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 吴氏资料 | 寻根信息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敦虎

IP:117.45.248.*
2018-3-22 21:49:37
寻找到浙江常山县做生意没有归来的家人
我要寻找我的先祖到浙江常山县的下落。因为我的家谱有记载是字排列背份是必,道,绍,先,德,敦,和,有知情者请留言!
吴传双: (2018-3-30 11:13:34) 作者QQ:1009096081 IP:220.172.82.*
Re:宗亲你好

宗亲你好,我叫吴传双,希望以后多多交流,有什么事情您说,说不定有帮到你的时候。微信号15185303064
吴永兴: (2022-1-11 14:56:12) 作者QQ:457710987 IP:220.191.239.*
Re:常山吴姓

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微信13905702992
吴武

IP:58.182.39.*
2019-5-20 4:15:42
《祐公碑记》之茂高公生卒年探讨
《祐公碑记》之茂高公生卒年探讨
        笔者在《祐公碑记》之宗谱探讨中写到,第二世茂高公生于天复癸亥年正月十五日(认为宗谱中把"天复"误刻为"天庆"),终于建隆辛酉年(认为宗谱误刻为建中辛丑年)。这样进一步分析时就发现第三世仁遇公和第二世茂高公的世系衔接出现年代上的不合理。这个疑问一直压在我心头,颇感事实应该不是如此。于是,笔者反复查阅年代史和对照分析宗谱记载,至此,我认为第二世茂高公的卒年是公元1101年的建中靖国元年辛巳年(宗谱记载为建中辛丑年)。由此推断出第三世仁遇公(生于公元1087年)在1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与宗谱记载的他自幼失去父母相一致。而茂高公生年如果是天复癸亥年(公元903年),则他享年98岁,这在当时的年代是相当少见的高寿。所以,笔者认为可能宗谱刻印时有误。而如果是公元915年乙亥年或公元913年癸酉年较为合理。这样的话,茂高公与祐公和仁遇公相似,享年均八十多岁(这些本人推测还有待其他年代出版的宗谱记载加以核实)。这个推测正确的话,也与以下事实不矛盾,即祐公于清泰元年(有的记载为清泰二年)出任刺吏守三衢时,宗谱记载的茂高公随祐公一起守三衢,年龄上不矛盾,那时茂高公20岁出头。
        小结一下,茂高公生年在公元913或915年,而卒年在公元1101年。由此,宗谱的世系记载就不存在缺失或漏代的问题了。
        早期的记年方式复杂而不直观,导致后代撰刻记事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同样的情况在我们宗谱的其他地方同样存在。比如,《祐公碑记》的落款年代,宗谱中刻印为皇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笔者结合撰文的君肃公之弟君聘公的出生年代,分析和研判后,认为正确的落款是皇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这样,就不会出现兄弟出生相差近百年的不合理情况了。同样,宗谱中有一篇四明(宁波府别称)杨简写的谱赞,谱中刻印撰写的时间是宋淳祐十二年(公元1252年),而笔者认为正确的应该是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因为宁波疛慈溪人杨简,生卒年为公元1141~1226年。
        另外,前面说到茂高公随祐公守三衢,笔者也顺便谈一些相关的个人见解。巜浙江通志》记载五代十国的前几位衢州刺史分別是陆仁章、陆仁灿、吴佑、鲍修让、钱元璝、钱元偓、钱俨、钱弘信。分析一下发现,后面的"四钱"均为吴越国王子。"两陆"是跟随吴越王多年的亲信重臣,在任衢州刺史前已为吴越国立下功勋,史料记载,吴越王钱镠甚至把陆仁章当孙子般善待。鲍修让是官二代也是后起的重要人物,其父亲鲍君福是后唐和吴越国战将重臣,都指挥使,多次立下战功。鲍修让在为吴越国开疆拓土占领福州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战将,厥功甚伟。笔者在《祐公碑记》探讨中提到,吴越国占领福州的军队是祐公统领的将士。可见鲍修让与祐公共事多年,由他接任祐公的衢州刺史职责也是最合理的安排。笔者从这些情况推断,能象这些人物一样出任衢州刺史,祐公必定同样是深得后唐和吴越王信任和器重的重要人物。那么,祐公是凭什么条件得到吴越王重用的和信任的呢?总结以上三类衢州剌史的任职背景,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卓越战功,要么是重要官宦之后,而祐公属于哪一类呢?
       祐公进士及第后三年,随使团出使吴越国,再五年后即获任衢州刺史,这期间的八年,目前尚无发现史料记载祐公对后唐和吴越国有什么特别的贡献。那么,战功一项是否可排除了呢?剩下的可就是皇亲国戚和重臣官宦之后了。如果能发现史料进一步进一步弄清祐公出任衢州刺史的背景,对弄清祐公的宗源将会有突破性的帮助。 也许,也可能同时发现更多的茂高公史料记载,更有力地旁证茂高公的生卒年代。

吴武
2019年5月19日
吴宗继: (2019-5-24 11:54:01) IP:113.81.235.*
鄂州迁四川南充吴氏

我们祖藉湖广武昌府武昌县,德广派下川正拔之子吴光柱字国栋,娶妻黄氏。坟葬刘家沟螺丝墩。入川宗派二十五字:(英隆启万瑞,盛大宗公裕,安真世永昌,荣华元复泰,显德本信芳。)住居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流马场中街落业。一世祖吴英耀字耀玉。生于雍正乙卯年八月二十九日亥日。卒于嘉庆甲戍年五月初八日未时。坟葬流马场官山圣庙后山坐东向西。
吴永兴: (2022-1-11 11:31:03) IP:220.191.239.*
Re:我是祐公后裔

家谱散俟,《常山县地名志》载本支始祖吴素昂于明景泰年间由常山同门迁居常山上埠,为后唐衢州守吴祐后裔。现考证最近的字辈:德、景、日、文、瑞、定、利、杰。现寻祐公后裔,宋朝常山同门进士吴瑊、吴涛(仕至太常寺卿)、吴明(曾任枢密院同佥)、吴亮(吴明之弟,曾任吏部郎中,进观文殿修撰,开封少尹,赐紫金鱼袋,卒赠常山县开国男)、吴沆(曾任中奉大夫)、吴孟(梦)芳(曾任福宁具录事司判官)及吴待用后裔。
       联 系 人:吴永兴
       Q  Q:457710987
       地   址: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档案馆
吴满如

IP:60.27.192.*
2016-2-16 21:32:54
蓟县吴氏信息
蓟县青甸庄吴氏,家谱记载,明初随燕王扫北来到蓟县,生八子,立八门。只是,家谱上说,原籍河南商水县。
吴浩杰: (2021-3-21 3:30:58) IP:27.189.184.*
Re:联系电话

139306080
吴建坡: (2021-12-28 3:06:23) 作者QQ:2720322416 IP:60.26.95.*
Re:

我是蓟州区西施古村的,我是乃字辈的。
吴武

作者QQ:1934473955 IP:36.161.181.*
2021-10-14 23:07:45
《祐公碑记》之浯溪吴氏
               《祐公碑记》之浯溪吴氏
     写过几篇探讨《祐公碑记》的文章以后,对祐公宗族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困境。前几天浏览吴氏在线,“关于休宁吴田吴氏祖源的两个版本”文中的一张毘陵吴氏族谱(山东吴明远宗长提供)图,让我眼前一亮。图中文字说“浯溪吴氏相传自衢开化(今浙江衢州开化县)桠山来海宁(今在休宁县)分居浯溪”。
     本宗族谱封面也为“浯溪吴氏”,多年来我一直没弄清这“浯溪”在何处。根据以上的资料,结合该吴氏迁来休宁为宋宝祐年间(公元1253到1258年),本人推论,该脉吴氏很可能与本族有关联,因为宋朝之前在衢州仅有本族吴氏。祐公后裔在吴越国后期就开始分布在衢州和周边各地。
     另方面,该信息来自“毘陵吴氏族谱”,因此推断毘陵吴氏也与该休宁吴氏有关联。本人对毘陵吴氏作了进一步了解,因为本族堂号为“三让堂”,故查了毘陵吴氏的三让堂,获知其居住地为江苏常州宣庄,且与抗金名将吴玠是一脉。
     展开来查阅,我进一步发现如下信息:吴玠弟弟吴磷的孙子吴曦在1207年,因称蜀王仅四十一天被杀,与其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堂弟吴晛。史记中没有吴晛更多的记载,而我联想到同时代的衢州常山桐门(洞门或同门,今常山球川镇九都村一带)的吴晛(常山县志记载他曾知汀州),不知道是否为同一个人。为什么我想知道是否同一个人呢?因为常山桐门吴氏在宋朝初早期为官的非常多,但是在宋朝,吴晛却成了地方志中记载的最后一人。
     我也曾探究常山桐门吴氏在宋朝中后期式微是否由吴昉造成的。据《宋史本纪》卷二十四记载,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胜捷军校陈通作乱于杭州,俘获帅臣叶梦得,杀漕臣吴昉。吴昉是常山桐门人,时任转运判官。虽然他的被杀不是他的错,而是陈通反叛所致,但被错杀者没有得到昭雪,所以,我曾认为这事件也是常山桐门吴氏退出宋朝官场的原因之一。
     要弄清浯溪吴氏的来龙去脉,尚期待发现更多的相关历史史实。

吴 武
2021.10.15
吴国松

IP:123.133.253.*
2010-12-3 17:18:21
吴国松
我爷爷吴登阁,父辈“希”字辈,我这辈“俊”字辈,山东省沾化县的,不知道是哪一支的。。。
沾化: (2010-12-4 17:01:27) IP:114.139.138.*
Re:因续修《沾化吴氏族谱》

因续修《沾化吴氏族谱》,上网查找先人资料。输入“吴汝为”三字,见有一网页显示为《穷乡僻壤有清官》,内有“麟游县”三字。忙点开一看,长篇大论映入眼帘:

几年前,我曾到靠近甘肃,相对比较偏远的麟游县出差。没去之前只听说那里是穷山恶水,有俗称“瘿瓜瓜”的地方病,很多当地人连个子都长不高。及至到了那,才知道经过多年的发展,麟游也和全国一样,有了很大的变化。到处是青山绿水,果树满坡……

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现代人物,而是清朝的一个清官。为什么要找个封建朝代的清官说事呢?因为现在的清官太少……言归正传,我说的这个清官姓吴,名汝为,是山东沾化县人,清代顺治6年(1649)的进士。顺治8―14年(1651-1657)任麟游知县。他上任之初,发现当地百姓非常贫穷,究其原因,才知道摊派在百姓身上的粮税、盐课(清代对盐税的称呼)负担极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在清代初期(顺治是清朝第一个皇帝),官府计征税赋时,承接了明代末期的田赋册籍上所记载的土地数量,全县耕种熟地共计约15万亩,因此折合征粮1883石。实际上经过多年战乱,多数百姓撂荒而逃,很多土地早已多年无人耕种,但征粮始终未减。剩余的百姓必须分担更多的粮税,因此不堪重负,很多人举家加入新的逃亡行列,如此恶性循环,百姓苦不堪言,民怨鼎沸。麟游县的士绅民众曾再三呈报,请求豁免荒地之粮,均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而盐课也是按人头数量征收的,得到的是同样结果。顺治5年(1648),凤翔府(麟游是其管辖范围)曾派推官李淮,前往麟游清查实况。李淮知道工作量很大,不愿费力,因此推诿敷衍,甚至连麟游都懒得去,派人前去传令知县自行丈量熟地,具实上报。原任知县偷懒渎职,根本不知体恤民困,仍然照旧册上呈,遂成为定案。吴汝为查明原委后,立即着手解决,他亲自带人进行了四个多月的实地查访,踏遍全县,将熟地一一丈量,统计出全县共有6.9648万亩,仅占原田赋册籍上所记数量的46%左右,其余全是荒地。吴汝为立即具册详报,请求除去荒地的粮税。经凤翔知府、刑厅、布政司等逐级批阅后,又派官员到麟游县,由吴汝为亲自向导,同各乡各里长、乡绅,逐段清丈后,据实报府。吴汝为办事非常认真,唯恐其上司积压搁置,无人催理,又于顺治11年10月迭次上文,反复恳催。经过前后长达五年的努力,终于在顺治13年,经皇帝两次御批,征粮由原1883石减至858.79石。至此,麟游百姓的沉重负担减去了一大半。

吴汝为在请免荒地征粮的同时,又上文请减盐课。文中报称:“麟民久不食盐,空赔盐课……。职自到任前所欠之课,追征并急,委难赔完,无奈卖掉原籍骑来之马,揭东人重利之债,又不能完,则卖废庙之树木,破钟……代民赔其盐课。”他为了及时缴纳到任前所欠的盐课,想方设法,连自己远道上任所骑之马都卖了,可见其为官何其负责。现在的公仆们往自己口袋里捞,还惟恐不及呢,怎么可能像吴汝为那样,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办,自掏腰包呢?当然,现在后人已经无法了解吴汝为的内心世界了,但至少知道他肯定没有“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想作为知识分子,他一定崇尚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胸怀报国之志,心忧百姓疾苦。闲话扯得有点远了,还是言归正传吧!吴汝为的呈文后由盐院转报,经部议准可,最终减免了麟游的大半盐课。办成减粮税、免盐课两件大事之后,外逃的百姓逐渐重归家园,数年之间,人口大增,曾经撂荒的土地又焕发了生机。

吴汝为见百姓能吃饱肚子了,但是还没有余钱穿衣日用,于是又因地制宜,鼓励老百姓利用山坡沟渠,广种核桃树,设想发展商品经济,以核桃换买棉花,解穿衣之困。并在澄铭窑、北马坊两地开设陶瓷窑,增加经济收入,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吴汝为在麟游为政6年,切实关心民衣民食,为百姓作了很多好事,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的爱戴尊敬。顺治14年,因母亲病重,吴汝为辞去官职。临走时麟游百姓含泪远道相送,依依惜别,纷纷称其为“吴爷”(当地百姓对所敬佩之人的尊称)。百姓们在县城兴国寺为吴汝为建祠立碑,以怀其人。可惜,不知是战乱还是文革乱世,祠堂和石碑均毁于一旦……

可喜的是,《宝鸡市志》将吴汝为收入“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也为清官树了碑,立了传。让人们知道,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留芳千古的还是为老百姓做过好事的那些清官。

看后我思绪万千,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吴汝为是我们沾化吴氏六世祖,朝复吴姓、光大吴氏的第一人。据族谱记载,我们这一支,是明朝成化年间从平度蓼兰迁来的。当时始迁祖吴宣才十八岁,“因避无妄祸”走至沾化界烽台里庄,憩井栏旁石臼上,被村中一家境富裕但没有儿子的李姓老翁遇见,并请到家里问所由来,后被招为“养老女婿”。生三子“俱随李氏姓”。临终前留下遗言“我生为平度州人,极不忘情传语后世子孙,即千百载勿迷故乡也” 一百多年后,宣的来孙(孙子的曾孙)汝为发奋攻读,高中进士后奏请当朝,恢复了吴姓,即作族谱。《家传》中这样记载:六世讳汝为,字伯寅,一字康功,号槃陆,讳茂华长子。前明崇祯癸酉举人,顺治己丑进士,补陕西麟游知县,之任时值高迎祥蹂躏之后,墟落凋残,编户仅存八百五十八人。问所疾苦,对曰:苦荒粮盐课,于是泣请于大吏,文二十余上始见允。民籍以甦 ,于山谷要害置守堡十二以御非常。招抚流亡、督耕教织、决冤狱、驱虎患、复窑厂,恩恤兼至俗由是蒸蒸变,乃于服政之暇进诸文学,讲业课艺,出郭门寻隋唐遗迹,览山川名胜作为诗歌。盖在麟八年而政成。云丁艰归,麟人扶老携幼转餉数百里。服阕补阳春知县,群盗负固,治多奇迹……补庐江知县,未抵任卒。时年五十三岁。讣音入秦,麟人如失怙恃,不远千里来沾吊唁。初公偕两弟从父读,艰苦备尝,昼则採薪于野,夜则必中课程,积学力行。成进士后,请于朝,复吴姓,即作族谱,以示敦睦。仲弟季弟并以名宿称。著有秦游草惜余斋稿。行谊载县府志偱良传,祀忠孝祠、麟游名宦祠。《山东通志》载:吴汝为,字伯寅。沾化人。顺治六年进士。知陕西麟游县。麟游固疲邑,又兵燹后户口存者十一、田垦者十一而额赋如故,民愈困。汝为请诸上官拟履熟定赋蠲其未垦者。盐课则通全郡诸邑而均之牒二十余上莫敢应,后经言官疏奏其事报可又出私金四百余代偿逋民始获苏。乃招流移劝种植。诸少年染于盗而革面者授以闲田劝其耕。俗不知纺织,汝为命工制器,募业织者教之,不数月,人习其事,民识杼柚之利。踰年,亡者渐复田亦日垦乃以时。缮治城郭营建学宫,又举节孝崇乡贤,修邑乘多方风劝乔僿旧习为之一变,以治行第一。当内擢,丁母尤归。服除,补广东阳春以挂误罢任事,旋得白补江南庐江之任,道卒,祀麟游名宦。

文章讲的和我们的族谱、省志县志的记载是一致的。当然,有一些细节是我过去所不知道的。比如为了上缴“盐课”,竟然卖掉了自己上任时骑来的马匹。此时我的心里竟掠过一丝疼痛。吴汝为应是我的伯祖。他兄弟三人,我是他的季弟吴汝桢的后人。清朝后,汝桢“绝仕进”,在县城设馆教书,不收学费,培养了大批人才,县志和其他古籍中均有记载。在这之前,我查《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他是以“李汝为”的名字出现的。旧版《沾化县志》科举进士一栏中注:吴汝为,顺治己丑科,知县。榜姓李。有传。

从网上的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是读了《宝鸡市志》上有关资料行文的。发表的时间是2007年8月初。很快有人跟帖:本文寓意深刻。人民喜爱清官、盼望清官……。我是2008年1月22日搜索到的,怀着感激的心情,我马上留言:谢谢文章的作者,吴汝为是我们沾化吴氏六世祖,家谱上有记载。他去世以后,麟游人曾不远千里前来吊唁!《宝鸡市志》上是怎么写的,我们正在编印《沾化吴氏族谱》,正需要这样的材料啊!并留下了邮箱。次日收到了回信:不用谢,对真心为民做事的清官,我都钦佩之至。我一定把“宝鸡市志”中有关吴汝为的资料一字不差地发给你。作为吴家的后代,他值得你们骄傲。原来这位先生名叫呼方,在宝鸡市工作。我把旧家谱上有关吴汝为及其夫人的传记扫描发后发给他,因为汝为祖的夫人也为麟游人民做过一定贡献,族谱“诸母氏传”这样记载:……随任麟游值大乱后,赋税十不存一,薪米不给,劝六世祖下谕垦荒田而缓其租入,麟人不谙纺织,乃集里媼示之,以法不喻,更命诸匠多制器具,手自教之,自是麟人享机杼利,为兴五绔之歌……。呼方先生后来又传来了《宝鸡市志》上有关图片,让我看到了几千里之外,被现代人念念不忘的祖先的事迹。

宝鸡市下辖麟游县,应该说《麟游县志》中也应有所记载。就那么巧,我的文友商登贵先生祖籍微山且出生在麟游。一说起吴汝为,他竟有很深的印象,因为高中时,麟游一中的邓汉章等老师编过一本《范文赏析》,里面就收有吴汝为的好几首诗,其中写城南青莲山的最后一句是“ 重重烟雨向人来”。可惜后来他回到山东,书被一同学借走,3年以后回去再找,书早已被同学的父亲卷了旱烟抽了。好在他手里就有一本新近出版的《麟游县志》,我迫不及待地找他要来,如获至宝般翻看了半宿,书中显示吴汝为的地方竟有八九次之多。其中吴汝为传记,洋洋洒洒近1600字。还有他为《麟游县志》作的序和写《九成宫》的一首诗:翠巘连云浑太空/登临几度忆离官/长松掩映山头月,/宿莽茏苁陌上风/野鸟有情疑怨绿/御沟无叶可题红/繁华历尽多摇落/惟有山川自古同。

进士就是进士。吴汝为不光做官过的好,还写了许多文章。志书记载他著有《秦游草》《惜余斋稿》传世,可惜都找不到了。新旧《沾化县志》收录他的一篇《重修太公祠》记,加上他为麟游县志所作的序言,让我看到了他的文采斐然。但总觉不过瘾,为此,我上网搜索“邓汉章”的名字,从一则有关对联评选活动的帖子上了解到组织者的邮箱,并设法找到了邓汉章老师的手机,可惜一直没有打通……

300多年前的麟游是什么样子,我不得而知,但知道有老虎。现在的麟游发展的怎样,我也没有亲临,但从《麟游县志》上看到县城周围全是山。祖先当了只有858人的一县之长,管辖的人口不如现在的一个稍大的村庄,励精图治,为民请命,发展生产,舍己为人……这样的好官是应该活在人们心中的。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汝为祖的父亲茂华祖所作的《家训》,里面有这样的句子:“累世传家以忠厚为基,秀才虽贫必令子孙读书,乡宦虽富必务亲理农业,奴仆辈庄以莅之庄则不敢慢,慈以蓄之慈则无所怨,勿养戏剧勿招娼淫,一日居官斯民皆吾赤子,有怨必为之伸雪有难必为之解救,勿妄取人之财勿任一时之意,遇绅士以礼,待百姓以惠,居官居家勉强为善。赵清献白日所为夜必焚香告帝,是乃祖乃父之志也,切切记之勿忘”。毋庸置疑,成就一个人才,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和家传有很大关系。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呼方文章中的一句话:为什么要找个封建朝代的清官说事呢?因为现在的清官太少……。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人有传。做一个清官,做一个好官,做一个被人怀念的清官,做一个被子孙引以为荣的好官,做一个写入家谱县志国史中的人物,的确需要极大的努力啊!

祖先被人怀念,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今人称赞,的确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宣公之后: (2010-12-4 17:02:45) IP:114.139.138.*
Re:沾化吴氏,宣公之后也

我是十七世,原籍大高烽台村,吴氏祖坟就在那个村。沾化吴氏祖为吴宣,我看了族谱后给自己梳理了一下。我是这么来的,哈哈:
我的族谱:

始祖:吴宣   字缺。上世有军功,其先祖随朱棣起兵,自前明永乐初因战功世袭武职,原籍平度州蓼兰社,明成化中逼无妄之祸来居于沾化之烽台村。时因重文轻武,故让世职于弟。
二世:吴纶 字缺。无考
三世:吴应旦 字缺,无考
四世:吴果 无考
五世:吴德成 无考
六世:吴东淮 无考
七世:吴嘉彦,字必如
八世:吴伯贵
九世:可亮,字汉臣。
十世:吴文锦 字绣亭。太学生,轻财好义。生于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二日巳时,卒于道光八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享年76岁。例监。以曾孙职训导驰赠中宪大夫,配崔氏,赠恭人,侧室王氏。
十一世:吴裕斐 字君实,号奇园。例监,任知府职。赠奉政大夫,配张氏,赠宜人。一子
十二世:吴双德。原名鼎喆,字丽明,号清辅。知府职,中仪大夫,配张氏,兼承堂叔庭仁。
十三世:吴春融 字和轩,号画堂,一号梅岭。辛亥科岁贡,候选训导,知府职,中义大夫。
十四世:瑞征,字备修,号铭村。鸿胪寺序班,从四品。
瑞洪 字儒范。国子监肄业。候补知府,新内阁成立,承宣厅检讨,民国十八年,山东省议会议员,孙中山机要秘书,随山东省长接受青岛。
瑞祥 字云五,配耿氏
瑞光 字华卿,山东第一师范毕业,教育局督学。
瑞符:字睽异
王: (2021-9-21 19:57:59) IP:123.133.43.*
Re:吴登阁印章

我手里收藏一个吴登阁印章,不知道有什么关联?
吴清火

作者QQ:1085626713 IP:121.41.236.*
2013-2-4 9:41:33
至陕西吴氏宗亲
学怀(字,爵咸) 乾隆年代迁陕西镇安县罗家沟,娶徐氏, 生子一  名希江。  希江娶陈氏后未详,无信。。

希湖(字,相海) 乾隆年代迁陕西镇安县罗家沟,娶夏氏,未详,无信。。。

学厘(字,席锦) 乾隆年代迁陕西汉阳县,娶夏氏,生子希汝,希汝(字,周益)娶罗氏,生子二, 承富,承贵。无信。。。

学泳 (字,远名) 学熙(字,贤胜) 学燃(字,光烈) 学煌(字,立大)等兄弟4人乾隆年代迁陕西镇安县罗家沟,无信。。。
      如有知情者,望互相转告一下,谢谢!


                                            联系人:吴清火
                                            地址:湖北省通山县2都芦坑庄。
吴兴国: (2013-3-13 19:20:47) 作者QQ:1119456963 IP:61.134.52.*
Re:

我吴家农村房子有“香户”,即中堂,中堂上正中间,最大字型,必修写“延陵世地”。“延陵世地”是什么意思?父亲告诉我们说,那意思就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在“延陵”,延陵在哪里?说,在湖北。可是我在地图上认真查过,没有“延陵”地名。请问,到底在哪里?谁能告诉我?我的QQ号是:1119456963.听父亲说过,罗家沟有很多姓吴的,但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是一家。我的族谱是:明金永正大,光耀可兴邦;道德依隆盛,文化继续长。最早来到陕西二峪河的祖先是从湖北来的,名叫吴明海。到商州牛槽的叫吴大榜。后来到“耀”子辈有人搬去了西安灞桥,灞桥我父亲小时候常去,我父亲叫吴可生,又名吴克。
吴祖松: (2021-2-8 11:59:57) 作者QQ:819320809 IP:117.136.86.*
Re:寻根问祖

我家祖谱信息不全,


我叫吴祖松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五福村人
听说老祖先是从外省迁过来的,家谱信息不全
我只知道   宠绪兴元 祖……

QQ819320809   有相同谱信息的联络我谢谢
吴祖松: (2021-8-31 2:33:27) IP:117.136.50.*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五福村吴氏 QQ819320809

各位宗亲好,我是网络寻根问祖,

我是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罗家沟
吴氏后人

由于家谱信息不全,我只知道的字辈有

昌凤正念
宏绪兴元
祖国龙旺
十大安全
我现住: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五福村
有同谱的联系我 QQ819320809

听说老祖先从外省进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罗家沟生活至今
吴炳加

作者QQ:470931264 IP:113.214.206.*
2021-8-25 10:25:37
寻找洲泉千年吴氏树滋堂的后 人
我叫吴炳加,今年78岁,原住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南泉村姚家角。我家有树滋堂的八仙桌一张,还有1865年原始文件一个,都可以证明我是洲泉吴氏树滋堂的后人,想联系同堂中人。如有人,请在吴氏在线联系我。
吴祖均

IP:202.98.127.*
2021-7-23 11:40:51
四川成都彭州吴氏寻根
吴朝忠——吴文还——吴帮告——吴永敖——吴胜富——吴道和——吴传余——吴鸿均,光照祖德昌明建,玖大家兴减锡龙,世景志胜万代忠,平安正国吉荣华,清顺远和福富贵,咸音祥法春乾坤,财源广进书满园,东海长江友情谊。
吴贤林

作者QQ:565074346 IP:218.89.40.*
2021-7-19 1:44:48
资中县新桥镇白庙,双龙镇同川庙吴家湾吴氏寻根寻找宗亲
内江资中县新桥镇白庙,双龙镇同川庙的吴姓。字辈是:兴隆至长春,(滨、澄、洪)邦自正廷,文開天运盛,贤哲绍书香。是同宗宗亲的跟我联系
吴洪海

作者QQ:253801051 IP:111.121.110.*
2021-4-11 7:14:53
寻根
祖籍山东莱西孙受镇,爷爷讳桂山,父亲讳圣清,我这一辈犯希字辈,下一辈犯培,有和我一样的吗?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吴氏在线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1.7