼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宝诰堂刊本 
  江西婺源•旋海吴氏支谱五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鸿晟 吴运嘻等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敦睦堂木活字本四册 
  江西金溪•疏溪吴氏家乘十一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吴廷相纂修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刊本 八册 
  江西南城•东坪源头吴氏族谱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葆真 吴琦等八修 1922年木活字本 十七册 
  江苏•临溪荪圻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师颜序清乾隆十年(1805年)写本 一册 
  山东陵县•吴氏族谱四卷首一卷 藏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清)吴莹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刊本 四十册 
  山东沾化•吴氏家谱七卷 藏地:人民大学 美国 (清)吴庆垣等纂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刻本 六册 
  山东临沐•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山东临沐县曹庄镇曹庄钞本 
  河南获嘉•吴氏家谱一卷 藏地:河南档案馆 (清)吴太惠创修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钞本 
  河南获嘉•吴氏和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吴大鸣 吴廷续修钞本 三册 
  河南•睢县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河南民权县吴岗屯 (民国)吴乃建重修 1949年石印本 
  河南•固始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福建师范大学 河南省图书馆 日本 美国 (清)吴子健辑 清光绪七年(1881年)铅印本 二册 
  河南固始•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台湾 (清)吴文世重修清光绪九年(1883年)钞本 一册 
  河南•固始吴氏秉义堂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华修编辑 1929年北平京城印书局铅印本 一册 
  湖北黄冈•吴氏宗谱□□卷 藏地:武汉市图书馆(存卷首) (清)吴亮清 吴海卿等纂修清宣统二年(1910年)双合堂木活字本 
  湖北黄冈•吴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湖北黄冈县档案馆 1946年三让堂木刻本 
  湖北黄冈•吴氏宗谱四十九卷 藏地:武汉市图书馆 (民国)吴心田 吴绍周等编 1948年冈邑五柳堂木活字本 四十九册 
  湖北广济•吴氏宗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湖北广济县档案馆(缺卷首)至德堂刊本 
  湖北通山•吴氏宗谱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民国)吴从周 吴柳屯等七修 1923年至德堂活字本 二十七册 
  湖北嘉渔•吴氏宗谱□□卷 藏地:武汉市图书馆(存卷1、2)(民国)吴德明纂修 1913年嘉渔张怀卿木活字本 
  湖北崇阳•吴氏宗谱□□卷 藏地:湖北崇阳县大源乡大源屯(不全)1939年直笔堂刊本 
  湖北崇阳•吴氏宗谱三卷 藏地:湖北崇阳县西庄乡拓田屯 (民国)吴元善总修 吴完生纂修 1939年延陵堂刻本 
  湖北•松滋吴氏宗谱四十六卷首一卷末二卷 藏地:辽宁图书馆 (清)吴庆扬续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至德堂活字本 
  湖北来凤•万家塘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湖北来凤县志办 (民国)吴宝炬撰 1924年刊本 
  湖北•来凤吴家庄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吉林市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四川省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民国)吴国寿等修 1930年武昌铅印本 一册 
  湖南浏阳•水源吴氏四修族谱□□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民国)吴德时修 吴笃实纂 1915年延陵堂木活字本 
  湖南宁乡•吴氏六修支谱□□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11、12)清光绪四年(1878年)延陵堂木活字本 
  湖南宁乡•吴氏六修家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卷10)(清)吴选鸿 吴选蓬纂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活字本 
  湖南宁乡•吴氏续修族谱□□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2)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活字本 
  湖南•湘潭汽上吴氏房谱十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河北大学 (清)吴文藻总纂清同治三年(1864年)端本堂刊本 十册 
  湖南湘潭•扬泉吴氏家书十七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 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吴宏璋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庆佘堂刻本 十四册 
  湖南•湘潭扬泉吴氏家书二十二卷 藏地:河北大学 (民国)吴宏璋 吴堪纂修 1931年张百香木刻本 
  湖南•湘潭乌石吴氏四修族谱五十九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肇源等撰修 1942年奉思堂活字本 十九册 
  湖南•湘乡吴氏韬系支谱十卷首二卷附先世迹容 藏地:河北大学 湖南省图书馆(存卷 1)(民国)吴耀埕纂修 1928年延陵堂石印本 八册 
  湖南邵阳•吴氏八修族谱六卷首二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卷首二册又一部存卷首上一册)(清)吴芝园修 吴云纂清光绪四年(1878年)刻本 
  湖南岳阳•吴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清)吴句葺修 吴前美纂修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德堂活字印本 十一册 
  湖南湘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吴翼行纂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活字本 
  湖南湘阴•吴氏族谱□□卷 藏地:湖南省图书馆 (存卷首) (清)吴启瑛纂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世德堂刻本 
  湖南湘阴•石版吴氏族谱八卷首一卷 藏地:河北大学清宣统三年(1911年)听彝堂石印本 六册 
  湖南平江•吴氏宗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清)吴赓泰等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昭德堂刊本 七册 
  广东•吴氏庙家谱二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民国间抄本二册 
  广东广州•吴姓族谱监步房不分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清)吴德华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抄本 一册 
  广东珠海•吴氏谱牒十一卷 藏地:广东珠海市山场乡清光绪十一年(1886年)刊本 
  广东珠海•延陵吴氏世系表不分卷 藏地:广东珠海市翠眉乡 1947年刊本 二册 
  广东潮州•陵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福建省图书馆 广东中山图书馆 广东汕头市图书馆(民国)吴佐熙纂 1917年刻本 十二册 
  广东潮州•银湖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广东中山图书馆 
  广东博物馆 广东汕头市图书馆 (民国)吴兆蓉主修 吴农 吴山等纂 1920年汕头名利轩排印本 
  广东中山•延陵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吴天炳 吴据德等纂修清道光二十三年(1853年)刻本 十册 
  广东中山•香山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民国间写本 一册 
  广东南海•吴氏族谱二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吴基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修1930年铅印本二册 
  广东三水•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刻本 一册 
  广东梅县•梅南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民国)吴锡章纂修 1932年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丰顺汤田吴氏敦伦堂族谱三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广东汕头市图书馆(存卷1) 
  广东汕头市档案馆 广东丰顺县档案馆 美国 
  广东丰顺县汤田吴氏简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 
  广东•高要县水坑吴氏家谱五卷附一卷 藏地:广东高要县档案馆 吴远基续修 1927年抄本 
  广东•高要桂岭吴氏家谱七卷会一卷 藏地:广东高要县档案馆 吴远基续修民国间抄本 
  广东四会•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 (清)吴大猷纂修清同治六年(1867年)刻本 二册 
  广东•四会窑屯吴氏族谱六卷 藏地:日本 美国 (民国)吴大楠等续修 吴大韶等编校 1924年铅印本 二册 
  广西•桂平吴氏支谱七卷首一卷 藏地: 美国 (清)吴邦祺等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家刻本 六册四川金堂•吴氏族谱八卷 藏地:南京大学 四川省图书馆 (清)吴璋主修吴明纂辑清宣统元年(1909年)云山祠刻本 八册 
  四川重庆•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南京大学 (民国)吕德坤修 1927年重庆吕氏石印本 一册 
  四川•綦江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民国)吴廷榘 吴昌绪等纂修 1920年重庆石印本 
  四川江津•吴氏族谱四卷 藏地:四川重庆市图书馆 (民国)吴传芳修纂 1913年宗让祠排印本 四册 
  四川三台•吴氏族谱五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吴玉芝等续修民国间成都排印本 五册 
  四川简阳•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清)吴永保纂修清同治间木活字本 一册 
  四川简阳•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吴通南 吴文巽纂修民国间排印本 一册 
  四川仁寿•吴氏族谱七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民国)吴子中 吴天衡纂修 1938年仁寿隆山书局石印本 十二册 
  四川仁寿•吴氏族谱七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 (清)吴溶江纂修民国间刻本 二册四川仪陇•吴氏宗支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有手抄并有 增补)(清)吴愈先修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木刻本 
  四川仪陇•吴氏家谱三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清)吴德政编辑清同治四年(1865年)刻本 
  四川仪陇•渤海吴氏支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清光绪五年(1879年)钞本 
  四川仪陇•吴氏宗支公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清)吴道南修清刻配钞本 
  四川仪陇•吴氏宗支谱一卷 藏地:四川仪陇县档案馆 吴道南编修 1921年木刻本(间有补续) 
  四川•迁建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喜德县档案馆 (民国)吴光辉主修 吴光鉴分纂 1934年刊本 
  四川•吴氏家传谱汇初稿不分卷 藏地:四川喜德县档案馆 钞本 
  甘肃•泾川延陵吴氏宗谱□□卷 藏地:南开大学(存一卷)旧钞本 
  彰化•岱阳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 美国 台湾彰化吴氏钞本 一册 
  香港•吴氏重修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民国间钞本 一册 
  香港•新界元朗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民国)张呜球等修钞本 一册 
  香港•新界沙头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 美国 写本 一册武峰吴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美国 (明)吴嘉誉纂修明崇祯七年(1634年)刻本 
  吴氏支谱不分卷 藏地:河北大学钞本 一册 吴氏宗谱五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吴全等纂修明钞本吴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明刻本二册 
  吴氏宗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可恂纂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活字本 一册 
  吴氏正宗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允榕纂修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吴梦孔撰 
  向杲吴氏世纪四卷 藏地:北京大学 (清)吴我炽 吴我燕纂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刻本 
  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浙江泰顺县博物馆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本 
  吴氏秉良公房谱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氏族人续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活字本 四册 
  吴氏家乘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乾隆吴光国校刻本 二册奉川 
  吴氏宗谱□□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存卷1、2)(清)吴启雷纂修清嘉庆元年(1796年)永思堂活字本 
  吴氏家谱三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鏊辑清嘉庆二年(1797年)刻本 四册 
  吴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云梯等重修清道光三年(1823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族 藏地:广西三江县档案馆 清道光八年(1828年)修 钞本 
  吴氏家乘 藏地:山西图书馆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谱系堂刻本 一册渤海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清)吴士琛编订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活字本 二册 
  东里吴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笃忠堂刻本 七册 
  蛟川吴氏宗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有容等重修清同治四年(1865年)贻燕堂活字本 一册 
  吴氏宗谱 藏地:浙江云和县文管会(存一册)清同治八年(1869年)刊本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潮阳县博物馆 (清)吴锡勤纂清同治九年(1870年)刊本石塔 
  吴氏宗谱六卷 (清)吴享年等纂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德堂活字本 六册录葭湾 
  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吴兆贞编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 四册 
  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又一部缺图像一册)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刻本二册鸠江吴氏家谱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益寿编辑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世让堂活字本 四册 
  后底泾吴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鉴清等纂修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族谱十四卷 藏地:北京大学 (清)吴炳贵修清光绪三十年 刻本 十四册 
  吴氏族谱一卷 藏地:广东琼山县档案馆 (清)吴廷春撰复印清光绪三十三年(1909年)刊本南圩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人民大学清钞本 二册吴氏家乘不分卷 藏地: 美国 清光绪间刊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吴明谦纂修清光绪间刻本 
  吴氏宗谱八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清)吴宗录等辑 清宣疑统二年(1910年)刻本 八册 
  吴氏族谱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存一册)清刻本 
  吴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鏊等纂修清钞本 
  孝义吴氏宗谱 四十二卷吴氏族谱十二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学潜等重纂 1913年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志强等纂修 1914年三让堂活字本 十三册 
  渤海吴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 藏地:福建连城县档案馆(存卷10、11)(民国)吴琮等三修 1919年刊本渤海西 
  吴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清)吴望魁等纂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集贤堂活字本 十册 
  吴氏族谱十卷 藏地:四川省图书馆(缺卷1)(民国)吴廷榘纂修 1920年重庆石印本北岸 
  吴氏支谱十四卷前编一卷外编一卷 藏地: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 (民国)吴永滋等修 1921年刻本 十六册 
  吴氏家谱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贞魁等纂修 1923年石刻本 一册 
  吴氏宗谱一卷 藏地:安徽南陵县档案馆 1924年纂修本 
  吴氏族谱三十五卷 藏地:吉林大学 (民国)吴正权重修 1928年渤海堂活字本 三十五册 
  吴氏宗谱三十六卷首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传篪等编修 1928年兰蕙堂活字本 三十八册 
  吴氏冯墅分宗谱十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越材等纂修 1928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氏宗谱二十卷首—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升荣等纂 1929年至德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宗谱二十四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1929年诒安堂活字本 二十四册雪堰 
  吴氏世谱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治(木甫)主修 吴治鸠纂 1933年让德堂活字本 二十册 
  吴氏宗谱续刻十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莘耕纂辑 1944年至德堂活字本 十二册 
  吴贺宗谱五十二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吴人镜七修 1946年活字本 五十册 
  吴氏历代及德庆广公派下迁西族谱一卷 藏地:湖北毂城县图书馆 (民国)吴冠凡编修 1948年石印本 
  吴氏宗谱□□卷 藏地:湖北秭归县档案馆 (存卷2)继述堂木刻本 
  渤海吴氏族谱□□卷 藏地:江西省图书馆 (存卷3)木活字本 
  吴氏宗谱十卷 藏地: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吴森收藏
吴志敏: (2024-8-3 15:14:41) IP:183.147.30.*
Re:2

厉害
吴志敏

2024-7-31 15:06:12
初云追源
琲生宗,宗生相(相甫)相生简端守常,而初云生篪简瑞,篪生皙,简生宣,宣公曾孙说宣公是兢第七代世孙,吴武陵不是琲,武陵随父勔迁到饶州贵溪,武陵子镒,初云非相甫,时间对不上,所以很奇怪这是很简单的错误,祖上怎么会犯,我个人猜测,初云是元济之孙,或者兄弟之孙,故元济子不敢入谱,后人修谱就挂在琲下,事实有待考证
吴武

IP:113.73.147.*
2024-6-30 10:37:06
吴程、吴祐、吴待问家族间的交集
    《吴程、吴祐、吴待问家族间的交集》

  从现有男性遗传基因检测结果数据中查找,与我共祖时间最近的是一位来自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宗亲。寿宁县地处闽东北部,闽浙交界,与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景宁县相邻。历史上该地区建置变化较大,直至公元933年,即五代十国时期才正式设立寿宁县。
  吴姓是寿宁县第一大姓,有些村落吴姓占人口的60%-70%,其中不少祖上来自浙江丽水的“云和吴氏”。查《浙江云和吴氏宗谱》,该宗吴氏奉唐代越州山阴人(即今浙江绍兴人)吴翥为一世祖。吴翥唐宣宗大中年间,观察府召以署吏,不应,言诸朝,赐号文简先生。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宰相吴程也是越州山阴人,据《三山志》记载,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福州李仁达称臣归附吴越国,且在当年十二月因谋反被杀,吴越王逐以吴程知福州威武军节度事。
  另据《衢州棠荫吴氏宗谱》记载,吴祐天福五年(940年)至广顺二年(952年)守汀州,任威武军节度使左押衙(即节度使副手,笔者注)、载兴院制置(即浦城等地区制置使,笔者注)。期间946年入福州,947年归衢州(据江西广丰《浯溪吴氏宗谱》记载,笔者注)。
  根据史料,唐末时期福建地区人迹稀少,外来移民接踵而来,其中吴待问、吴育、吴充家族也是北宋初期来到福建省浦城县的。目前的记载仅可追溯到吴待问祖父辈,笔者推测吴待问先祖很可能是随吴程或吴祐家族军队,从浙江来到福建的。
  从以上史料分析,吴程、吴祐、吴待问家族人员间有交集。唐后期及五代十国时期,军队大多数以家族形式存在,所以,以上三家族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可以通过男性遗传基因单倍体检测结果核实。网上可查到吴待问家族后代出现在谱记中的最迟记载是1949年出生,而吴程后代,笔者目前尚未查到记载。

      注:吴武,作于2024年6月30日
吴武

IP:116.28.142.*
2024-6-19 21:38:47
吴祐与汀州龙归寺等事记
       吴祐与汀州龙归寺等事记
从《衢州棠荫吴氏宗谱》,笔者获得了更多的始祖吴祐相关信息:
1.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守汀州、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建水东龙归寺(院),准敕幸诗书之派院。至后周太祖广顺二年任满。(后文略)
据光绪5年版《长汀县志》记载:龙归寺,在成上里。另据2007年11月1日福建省旅游中心信息:龙归寺地处长汀县古城镇东陂岗。该寺依山而建,小溪环绕,清泉畅流,公路通达,结构别致,占地面积大。漫步石阶而上,迈入大门,往左便是古寺大雄宝殿,往右建有天后宫。天后宫前留有空坪,建有戏台,每临蘸期或妈祖娘娘诞辰升天纪念日,请鼓手,唱大戏,提傀儡,信众云集,热闹非凡。古寺虽遭多次毁损,但经多次修建,仍古风长存。(该文称,龙归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那吴祐在947年应该是修建或者扩建,笔者注。)
2.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曹彬行状曰:公和气接物,盎然如春。前孜使命,敢犯勿欺。不以富贵骄人,惟以谦恭自处。核其生平,自衢守汀守殊久,历年甚多。位愈高而志愈下,宠弥厚而忧弥深。不蓄资财,为寓 计。不树私党,为门馆恩。所居之宅,仅蔽风雨。贱檐疏牖,不堪其忧,公处之恬然自若,呜呼,可为笃志君子矣。
曹彬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其姨妈张氏时为贵妃。显德五年(958年),曹彬曾奉命出使吴越国。北宋以后,曹彬得到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三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南征北战、建功立业,为大宋统一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历多次封赠至太师、尚书令,累封冀王、鲁王。

     注:吴武,作于2024年6月19日
        (在此也对衢州吴云峰先生给于的帮助致以谢意)
吴武

IP:116.28.142.*
2024-6-17 14:21:29
《记黄埔军校教官吴乃辅》
       《记黄埔军校教官吴乃辅》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由此想到我爷爷的叔叔吴乃辅(字友三),他是黄埔军校第六期第一大队军械处教官,谨以此文纪念之。
第六期是黄埔军校南京时期首批学员,于1928年3月举行开学典礼。该期学员共计3534人,于1929年5月期满毕业,称为第六期第一总队,以与黄埔第六期第二总队相区别。
乃辅公长期在外,具体细节我不太清楚,只听爷爷说他后期在北平(即今北京)的傅作义部队任军械署长,并随之起义,起义后在重庆工作。听家中堂爷爷称赞过他,说是在战乱中他意外地发现两大箱金银财宝,且没有人所知,但他并没有趁混乱局势占为己有,而是上缴了。刚解放时我爷爷因家中商铺被战火烧毁,曾到重庆投靠他几年,回到家乡以后一直有书信往来。乃辅公有一子一女。子善谋,湖南大学毕业后在家乡中学教书,后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女瑞英,师范大学毕业后在成都教书,女婿向儒贤,野战军干部,转地方后曾担任成都市化工局局长和物价局局长,笔者在二十来年前曾登门拜访过两位前辈。瑞英姑奶奶有一女一子。

    注:吴武,作于2024年6月17日
吴武

IP:113.73.146.*
2024-6-15 0:15:13
从遗传基因了解我们的祖先
从遗传基因了解我们的祖先
根据古墓人骨和现代人的基因检测结果,以及基因检测机构的综合统计资料分析,加上对家谱和史料的研究,笔者了解到我们的祖先(男性单倍体N系),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西周姬姓王室及王族,其男性单倍体N系,他们统治国家的特征,主要是大封诸侯,制礼作乐,讲究礼制,以德服人来加强王朝的管理与统治,以达到社会安定、百姓和睦。这种“礼”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要遵守规则和以规则为基础的法律法规。
2.源自姬姓的吴氏,体现了N系人非武力争斗的特点,当泰伯明白国君更倾向于季历成为接班人的时候,自己和仲雍便远避它乡。这种品德后来被归纳为吴氏的“三让文化”。
3.吴泰伯的生活群体,后来被西周王朝分封为子爵级别的诸侯国“吴国”,国主被称为“吴伯”,在战国时代的国主开始被称为“吴王”。吴王夫差也表现出N系人相信规则、相信许下的诺言会得到遵守的典型特征。在他打败越国勾践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规矩并没有进一步杀绝勾践,反而是勾践更会使用策略,在卧薪尝胆成功以后,趁吴国争霸中原、后方空虚的时机进攻并灭掉了吴国。目前基因分析结果越国勾践属于非N系人,很可能是O系。
后世有人批评或归罪夫差刚愎自用,不听伍子婿要杀尽勾践灭绝越国的建议,而最终导致吴国被灭的悲剧。笔者认为,吴王夫差是个有能力、有作为而遵守“礼”的人物,他不破坏当时的作法而杀绝失败的诸侯国君,这本来是应该被称道的。
4.夫差以后,N系人在全国性的皇朝方面就没有再出现过皇室了,因为N系人太守“礼”了,加上人口劣势,也比不上Q系人的狂野和征服,以及O系人的反抗能力和人口优势。
5. N系人凭自身的聪明才智和良好素质,后世一直是辅助各朝代的重要力量和重臣,在人文方面有建树,并且吴氏女性出了好几位著名的皇后/皇太后。
         注:吴武,作于2024年6月12日
吴武

IP:113.73.147.*
2024-6-1 17:04:58
宣城茂林吴氏与常山桐门吴氏之血缘关系
宣城茂林吴氏与常山桐门吴氏之血缘关系
男性遗传基因检测结果,其中的一个节点号N-CTS4714把我与安徽宣城泾县茂林吴氏关联了起来,显示我们共祖,尽管是几千年前的事。
从网上了解到,目前的泾县茂林镇是由北宋的“茂林吴家”而得名,再查到茂林吴氏尊南唐循州司马吴万一为一世祖,他随父亲吴君锡从江西上饶迁居健康(即今南京,笔者注),长大后寓居今天的宣城。
引起笔者兴趣的是以下相似的记载,按照我们宗谱,衢州常山县桐门吴祐第二代(后唐末北宋初)有茂高、茂实、茂林、茂山;第三代有君德、君俸、君肃、君聘/詡/翊(三部不同宗谱不同记载,笔者注)、君翰。其中上饶广丰谱记载,君聘第四子舜谁官任闵州司马,遂居闵州。
如果有机会,笔者愿意邀请宣城茂林吴氏的宗亲进行男性遗传基因的祖源深度检测,以验证宣城茂林吴氏与常山桐门吴氏在近1000年内是否有血缘关系。

注:吴武,作于2024年6月1日
吴武

IP:113.73.147.*
2024-5-29 21:34:44
从男性遗传基因分析本人的吴姓来源
   从男性遗传基因分析本人的吴姓来源
大多数吴姓人都尊吴泰伯为始祖、仲雍为传世始祖,且有家谱为证,但事实上,吴姓人是文化上的一家人而不是血缘上的一脉相承。
现代基因科学和分子考古学为我们的祖源提供了科学依据,因为男性人类有个叫“男性单倍体”的遗传特征,它是通过基因遗传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的,并且传男不传女。一个人带的这个特征永远都不会改变,更作不了假,它把不同父系的人群区分开来。
就拿我们吴姓来说吧,目前主要有三种男性单倍体 -- N 、C、O系列。其中:(近7千多年的情况)
1)N系,主要来自北亚、东北亚(蒙古高原以北),如早期的丁零人、铁勒人,后期被称为突厥人。细分的话,N系有“N南”和“N北”两支。N北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北亚等地。N南则是N系向南行进的部分人群,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和黄河中下游区域。
2)C系,主要来自蒙古高原,包括不同时期的阿尔泰人、鲜卑人、柔然人、室韦人、蒙古人,后期统称为蒙古人。
3)O系,是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占汉族人口的绝大部分。
N系和C系两大部落在历史上多次互相臣服,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他们占汉族人口很少一部分,约5%。
目前已发掘的古墓葬群,通过古基因检测得出的考古结论是中国周朝姬姓王室是N北,贵族是N南。那么,根据吴泰伯历史,吴姓嫡传男性单倍体是N系。
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夏、商朝时期,人们基本上还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所以姬姓家族及其部落其实是由N南、N北、C等组成的。因此,在吴姓人群中有N、C是正常的。以笔者的理解,当年吴泰伯、仲雍出走到今江苏无锡区域,肯定不至是两个人,必定是两人所处小部落的部分人员一起出走。当然,这部分人员的数量比起无锡区域的原住居民那是少得很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吴姓人口绝大部分为O系的原因,因为吴国被越国灭国后,很多国民以国为姓,他们是吴国的当地居民血缘,与吴泰伯、仲雍部落的血缘不相同。
笔者基因检测结果,其N-Y72712节点的突变发生在3720年前的夏朝,该单倍体接下来又分成了三个支系,在商周时期有较多的人口增长(基因检测机构结论,笔者注),这与历史现实相一致。
笔者基因发生突变的另一个节点是2160年前的秦汉时期,据历史记载,在该时期吴姓当中只有长沙王吴芮家族发生了人口爆发式增长。加上笔者家谱记载的始祖吴祐是饶州人(具体是今余干县白塔村,笔者注)。而余干是吴芮的出生地,因此,笔者有理由认为自己与吴芮同族,当然还有待于考古得出吴芮家族男性单倍体特征加以证实。顺便提一下,按照近年来各方对吴姓世系的研究,吴芮属于吴王夫差后裔,而其他大部分吴姓属于季札后裔。
  注:吴武,作于2024年5月28日
吴武

IP:113.73.145.*
2024-5-24 20:57:51
我的祖先在石峁
   我的祖先在石峁
出于对家谱研究的执着,前不久做了基因祖源检测。分析结果过程中,有了非常意外的惊讶 -- 原来,我的祖先在石峁遗址中被发现。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址。
在发掘考古过程中,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吴小红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付巧妹研究员团队,分别通过先进的碳十四测定技术和古DNA技术,对石茆遗址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吴小红教授团队在石峁遗址皇城台、外城东门址、内城后阳湾、呼家洼等地采集了包括白灰地面、炭化木材、炭化种子、人骨等上百个测年样品,并使用碳十四测年技术进行了测定。
其中,付巧妹研究员团队通过古DNA技术,对遗址所出土的人骨材料进行基因测序。付巧妹的古DNA检测结果被宁超、王传超、崔银秋等人共同发布了论文《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根据该论文披露,石峁皇城台编号为SM-K4-1的个体,父系单倍群类型为N-F963。即石峁遗址提取到了一例父系DNA样本,检测结果为N-F963,从该样本编号SM-K4-1来看,是出自石峁第四号K4头骨灰坑,也就是一号马面西北的城墙下的头骨人殉祭祀坑,他是一位人殉样本,且身首异处,只留下头骨。
网上的文章说:宁德林老师,从石峁遗址的第四号K4头骨灰坑一号样本中发现了原匈奴类型古DNA,N-F963(即原匈奴石板墓人群)。该类型人类活动于内蒙古高原。长城沿线。而石峁的女性祭祀殉人。也是来自这一地区的D4母系。两者有关联。说明石峁古人攻打长城沿线的N北支人群,战争胜利后石峁古人把这些部落(大量的)少女(少数的)男人残忍地杀害了,并砍下头颅作为人殉用于古城的奠基祭祀。这些N北支殉人,D4母系少女的头颅被共同埋在城墙下的祭祀坑中。
笔者认为,当时的一支军队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少女随军,因此被杀害的这些人很可能是石峁皇城的原主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因为他们被入侵者战败了。
根据南宋哲学家、温州知府杨简于宋春熙是十二年(1185年)九月为吴氏宗谱撰写的《吴氏泰伯仲雍发详传》记载:吴氏先祖名曰“弃”,帝尧知其贤,举为农师,以功封于邵(今陕西岐山县西南,笔者注)。夏后失政,曾孙不窟奔于戎狄,不窟之孙公刘迁都于邠(今陕西旬邑西南),复修先人之业,百姓怀而归之。至太王积德行仁,狄人攻之,去邠邑于岐山之下。时商道寖衰,周日强大。太王有剪商之志,泰伯不从,伯弟季历,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于仲雍逃之荆蛮。(文中“昌”即周武王之父,周朝奠基者姬昌,笔者注。)
由此可知,周朝王族与吴氏传世始祖仲雍的男性单倍体同系。按家谱笔者是仲雍后裔,前些天经过遗传基因检测,属于N-F963。所以,笔者认为杨简文中的“夏后失政”就是周太王先人在石峁城失败并被杀事件,那位N-F963样本者很可能就是吴氏先祖“弃”的儿子或孙子。因为他如果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很可能家人在那场战事中已经被杀光了,不太可能有男性单倍体传承至今。
笔者的N-F963再往前推,有N-M231,这是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人群,与古时吴氏先祖农耕生栖地一致。再往前推,是F-M89,这是黄白种人的鼻祖。而黄种人是ON-M214,是与其不同的。
另据网上有文章说,周朝王族的单倍体是N-Y1998,它是N-F963的下游。若真如此,那吴氏泰伯仲雍与周王族同宗是可信的。

注:吴武,作于2023年5月23日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